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69866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6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税法的基本税法的基本原理原理一、税法的渊源一、税法的渊源(一)法律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可以制定颁布,其他部门无权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就是一部法律。(二)行政法规 只有国务院才可以制定颁布,其他部门无权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就是行政法规。(三)地方行政法规(四)规章只有国务院的各部委才可以颁布。(五)地方规章个人所得税理个人所得税理论部分部分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征税范征税范围为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列举的11个税目,属于分类所得税制。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为比例税率和累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税率两种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个人所得税理论部分以所得税人以所得税人为纳税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位或者个人为扣扣缴义务人。人。征收方式征收方式分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和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纳税两种。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缴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以所得税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 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具有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应税法实施条例,具有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自行申报纳税:当按照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自行申报纳税:(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税人的规定定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一、居民一、居民纳税人税人(一)住所(一)住所标准准习惯性住所性住所 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二)居住(二)居住时间标准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人,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居民纳税人(一)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征税对象范围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下同)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国税发1994第148号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征税对象范围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二、非居民二、非居民纳税人税人(一)判定(一)判定标准及非居民准及非居民纳税人的税人的纳税税义务范范围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征税对象范围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境内所得二、非居民纳税人(一)判定标准及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二)(二)对无住所的无住所的纳税人工税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薪金所得征税规定定结合上述规定对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可归纳为下表:居住时间纳税人性质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境内支付 境外支付 境内支付境外支付90日(或183日)以内非居民免税90日(或183日)1年 非居民免税15年居民5年以上居民(二)对无住所的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结合上述规定注意:注意:(5年以上)从第6年起以后的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凡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仅就其该年内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申报纳税。(注:代表征税,代表不征税)注意:应税所得税所得项目的目的规定定一、工一、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1、工资、薪金、奖金这里的奖金是指按月发放的综合奖,也包括半年奖,季度奖。2、年终加薪、劳动分红(劳动者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年终加薪、劳动分红和一次取得数月奖金,原则上作为单独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3、津贴补贴防暑降温费,车补、通讯费补贴和超过财政部门规定的出差补贴.应税所得项目的规定一、工资、薪金所得不属于工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薪金性质的的补贴、津、津贴或者不属于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税人本人工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予征税。目的收入,不予征税。这些些项目包括:目包括:(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由税务部门界定);(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企业提供依据,由税务部门界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的规定,不缴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缴个人所得税。(5)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08第008号)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4、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内部退养手续后到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注意退养和退休的差别)5、自2004年1月20日起,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雇员以培训斑、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的全额并入营销人员当期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注意给非雇员的按劳务报酬征税)(财税200411号)4、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内部退养手续后到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二、个体工商二、个体工商户的生的生产、经营所得所得1、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税。2、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按照其他应税项目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例如取得银行存款的利息所得、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息所得,应按“股息、利息、红利”税目的规定单独计征个人所得税。3、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1、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三、三、对企事企事业单位的承包位的承包经营、承租、承租经营所得所得(一)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1、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2、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按个体工商户的计算方式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一)企业实行个(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确定征收方式。(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四、四、劳务报酬所得酬所得(一)范围:(一)范围:2929项项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所得(属于独立个人劳动所得)。(二)与工薪所得区别(二)与工薪所得区别 独立与非独立;雇佣与非雇佣。劳务报酬所得要与工资、薪金区分:因任职受雇取得的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因个人一技之长提供劳务所取得的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的特点是阶段性提供劳务,阶段性取得报酬;而工资是连续性提供劳务,连续性取得报酬。四、劳务报酬所得(一)范围:29项劳务报酬所得,是 (三)特别项目(三)特别项目 1、个人由于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于本企业的职工或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兼任本企业董事所取得的董事费,应与其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2、在校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而取得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11号)按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卷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其中,对企业雇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其他人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介绍课件五、稿酬所得五、稿酬所得(一)范围: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包括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二)性质:稿酬所得具有特许权使用费、劳务报酬等的性质。(三)对报刊、杂志、出版等单位的职员在本单位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出版图书取得所得征税问题。1、任职、受雇于报刊、杂志等单位的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员,因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属于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应与其当月工资收入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除上述专业人员以外,其他人员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应按“稿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2、出版社的专业作者撰写、编写或翻译的作品,由本社以图书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费收入,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五、稿酬所得(一)范围: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六、特六、特许权使用使用费所得所得(一)范围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二)根据税法规定,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对于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属于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所得,故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特许权的经济赔偿收入,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赔款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三)2002年5月1日起,编剧从电视剧的制作单位取得的剧本使用费,不再区分剧本的使用方是否为其任职单位,统一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一)范围特许权使三、利息、股息、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所得视同分配同分配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1、投资者向企业借款可视同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分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范个人投资者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税20031582003158号号)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管理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法的通知(国税通知(国税发20051202005120号号)规定,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借款的管理,对期限超过一年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借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视同分配缴纳个人所得税1、投资2、投资者将企业资金用于消费性支出或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分配3、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实收资本,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分配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来源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净利润,所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个人资本实质上是把净利润分配给股东,是对股东股份的重新量化,个人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和关于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333号)都作出规定,盈余公积金转增个人资本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2、投资者将企业资金用于消费性支出或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 4、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分配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规定:“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虽然该文件明确规定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征税,但是,在随后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289号)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说明,国税发1997198号文件中所说的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不需征税,专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不作为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包括企业接受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等形成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要征收个人所得税。4、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分 5、已分配挂账但未支付的股利,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分配 很多情况下,企业将应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股利挂在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往来会计账户,并未支付。例如,某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甲股利10万元,虽然只提取并没有支付,对于此类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7656号)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将属于纳税义务人应得的股息、红利收入,通过扣缴义务人的往来会计科目分配到个人名下,收入所有人有权随时提取,即应认为所得支付,应及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也可以理解为“约定的支付利息时间是否到期,所得者是否可以随时提取利息。”5、已分配挂账但未支付的股利,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利八、八、财产租租赁所得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商店购买者个人签订协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优惠价格出售其开发的商店给购买者个人,但购买者个人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将购买的商店无偿提供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外出租使用。其实质是购买者个人以所购商店交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而取得的房屋租赁收入支付了部分购房价款。对购买者个人少支出的购房价款,应视同个人财产租赁所得,按照“财产租赁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每次财产租赁所得的收入额,按照少支出的少支出的购房价款和房价款和协议规定的租定的租赁月份数平均月份数平均计算确定。(国税函2008第576号)八、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九、九、财产转让所得所得 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一)股票(一)股票转让所得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二)量化(二)量化资产股份股份转让集体所有制企业(营业执照上写的是集体所有制)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时,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60号),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联想集团改制员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832号)中进一步明确,国税发200060号文件规定暂缓征税的前提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九、财产转让所得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三)个人出售自有住房(三)个人出售自有住房 1、对个人转让自用5 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房房产购买和和转让时间的确的确认:住房住房购买时间的确的确认:个人按国家房改政策购买公有住房的时间,以购房合同的生效日期、缴款收据的开具日期或房屋产权证注明日期,按照“孰先”原则确定;个人购买其他住房的时间,以其房屋产权证注明日期或契税完税凭证注明日期,按照“孰先”原则确定。住房住房转让时间的确的确认:个人转让住房的日期,以销售发票上注明的时间为准。2、个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出售自有住房的应纳税所得额分三种情况分三种情况计算征收:(三)个人出售自有住房一是个人出售房改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一是个人出售房改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房产转让收入额-房产原值-合理费用 转让收入的确定收入的确定:对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以纳税人缴纳营业税的计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确认。房房产原原值和合理和合理费用用:纳税人可凭原购房合同、发票等有效凭证,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从其转让收入中减除房屋原值、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以20%的税率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处合理费用是指:纳税人按照规定实际支付的住房装修费用、住房贷款利息、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一是个人出售房改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关于装修关于装修费用的扣除:用的扣除:从2006年9月1日起,个人转让住房时,能够提供实际支付装修费用的税务统一发票,且发票所列付款人姓名与房产转让人一致的,可按规定比例扣除装修费用。已购公有住房、经济适用房:最高扣除限额为房屋原值的15%;商品房及其他住房:最高扣除限额为房屋原值的10%。纳税人原购房为装修房,即合同注明房价款中含有装修费(铺装了地板,装配了洁具、厨具等)的,不得再重复扣除装修费用。支付的住房支付的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款利息的扣除:纳税人出售以按揭贷款方式购置的住房的,其向贷款银行实际支付的住房贷款利息,凭贷款银行出具的有效证明据实扣除。纳税人按照有关规定实际支付的手续费、公证费等,凭有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据实扣除。关于装修费用的扣除:从2006年9月1日起,个人转让住房二是个人出售房改房,二是个人出售房改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出售住房的销售价,减除住房面积标准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款、原支付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房价款、向财政或原产权单位缴纳的所得收益以及税法规定的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房改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按县级(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确定,我市暂定2200元/平方米。三是三是职工以成本价工以成本价(或或标准价准价)出出资的集的集资合作建房、安合作建房、安居工程住房、居工程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拆迁安置住房,适用住房以及拆迁安置住房,比照房改房确定应纳税所得额。3、核定征收的情形:核定征收的情形:如果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房产原值、合理费用和有关税费凭证,无法确定房产原值时,税务机关可以综合考虑该项房产的坐落地、建造时间、当地房价、面积等因素,按房产转让收入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市对这种情况目前按照房产转让收入额的1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个人出售房改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出售住房的销原先对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在受赠环节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为堵塞税收漏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文件财税【2009】78号文规定:目前可目前可继续享受在享受在赠与与环节免税的情形有免税的情形有: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目前在目前在赠与与环节应纳税的情形有税的情形有:除上述三种情形外,受赠人因无偿受赠房屋取得的受赠所得,按照“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原先对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在受赠环节是免征个人所得税其应纳税所得额为房地产赠与合同上标明的赠与房屋价值减除赠与过程中受赠人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赠与合同标明的房屋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房地产赠与合同未标明赠与房屋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依据受赠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或采取其他合理方式确定受赠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四)(四)股票股票转让所得所得暂不征税:不征税:鉴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经国务院同意,决定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五)(五)书画作品、古玩等拍画作品、古玩等拍卖收入征税收入征税规定:定:个人将书画作品、古玩等公开拍卖取得的收入减除其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为3%(海外回流文物2%),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所得额为房地产赠与合同上标明的赠与房屋价值减(六)(六)个人所得税法及其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施细则规定,定,个人转让股权的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并依20%税率按次缴纳个人所得税。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发生股权变更企业所在地地税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股权交易各方在工商管理部门实施股权变更登记之前,自然人股东应当填写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安徽省自然人股东变动情况报告表,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入库手续。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六)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十、偶然所得十、偶然所得不能扣费用,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个人所得税。十、偶然所得十一、其他所得(十一、其他所得(经国国务院院财政部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确定征税的其他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目前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具体包括:(1)对保险公司按投保金额,以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给在保期内未出险的人寿保险户的利息(或以其他名义支付的类似收入);(2)对于个人因任职单位缴纳有关保险费用而取得的无赔款优待收入;(3)单位或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的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4)证券公司为了招揽大户股民在本公司开户交易,从证券公司取得的交易手续费中支付部分金额给大户股民,个人从证券公司取得的此类交易手续费返还收入或回扣收入;(5)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的收入。(6)对银行部门以超过国家规定利率和保值贴补率支付给储户的揽储奖金,应按“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违约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865号)规定,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有的房地产公司因未协调好与按揭银行的合作关系,造成购房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办妥按揭贷款手续,从而无法缴纳后续房屋价款,致使房屋买卖合同难以继续履行,房地产公司因双方协商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而向购房人支付违约金。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购房个人因上述原因从房地产公司取得的违约金收入,应按照“其他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违约金的房地产公司代扣代缴。十一、其他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税率税率的的规定定一、工一、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3%45%二、适用二、适用5%5%35%35%五五级超超额累累进税率的税率的1、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2、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3、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4、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三、稿酬所得三、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率减征30%。四、四、劳务报酬所得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是,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加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十成。五、特五、特许权使用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所得,财产租租赁所得,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税率的规定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安徽省地税局关于对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实行综合征收率征收的函(皖地税函2009331号)2009.11.29合肥市人民政府:你市政府关于实行个人出租房屋综合征收税率的请示(合政200937号),省政府已同意,并转我局办理,按照省政府意见,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一、同意你市对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实行综合征收率征收。二、综合征收率。个人出租住房:月租金5000元以下的,综合征收率为4%;月租金5000元以上(含5000元)的,综合征收率为8%。个人出租非住房:月租金5000元以下的,综合征收率为10%;月租金5000元以上(含5000元)的,综合征收率为15%。三、征收税款实行分税种按比例拆分汇缴入库。安徽省地税局关于对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实行综合征收率征收的函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的规定定 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不同,并且取得某项所得所需费用也不相同,因此,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需按不同应税项目分项计算。以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减去规定的该项费用减除标准后的余额,为该项应纳税所得额。(注意:个人所得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应该先减合理费用,再减法定费用。)一、一、费用扣除用扣除标准准(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不同,并且取得(二)个体工商(二)个体工商户生生产、经营所得所得1、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上述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2、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三)(三)对企事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四)(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使用费所得、所得、财产租租赁所得,每次所得,每次收入收入额4000元,减除元,减除费用用800元;每次收入元;每次收入额4000元;减除元;减除20的的费用,用,其余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五)(五)财产转让所得,以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的收入额减除减除财产原原值和合理和合理费用后的余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为应纳税税所得所得额。(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85号):自2013年1月1日起,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前款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持股期限是指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上市公司股票之日至转让交割该股票之日前一日的持有时间。对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本通知规定计算纳税,持股时间自解禁日起计算;解禁前取得的股息红利继续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前款所称限售股,是指财税2009167号文件和财税201070号文件规定的限售股。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按照本通知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时间期限规定:本通知所称年(月)是指自然年(月),即持股一年是指从上一年某月某日至本年同月同日的前一日连续持股,持股一个月是指从上月某日至本月同日的前一日连续持股。上市公司派发股息红利,股权登记日在2013年1月1日之后的,股息红利所得按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本通知实施之日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已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其持股时间自取得之日起计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二二、每次收入的确定、每次收入的确定1、劳务报酬所得:2、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收入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所得,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征税同一作品出版和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稿酬合并计算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先在报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取得的收入为一次。4、财产租赁所得:一个月内取得的为一次。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6、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7、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二、每次收入的确定1、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一、工一、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附加减除费用的具体规定月扣除4800元附加减除附加减除费用所适用的具体范用所适用的具体范围是:是:(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2)应聘在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4)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此外,附加减除费用也适用于华侨和香港、澳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台湾同胞。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1)只有雇佣雇佣单位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才可按税法规定减减除除费用用,计算扣缴税款;(2)派遣派遣单位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全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3)雇佣单位将部分工资、薪金上交派遣单位的费用扣除扣除。对于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关凭证,能够证明其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有关规定上交派遣(介绍)单位的,可以扣除其实际上交的部分,按其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4)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分别来自境内和境外的,应分别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5)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2、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1)(一一)雇主雇主为其雇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担个人所得税额的的计算算具体分三种情况处理:全额、部分(定额、定率)(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应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位或个人应当代付的税款。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所得额(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上式中,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率级距对应的税率,用“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用扣除除标准准”(一)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第一种: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应将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位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雇员所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是指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二二)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算(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按12个月分摊后找商数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奖金收入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与3500元的差额)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二)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3)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4)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规定执行。补充: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职工少支付的差额也是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办法纳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3号)(5)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3)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三三)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个人所得税金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算(1)按照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2)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3)按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重新查找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三)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四四)对个人因解除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的金的计税方法税方法(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2)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方法为:以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3)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四)对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的计税方法内部退养费的计税方法税目的确定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的确定以(内部退养费收入/办理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当月工资费用扣除标准)计算出的余额为基数确定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工资、薪金收入+退养费收入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的计算一次性计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内部退养费的计税方法税目的确定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的确定以(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个人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按以下规定执行:(1)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2)个人因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所属月份平均分摊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税公式: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规定自2011二、个体工商二、个体工商户生生产、经营所得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第一种:第一种:查账征税方法征税方法(一)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准予扣除项目:关注业务招待费(收入总额5以内)等1、准予在所得税前列支的其他、准予在所得税前列支的其他项目及列支目及列支标准准(1)借款利息(2)财产保险、运输保险(3)修理费用(4)缴纳的工商管理费、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摊位费(5)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6)研究开发的费用,以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的单台价值在5万元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超出上述标准和范围的,按固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扣除。(7)净损失(9)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10)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据实扣除)(11)三项经费(实发工资的2%、14%、2.5%)(1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13)业务招待费支出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种:查账征(14)公益捐赠(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15)家庭生活混用的费用(16)经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用下一年度的经营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允许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17)低值易耗品2、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项目目(1)资本性支出;(2)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罚款;(3)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4)各种赞助支出;(5)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6)分配分配给投投资者的股利者的股利;(7)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8)个体工商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主的工资支出支出;(9)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支出;(10)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准扣除的其他支出。3、资产的的处理(略)理(略)(14)公益捐赠(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第二种:核定征收第二种:核定征收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税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1)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额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税率)应税所得率1、实行核定征收的投资者,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2、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收方式后,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再继续弥补。第二种:核定征收三、三、对企事企事业单位承包位承包经营、承租承租经营所得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全年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3500元1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四、劳务报酬所得酬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一)应纳税所得额1、费用扣除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2、次的规定(1)属于一次性收入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所得额;(2)属于同一同一项目目连续性收入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此外,获得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人从其收入中支付给中介人和相关人员的报酬,除另有规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费用后,一律不再扣除。(二)应纳税额计算如果纳税人的每次应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20000元,应实行加成征税,其应纳税总额应依据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稿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要先分稿酬后上税。2、稿酬有减征的规定。3、稿酬有次的规定。4、稿酬与工资薪金和劳务之区分。(一)(一)应税所得税所得额费用扣除计算方法与劳务报酬所得相同。(二)每次收入的确定(二)每次收入的确定1、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合并为一次征一次征税税。2、在两在两处或两或两处以上出版、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则可可以分以分别各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税。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税。3、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的,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4、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税。(三)(三)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方法算方法减征减征3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130%)五、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特六、特许权使用使用费所得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一)(一)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1、方法与劳务报酬所得的相同。2、对个人从事技个人从事技术转让中所支付的中介中所支付的中介费,若能提供有效合法凭证,允许从其所得中扣除。(二)(二)应纳税税额计算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七七、利息、股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一)(一)应纳税所得税所得1、股份制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时,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2、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和对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85号)执行。(二)(二)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方法算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20%)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八、八、财产租租赁所得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1、次的规定:一个月扣除一次费用2、依次扣除以下费用:(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不超过800元);(3)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3、税率:(1)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2)我市对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实行综合征收率征收。4、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八、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九、九、财产转让所得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财产原值”中重点是:有价证券每次卖出债券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该次卖出该类债券收入该次卖出该类债券允许扣除的买价和费用)20%十、偶然所得十、偶然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十一、其他所得十一、其他所得应纳税税额的的计算算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十二、十二、应纳税税额计算中的特殊算中的特殊问题 一一、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税的方法 二二、关于失关于失业保保险费(金)征税(金)征税问题城城镇企企业事事业单位及其位及其职工个人按照失工个人按照失业保保险条例条例规定的比例,定的比例,实际缴付的失付的失业保保险费,均不,均不计入入职工个人当期的工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失失业保保险条例条例规定的比例定的比例缴付失付失业保保险费的,的,应将其超将其超过规定比例定比例缴付的部分付的部分计入入职工个人当期的工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依法薪金收入,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征个人所得税。具备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十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一、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三三、关于支付各种免税之外的保关于支付各种免税之外的保险金的征税方法金的征税方法 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四四、办理理补充养老保充养老保险退保和提供担保个人所得税的征退保和提供担保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法税方法1、财税200594号规定,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财税200594号规定,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的得税应予以退回(税法的公平原则)。2、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三、关于支付各种免税之外的保险金的征税方法五五、个人兼个人兼职取得收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法取得收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法国税函2005382号规定:“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实际执行的是:对个人在兼个人在兼职单位任位任职、受雇取得的收入,、受雇取得的收入,应按按“工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与个人与兼兼职单位不存在上述关系的,其兼位不存在上述关系的,其兼职取得的收入,取得的收入,应按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