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方案培训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958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8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前言前言临床科研主要是研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如何临床科研主要是研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如何合理安排实验因素,均衡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合理安排实验因素,均衡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实验效应更加科学、实验他因素的作用,使实验效应更加科学、实验效率更高。效率更高。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可靠的结果,将误差降低到最低限度得可靠的结果,将误差降低到最低限度前言临床科研主要是研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如何合理安排实验因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前言前言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实验法实验法:研究者可以:研究者可以人为控制试验条件人为控制试验条件,可可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故其研究的强度高、结论可,故其研究的强度高、结论可靠靠观察法观察法:研究者:研究者不能人为控制试验条件不能人为控制试验条件,分组是自然形成分组是自然形成,只能尽可能控制非研究,只能尽可能控制非研究因素的影响,以求结果的真实可靠,论证因素的影响,以求结果的真实可靠,论证强度不及试验性研究强度不及试验性研究前言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科研设计三要素(三个主要环节)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研究因素研究因素实验效应实验效应科研设计三要素(三个主要环节)研究对象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医学科研常用研究方法医学科研常用研究方法医学科研常用研究方法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分级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分级级别特点常用设计方案一 级 设计方案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案同期对照偏倚因素及研究措施可以被主动控制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案有对照偏倚因素及研究措施不能被主动控制队列研究前后对照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三 级 设计方案多数结果在研究开始时已存在可有对照偏倚因素及研究措施不能被主动控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四 级 设计方案无对照偏倚因素较多病例报告病例分析专家评述二级设计方案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分级级别特点常用设计方案一级设计方案前瞻性研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设计选择课题 陈述假设实践统计分析总结概括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设计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实践统计分析总结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第一节随机对照试验第一节随机对照试验(RCT)RCT)(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一、定义一、定义:是指通过随机化分配,把合格的研究对象是指通过随机化分配,把合格的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使非试验因素在组间尽可能保持均分成两组,使非试验因素在组间尽可能保持均衡,其中一组作为试验组给予某种措施衡,其中一组作为试验组给予某种措施(药物、药物、手术或疗法手术或疗法),另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任何措施或,另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任何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给予安慰剂(传统疗法传统疗法),随访观察一定时期,随访观察一定时期,比较两组的结局,科学地评价某种措施效果的比较两组的结局,科学地评价某种措施效果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第一节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c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RCTRCT的新发现的新发现v既往认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经既往认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经RCT证实无效证实无效v病理生理机制推论有效的治疗措施,经病理生理机制推论有效的治疗措施,经RCTRCT证实证实无效或有害无效或有害v其它类型的研究设计方案可能夸大或缩小治疗其它类型的研究设计方案可能夸大或缩小治疗措施的真实效果措施的真实效果v单个单个RCTRCT试验的局限试验的局限RCT的新发现既往认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经RCT证实无效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应用范围二、应用范围v治疗性、预防性研究治疗性、预防性研究探讨某一干预措施的确切疗效,为正确的医探讨某一干预措施的确切疗效,为正确的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v病因研究:在特定的条件下,用于病因的研究病因研究:在特定的条件下,用于病因的研究v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研究:农业教育等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研究:农业教育等二、应用范围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设计原则和特点三、设计原则和特点研究对象随机分组,避免了选择偏倚研究对象随机分组,避免了选择偏倚增强了组间可比性增强了组间可比性试验对象的特点试验对象的特点试验的同步性,条件的一致性试验的同步性,条件的一致性试验期间的一致性试验期间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在试验结束时方可获得研究结果在试验结束时方可获得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三、设计原则和特点1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简单随机化法(simple randomization)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 randomization)整群随机法(cluster randomization)随机化分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化分组1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设立对照设立对照原原 因因不能预知的结局不能预知的结局霍桑效应(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方方 式式安慰剂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自身对照 交叉对照交叉对照 设立对照原因不能预知的结局方式安慰剂对照1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盲法的应用盲法的应用 单盲(single blind)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双盲(double blind)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研究对、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盲法的应用单盲(singleblind)1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盲法盲法设盲对象设盲对象受试者受试者观察者观察者结局评估结局评估或或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者者不盲不盲单盲单盲双盲双盲三盲三盲 设盲对象受试者观察者结局评估或不盲1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设计模式四、设计模式RCTRCT随机设计模式示意随机设计模式示意图图研究人群研究人群试验组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随访观察随访观察随访观察随访观察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有效有效无效无效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目标人群目标人群四、设计模式RCT随机设计模式示意图研究人群试验组1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结果分析模式结果分析模式RCTRCT试验的数据可整理成以下四格表试验的数据可整理成以下四格表RCTRCT试验的治疗结果分析表试验的治疗结果分析表分组分组 有效有效 无效无效 合计合计试验组试验组 a b ab对照组对照组 c d cd 合合 计计 ac b d N组间有效率组间有效率a/aa/ab b与与c/cc/cd d比较比较结果分析模式RCT试验的数据可整理成以下四格表RCT试验的1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2检验检验2(adbc)2N(ab)(cd)(ac)(bd)2 20.050.053.843.84P P0.050.05 2 20.010.016.636.63P P0.010.01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2检验2(adbc)2N(1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五、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五、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1.1.优点:优点:组间可比性好:随机化分组组间可比性好:随机化分组可控制选择性偏倚可控制选择性偏倚研究对象采用严格、统一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研究对象采用严格、统一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盲法应用盲法应用高质量的单个高质量的单个RCTRCT,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2.2.缺点:缺点:费时,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费时,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结果的外部真实性受到限制研究结果的外部真实性受到限制常涉及医德问题常涉及医德问题五、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1.优点:1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六、结果的统计分析六、结果的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t t检验、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检验、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方法指标:发病率、指标:发病率、RRRR、RRRRRR等等六、结果的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多1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第二节交叉对照试验第二节交叉对照试验一、定义一、定义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分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进行治疗。当别接受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进行治疗。当试验期终结时,即停用试验药物而进入消洗试验期终结时,即停用试验药物而进入消洗期;当规定的消洗期结束后,则进入后一阶期;当规定的消洗期结束后,则进入后一阶段的试验,前一阶段接受试验药物的试验组段的试验,前一阶段接受试验药物的试验组则改为对照组的药物,而在前一阶段接受对则改为对照组的药物,而在前一阶段接受对照药物的对照组,则在后一阶段接受试验药照药物的对照组,则在后一阶段接受试验药物,如此两组研究对象则构成了前后交叉。物,如此两组研究对象则构成了前后交叉。第二节交叉对照试验一、定义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分2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设计模式与特点:三、设计模式与特点: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病人病人试验组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洗脱期洗脱期试验组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有效有效无效无效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交叉对照试验设计示意图交叉对照试验设计示意图三、设计模式与特点:随机分组病人试验组对照组有效无效有效无效2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交叉对照试验的应用范围二、交叉对照试验的应用范围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每种药物的药效都是短期或短暂的每种药物的药效都是短期或短暂的延长总的治疗周期并不缩小各种药物治疗效应延长总的治疗周期并不缩小各种药物治疗效应之间的差别之间的差别所设计的交叉试验不致因先后两次或多次疗程所设计的交叉试验不致因先后两次或多次疗程而用药过量而用药过量所用交叉设计无顺序影响所用交叉设计无顺序影响二、交叉对照试验的应用范围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2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消洗期消洗期是指第一阶段给予的治疗措施被停止后,是指第一阶段给予的治疗措施被停止后,安排一段让体内的药物完全排泄掉或第安排一段让体内的药物完全排泄掉或第一阶段治疗措施的效应完全从体内消除一阶段治疗措施的效应完全从体内消除掉的间歇期,在临床流行病学上称之为掉的间歇期,在临床流行病学上称之为消洗期(洗脱期)。消洗期(洗脱期)。消洗期是指第一阶段给予的治疗措施被停止后,安排一段让体内的药2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特点:每例患者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药特点:每例患者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药物或措施;前后两阶段的试验经过消物或措施;前后两阶段的试验经过消洗期洗期与自身对照试验区别:前后对照试验的被研与自身对照试验区别:前后对照试验的被研究对象是不分组的;究对象是不分组的;而交叉对照试验的被而交叉对照试验的被研究对象是随机分组研究对象是随机分组特点:每例患者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药物或措施;前后两2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结果统计分析四、结果统计分析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交叉试验的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交叉试验的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方案方案B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合计合计有效无效有效无效方案方案A治疗方治疗方法法有效有效无效无效合计合计a+c b+d N a b c da+b c+d四、结果统计分析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方案B治疗方法合计有效2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的比较采用配对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的比较采用配对2检验检验X X2 2(|(|b-c|-1)b-c|-1)2 2b+cb+c 2 20.050.053.843.84P P0.050.05 2 20.010.016.636.63P P0.010.01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的比较采用配对2检验(|b-c|-1)22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五、交叉对照试验的优缺点五、交叉对照试验的优缺点1.1.优点:优点:v每例研究对象先后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每例研究对象先后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消除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消除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v随机分组可避免组间差异随机分组可避免组间差异v可避免人为选择偏倚可避免人为选择偏倚v所需的样本量小、效率高所需的样本量小、效率高五、交叉对照试验的优缺点1.优点:2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2.缺点:缺点:应用病种范围受限,对于各种急性重症疾患或不能回应用病种范围受限,对于各种急性重症疾患或不能回复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状况的疾病(如脑梗死)以及不复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状况的疾病(如脑梗死)以及不允许停止治疗让病情回到第一阶段前的疾病(如心律允许停止治疗让病情回到第一阶段前的疾病(如心律不齐),都不能采用交叉对照试验不齐),都不能采用交叉对照试验两个阶段的治疗可能有重叠,需要有一个洗脱期。洗两个阶段的治疗可能有重叠,需要有一个洗脱期。洗脱期的长短依病种和病情而定脱期的长短依病种和病情而定每个阶段治疗期的长度受到限制,有些药物的有效性每个阶段治疗期的长度受到限制,有些药物的有效性可能在试验期内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可能在试验期内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研究观察期较长,不能避免病情和观察指标的自整个研究观察期较长,不能避免病情和观察指标的自然波动;另外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不容易得到保证然波动;另外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不容易得到保证2.缺点:2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第三节第三节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一、定义一、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病人病人),把研究对象接受第一阶段措施的变量,把研究对象接受第一阶段措施的变量指标数据作为对照值,将该研究对象接受第二指标数据作为对照值,将该研究对象接受第二阶段措施的变量指标数据作为试验值,对第一阶段措施的变量指标数据作为试验值,对第一阶段治疗和第二治疗阶段的结果进行比较的研阶段治疗和第二治疗阶段的结果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究方法。第三节自身前后对照试验一、定义2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研究设计模式三、研究设计模式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模式示意图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模式示意图病人病人随访观察随访观察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消洗期消洗期随访观察随访观察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有效有效无效无效第一阶段措施第一阶段措施第二阶段措施第二阶段措施三、研究设计模式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模式示意图病人随访观察有3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应用范围二、应用范围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反复发作的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的防治性研究疾病的防治性研究二、应用范围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的防治性研究3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结果分析四、结果分析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数据整理成以下四格表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数据整理成以下四格表的形式形式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结果分析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结果分析表第一种治疗方法第一种治疗方法合计合计有效无效有效无效第二种第二种治疗方治疗方法法有效有效无效无效合计合计a+c b+d N a b c da+b c+d四、结果分析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数据整理成以下四格表的形式自身3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统计学检验可用配对资料的统计学检验可用配对资料的2检验,计检验,计算公式同交叉试验算公式同交叉试验统计学检验可用配对资料的2检验,计算公式同交叉试验3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两个治疗阶段的治疗措施的实施方式、两个治疗阶段的治疗措施的实施方式、时间、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和效应期时时间、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和效应期时间等均应完全相同间等均应完全相同消洗期的长短,取决于所研究的治疗方消洗期的长短,取决于所研究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法。一般来说,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消洗期不短于该研究药物的消洗期不短于该研究药物的5 5个半衰期个半衰期五、注意事项两个治疗阶段的治疗措施的实施方式、时间、观察指标3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六、优缺点六、优缺点优点:每例患者均可得到同样的治疗;自身对优点:每例患者均可得到同样的治疗;自身对 照可减少个体差异,减少了主观偏倚,可用盲照可减少个体差异,减少了主观偏倚,可用盲法,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法,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缺点: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或缺点: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或 患者当时有其他的疾病进而影响结果,患者当时有其他的疾病进而影响结果,或由于医生更换,所用的辅助药物可或由于医生更换,所用的辅助药物可 能有差别,进行单盲评定有困难能有差别,进行单盲评定有困难六、优缺点优点:每例患者均可得到同样的治疗;自身对照可3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临床试验中的质量控制临床试验中的质量控制严格选择受试对象:应当有统一、确凿的诊断标准、严格选择受试对象:应当有统一、确凿的诊断标准、纳入研究标准和排除研究标准纳入研究标准和排除研究标准贯彻随机原则: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应按随机化原贯彻随机原则: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应按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一名受试对象都有完全相等的机会则进行分组,使每一名受试对象都有完全相等的机会被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随机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对被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随机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均衡可比,增加试验结果的正确性照组和试验组之间均衡可比,增加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各类临床效应指标的定义和标准要明确:选择的观察各类临床效应指标的定义和标准要明确:选择的观察指标要注意其合理性、特异性、客观性、灵敏性等。指标要注意其合理性、特异性、客观性、灵敏性等。一些主观指标(病情缓解、改善、减轻、显效等)均一些主观指标(病情缓解、改善、减轻、显效等)均应有明确的定义及相对客观的标准应有明确的定义及相对客观的标准临床试验中的质量控制严格选择受试对象:应当有统一、确凿的诊断3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第四节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第四节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模式与随机对照试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模式与随机对照试验(验(RCT)相同,区别是,)相同,区别是,非随机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分组不是随机化分组期对照试验的分组不是随机化分组第四节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模式与随机对照试验37第五节队列研究第五节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第五节队列研究Cohortstudy3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将选定的研究对象人群,按是否暴露将选定的研究对象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一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于某一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一定时期,比较两组疾病的结局访观察一定时期,比较两组疾病的结局(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子(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研究方法。种研究方法。一、定义:一、定义:将选定的研究对象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一因素,分为暴3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暴露(暴露(exposureexposure):):指暴露于某些致病因子或接受某种指暴露于某些致病因子或接受某种诊疗措施诊疗措施暴露(exposure):指暴露于某些致病因子或接受某种诊疗4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特点:特点: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应是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应是“相对相对”健健康的人群康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才能出现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才能出现研究对象按暴露分组,研究者不能控制研究对象按暴露分组,研究者不能控制因在前,果在后因在前,果在后能计算发病率、治愈率或死亡率和相对能计算发病率、治愈率或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危险度特点: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应是“相对”健康的人群,随访观察一4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队列研究的类型: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从现在开始的前瞻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从现在开始的前瞻性研究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开始时间为过去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开始时间为过去某个时点某个时点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从现在开始的前瞻性研究4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设计模式二、设计模式研究对象:在目标人群中研究对象:在目标人群中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分组依据:根据分组依据:根据是否暴露是否暴露某危险因素,而某危险因素,而不是随机化分组不是随机化分组结局:可指发病、死亡、治愈等结局:可指发病、死亡、治愈等事件发生事件发生二、设计模式研究对象:在目标人群中随机抽样4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队列研究设计模式示意图队列研究设计模式示意图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研究人群研究人群暴露暴露 疾病疾病 人数人数 比较比较 +-+-abcda/a+bc/c+d队列研究设计模式示意图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研究人群暴露4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研究对象的选择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人群相对稳定,便于随访研究人群相对稳定,便于随访应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应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的研究对象确无被研究的疾病或事件纳入的研究对象确无被研究的疾病或事件被研究的危险因素应有明确的标准被研究的危险因素应有明确的标准非暴露队列的设置:内对照、外对照非暴露队列的设置:内对照、外对照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人群相对稳定,便于随访4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内对照内对照 在同一研究人群中将其中暴露于所研在同一研究人群中将其中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分出,作为暴露组,其余的究因素的对象分出,作为暴露组,其余的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外对照(特设对照)外对照(特设对照)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常需要在该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常需要在该人群之外去寻找的对照人群。人群之外去寻找的对照人群。内对照4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确定样本大小四、确定样本大小决定样本大小的因素:决定样本大小的因素: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 P0 0暴露组的发病率暴露组的发病率P P1 1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 把握度把握度1-1-根据公式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四、确定样本大小决定样本大小的因素:4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1.1.收集资料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式:查阅记录或档案查阅记录或档案 调查询问调查询问 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或检查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或检查 环境检查或检测环境检查或检测 信件、电话等随访信件、电话等随访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1.收集资料的方式:4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2.队列研究结果分析步骤及指标队列研究结果分析步骤及指标队列研究结果分析四格表队列研究结果分析四格表暴露因素有病(事件)无病(事件)合计暴露因素有病(事件)无病(事件)合计暴露组暴露组 a b a+ba b a+b非暴露组非暴露组 c d c+dc d c+d计算并比较两组事件发生率:计算并比较两组事件发生率:暴露组发病率暴露组发病率I I1 1a/a+ba/a+b非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I I0 0c/c+dc/c+d将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将资料整理成四格表2.队列研究结果分析步骤及指标队列研究结果分析四格表暴露因素4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两组率的比较可用两组率的比较可用2检验检验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R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关联强度的指标概念: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概念: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IRR=I1 1/I/I0 0意义: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多意义: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少倍。两组率的比较可用2检验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5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ARAR):):(特异危险度)特异危险度)概念:概念: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AR=IAR=I1 1-I-I0 0意义:意义:说明由于暴露而增加或减少的率的大小。说明由于暴露而增加或减少的率的大小。归因危险度(AR):(特异危险度)概念: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5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六、应用范围六、应用范围用于病因研究用于病因研究用于疾病预后研究用于疾病预后研究疾病的防治性研究疾病的防治性研究六、应用范围用于病因研究5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七、优缺点七、优缺点优点:优点:可设立前瞻性的同期对照,两组观可设立前瞻性的同期对照,两组观察对象、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察对象、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观测指标等可作到标准化;可计算发病率、观测指标等可作到标准化;可计算发病率、RRRR,因果论证强度高,可靠性较强因果论证强度高,可靠性较强缺点:缺点:时间较长,投入大,易发生失访偏时间较长,投入大,易发生失访偏倚及混杂因素的影响等倚及混杂因素的影响等七、优缺点优点:可设立前瞻性的同期对照,两组观察对象、诊断标53第六节第六节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第六节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5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一组患者人群作为病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一组患者人群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在研究当时未患该病的一组人群例组,另外选择在研究当时未患该病的一组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收集两组人群对某个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收集两组人群对某个(些)危险因素或诊疗措施的暴露情况,比较病(些)危险因素或诊疗措施的暴露情况,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种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水例组和对照组中各种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或事件与这个(些)因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或事件与这个(些)因素或诊疗措施的关系。如果病例组某因素或措施素或诊疗措施的关系。如果病例组某因素或措施的暴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认为该因素或措的暴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认为该因素或措施与所研究的疾病或事件有联系。施与所研究的疾病或事件有联系。一、定义:一、定义: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一组患者人群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在5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特点特点:研究时已有疾病发生研究时已有疾病发生分组依据:是否患病分组依据:是否患病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由果推因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由果推因研究类型:成组法和配比法研究类型:成组法和配比法不能计算发病率和不能计算发病率和RRRR,只能计算暴露率和只能计算暴露率和OROR特点:研究时已有疾病发生5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分类分类病例与对照不配比: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不配比: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配比: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配比: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配比:配比: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上与病例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上与病例组保持一致。组保持一致。目的目的: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 配比的方式配比的方式: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11M M)分类病例与对照不配比:成组病例对照研究5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研究模式强调: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强调: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不是随机化分组,而是根据是否不是随机化分组,而是根据是否发生疾病进行分组的,研究者是发生疾病进行分组的,研究者是不能主观控制的不能主观控制的二、研究模式强调: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不是随机5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研究研究人群人群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疾病疾病_ _+_ _ _+暴露暴露人数人数abcd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现在现在过去过去比较比较a/a+bc/c+b研究人群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疾病_+_+暴露人数ab5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研究对象的选择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代表性、可比性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代表性、可比性病例与对照的来源: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以医院为基础的:以医院为基础的:以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以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 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 以社区为基础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从社区的监测或普查、抽从社区的监测或普查、抽 查的人群资料。查的人群资料。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代表性、可比性6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1 1、病例组的选择:、病例组的选择:核心内容:确定诊断病人的标准核心内容:确定诊断病人的标准如何获得合格的病人如何获得合格的病人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目的是与他人的研究结果比较。的是与他人的研究结果比较。若是定量指标,则要求诊断标准应落在若是定量指标,则要求诊断标准应落在 病人与病人与非病人分布曲线的交叉点上。非病人分布曲线的交叉点上。1、病例组的选择:核心内容:确定诊断病人的标准6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 2、对照的选择、对照的选择原则:必须明确排除所研究疾病;且具有原则:必须明确排除所研究疾病;且具有暴露于被研究因素的可能性暴露于被研究因素的可能性来源:与病例组同源来源:与病例组同源2、对照的选择原则:必须明确排除所研究疾病;且具有暴露6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样本含量:四、样本含量: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 P0 0估计该因素所引起暴露的比值比估计该因素所引起暴露的比值比OROR;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的把握度检验的把握度1-1-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样本大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样本大小 四、样本含量: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6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五、资料的整理分析五、资料的整理分析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 推断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不匹配资料的统计分析不匹配资料的统计分析 匹配资料的统计分析匹配资料的统计分析五、资料的整理分析数据的分析6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1.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四格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四格表病例组病例组对照组对照组合计合计暴露因素暴露因素有有无无合计合计a ac cb bd da+ca+cb+db+da+ba+bc+dc+dN N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病例组6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计算计算X X2 2值:值: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比值比:比值比:OR)OR)ORORad/bcad/bc意义:暴露于某危险因素者发病的概率是未暴意义:暴露于某危险因素者发病的概率是未暴露组的多少倍露组的多少倍(ad-bc)2N(ac)(bd)(ab)(cd)X X2 2计算X2值:(ad-bc)2N(ac)(bd)(a6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2.1 1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四格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四格表对照对照病病 例例暴露暴露未暴露未暴露暴露暴露未暴露未暴露abcda+cb+da+bc+d合计合计合计合计N2.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6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计算计算X X2 2值:值:X X2 2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比值比:比值比:OR)OR)ORORc/bc/b意义意义:暴露于某危险因素者发病的概率是:暴露于某危险因素者发病的概率是 未暴露组的多少倍未暴露组的多少倍(|b-c|-1)(|b-c|-1)2 2b+cb+c计算X2值:(|b-c|-1)2b+c6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六、应用范围六、应用范围病因研究病因研究筛检试验效果评价筛检试验效果评价治疗效果的评价治疗效果的评价六、应用范围病因研究6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七、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七、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优点:特别适合于少见疾病的研究,所需样本量少特别适合于少见疾病的研究,所需样本量少 研究所需时间短,省人力、物力、财力,易研究所需时间短,省人力、物力、财力,易 得出结果得出结果 可同时调查多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可同时调查多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缺点缺点: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 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七、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7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第七节第七节现况研究现况研究概念: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对某一人群疾病的概念: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对某一人群疾病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又叫横断面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又叫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或现患率研究。研究现况研究或现患率研究。第七节现况研究概念: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对某一人群疾病的7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第七节现况研究第七节现况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也称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第七节现况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7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种类:种类:(一一)普查普查 (二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种类:7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研究特点研究特点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联系研究特点研究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研究特点研究特点第一节现况研究概述7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应用范围应用范围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感染率或事件发生率,初步了解与疾病或事件发生的有关因素,初步评价筛检与诊断试验、治疗措施的效果和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在人群中的作用,研究人群中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其质量的评价。应用范围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感染率或事件发生率,7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优缺点优缺点优点容易实施,如设计规范,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则科学性较强,一次研究可观察多种疾病(事件)的发生状况及多种相关的因素,较为可行。缺点不能得出确切的因果关系如大规模调查,需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且易受系统偏倚影响。优缺点优点7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谢谢!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