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识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899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概述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1概述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1概述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EHS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1概述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1概述热适应(heat adaptation)是指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人群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入热环境人员明显增强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若干代的适应作用,对热气候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协调关系。热适应不仅限于生理功能方面,在机体外形、器官结构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具有稳固的基因基础,具备可遗传的特点,因此又称生物性热适应。1概述热适应(heat adaptation)是指长期在热1概述 习服(acclimatization)是训练与运动生理学范畴的重要概念,指人员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状态。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是后天获得的、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又称获得性热适应或生理性热适应。热习服具有可产生、可加强、可脱失的特点。热习服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医学监测下,使有关人员对热环境达到更为适应状态的过程。脱习服(deacclimatization)是指一旦热刺激作用停止,热耐受能力会逐渐减弱,恢复到习服前水平。1概述 习服(acclimatization)是训2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2.1热射病发病特点热射病发病与3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中暑的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热指数:是应用温度和湿度运算得出的数值,和热射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当热指数41,热射病发病率增高;当热指数54,极易发生热射病。2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2.1热射病发病特点2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因素个体因素: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脱水;睡眠不足;缺乏热习服训练;肥胖;低血钾。环境因素:训练场地热负荷过重,强烈的太阳直射。组织因素:与体能不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不适当的训练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易感因素的叠加,增加了热射病的严重程度,并与预后相关。2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因素2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2.3训练强度未进行过热习服的官兵在炎热夏季实施5公里越野训练,是发生劳力型热射病的最主要原因2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2.3训练强度未进行过3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3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3临床表现 3.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3临床表现 3.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3临床表现 3.2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3临床表现 3.2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3临床表现 3.3重症中暑3.3.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临床表现: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救治原则: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3临床表现3临床表现 3.3.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临床表现: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积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增高。救治原则:迅速降温;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如果血压随体位波动,应继续补充生理盐水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失液量可在48h内缓慢补充,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引起脑水肿,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3临床表现 3.3.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3临床表现 3.3.3热射病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3临床表现 3.3.3热射病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3临床表现 3.3.3.1劳力型热射病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劳力型热射病在热射病基础上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3临床表现 3.3.3.1劳力型热射病见于健康3临床表现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征为躁动、谵妄和昏迷。还可出现其他神经学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角弓反张、幻觉、去大脑强直、小脑功能障碍等。(2)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穿刺点出血及淤斑、结膜出血、黑便、血便、咯血、血尿、心肌出血、颅内出血等。合并DIC提示预后不良。(3)肝功能损害。重度肝损害是劳力型热射病的一个固有特征。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迅速升高,第34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而胆红素的升高相对滞后,通常在热射病发病后2472h开始升高。3临床表现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3临床表现 (4)肾功能损害。多与横纹肌溶解有关。表现为少尿、无尿,尿色深,为浓茶色或酱油色尿。25%30%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和5%的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出现急性少尿型肾衰竭。(5)呼吸功能不全。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急性胃肠功能损害。腹痛、腹泻、水样便、消化道出血较常见。(7)心血管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30次/min)、心律失常等。(8)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肌无力、茶色尿,酱油尿,后期可出现肌肿胀、骨筋膜室综合征。3临床表现 (4)肾功能损害。多与横纹肌溶解有3临床表现 3.3.3.2经典型热射病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4042,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3临床表现 3.3.3.2经典型热射病见于年老、体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识课件4实验室检查 4.1血常规发病早期因脱水致血液浓缩可出现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比积(Hct)增加,血小板(PLT)发病初期正常,继而迅速下降,尤以发病后13d为甚,最低可小于10109/L。4.2感染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中暑的严重程度相关,合并感染者明显升高,可伴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升高。4实验室检查 4.1血常规发病早期因脱水致血液浓4实验室检查 4.3血液生化电解质: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磷血症。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C)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肝功能:AST、ALT、LDH早期即显著升高,最高可达5000U/L以上,总胆红素(TBil)在2472h后开始升高,最高可达300mol/L以上,可伴有低蛋白血症。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CK)1000U/L,最高达3000040000U/L,CK5000U/L 表明肌肉损伤严重,CK16000U/L 提示与急性肾衰竭相关。肌红蛋白(Mb)明显增高,一般血Mb1000 ng/ml,最高可达70000 80000 ng/ml 或更高;尿Mb500 ng/ml,最高可达50000 ng/ml或更高。初期血Mb高于尿Mb,随着肾功能恢复,尿Mb高于血Mb。4实验室检查 4.3血液生化4实验室检查 4.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第1天出现,但更常见于第2天和第3天。实验室检查指标: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Fib)1.5g/L或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0mg/L,或3P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以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s以上。上述检查有3项异常者,即可诊断DIC。发病早期应每46h复查凝血功能。如有条件可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检查。4实验室检查 4.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4实验室检查 4.5动脉血气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4.6尿常规及尿生化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镜检可见大量颗粒管型和红细胞。Mb增高。4.7粪常规大便潜血可阳性。4.8心电图多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有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可伴有T波及ST段异常。4实验室检查 4.5动脉血气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4实验室检查 4.9头颅CT检查发病初期CT多无阳性发现,35d后可出现脑实质弥漫性水肿,凝血功能差者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4.10头颅MRI检查热射病后期MRI表现为基底节、苍白球、双侧内囊、壳核和小脑缺血、软化灶。部分患者MRI显示双侧小脑、尾状核、皮质下白质异常和海马区均匀增强。严重者会出现小脑的缺血坏死甚至脑萎缩。4实验室检查 4.9头颅CT检查发病初期CT多无5诊断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进行高强度运动,并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精神错乱);核心温度高于40;皮肤温度升高和(或)持续出汗;肝转氨酶明显升高;血小板明显下降,并很快出现DIC;肌无力、肌痛、茶色尿;CK大于5倍正常值。5诊断6治疗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有效治疗的关键点一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二是血液净化,三是防治DIC。具体救治措施为“九早一禁”,即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6治疗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有效治疗的关6治疗 6.1降温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明显增加。当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后立即开始降温,并持续监测体温。降温目标:使核心体温在1040min内迅速降至39以下,2h降至38.5以下。6治疗 6.1降温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6治疗 6.1.1现场降温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持续监测体温。6.1.2后送途中降温打开救护车内空调或开窗;用凉水擦拭全身;输液。持续监测体温。6治疗 6.1.1现场降温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6治疗6.1.3病房内降温室温调节在2024;快速静脉输液;降温毯;冰块置于散热较快的区域(双侧颈部、腹股沟和腋下);用4生理盐水200500ml进行胃灌洗或(和)直肠灌肠;血液净化;联合使用冬眠合剂等。有条件可用血管内降温仪或将患者浸入冷水浴中(水温为1520)。6治疗6.1.3病房内降温6治疗6.2循环监测与液体复苏循环监测: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每小时尿量及尿液颜色,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林格液,输液速度控制在使尿量保持200300ml/h;在尿量充足的情况下,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610L左右,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和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利尿:早期充分补液扩容后,如尿量仍不达标,可给予呋塞米1020mg静推,之后可根据尿量追加剂量。同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及时补钾;碱化尿液:补充碳酸氢钠使尿pH6.5。6治疗6.2循环监测与液体复苏6治疗 6.3血液净化具备以下一条可考虑行持续床旁血滤(CRRT),如有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应立即行血滤治疗。一般物理降温方法无效且体温持续高于40大于2h;血钾6.5mmol/L;CK5000U/L,或上升速度超过1倍/12h;少尿、无尿,或难以控制的容量超负荷;Cr每日递增值44.2mol/L;难以纠正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合并多脏器损伤或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停用CRRT指征: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CK1000U/L;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得以纠正;尿量1500 ml/d或肾功能恢复正常。如其他器官均恢复正常,仅肾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可考虑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治疗。6治疗 6.3血液净化具备以下一条可考虑行持6治疗 6.4镇静镇痛热射病患者会出现躁动、抽搐,选择作用快、效力强、副作用少的镇静药,如丙泊酚、苯二氮类药物。以下为分级处置措施。6.4.1现场处置安定1020mg,肌内注射。6.4.2基层医院处置安定1020mg,静脉注射,在23min内推完,如静注困难也可立即肌注。首次用药后如抽搐不能控制,可在20min后再静注10mg,24h总量不超过4050mg;氯丙嗪12.525.0mg,静脉滴注;异丙嗪12.525.0mg静脉滴注。6治疗 6.4镇静镇痛热射病患者会出现躁动、抽搐,6治疗6.4.3中心医院处置(1)丙泊酚:成人0.30.6mg/(kg.h),注射泵泵入;(2)咪达唑仑(咪唑安定):成人先静注23mg,继之以0.050.10mg/(kg.h)注射泵泵入;(3)镇痛:哌替啶,单次肌注50100mg,每日最大剂量200mg;吗啡,单次肌注510mg,每日最大剂量20mg;芬太尼,以0.6g/(kg.h)注射泵泵入,每日最大剂量0.3mg。使用时必须注意用药剂量、输注速度和患者反应,剂量过大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6治疗6.4.3中心医院处置6治疗6.5气管插管指征:(1)意识障碍;(2)气道分泌物多,且不能主动排痰;(3)误吸;(4)深镇静状态;(5)呼吸衰竭,PaO260mmHg,且氧合状况有进行性恶化趋势;(6)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反应欠佳。6治疗6.5气管插管指征:6治疗6.6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主要包括先补充凝血因子和后抗凝治疗两个方面。6.6.1补充凝血因子应尽早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等)。新鲜冰冻血浆:首次剂量为1015ml/kg,之后再根据监测的凝血指标追加200400ml,将PT、APTT恢复至正常水平。冷沉淀:用量510U/次。6.6.2补充血小板血小板3000U/L。兼具上述2个或2个以上因素者病死率明显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昏迷及昏迷持续时间。尽管给予快速降温治疗,仍有个别热射病痊愈患者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精神后遗症。7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8预防 8.1热习服的实施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暑措施,这个过程需要1014d。寒区、温区部队进驻热区,或热区部队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应组织部队进行热习服训练。8.1.1适应温度训练时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训练初期应避开极端高温天气,初始温度以气温30为宜,逐渐过渡到每天较热时间内进行训练,以气温在3137为宜。8.1.2适应强度在生理耐受限度以内,只有足够的训练强度,才能获得高水平的热习服,达到完成高强度训练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运动量应由小到大,训练强度逐步增加。可采用行军、负重行军、球类或其他能提高心血管系统耐力的训练或运动交替进行;以热气候条件下越野和长跑训练效果较好,越野与行军联合训练效果更好。8预防 8.1热习服的实施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8预防8.1.3适宜的训练周期热习服训练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最好为1.52.0h(不少于50min)。监测训练强度生理极限的方法:当训练停止时每个参训者自测脉搏,军医发口令计时半分钟,了解生理耐受程度。每次训练12次,训练周期12周,总训练次数不少于612次,否则不能达到良好的热习服。8.1.4反复巩固提高在获得热习服后,应继续训练,每周仍需有不少于23次的巩固性训练,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热习服水平。如中断训练或离开热环境,会产生脱习服。8.1.5终止训练当参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步态呈醉酒状;监测训练强度超过人体耐受上限(心率170次/min,体温超过39)时应停止训练,待恢复正常后再参加训练。8预防8.1.3适宜的训练周期热习服训练初期每次训练时8预防8.1.6脱习服脱习服的速度因习服程度和个体健康状况而异。其中心血管比体温的习服能力消退更明显更迅速。停止热习服训练后12周即可出现脱习服。脱习服后,重新训练获得热习服的时间可缩短。8预防8.1.6脱习服脱习服的速度因习服程度和个体健康8预防8.2完善相关保障措施脱水缺盐、过度训练、睡眠不足、营养缺陷和热量不足等可延缓热习服的形成,在训练中应防止这些情况发生。8预防8.2完善相关保障措施脱水缺盐、过度训练、睡眠不8预防 8.2.1合理的饮食、水盐补充夏日不宜高脂、荤腥、辛辣饮食,高温气候宜清淡饮食。后勤要保障好冷盐水、凉白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的供应。水是预防中暑的一种重要的“战术武器”。行军、训练、作业前要喝足水,灌满水壶,每4h补充2L(约军用水壶2壶),但午间需每1.01.5h补充1L(约军用水壶1壶),或按照气温、活动强度和出汗量酌情增减。饮水温度最好以812为宜,天然水温也可。8预防 8.2.1合理的饮食、水盐补充夏日不宜高8预防 鉴于单凭口渴感的饮水量不足以保持体液平衡,以过量饮水为好,即每次饮水时除满足口渴感外,再尽量多饮一些。饮水量达到出汗量的70%能更好地改善高温下劳动生理功能并预防热射病的发生。但出汗量过大(每天6L)时,过量饮水对胃肠道负担过重(胀肚),容易引起疲劳。总之,提倡少量多次饮水,不宜一次大量暴饮,以免增加心脏和胃肠道负担及反射性引起更多出汗和经肾排出更多水盐。补水的同时也要重视盐类的补充,一般每日所需可在饮食中补给,每餐有汤,汤菜可稍咸。长时间野外行军时可携带口服补液盐,兑水饮用。8预防 鉴于单凭口渴感的饮水量不足以保持体液平衡,以8预防 8.2.2保证必要的睡眠与休息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加上高强度的训练或劳动,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故应科学制订训练时间,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或减少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连续训练时间,合理安排休息,适当增加午休;如果任务要求无法避开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8预防 8.2.2保证必要的睡眠与休息夏天日长夜短8预防 8.2.3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对于近期患过中暑、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负荷过重、夜间执勤睡眠过少、新战士等,应列为重点观察对象,适当予以照顾。卫生人员要深入班排,深入现场,针对容易发生热射病的环境和对象,加强医学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预防 8.2.3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