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课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28932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人教课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语文人教课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语文人教课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单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文导入这个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都属于人物传记。而且是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选文以记叙蔺相如为主,廉颇次之。文章不仅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在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很值得我们学习。课文导入这个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都属于人物传记。而且是正史中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司马迁及史记。3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u作者简介整体感知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u写作背景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u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文章开头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有何作用?研读课文提示:(1)从节选的这部分看,以蔺相如为主,而介绍人物时却将廉颇放在前面,是为了说明廉颇是上卿时,蔺相如仅为舍人,地位悬殊。(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为了说明宦者令的地位低微,更何况其舍人,又为相如被推荐设伏,为廉颇不服做铺垫。(3)着力描写廉颇之勇和功大,与蔺相如形成对比,与后面的故事情节形成照应。1文章开头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有何作用?研读课文提示:(1)从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提示:(1)设伏:开头对人物的介绍为下文埋下伏笔。(2)陪衬:秦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衬托了蔺相如的与众不同。(3)虚写:缪贤讲述蔺相如曾助自己脱罪,虚写其勇敢和智慧。(4)出场(不同凡响):面对现实,从容坚定,成竹在胸。2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提示:(1)设伏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提示: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的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十五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最后以人璧俱碎的结果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3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斗智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的十五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另一方面果断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找出文中廉颇的对话,并分析其作用。提示: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之会前“与(赵)王诀”的一段话,表现了他不但勇于冲锋陷阵,而且很有政治头脑。这样,后来的知过勇改就是合情合理的发展了。在将相和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这是武将廉颇性格发展和情节发展的必然,作者写出这一性格特点,是真实可信的,正由于这一性格特点,后来写廉颇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廉颇坦率真诚的性格和爱国思想。廉向蔺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4找出文中廉颇的对话,并分析其作用。提示:廉颇的对话在课文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u问题探究探究一【提问】1一个人一生所做的事情很多,司马迁为蔺相如、廉颇作传时为何只选三件事?重难点解析问题探究探究一重难点解析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点拨】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就不能事无巨细,统统罗列,而是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廉颇、蔺相如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后期,当时“七雄”对峙,彼此攻城略地,弱肉强食,战祸频繁,民不聊生,赵国在“七雄”纷争局面中,为了自身的生存,自然要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一个是忠于赵王的、富有沙场经验的宿将,一个是忠于赵王的智勇双全的外交家,两人自然成了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点拨】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就不能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二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种矛盾冲突,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两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威信的两次实力较量,也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写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二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在写人物传记时,应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过,而且还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在写人物传记时,应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探究二【提问】2.史记长于写人,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结合本文,谈谈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探究二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不管是秦赵两国,还是廉蔺两人,可写的事一定很多,但作者只写三件事,且重点放在蔺相如身上,以关于两个人物的三件事来表现动荡的社会、纷争的年代,达到了作者以人物反映历史的目的。【点拨】(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点拨】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作者写矛盾如同大海的波涛,层层起伏,环环相扣。以“完璧归赵”为例。先是对赵国而言,“予璧”和“勿予”的矛盾。赵王很为难,可蔺相如一出场,几句利害分析矛盾就解决了。其次是“夺璧”和“保璧”的矛盾。秦王表面答应以城相换,实际上想以强凌弱,白抢白夺,相如识破后不动声色,巧用计取回璧。因为如果取不回和氏璧,显然有辱使命,赵国失去的不仅仅是和氏璧的问题了,所以相如不惜以命相拼。(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最后是“杀蔺”和“保蔺”的矛盾了。秦对其他六国不仅在军事上攻无不取,在物质上也是欲而必得的,现在不仅和氏璧回到了赵国,还让相如在朝堂上“教育”了秦王君臣一番,秦王的左右当然必生“杀蔺”之心了,但秦王与左右“相视而嘻”之后,再三考虑,还是理智占了上风,说了几句漂亮话,“毕礼而归之”。最后是“杀蔺”和“保蔺”的矛盾了。秦对其他六国不仅在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u写法品析1.预设伏笔引人入胜文章一开始把两个主角带出,介绍廉、蔺的出身,使读者对二人有所认识,强调廉贵蔺贱,并为下文二人交恶及冲突埋下伏笔。以第三者(缪贤)介绍蔺相如的好处。蔺相如未出场即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人注意。突出了蔺相如的才智,交待了他能出使的原因。更为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的出色表现做了铺垫。写法品析1.预设伏笔引人入胜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典型事例突出性格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而是通过片断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顾全大局,以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性格,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2典型事例突出性格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本文善于运用反衬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用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用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来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用蔺相如对强秦的英勇无畏来反衬其对廉颇的谦让退避,使得作者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反衬手法刻画人物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文小结退出课文小结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