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医政管理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28117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医政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临床医学——医政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临床医学——医政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n 医政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医疗服务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主主要要管管理理内内容容 1、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和服务质量的管理;n n2、对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准入及执业的管理;n n3、对各项医疗技术准入及执行的管理;n n4、对采供血机构、人员、技术的管理;n n5、血液安全管理。医医政政管管理理的的对对象象n n 直接对象是为社会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采供血机构)。n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及其职业活动。医医疗疗管管理理的的任任务务n n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医医政政管管理理的的主主要要职职能能 1、参与拟定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管理法规和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n n2、参与拟定医务人员执业标准、服务规范,并指导、组织实施;n n3、负责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准入、审批和管理工作,并组织指导实施;n n4、依法管理采供血机构的准入审批,医务人员的从业管理,采供血及临床用血的质量管理;n n5、参与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管理;n n6、协调组织城市医疗支援农村医疗工作;n n7、协助重大人员伤亡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n n8、负责其他相关医疗政务的综合管理(征兵、招生体检等)。医医政政工工作作的的职职能能部部门门n n 卫生部医政司卫生厅医政处市(州、地)卫生局医政科县(市、区)医政股(业务股)医医政政管管理理的的性性质质n n 医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政务管理。换言之,就是政府医疗卫生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强制性、社会公益性、职业人道性、时效性等基本特性。法法律律强强制制性性n n 一方面是卫生行政相关的权力和义务是法定的,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严格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医政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采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被管理的相对人必须按照卫生法律规定办事,否则将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社社会会公公益益性性n n 医疗服务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疗服务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许多公益政策是通过医疗服务渠道向社会提供的,由此决定了它的社会公益性。职职业业的的人人道道性性n n 无论是国家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民营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救死扶伤始终是必须奉行的行业要求。对一些灾害性事件的医疗援助,更体现了医疗服务的人道性。时时效效性性n 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是医务人员同患者一种面对面的服务,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而且这种服务消费不可能贮存备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表现在急诊急救,这一特性更为明显。一一、医医疗疗机机构构准准入入管管理理n n(一)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n n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第149号令。n n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年8月29日卫生部令第35号。n n3、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原则。卫医发199425号。n n 4、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27号。n n5、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430号。n n(二二)、医医疗疗机机构构设设置置规规划划n n1、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明确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以卫生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布局。n n 2、医疗机构设置遵循公平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原则、公有制为主导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n n 3、各地要立足区域人口、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的实际,兼顾今后的发展,合理制定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审批医疗机构的重要依据。n n 4、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可以审批,不符合要求的不能批,而且要进行适当调整。n n(三)医疗机构的13个类别n n1、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n n2、妇幼保健院;n n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n n4、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n n 5、疗养院;n n6、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n n7、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n n8、村卫生院;n n9、急救中心、急救站;n n10、临床检验中心;n n 11、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n n12、护理院、护理站;n n13、其他诊疗机构。n nn n(四)审批医疗机构必须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批准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n n(五)医疗机构准入程序n n1、单位或个人提出设置医疗机构申请;n n2、有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n n3、申请人或单位按照批准书规定的类别、范围和期限筹建相应的医疗机构;n n4、提出执业登记注册申请,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n n 5、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二、医医疗疗卫卫生生技技术术人人员员的的准准入入管管理理n n (一)我国医师分为四类两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公共卫生医师、中医师。每个类别又分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n n(二)国家执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每年一考。n n(三)医师行业准入的五个环节:报名资格审定、实践技能考试、综合笔试、医师资格认定、执业注册。n n (四)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2007年5月1日起施行。n n(五)护士执业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方能执业,注册有效期为两年。三三、医医疗疗服服务务的的管管理理n n (一)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n n(二)对医务人员执行执业标准,服务规范的管理n n(三)对器官移植技术、克隆技术等的管理n n(四)对医疗急救的管理四四、血血液液管管理理n n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n n (二)2006年我省无偿献血率99.37%,其中自愿无偿献血率97.21%。国家要求2007年省无偿献血率达到100%。n n(三)主要的法律法规n n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3号公布)n n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12月30日国务院令第208号公布)n n 血站管理办法(2005年11月17日卫生部令第44号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n n贵州省献血条例(2005年11月25日贵州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n n(三)采供血机构准入管理n n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设置,执业验收和注册登记,领取血站执业许可证或中心血库采供血许可证后方可进行。n n(四)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一览表引自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72010)。n n (五)依法采集和供应血液n n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血站的监督工作。n n (六)临床用血的管理n n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1999第6号)n n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第184号)n n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n n 严禁非法采供血,严禁违规操作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关键,而领导重视,警钟长鸣,经常督导检查,防微杜渐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也是保护干部爱护干部的具体表现。n n 单采原料血浆的管理n n关于全省单采血浆站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卫发2006169号)n n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377号)吴吴仪仪副副总总理理在在四四月月全全国国整整顿顿和和规规范范市市场场经经济济秩秩序序电电视视电电话话会会议议上上讲讲话话n n 打击地下黑血点、黑血站。有的贫困地区和省区交界的边远地区依然有地下黑血点或黑血站,这实在令人发指!对这种恶行,要露头就打。要认真查找血液安全的薄弱环节,对重点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医疗机构血液来源进行检查,规范采供血行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和原料血浆的质量安全,防止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经血液途径进行传播。五五、医医疗疗事事故故处处理理与与防防范范n n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n n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n n (二)医疗事故的特性n n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性,缺一不可:n n1、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n n医疗机构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n n医务人员不仅指临床医师、护士,还包括医技、行政后勤人员,包括所有在医疗机构中从业的工作人员。n n 2、发生在医疗活动中n n争议的事件必须是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即使是在医疗机构里,不是发生在医疗活动中的争议,仍不能构成医疗事故。其处理不能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而只能参照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处理。n n 3、违法行为是过失n n行为过失是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过失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如果没有违反这些规定,就不存在过失,没有过失,就不构成医疗事故。n n 4、造成患者人身损害n n不是所有造成人身损害都构成医疗事故,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有些损害很轻微,就不构成医疗事故,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的最低标准。n n 5、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不构成医疗事故。n n(三)医疗事故的分级n n卫生部2002年7月31日以部令32号形式颁发了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n n 一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一级又根据损害程度分为甲、乙丙等。n n二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性障碍的。二级又分甲、乙、丙、丁四等。n n 三级医疗事故指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性障碍的。也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n n四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n n(四)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事故争议处理n n1、鉴定组织:n n中华医学会、省医学会、市(州、地)医学会2、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n n 3、医疗事故争议的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n n 4、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决定。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移交地级医学会组织鉴定。n n 5、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当事人再次鉴定申请的,应当在7日内移交省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n n 6、对省医学会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中华医学会鉴定。中华医学会鉴定只受理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中华医学会鉴定由当事人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n n 7、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亡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n n 8、发生医疗争议时,当事双方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n n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n n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鉴定申请,并移交地级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n n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委托有关鉴定机关进行鉴定并依法判决。最最高高人人民民法法院院关关于于参参照照医医疗疗事事故故处处理理条条例例审审理理医医疗疗纠纠纷纷民民事事案案件件的的通通知知(法法200320号号)n n 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贵贵州州省省法法院院2004年年民民事事审审判判研研讨讨会会会会议议纪纪要要n n (2)是否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是法院立案的前置条件,患者起诉符合民诉法第108规定的,就应予受理。但患者仅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不予受理。n n(五五)医医疗疗事事故故处处理理n n基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n n途径:医患双方协商解决n n卫生行政部门调解n n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医医疗疗纠纠纷纷上上访访接接待待技技巧巧n n 耐耐心心倾倾听听:先听后讲、人进我退、人躁我静、人急我慎、人热我冷。n n晓晓之之以以法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信访条例。n n分分类类处处理理:责成医疗机构、协调家属和单位、告知解决途径。n n开开展展调调查查。n n(六六)医医疗疗事事故故的的防防范范n n1、自觉依法执业n n2、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n n3、加强质量管理n n4、制定预案n n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n n6、对技术精益求精刑刑法法第第336条条n n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