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

上传人:20022****wzdgj 文档编号:24092517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1一、食物中毒的概念n 凡是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凡是健康人经口摄入正2 n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3二、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n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如下共同特点。n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估计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n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n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n4、人与人之间无直截了当传染。二、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4三、食物中毒的分类n一般按病原物质,将食物中毒分为两大类。n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n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包括: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摄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河豚鱼,发芽马铃薯等。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农药、兽药、亚硝酸盐等。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三、食物中毒的分类一般按病原物质,将食物中毒分为两大类。5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n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近几年来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等。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6(一)流行病学特点n1、发病率及病死率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国内外都是最常见的一类食物中毒。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肉毒梭菌等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n2、发病季节性明显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以5-10月较多,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紧密相关。此外,也与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易感性增高有关。(一)流行病学特点1、发病率及病死率 细菌性食物中7 n3、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动物性食品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则易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8(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n(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及营养条件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n(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等,食用后引起中毒。(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9(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种。n1、感染型 如沙门氏菌。n2、毒素型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n3、混合型 如副溶血性弧菌。(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 细菌性食物中10(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11五、四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列表)五、四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列表)12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是肠杆菌科细菌,现已知有2000多种血清型,其中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该菌属为G杆菌,在外界的存活力较强;在水、肉、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它不耐热,551小时或601530分钟可被 杀 死。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由于沙门菌属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污染的食品通常无感官形状的变化,而容易被忽视。食品中细菌的来源家畜、家禽主要是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蛋类可因家禽带菌而污染;带菌的牛、羊所产的奶中也含有大量沙门菌,或受不卫生的容器的污染。中毒机制感染型主要临床特征潜伏期为472h,一般为1224h。主要症状为头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多呈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粘液和脓血。多数病人伴高热(39 40)。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是肠杆菌科细菌,现已知有20001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是一种嗜盐性弧菌,G。在淡水中生存不超过2天,海水中可生存47天以上。在含盐3%3、5%的培养基或食物中生长良好。该菌不耐热,801分钟或56 5分钟可被 杀 死;对酸敏感,2%醋酸或50%食醋1分钟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特别弱。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中以墨鱼、带鱼、虾、蟹为多见,其次为盐渍食品。亦可由受海产品污染的其它食物如禽、肉、蛋、凉拌菜等引起。食品中细菌的来源人群带菌者对各种食品的直截了当污染:沿海地区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及渔民带菌率为11、7%。间接污染:沿海地区炊具的带菌率为61、9%。中毒机制混合型(大量活菌,肠毒素和溶血毒素)主要临床特征潜伏期为240h,一般为1420h。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腹绞痛、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洗肉水样,后可转为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不明显。体温一般为37、7 39、5。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是一种嗜盐性弧菌,G。在淡水14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G+菌,在外界的存活力较强,能耐受干燥和低温。50%以上的金葡菌可产生肠毒素,多数肠毒素耐热性强,一般的食物烹调方法不受破坏,需经100、2小时才可被破坏。肠毒素有AE五种抗原型,其中A、D型引起食物中毒较多见。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为肉类、奶类及其制品(奶油蛋糕、冰淇淋等)、剩米饭、糯米糕。食品中细菌的来源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鼻腔、咽、消化道带菌率均较高。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如带菌从业人员直截了当或间接污染各种食品;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乳汁中可带有该菌。中毒机制毒素型(肠毒素)主要临床特征潜伏期为16h,多为24h。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反复呕吐(呈喷射状)、上腹部疼痛和腹泻,多为水样便。剧烈吐泻可导致虚脱、严重失水等。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G+菌,在外界的存活力较强1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G+杆菌,该菌的芽孢耐热性极强,干热180、515分钟或湿热100、6小时才能灭活。在无氧环境下1830 能生长并产生肉毒毒素,现已发现有八型,其中A、B型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较多见。肉毒毒素是一种以神经毒性为主要特征的剧毒毒素,对人的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10-9 mg。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因地区和饮食习惯不同而异。我国以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为多见,如臭豆腐、豆酱、面酱等,其次是罐头食品、鱼制品、酱菜和凉拌菜等。食品中细菌的来源该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及海洋中。食品中该菌主要来源于带菌土壤、尘埃及粪便,尤其是带菌土壤。中毒机制毒素型(肉毒毒素)主要临床特征潜伏期为6h15d,一般为15d。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临床特征以对称性脑神经受损为主,胃肠道症状少见。典型症状为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死亡。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G+杆菌,该菌的芽孢耐热16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疗原则与预防措施n(一)诊断原则n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夏秋季(510月),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则多发生在45月。n2、共同暴露史:往往是共同用餐者一切发病,发病范围局限于食用某种致病食物的人群。n3、查明中毒原因:找到引起中毒的食品及其具体原因。n4、临床诊断:应符合该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n5、实验诊断:进行细菌学、血清学检查和动物实验,获取实验证据。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疗原则与预防措施(一)诊断原则17(二)治疗原则n1、迅速排除毒物:对潜伏期短的中毒患者,可催吐、洗胃以促进毒物排出。n2、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纠正酸中毒,及时补液,抢救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n3、特别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可用抗生素治疗,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者慎用。肉毒毒素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多价抗肉毒毒素血清。(二)治疗原则1、迅速排除毒物:对潜伏期短的中毒患者,可催18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