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40925038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医生培村医生培训重点重点传染病防治染病防治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乡村医生1一、传染病防治根本知识二、传染病防治依据三、几种重点传染病的防治一、传染病防治根本知识主要内容2一传染病的背景 1、传染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2400年前传染病几乎摧毁雅典 18171923年6次霍乱世界流行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2500万人死亡 1973年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病,估计在亚非拉每年致死儿童460万600万一传染病的背景一、传染病防治根本知识32、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 1977年埃博拉病毒引起出血热 汉坦病毒引起肾综合出血热 1983年HIV-1,HIV-2艾滋病(AIDS)1989年HCV引起丙肝 1993年O139:H7引起新型霍乱 2003年SARS引起“非典 2004年人禽流感2、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4 3.已经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重新出现或者反弹 结核病结核病 世界各国发病率上升趋势世界各国发病率上升趋势 17亿曾感染,每年新发病例1000万,年死亡数300万 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367/10万,死亡率万 我国结核病的特点 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3.已经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重新出现或者反弹5二传染病根本概念 传染病是一类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造成感染而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病原体 感染过程 传染性 人与人 人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二传染病根本概念6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新发感染性疾病是指新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有以下情况:新发现的病原体-朊颗粒、SARS病毒 病原体的新亚型-O139:H7、H5N1、HGV 病原体引起的新型临床表现-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7再燃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r-EID)发病率已经下降在国家控制标准以下的传染病发病例数明显增加,或者出现局部流行。STD TB 血吸虫病再燃传染病re-emerginginfectiousd8传染源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包括 患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三93.2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除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可分为三阶段:从感染宿主排出 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 病原体侵入新宿主的门户3.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除后,侵入新的易10经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粘膜外表的粘液中或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里,当病人呼气、大声说话、嚎哭、打鼾、咳嗽、打喷嚏时,可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粘液飞沫,体积较小约15100m,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久通常不超过几秒钟。飞沫传播的范围仅限于病人或携带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均可经此方式传播。拥挤的临时工棚、看守所或监狱、旅客众多的船舱、车站候车室是发生此类传播的常见场所。经空气传播3.2传播途径11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12经尘埃传播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以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上,枯燥后成为尘埃。落在衣服、床单、手帕或地板上。当整理衣服或清扫地面时,带有病原体的尘埃飞扬而造成呼吸道传播。凡耐枯燥的病原体,皆可经此方式传播,如结核杆菌、炭疽芽孢等。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大多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一般多见于冬春季。在缺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人们常在儿童时期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对免疫力持久的疾病,以儿童多见,故常称为“儿童传染病。影响空气传播的因素很多,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者有关。经尘埃传播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以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上,枯燥13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包括两种传播方式。一类是由饮用粪便污染的水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另一类是由于与“疫水感染的水体接触而引起的疾病。经饮水传播的疾病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及甲型肝炎等。它的流行强度取决于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强度及频度、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饮水卫生管理是否完善及居民卫生习惯等。经水传播14 经饮水传播常呈爆发或流行,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相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除哺乳婴儿外,不拘年龄、性别、职业,凡饮用生水率相似者其发病率无差异,暴饮生水者,发病尤多。在水型流行中很难从水中检出病原体。如停顿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或经净化后,流行或爆发即可平息。如水源经常被污染时,病例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特点。经饮水传播常呈爆发或流行,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相一致,有饮用15经接触疫水感染水体传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病原体主要经皮肤粘膜侵入体内。此类疾病的流行特征是病人有接触疫水的历史,如在流行区游泳、洗澡、捕鱼、收获、抢险救灾等暴露于疫水而遭受感染。呈地方性或季节性特点,一般在水网地区较常见,假设大量人群在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呈爆发或流行。经接触疫水感染水体传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16经食物传 所有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及个别呼吸道病如结核病、白喉等可经食物传播。引起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经食物传17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18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两类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指传染源与易感者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例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间接接触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接触传播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接触传播19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指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病。经节肢动物的机械携带而传播如苍蝇、蟑螂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后者一般只能存活25天。当它们觅食时接触食物、反吐或随其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使食物污染,人们吃了这种被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这些食具时而感染。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处于菌血症、立克次体血症、病毒血症、原虫血症的宿主,使病原体随宿主的血液进入节肢动物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及或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20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21经土壤传播 土壤受污染的时机很多,如人粪施肥使肠道病病原体或寄生虫虫卵污染土壤,如钩虫卵、蛔虫卵等;某些细菌的芽孢可以长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伤风、炭疸、气性坏疽等,假设遇皮肤破损,可以经土壤引起感染。经土壤传播22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传播,称为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指易感者在承受治疗、预防或检验检查措施时,由于所用器械、针筒、针头、针刺针、采血器、导尿管受医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的手污染或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传播;另一类是药厂或生物制品生产单位所生产的药品或生物制品受污染而引起传播,如用第因子引起的艾滋病。医源性传播23垂直传播 在产前期内孕妇将病原体传给她的后代,称为垂直传播。此种传播是孕妇与胎儿两代之间的传播。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是相应的。从广义上说,垂直传播可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使胎儿受感染,称为经胎盘传播。经胎盘传播的有风疹、乙型肝炎、腮腺炎、麻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虫媒病毒感染、梅毒等病。如孕妇在怀孕早期患风疹往往使胎儿遭受危害,使胎儿发生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垂直传播24 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称为上行性传播。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分娩引起的传播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穿出而暴露于母亲严重污染的产道内,胎儿的皮肤、呼吸道、肠道均存在受病原体感染的时机。如孕妇产道存在淋球菌、结膜炎包涵体及疱疹病毒等疾病的病原体时,那么有可能导致相应的感染。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25指人群对传染病感染的难易程度。人群易感性升高:新生儿 易感人群迁入 人群易感性减低:预防接种 传染病流行指人群对传染病感染的难易程度。3.3人群易感性26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自然因素四传染病的二个因素27四传染病的二个因素 4.2 社会因素 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生产活动、生活条件、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人口流动、战争、社会制度等。四传染病的二个因素28 社 会 因 素自 然 因 素病原体易感者人或动物传 染 途 径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病原体易感者传染途径29五传染病的防制原那么 预防为主根本方针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根本措施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根本策略五传染病的防制原那么3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二、传染病防治依据31 第一章总那么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视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那么第一章总那么32第三条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33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34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爆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35第十条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安康教育。新闻媒第十条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安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展安康知识和传染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展安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病预防知识的教育。第十条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安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36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承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个人,必须承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承受疾37第四十二条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第四十二条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展防治,切断传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展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采取以下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顿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一限制或者停顿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第四十二条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38一 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以发热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麻疹合并肺炎的病死率约为10%左右。一麻疹三、重点传染病防治39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对热不稳定,对紫外线、和射线敏感,脂溶剂、乙醚、氯仿可灭活病毒。麻疹病原学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只有一个40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在出疹前后5天具有传染性,有并发症者可延长至10天。传染源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在出疹前后5天具有传染41未承受过免疫接种的人,特别是幼儿,具有罹患麻疹及其并发症包括死亡的最高风险。麻疹也可感染未承受过免疫接种的较大儿童、青少年和青年人。所有未承受免疫接种的人或没有通过罹患该病获得免疫力的人均可受到感染。患过麻疹的人将获得终身免疫。易感人群未承受过免疫接种的人,特别是幼儿,具有罹患麻疹及其并42 由于麻疹病毒在人体外及空气飞沫中存活时间不长,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约2小时,所以麻疹疫情多发生在人员较集中的环境,如幼儿园、学校、工地、军队、医院等集体单位,所以以上单位的人群如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都容易感染麻疹。易感环境由于麻疹病毒在人体外及空气飞沫中存活时间不长,在室43麻疹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与受染病人的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他们的鼻腔、口腔分泌物进展传播。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染表体的活力和传染性可维持两个小时。受染个体在斑丘疹出现的前后4-5天均可传播病毒。如果一个人得病,与其密切接触的大量易感人群也可能感染麻疹病毒。传播途径麻疹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与受染病44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病症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场逐渐涉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到达顶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场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临床表现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病症45轻型麻疹:临床病症为一过性低热,轻度卡他及少量皮疹,全身状况良好。机理为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已不能完全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袭,但仍保存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病毒在体内只能有限繁殖。临床表现轻型麻疹:临床病症为一过性低热,轻度卡他及少量皮46急性麻疹后脑炎:发病率约为麻疹病人的千分之一,绝大多数为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者。病死率约为15,病程12周,脑脊液和血中可查到麻疹IgM抗体。存活者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患者免疫功能正常。自从麻疹疫苗使用以来,麻疹病人年龄明显后移,而急性麻疹后脑炎的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临床表现急性麻疹后脑炎:发病率约为麻疹病人的千分之一,绝大多47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大脑慢性进展性病变的疾病。大多在患麻疹217年后发病,患者多为少年儿童。临床表现进展性智能降低,痴呆,肌阵挛,癫痫,晚期昏迷,患者于发病后13年内死亡。发病率一般在十万至百万分之一。临床表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大脑慢性进展性病变的疾病。48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麻疹,流行时给予儿童高剂量的维生素A400,000IU能明显降低麻疹患者病死率,但不能防止发病。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产生。治疗措施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麻疹,流行时给予儿童高剂量的49儿童通常不是直接死于麻疹,而是死于它的并发症。并发症在5岁以下儿童和20岁以上的成人中更为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失明、脑炎、肺炎,它是与麻疹相关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脑炎的发病率大约为0.1%,中耳炎占病例的5-15%,肺炎占5-10%。病例致死率在开展中国家一般为1-5%,但是在营养高度不良和卫生保健设施匮乏的人群中可高达25%。并发症儿童通常不是直接死于麻疹,而是死于它的并发症。并发症50 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防止易感人群的接触。对易感者酌情进展应急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麻疹的潜伏期早,故在接触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不扎堆就诊,防止院内感染。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5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儿童集体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者,做好疫情报告。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外,还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开展入托、入学需要查验接种证的制度,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孩子要告诉家长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发现病人后应严格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延长至10天。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52切断传播途径:常晒被褥、晒衣物,晒太阳,开窗通风换气,室内保持清洁。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53免疫:根本措施常规免疫是根本: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持高水平95%以上的免疫接种水平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强化免疫是策略:消除免疫空白初始强化免疫后续强化免疫如2021年12月扫荡式免疫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免疫:根本措施54通过免疫很容易预防麻疹造成的痛苦、并发症和死亡。麻疹疫苗平安有效,并且在我国对于适龄儿童全部免费。根本预防措施通过免疫很容易预防麻疹造成的痛苦、并发症和死亡。55二水痘二水痘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virus,VZV引起的经呼吸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毒性传染病。水痘水痘90%90%或以上为显性感染。或以上为显性感染。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弱,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弱,不耐高温、不耐酸,不能在不耐高温、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痂皮中存活。二水痘56患水痘后患水痘后VZVVZV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节内,在机体免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节内,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被激活,皮疹多沿某一感觉神经支疫力降低时病毒被激活,皮疹多沿某一感觉神经支的皮肤分布称为的皮肤分布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痛感明显。,带状疱疹痛感明显。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57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结痂后7天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结痂后758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安康人间接传播。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59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60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61、典型水痘、典型水痘 潜伏期:潜伏期:2 2周周前驱期:前驱期:1 1天,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天,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形态:红色斑丘疹形态:红色斑丘疹椭圆型水滴样小水泡,周围椭圆型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红晕 水疱内容物变浑浊,水疱易破溃水疱内容物变浑浊,水疱易破溃结痂。结痂。皮疹陆续分批出现:病后皮疹陆续分批出现:病后3535天内,瘙痒感较肿。天内,瘙痒感较肿。皮疹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皮疹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黏膜皮疹: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浅溃疡。黏膜皮疹: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浅溃疡。水痘皮疹的特征:水痘皮疹的特征:部位:躯干部部位:躯干部面部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布。皮疹演变过程:快慢不一,故同一时间内皮疹演变过程:快慢不一,故同一时间内可见上述形态皮疹同时存在。可见上述形态皮疹同时存在。临床表现、典型水痘62、重症水痘、重症水痘发生条件: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病;发生条件: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病;免疫功能受损病儿。免疫功能受损病儿。表现:高热,出疹表现:高热,出疹1 1周后体温周后体温40410c40410c,全身中毒病症全身中毒病症 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型疱疹,或出血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型疱疹,或出血性皮疹,呈离心性分布性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爆发性紫癜。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爆发性紫癜。临床表现633 3、先天性水痘、先天性水痘:母亲妊娠期患水痘可累及胎儿。与母亲妊娠时间有关。母亲妊娠期患水痘可累及胎儿。与母亲妊娠时间有关。、假设在妊娠的头、假设在妊娠的头4 4个月,那么可能发生先个月,那么可能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出生体重低、瘢痕性皮肤病变、肢表现:出生体重低、瘢痕性皮肤病变、肢体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智体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智力低下等。力低下等。、在产前、在产前4 4天以内,新生儿常于出生后天以内,新生儿常于出生后4545天天发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死率发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死率25%30%25%30%。、新生儿水痘的皮疹有时酷似带状疱疹的皮、新生儿水痘的皮疹有时酷似带状疱疹的皮疹疹 临床表现3、先天性水痘:64皮肤继发细菌感染皮肤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水痘肺炎水痘肺炎神经系统:水痘后脑炎、格林神经系统:水痘后脑炎、格林-巴利综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面合征、横贯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神经瘫痪、ReyeReye综合征等综合征等其它: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睾丸炎其它: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睾丸炎并发症皮肤继发细菌感染65典型的水痘皮疹典型的水痘皮疹病毒别离:阳性率不高病毒别离:阳性率不高外周血检查抗原、抗体:目前临床广泛外周血检查抗原、抗体:目前临床广泛应用,方法敏感、可靠应用,方法敏感、可靠 诊断典型的水痘皮疹66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防止瘙痒。患者不能上学。大量喝感染,保持清洁防止瘙痒。患者不能上学。大量喝水,休息。水,休息。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时局部可涂1%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涂抹。不要压挤水痘,否則结痂后会留下小点,持续不要压挤水痘,否則结痂后会留下小点,持续2 23 3年。水痘可完全痊癒,不会留下疤痕。年。水痘可完全痊癒,不会留下疤痕。治疗和处理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67按规定剂量服用止痛药物,禁用阿斯匹林的退热药按规定剂量服用止痛药物,禁用阿斯匹林的退热药!因有增加并发症瑞氏综合征的危险;因有增加并发症瑞氏综合征的危险;防止接触孕妇和身体太弱的人。防止接触孕妇和身体太弱的人。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可口服清热解毒的中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可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兰根冲剂;禁用激素,如水痘前已长期使用药如板兰根冲剂;禁用激素,如水痘前已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尽快减为生理剂量或停顿使用,待激素的患儿,应尽快减为生理剂量或停顿使用,待水痘愈合后再恢复原剂量;病情严重者可以使用抗水痘愈合后再恢复原剂量;病情严重者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治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治疗。治疗和处理按规定剂量服用止痛药物,禁用阿斯匹林的退热药!因有68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但不宜洗浴,食物,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但不宜洗浴,由于皮肤瘙痒,为防止小儿抓破疱疹引起继细菌由于皮肤瘙痒,为防止小儿抓破疱疹引起继细菌感染和瘢痕,应剪短指甲,可以戴手套或用纱布感染和瘢痕,应剪短指甲,可以戴手套或用纱布包住手指包住手指。治疗和处理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勤69水痘一般呈自限性,水痘一般呈自限性,1010天左右自愈,成人、免疫天左右自愈,成人、免疫缺陷小儿和新生儿患水痘病症严重,常形成播散缺陷小儿和新生儿患水痘病症严重,常形成播散性和持续性水痘。性和持续性水痘。预后水痘一般呈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成人、免疫缺陷小儿和新70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是甲型流感是甲型A 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率为1-4%1-4%。人类很少感染甲型。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H1N1病毒,但也发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甲型现一些人类感染甲型H1N1)H1N1)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三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71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血凝素血凝素RNAM2 蛋白蛋白(only on type A)流感病毒外表蛋白流感病毒外表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直径为10nm。甲型。甲型H1N1)病毒为单股负链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尽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甲型人感染甲型H1N1)病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和H3N2。神经氨酸酶血凝素RNAM2蛋白病原学流感病毒外表蛋白病毒颗72(143,000).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143,000).73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 出现,能引起世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其它动物中确实凿证据。其它动物中确实凿证据。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之一。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然宿主之一。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74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初2 23 3日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日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时间可长达病后7 7天。由于局部免疫,感染后可不天。由于局部免疫,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3.2流行病学特征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75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说明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现有资料说明,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假设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病症,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3.3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76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亦可能造成传播。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3.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77 人群对人群对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性别、职业等都无关。患者多数年龄在患者多数年龄在2525岁至岁至45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儿童。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78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一临床表现。表现为流感样病症,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根底疾病亦可加重。3.6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79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别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别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别离出该病毒。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二实验室检查80 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其他辅助检查81人感染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人感染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后良好;而感染H1N1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6%。3.7预后人感染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82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一疑似病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8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83 2.2.发病前发病前7 7天内曾到过甲型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爆发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爆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84一一般治疗。一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予退热治疗。二抗病毒治疗。二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oseltamivir和扎那和扎那米韦米韦zanamivir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耐药。3.9治疗一一般治疗。85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48小时内使用小时内使用3636小时内小时内最正确,疗程为最正确,疗程为5 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75mg b.i.d.。1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缺乏重给药:体重缺乏15kg15kg者,予者,予30mg b.i.d.30mg b.i.d.;体重;体重15-23kg15-23kg者,者,45mg b.i.d.45mg b.i.d.;体重;体重23-40kg23-40kg者,者,60mg 60mg b.i.d.b.i.d.;体重大于;体重大于40kg40kg者,者,75mg b.i.d.75mg b.i.d.。对于吞。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正确,86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切断传播途经保护安康人群保护安康人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3.10预防87由志贺菌属细菌由志贺菌属细菌(genus shigellae(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shigellosis)(shigellosis)。夏秋季常见夏秋季常见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病症,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病症,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或)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可急性期即愈。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可急性期即愈。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四细菌性痢疾四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细菌(genusshigellae,又称痢疾杆884.1 4.1 传染源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病人及带菌者 4.2 4.2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粪口途径 4.3 4.3 易感性易感性 普遍易感普遍易感 免疫力不持久免疫力不持久 无穿插免疫无穿插免疫4.4 4.4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夏秋季夏秋季 儿童,中青年儿童,中青年4.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89潜伏期潜伏期l l一一3d(3d(数小时至数小时至7d)7d)。高热、寒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高热、寒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便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中毒型可有休克,脑型有神经系统病症中毒型可有休克,脑型有神经系统病症病情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 痢疾志贺菌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宋内志贺菌4.5临床表现潜伏期l一3d(数小时至7d)。90血常规:WBC N ,慢性可贫血便常规:粘液脓血便,WBC15个/HP病原学:便培养,注意取样免疫学核酸检测4.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N,慢性可贫血91急性菌痢急性菌痢 夏秋季,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夏秋季,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明显压痛。血便;左下腹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分型分型 普通型普通型(典型典型)轻型轻型(非典型非典型)中毒型中毒型 儿童多见儿童多见 诊断急性菌痢92慢性菌痢慢性菌痢病人有急性菌痢史病人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病程超过2 2个月而病情未愈。个月而病情未愈。原因原因 治疗不当治疗不当 耐药,福氏志贺菌感染耐药,福氏志贺菌感染 免疫力低免疫力低 根底疾病根底疾病分型分型 慢性迁延型慢性迁延型 急性发作型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慢性隐匿型 慢性菌痢93儿童多见,以严重毒血病症,休克和或中儿童多见,以严重毒血病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胃肠道病症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胃肠道病症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应及时取便送检应及时取便送检粪便镜检确诊培养痢疾杆菌粪便镜检确诊培养痢疾杆菌中毒型儿童多见,以严重毒血病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94痢疾志贺菌群重,福氏易慢性痢疾志贺菌群重,福氏易慢性中毒型病死率高中毒型病死率高慢性不易根治慢性不易根治免疫力低,儿童或老年人病死率高免疫力低,儿童或老年人病死率高4.8预后痢疾志贺菌群重,福氏易慢性95 一般治疗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隔离休息 饮食饮食 保证足够水分、电解质保证足够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 病原治疗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 磺胺磺胺 头孢,阿奇霉素等头孢,阿奇霉素等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急性菌痢治疗96 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 病原治疗 药敏 联合用药,疗程长,1一3个疗程 药物保存灌肠疗法 对症治疗 (1)解痉药物 (2)应用微生态制剂 慢性菌痢治疗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97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4.9预防管理传染源98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EBV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五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99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自然宿主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传染源100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爆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101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觉,做好防护 精液中可别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 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觉,102家庭内感染家庭内感染 照料患者照料患者 接触死者尸接触死者尸体体院内感染院内感染院内感染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人际传播形式家庭内感染院内感染10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高风险高风险人群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例以成年人居多(与暴露机会有关)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在葬礼上直接接触死者尸体者与热带雨林的死亡动物有直接接触的猎人 易感人群和高风险人群易感人群高风险人类普遍易感病例以成年人1042-21天,一般为8-10天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潜潜伏伏期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肌痛、头痛和咽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21天,一般为8-10天潜伏期急性起病、高热、畏105早期白细胞减少,7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血常规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肝功能尿蛋白阳性肾功能电解质失衡电解质临床常规检测早期白细胞减少,7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106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尚无可用的疫苗隔离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隔离治疗107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测-IgM抗体阳性可确诊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采用间接法ELISA检测IgG抗体-单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性提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双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者以上增高者可确诊血清学检测病毒核酸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发病后3天内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感染,发病后310天检测阴性可排除感染病毒抗原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发病后3天内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感染,发病后310天检测阴性可排除感染病毒分离-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病原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108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参见“临床特征和治疗”实验室检查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分离到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诊断依据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参109病例分类诊断具备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患者(体温37.3)留观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不明原因猝死疑似病例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分离到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确诊病例病例分类与诊断条件病例分类诊断具备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110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疟疾伤寒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鉴别诊断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1111工作重点工作重点境外疫区中国公民疫情防范与应对输入疫情防范与应对境内疫情监测与防治准备2病例的发现和隔离医院感染控制关键措施关键措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各环节的个人防护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1工作重点境外疫区中国公民疫情防范与应对2112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方式:如共同居住、陪护、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密切接触者定义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人1131、医疗机构内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未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时,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密切接触者可以是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护工、同一医疗机构病人、陪护的亲友等密切接触者分为四种情形1、医疗机构内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1142、家庭或社区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与病例共同生活;病例发病期间或死亡后包括葬礼时,接触过病例的身体,或者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过病人衣物、床单等物品2、家庭或社区的密切接触包括如下情形:1153、口岸卫生检疫发现密切接触者的情形:、发现情形:1由机组人员报揭露现可疑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时,在飞机着陆后,由卫生检疫人员登机调查评估判定2由卫生检疫人员通过体温监测或乘客个人安康申报发现可疑病人时,由卫生检疫人员调查评估判定3、口岸卫生检疫发现密切接触者的情形:116、判定原那么:1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2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3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4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在其他入境交通工具上发现可疑病人时密切接触者参照上述原那么进展判断、判定原那么:1174、其他密切接触情形:在我国境内交通工具上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发现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由接报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参照上述口岸卫生检疫发现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那么,进展调查评估后判定4、其他密切接触情形:118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密切接触者信息通报、共享和责任机制。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密切接触者信息通报、共享119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传染病防治课件120原那么实施医学观察不需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或集中医学观察依据:鉴于此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原那么121本卷须知:1实施医学观察时,应当书面告知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本卷须知和疾病相关知识,同时要告知负责医学观察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要求其在医学观察期间,不得离开居住地所在县级辖区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本卷须知:1222医学观察期为21天,即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至第21天完毕。观察期间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其进展访视或 联系,每天早、晚各询问一次其体温及其他安康状况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密切接触者的管理2医学观察期为21天,即与病例或污染物品1233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关节或肌肉痛、呕吐、腹泻、出血病症等那么立即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院治疗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同时对与其发病后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展判定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管理3医学观察期间1244医学观察的解除1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其接触的可疑或疑似病例排除埃博拉出血热诊断,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2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上述病症,解除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管理4医学观察的解除125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居住在疟疾流行地区。据2003年WHO统计,全球每年有多达亿5亿疟疾临床病例,导致100多万人口死亡,即每天约有3 000人死于疟疾。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1266.1 病原体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人体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 间日疟恶性疟原虫 恶性疟三日疟原虫 三日疟卵形疟原虫 卵形疟。6.1病原体1276.2 生活史疟原虫的发育和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媒介两个宿主,人体疟原虫的宿主是人和按蚊。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实质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在蚊体内那么寄生于蚊胃,最后积聚于唾腺。4种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根本一样,包括在人体内的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以及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两个阶段。6.2生活史1286.3 临床表现疟疾是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病症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由于患者感染疟原虫的种、株差异以及感染程度的上下、个体免疫状态的强弱等因素,造成疟疾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从略感头痛、不适直至谵妄、昏迷,甚至死亡。6.3临床表现1296.3.1 一般特点疟疾的一般发病规律为初起病症较轻,发热亦低,此后渐趋加重;随患者免疫力的产生,临床表现那么由重而轻,甚至可自愈。一前驱期发作前数天可有轻度的畏寒,低热伴疲乏、头痛、全身不适等。二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