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鉴别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2404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制剂的鉴别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药制剂的鉴别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药制剂的鉴别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中药药制制剂剂的的鉴别鉴别中药制剂的鉴别中药制剂的鉴别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掌握如何建立中药制剂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u熟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荧光鉴别、可见紫外光谱鉴别方法。l了解中药制剂的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鉴别方法。2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一节第一节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u概念概念1.中药制剂的鉴别:利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的组成,从而判断该制剂的真伪。2.中药制剂鉴别主要内容: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面,有时在性状鉴别中还应作相应物理常数的测定。3.中药制剂的性状:除去包装后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气味等。3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一节第一节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u性状鉴别内容及描述方法性状鉴别内容及描述方法:颜色:从单一色到组合色不等,如红色深褐色、黄棕色等。形态:液体可分黏稠液体、液体、澄清液体、澄明液体等。形状:如栓剂可分为球形、鱼雷形、圆锥形、卵形、鸭嘴形等。气:可分为香、芳香、清香、腥、臭、特异、气微、芳香浓郁等。味:可分为甜、酸、苦、涩、辛、凉、咸、辣、麻等。其他:光泽感、滑腻感等。4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一节第一节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各种剂型的性状描述各种剂型的性状描述在描述制剂性状特征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水丸 沉香化气丸: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片剂 牛黄解毒片:本品为素片或包衣片,素片或除去包衣后的片芯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糖浆剂 川贝枇杷糖浆:本品为棕红色 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凉。5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一节第一节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物理常数测定物理常数测定 物理常数包括折光率、旋光度、比旋度、凝点、熔点、相对密度等。测定这些物理常数可以作为定性鉴别的手段之一。6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二节第二节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u概 念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凡以药材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制剂或添加有部分药材粉末的制剂,由于其在制作过程中原药材的显微特征仍保留到制剂中去,因此均可用显微定性鉴别法进行鉴别。7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二节第二节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u特点及制片方法特点及制片方法 中药制剂一般多由二味以上中药材制备 而成,制剂中各原药材和辅料的显微1.特点特点 特征会产生相互影响或干扰。由于制备工艺不同,有些药材本身原有 的组织结构特征已不存在。8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二节第二节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散剂、胶囊剂:取粉末少量,选用适当的试液 处理后直接进行显微观察。片剂:切开,刮取少量样品,观察;粉末太粗则先研细;糖衣片除去糖衣再研细。水丸、颗粒剂:于乳钵内研成粉末后观察。蜜丸 氢氧化钾法,硝铬酸法,氯酸钾法,水溶法 2 制片方法9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二节第二节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F难点提示难点提示 应注意在本法鉴别中,只有药材原有组织结构特征能保留到制剂中,才有鉴别意义。故一般全部由溶剂提取的制剂,不用此法进行鉴别。不同剂型其制片方法不同。应选择在该制剂中没有干扰又能表明该味药存在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10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u概念概念1.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制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从而判断制剂的真伪。2.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方法有:一般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其中以薄层色谱法最常用。11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 1.化学反应法 2.升华法 3.纸色谱法 4.光谱法 薄层色谱法鉴别方法鉴别方法 5.色谱法 薄层扫描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6.其他方法:X射线衍射法、导数光谱法、指纹 图谱法等。12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 以50%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出多数成分 以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检验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等。A.室温浸泡:检验氨基酸、蛋白质。以水提取 B.60热水提取:检验单糖、多糖、皂苷、鞣质及其他苷类。A.滤液检验酯、内酯、苷元;以乙醚提取 B.药渣挥去乙醚,甲醇回流提取:检验各种苷类 以升华法提取:升华的成分,如游离蒽醌苷元等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1 样品提取13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u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 慎用专属性不好的化学反应,如泡沫生成反 应、三氯化铁显色反应等。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分离、精制,除去干扰鉴 别反应的物质,借此改善鉴别方法的专属性。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方式,对拟定的鉴别 方法进行反复验证,防止出现假阳性。14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u升华法利用该法来鉴别中药制剂中某些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学成分。操作方法:取金属片,放在圆孔的石棉板上,在金属片上放一小金属圈,对准石棉板上的圆孔,圈内放入研细成粉末的中药制剂一薄层,圈上放一载玻片。在石棉板下圆孔处用酒精等慢慢加热,加热至粉末开始变焦,即去火冷却,可见有升华物附着于载玻片上,将载玻片取下反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色泽或者加适当的试剂观察其颜色反应。15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u光谱法光谱法 1.荧光法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 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3.红外分光光度法 4.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16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u光谱法光谱法 适用范围:组成中药制剂的中药材中含有能产生 荧光的化学成分。操作方法:取制剂的提取液点在滤纸上或试纸 上,置紫外光灯下(365nm或254nm)观察,或加一定试剂后再进行观察。规定吸收波长法(最常用)对照品对比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多溶剂光谱法1 荧光法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7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u光谱法光谱法 在4000400cm-1范围间测定中药制剂样品红外吸收 光谱。制样方法:取样品直接制样,或经溶剂提取后制样。该法具有取样量少、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但目 前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报道不多。3 红外分光光度法(中红外)18中药制剂的鉴别近红外光谱法 波长:780-2526nm(12820-3959cm-1)吸收特征:CH,OH,NH倍频、合频,吸收弱、重叠,化学计量学处理后可定性 定量特点:在线检测,含水量、颗粒大小、均匀度 、含量均一性、硬度、湿度 对象:液体、固体粉末、中药浸膏 19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色谱法一、纸色谱法一、纸色谱法概念: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用展开剂进行展开的分配色谱。用比移值(Rf)表示各组成成分的位置,但由于影响比移值的因素较多,因而一般采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对照物质对比以确定其异同。20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色谱法二、薄层色谱法二、薄层色谱法概念:将适宜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在中药制剂的鉴别中,薄层色谱法为最常用的方法。为了保证试验的重现性、准确性及分离度,薄层色谱法要进行规范化操作。21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1.1.样品供试液的制备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样品提取 采用常用的提取方法(详见第一章)单一溶剂萃取法 分段萃取法 供试液净化 液液萃取法 固液萃取法22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2.2.薄层色谱法使用的材料薄层色谱法使用的材料 A 规格:10cm10cm,10cm15cm,20cm10cm或20cm20cm。B 吸附剂或载体: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 HF254、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其颗粒直径为1040m。加有煅石膏作粘合剂的商品硅胶G C 常用的吸附剂 加有荧光剂的硅胶GF254 加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加酸、碱或缓冲溶液薄薄层层板板23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2.2.薄层色谱法使用的材料薄层色谱法使用的材料 平底展开箱展开箱(层析缸)双槽展开箱、水平式展开箱。喷雾法:喷雾瓶(在一定的压力下使试 显色与检测仪器 剂喷成均匀的细雾状)浸渍法:浸渍槽(将展开后的薄层板平 稳放入有显色剂的浸渍槽数十秒至1分钟后取出显色)25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3.操作方法薄层板的制备:将1份吸附剂(如硅胶G)加3份左右的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充分研磨,调成均匀糊状物,倒入已准备好的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以直线方向移动涂布器,使硅胶浆均匀地涂布。薄层厚度一般为0.20.3mm。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105110活化约30分钟,置干燥器中备用。26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3.3.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点样:用定量微升毛细管,点样距离底边1cm,点间距离为1、1.5或2cm,原点直径不大于3mm;如样品容量较大,可点宽约23mm不同长度的条带。展开:采用上行展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深度要求溶剂最初的前沿距原点5mm,展距79cm;需平衡者可用双槽展开箱,如需达到饱和状态,可在展开箱内壁贴一被溶剂湿润的滤纸使展开箱被蒸气平衡;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27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3.3.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在日光下观察色谱中的色斑;检测 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色谱;加试剂后显色,直接观察或加热后观察。28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4.4.薄层色谱图记录与保存薄层色谱图记录与保存:照相 数码照相 复印 扫描 描画29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5.5.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样品的预处理及供试液的制备:中药成分复杂,未知成分多,供试液中相互干扰或背景污染而难以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甚至难以辨认,故需对样品进行适当提取净化处理。30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5.5.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A 在常规薄层板上原点的直径不大于3mm,高效薄层板要求原点直径不大于2mm;薄层色谱的 B 点样量不宜过大,最好控制在10L以下;点样技术 C 如在一个位置重复多次点样时,尽量注意 不要将原点点成一个空心圈;D 选用溶剂沸点不宜太高或太低。31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5.5.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A 薄层板从干燥器中取出后,吸附剂的 活性取决于实验室环境的相对湿度。吸附剂的活性 B 控制展开时的相对湿度:采用一定浓 与相对湿度的影响 度的硫酸溶液或其他调节相对湿度的 无机盐水溶液控制湿度。32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5.5.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A 溶剂的蒸气相在展开箱中参与色谱的展 溶剂蒸气在 开而形成三维的层析过程,从而对薄层 薄层色谱中的作用 色谱的层析过程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B 可采用预平衡等方法进行控制。温度的影响 温度能影响被分离物质的Rf值和物质的相互分离度以及斑点的扩散等,故试验时应注意温度的控制。33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6.6.对照品选择对照品选择 对照品对照:用已知中药制剂某一药材的某一有 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对照品制成对照 液,与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层析,比较在相同位置上有无同一颜色(荧光)斑点,以此来(常用检测制剂中是否含有某原料药材。)阴阳对照:采用阳性对照液(只含需鉴别药 材)和阴性对照液(不含需鉴别药材)进行对照鉴别。采用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对照方法34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色谱法三、薄层扫描法三、薄层扫描法薄层扫描法概念: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有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操作方法:薄层板制备样品液与对照液制备点样展开显色上机扫描色谱峰确认。主要用于定量,用于鉴别较少。35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色谱法l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主要利用保留值进行定性,多用已知物对照法作为定性鉴别的依据。适宜样品为含有挥发油或挥发性成分的制剂。36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色谱法l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化合物在特定的色谱柱上,在一定条件下的保留值与其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保留时间的直接比较作为鉴别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法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流动相、固定相可选择的种类多,检测手段多样,所以应用范围比气相色谱法广泛。37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其他方法其他方法 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还有:X射线衍射法 导数光谱法 指纹图谱法 .38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F难点提示难点提示 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目前以薄层色谱法为首选方法,也是最常用方法。应用本法时应注意样品提取方法,应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同时注意按不同定性对象选择薄层板种类,制板时要保证其质量,注意所采取的展开条件等,这些都会影响展开质量。中药制剂薄层色谱用于定性鉴别时,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一般以随行点样进行鉴别,而不用Rf值作为鉴别指标。39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F难点提示难点提示 展开距离Rf值以0.30.7为宜。选择鉴别指标应有阳性对照、阴阳对照,尽可能采取纯化学对照品和阴、阳同时对照。一般的化学反应定性鉴别由于干扰因素太多,目前应用不多。如要用本法进行鉴别,应注意出现假阳性。此外,由于大多数中药制剂颜色太深,如作显色反应,应注意区分。40中药制剂的鉴别第三节第三节 理化鉴别理化鉴别F难点提示难点提示可见紫外光谱鉴别远不如红外光谱专属性强,所以在鉴别中只起辅助作用。红外光谱由于在鉴别中需要纯物质,所以在目前使用不多。但随着指纹图谱在中药分析中应用日渐广泛,将会有新的发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较多,所以在定性鉴别中应用较少,特别是后者,但随着指纹图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会有新的发展。41中药制剂的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