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0756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2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人 际 影 响第一节 遵从的概念、理论和范式 一、遵从(从众)的概念 (一)遵从现象 群体规范 遵从的意义 (二)遵从的概念与类型 1.遵从的概念 2.遵从行为的分类 第九章 人 际 影 响第一节 遵从的概念、理论和范式1 简单的服从简单的服从 遵从遵从 内心的接受内心的接受群体中个人行为群体中个人行为 反模仿反模仿 非遵从非遵从 非模仿非模仿 简单的服从的定义简单的服从的定义 内心的接受的定义内心的接受的定义 了解简单的服从和内心的接受的意义了解简单的服从和内心的接受的意义 简2 二、遵从的理论 (一)个性理论 (二)群体理论 信息性压力信息性压力内心接受内心接受 群体压力群体压力 规范性压力规范性压力简单服从简单服从 (公开服从)(公开服从)两种压力的含义 二、遵从的理论3 三、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 (一)规范形成的自主运动范例 谢利夫 信息性影响 (二)阿希的范例 规范性影响 (三)克拉奇菲尔德技术 严格实验控制、追求经济 三、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4第二节 影响遵从的因素 一、个体的特点 (一)总的结果 要点 关心的是成员资格 (二)个体的能力 (三)性别差异 (四)文化差异 二、群体的特点 (一)群体的规模:遵从与规模不成正比第二节 影响遵从的因素5 (二)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分歧损害遵从 三、任务的特点 内容 第三节 服从、偏离和独立 一、服从 定义 米尔格兰姆的实验 二、偏离和独立 (一)研究偏离和独立的意义 (二)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分歧损害遵从6(二)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 1.对抗理论偏离 布雷姆 定义 2.去个性化理论独立 定义 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独立 定义 影响偏离群体的因素 (二)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 7第四节 感染、模仿和时尚 一、感染 行为感染的定义 四个条件 性质 与遵从的区别 二、模仿 定义 儿童模仿的特点 模仿的作用 模仿的功能 第四节 感染、模仿和时尚8 三、时尚 (一)时尚的概念 定义 过程的三个阶段 现实意义 (二)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 四种表现形式 (三)时尚现象的特点 三、时尚9第五节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一、社会舆论 定义 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与风俗的关系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二、牢骚 定义 牢骚与社会舆论的区别 牢骚的特点 牢骚的消除 第五节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10 三、社会风气 定义 研究社会风气的意义 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心理条件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四、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助长作用 定义 最早研究者:特利普里特 是否起社会助长作用的三个因素 (二)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的定义、原因 三、社会风气11第十章 利 他 行 为第 一 节 利 他 行 为 概 述 一、定义 定义 定义的要旨 二、利他行为的决策过程 五个步骤的决策 第十章 利 他 行 为第 一 节 利 他 行 为 概 述12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一、旁观者效应 定义 产生的原因 二、情景的模糊性 三、榜样人物的作用 四、求助者的特点 (一)依赖性;(二)亲密关系和吸引力;(三)类似性;(四)责任 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13第三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 一、助人者心境 效应 原因 二、同情和内疚 三、责任和承诺 三种与责任有关的情景 四、个性 赞同的需要 赞公正世界的假设 第三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14第 三 节 利 他 行 为 的 理 论 一、生物学理论 评论 二、社会规范理论 社会规范理论的定义 (一)社会责任规范 定义 (二)回报规范 定义 第 三 节 利 他 行 为 的 理 论15 三、学习和模仿理论 对利他行为产生的原理 (一)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 (二)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 (三)考虑奖励和代价 (四)模仿 三、学习和模仿理论16第十一章 人 际 吸 引第 一 节 人 际 吸 引 理 论 定义 一、强化理论 要点 二、相互作用论 要点 第十一章 人 际 吸 引第 一 节 人 际 吸 引 理 17 三、得失理论 由阿伦森提出 要点 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 四、相等理论 要点 三、得失理论18第 二 节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情景因素 原理 (一)时空距离 1.距离 原理 增加了交往的机会增加了交往的机会 增加了连续互相作用的期望增加了连续互相作用的期望 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不会感到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不会感到负 担过重担过重第 二 节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9所选择的百分比 1 2 3 4 S s1 s2 s3 s4(41)(22)(10)同一层不同层 10203040所(41)(22)(10)同一层不同层 1020304020 2.交往频率 原理 (二)结群 原理 (三)体验 原理 二、个人特质因素 (一)外表和容貌 四个理由 (二)才华和能力 原理 2.交往频率21 (二)个性品质 原理 三、类似和互补 (一)类似性 内容 五条理由 (二)互补性 定义 (二)个性品质22第 三 节 人际吸引的其他现象 一、自我暴露 定义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回报与自我暴露 服从回报原则 与信任关系密切 是信任建立的基础 第 三 节 人际吸引的其他现象23信任的螺旋型上升 满意水平 甲 乙 发出信任的标志 接受信任的标志信任的螺旋型上升 发出信任的标志 接受信任的24(二)喜欢和自我暴露 与自我暴露关系密切 服从回报原则(三)社会赞同和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对此十分敏感(四)非语言行为和自我暴露(五)自我暴露的速度 精心对待自我暴露的速度 标准:相处令人愉快、加深了解(二)喜欢和自我暴露 25 二、得失现象 阿伦森提出 定义 两种解释 二、得失现象26第十二章 人际冲突与合作第一节 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和类型 一、社会交换理论 要点 比较水平的定义 选择比较水平的定义 评论 第十二章 人际冲突与合作第一节 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和类27二、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 (一)社会两难情景 定义 1.模拟社会两难的游戏 获取游戏 给予游戏 最小贡献设定游戏 2.公共利益两难情景 (二)囚徒两难情景 二、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28第 二 节 合 作 的 形 成 合作的定义 一、合作的理论 卡普罗的权力理论 科默利达和切科夫的“合作的 协商理论”二、影响合作的因素 (一)回报 例外情况第 二 节 合 作 的 形 成29 (二)对他人动机的知觉 取决于对他人动机的归因 (三)沟通 (四)威胁 (五)群体规模 边际资源份额回报率的定义 (六)个人倾向性 竞争者 合作者 个人主义者 平衡者 (二)对他人动机的知觉30第 三 节 人 际 冲 突一、冲突的定义 两类定义 琼斯的定义个人内部的冲突 雷文的定义人际冲突 要点:互不相容性第 三 节 人 际 冲 突31二、冲突的形式 (一)个人内部的冲突 勒温提出对目标的反应倾向性 1.接近接近型 +2.回避回避型 -3.接近回避型 4.双重接近回避型+-+-+二、冲突的形式+-+-+32 (二)人际冲突 1.“零总和”冲突 2.“非零总和”冲突 三、冲突的原因 (一)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二)归因错误的知觉 (三)报复动机 (四)信息沟通不良 (二)人际冲突33四、冲突的管理和解决 建设性冲突建设性冲突 人际冲突人际冲突 破坏性冲突破坏性冲突 (一)威胁的作用 多伊奇和克劳斯的实验证明:利用威胁会损害冲突的解决 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 个性 挽回面子 冲突的强度四、冲突的管理和解决 34 (二)协商 1.最初的立场 强硬立场较好,取决于许多因素 2.让步 最佳策略:作出小小的让步 3.通过代表解决冲突 4.采用减少紧张的逐渐回报策略 (三)仲裁:特殊形式权威解决法 (四)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 (二)协商35第十四章 群体行为第 一 节 群 体 的 概 念一、群体的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的目标的个体所 组成,彼此互相有着接触和交往,有稳定的联系 和某种程度的互相依赖性,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认为他们是属于同一群体的人群。第十四章 群体行为第 一 节 群 体 的 概 念36 构成群体的人必须彼此互相作用;他们以某种方式互相依赖;成员间的关系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必须持 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具有共同的目标;必须有组织的;必须把自己知觉为该群体的成员,有意识的 认同。构成群体的人必须彼此互相作用;37二、为什么人们要加入群体 人有一种基本的需要,即从属的需要。群体 还可以满足其他一些需要,如安全、社交等。群体是知识和信息的来源。群体能给予我们奖励。群体能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建立积极的社会认同。二、为什么人们要加入群体38 为什么要加入这一群体而不是那一个群体?群体能给予成员的尊重越多,群体对他吸引力 就越大。合作关系和集体奖励往往会加强群体的吸引力。群体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交往程度直接影响了群 体的吸引力。群体的大小影响了群体的吸引力。群体的与其他群体的积极良好关系,增加了该 群体的声望,使其有更多的吸引力。没有比取得成就更为成功的了。为什么要加入这一群体而不是那一个群体?39三、群体的形成 群体的形成需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检测和依赖阶段 检测:群体成员试图从其他成员的反应探 索出什么样的人际行为是可接受的;依赖:群体成员弄清楚和谁在一起才能完 成任务。第二阶段:动荡阶段 为良好的位置和希望的角色而活动和竞争。三、群体的形成40 第三阶段:规范形成阶段 形成“我们的群体”的归属感。第四阶段:操作阶段 群体中的人际结构成了完成任务活动 的工具在达到目标上有较大进展。第五阶段:中止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形成阶段41四、群体的分类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 确的职责分工。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 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以 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四、群体的分类42 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大小是相对的。小型群体:群体成员有直接的、个人间 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主要群体与次要群体 主要群体是个体在亲密关系的基础上,与 成员经常性面对面接触的群体。次要群体是由非个人关系基础上组成的群 体,有较低水平的交往。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大小是相对的。43 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榜样群体)参照群体是指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 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 标准。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假设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 研究和分析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实际群体是实际存在的群体,成员间有着 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榜样群体)44(二)群体的概念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彼此互相有着接触和交往,有稳定的联系和某种程度的互相依赖性,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认为他们是属于同一群体的人群。(二)群体的概念45第二节 群体的目标和规范 一、群体的目标和个体的目标 二、群体目标的追求 目标追求与信息反馈;目标本身的价值和重要性;追求目标的通路是否清晰;信息反馈对群体的目标达成有重要 影响;对群体失败的反应第二节 群体的目标和规范46三、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定义和性质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二)群体与偏离者 影响偏离者;拒绝偏离者;拒绝群体采纳偏离者的革新观点。三、群体规范47 哈克曼:群体规范的5个主要特征 规范是群体的结构特征,总结和简化了群体 的影响过程;规范只适用于行为,不适用于私下思想和情 感;规范只在大多数成员认为重要的行为方面得 到发展;规范通常是渐进发展的,但也可缩短;并非所有规范都运用于每个成员。哈克曼:群体规范的5个主要特征48第三节 群体的沟通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定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 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 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 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 面的直接沟通形式。第三节 群体的沟通49 人际沟通的特点 人际沟通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人际沟通不仅是消息的传递,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人际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人际沟通的特点50 群体沟通的特点 群体沟通的人数并不多;由于谈话者所坐的位置不同,沟通也有年差 异。群体的沟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有着影响。群体沟通的特点51三、沟通的分类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 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外进行的信息传 递与交流。非各自的优缺点。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按信息流动方向 三、沟通的分类52 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下行沟通是上情下达;平行沟通是同一级组织中的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 位置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 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53(五)群体的沟通网络 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通方式 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 1链式。2轮式。3圆周式。4全通道式。5Y式。(五)群体的沟通网络54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55 非正式沟通网络 1单线式。2流言式。3集束式。葡萄藤式 4偶然式。(六)沟通障碍 语言上的障碍 态度、观点、信念等的障碍 个性因素 非正式沟通网络56第十五章 领导行为第一节 群体的内聚力一、群体内聚力的含义 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 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的程度。群体内聚力的作用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第十五章 领导行为57 其他成员对他的吸引力和他喜欢其他成员的程 度;认为其他成员与其相类似的程度;感到群体所要完成侨务和达到目标与他们 的价值观的类似性;群体为成员提供的其他奖励;成功;与其他群体竞争。其他成员对他的吸引力和他喜欢其他成员的程58三、群体内聚力的结果 群体内聚力不仅影响了群体成员人际交往的程度,而且影响了人际交往的形式。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三、群体内聚力的结果59(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 沙赫特研究结果 群 体 内 聚 力 诱 积极 高内聚力积极诱导 低内聚力积极诱导 导 消极 高内聚力消极诱导 低内聚力消极诱导(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60 高内聚力积极诱导 生 低内聚力积极诱导 产 对照组 率 低内聚力消极诱导 高内聚力消极诱导 工 作 时 间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61第二节 群体的绩效一、群体绩效的定义 定义:通过群体的活动,群体所能达到目标 的成就或最终状态。二、群体的任务(一)群体的整体性任务 定义:不可分工的任务,是群体所有成员都 完成相同的活动的任务。群体的整体性任务分为三类:联合任务;分离任务;相加任务。第二节 群体的绩效62 联合任务:群体的绩效完全取决于最差的或 最慢的成员的活动情况。例子:登山探险队 分离任务:所有群体成员都完成同一种活动,但群体的绩效完全取决于那个恰巧是 完成任务的最强或最快的成员。例子:团体知识竞赛 相加任务:群体成员完成相同的活动,但群体 的绩效是各成员绩效之和。例子:以班级为单位的扫地活动 联合任务:群体的绩效完全取决于最差的或63 群体要完成整体性任务,须满足三个条件 群体成员必需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但群体成员必需具有完成任务的动机;群体成员必需知道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且能及时获得有关他们成绩质量的反馈。(二)群体的分工性任务 定义:在分工性任务中,成员完成不同的但常 常是互相补充的活动涉及到劳动分工 的问题。完成分工性任务中群体会遇到较多的阻碍。群体要完成整体性任务,须满足三个条件64三、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 (一)群体的规模效应与任务特征有关 分离任务:规模越大,越有利增加绩效;联合任务:较大规模的群体要比小规模的群 体差;相加任务:过程损失群体潜在绩效与实 际绩效的差距。过程损失的量与群 体的规模有关。群体规模增大,绩 效增加,但每个成员的贡献减少。错误协调 社会惰化工 三、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 65 社会闲混的定义:群体中一些成员的懈怠 和减少在完成相加任务上 的努力,从而导致群体绩 效的降低。避免的办法:使每个成员的产出或努力能鉴别;增加群体成员对成功的承诺;增加给成员机会,让其对自己为群体 绩效所作贡献作出评价和让其将自己群 体的绩效同其他群体的绩效进行比较。社会闲混的定义:群体中一些成员的懈怠66(二)群体内聚力 与群体绩效的关系,受到群体规范的影响;也与任务特征有关。(三)奖励制度 公平理论 工作任务与奖励 合作性奖励的两个特点:成员在发挥功能方面是互相依赖的,只能依靠彼此的努力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成员的利益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即 只有当其他成员能得到奖励时,某个特定成 员才能得到奖励。(二)群体内聚力67 竞争性奖励:群体成员彼此竞争从而来为自己争得稀有 资源。群体内竞争性奖励形式可能破坏群体内 的协调与合作,有损于群体成员间的信任;群体竞争性奖励形式会提高成员的动 机,激发成员作更多的努力,以期获得最佳 的奖励。一般来说,合作性奖励要优于竞争性奖 励。其他影响绩效的因素 竞争性奖励:68第三节 群体的决策一、决策的概念 决策: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 法所作的决定并加以实施的活动。二、群体决策过程(一)群体的决策规则 大多数获胜规则;真理获胜规则;三分之二获胜规则;第一次修改决策规则。第三节 群体的决策69 (二)决策的程序 觉察问题和机遇;确定决策目标;分析备择行动方案及可能的结果;选择行动方案;实施决策;提供反馈。(二)决策的程序70三、群体决策的特点 与个体决策相比的优点:决策准确性高;参与决策满足了成员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如有充分的沟通,则有助于成员了解问题、目标 和自己的任务。群体决策不一定比个体决策好。三、群体决策的特点71(一)群体极化 斯托纳的研究;群体极化:作为群体讨论的结果,群体成员具 有朝更为极端的观点转移的倾向。社会比较理论的解释;说服性论证理论的解释;(一)群体极化72(二)小群体意识(group thinking)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 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 的和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会把自己的群体看成是不会犯错误的;群体的合理化;把不赞成群体观点的人进行贬低;领导维护优势地位。(二)小群体意识(group thinking)73第十五章 领 导 行 为一、领导的定义 领导:群体中的某个成员指导和影响着其他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二、领导的产生 (一)领导的特质理论 (二)领导的情景理论 三、领导效力 (一)领导作风 (二)应变理论第十五章 领 导 行 为74谢 谢 大 家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课件75第十五章 领导行为第 一 节 群 体 的 概 念一、群体的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的目标的个体所 组成,彼此互相有着接触和交往,有稳定的联系 和某种程度的互相依赖性,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认为他们是属于同一群体的人群。第十五章 领导行为第 一 节 群 体 的 概 念76(二)群体的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群体结构的含义 群体结构的同质与异质基层单位有同质 结构比较恰当,领导班子最好是异质结构。群体结构并不包括基本观点、信念。群体成员的搭配:年龄结构 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专业结构 性格结构(二)群体的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77三、群体的目标(一)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二)群体目标的追求 目标追求与信息反馈的重要性 对群体失败的反应四、群体的规范(一)群体规范的定义和性质三、群体的目标78(二)群体与偏离者 影响偏离者 拒绝偏离者 采纳偏离者的革新观点五、群体角色六、地位:定义:群体对某个个体所估计的价值,该价值受到群体认为他的特征对于 群体的价值和实现目标所作贡献程 度的影响。(二)群体与偏离者79第十四章 群体行为 第一节 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一、早期的实验研究 特里普利特(1897)自行车竞赛实验 社会助长: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 比单个人完成任务的绩效高。社会抑制:其他人的在场实际上阻碍了个体 的绩效的现象。第十四章 群体行为 第一节 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80二、有关社会助长的理论(一)驱力理论 他人在场,特别是他人作为旁观者时,会增 强个体的激起。优势反应:个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掌握并 习惯了的或者是本能的反应,是个体在特定情 景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非优势反应:新异的、复杂的或没有尝试过 的行为,对此,个体在以前没有操作过或只是 偶然接触过。其他人的在场增强了完成优势反应的倾向,减少了完成非优势反应的倾向。二、有关社会助长的理论81(二)评价性理解理论 科特雷尔(1972)提出;社会助长只有当个体认为他们的作业在被他 们观察和评价时才会产生。(三)注意力分散冲突理论 巴伦等人(1986)提出;他人在场的效应来自于两种倾向的冲突,一 种倾向是注意手边的工作,另一种倾向是注意 旁观者或共同活动者。(二)评价性理解理论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