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培训1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40761977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0.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培训1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五上培训1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五上培训1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培训数学教材培训数学教材培训数学教材培训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新旧教材比较后的最大感悟从模糊到清晰从模糊到清晰1从单一到多元从单一到多元2从零散到整合从零散到整合43从骨干到丰满从骨干到丰满020201010303教材总体介绍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五年级上册教材总体介绍教材编排体例教材主要变化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v“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解释应用”的基本的基本叙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突出特点。叙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突出特点。v“情境情境+问题串问题串”的形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形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本环境和主要脉络。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本环境和主要脉络。1.情境问题串教材编写体例什么是“情境+问题串”?1.情境问题串 “情境情境+问题串问题串”就是将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起来,其中“问题串问题串”指的是指的是基于基于“情境情境”,围绕一定目标、,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问题串问题串”是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教材编写体例“问题串”的形式有哪几种?“问题串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第一种: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第一种: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的问题串由情境产生而展由情境产生而展开的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的问题串。题串。教材编写体例第二种:引导多种角度思第二种: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考的问题串从一个情境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引发的对多个问题的讨论。对多个问题的讨论。“问题串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教材编写体例也可以是引导多种角度思也可以是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采用多个情境,从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角度促进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生理解学习内容。“问题串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教材编写体例第三种:前面两种形第三种:前面两种形式问题串的结合式问题串的结合既既有有“引导思考不断深入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的问题串”,又有,又有“引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串”。“问题串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教材编写体例情境与问题串的设计尽可能做到四个一致:情境与问题串的设计尽可能做到四个一致:v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v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v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v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教材编写体例2.规范+同构教材编写体例规范课时与页码规范课时与页码2 2页页1 1课时课时:1 1页正文,页正文,1 1页练习页练习3 3页页2 2课时课时:1.51.5页正文(试一试),页正文(试一试),1.51.5页练习页练习1课时课时2页页1页练习页练习1页正文页正文试一试试一试:需要:需要1 1课时课时不是不是练习练习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2课时课时3页页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5页练习页练习(0.5页配第一课时)页配第一课时)后一页中,前后一页中,前1-2题与试一试相配题与试一试相配后几题是综合练习后几题是综合练习教材编写体例练一练练一练v排序:排序:尽可能与问题串一致尽可能与问题串一致先关注理解,再关注技能巩固先关注理解,再关注技能巩固规范习题设计与呈现方式规范习题设计与呈现方式练一练和独立练习教材编写体例单元练习单元练习四个维度: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问题、联系拓展(不作为不作为考试考试要求要求)。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理解的习题的习题。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教材编写体例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在学期末安排了安排了“总复习总复习”。注重对注重对基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理解和基本基本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形成注重对学习内容的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系统整理整理”适当的练习适当的练习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并促进其全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面发展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活动、学习兴趣、作业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活动、学习兴趣、作业等多方面等多方面反思反思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教材编写体例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教材编写体例每册最后设计有每册最后设计有“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和“问问题银行题银行”。“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旨在帮助学生旨在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问题银问题银行行”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题将留待以后解决。v特色特色1 1: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1.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通过设计套圈游戏中如何站队更公平的情境,唤起通过设计套圈游戏中如何站队更公平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圆和其他图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圆和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画圆等活动,积累刻画圆的特征的活形有什么不同、画圆等活动,积累刻画圆的特征的活动经验。动经验。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计,体现了体现了“发现和提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题”的全过程。的全过程。特色特色1 1: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2.2.注重体现注重体现“从头到尾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过程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六上“百分数的应用(二)”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特色特色1 1: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2.2.注重体现注重体现“从头到尾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过程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六上“反弹高度”特色特色1 1: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3.3.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丰富的情境、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丰富的情境、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数学的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每学期都安排整理与复习、总复习,鼓励学生进行阶在每学期都安排整理与复习、总复习,鼓励学生进行阶段总结。段总结。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特色特色2 2:情境设计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情境设计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这构成了教材的鲜明特点。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这构成了教材的鲜明特点。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广泛,处理好不同题材的平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广泛,处理好不同题材的平衡。衡。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特色特色2 2:情境设计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情境设计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第一学段的情境主要来源于生活,第二学段适当第一学段的情境主要来源于生活,第二学段适当增加了来源于数学的情境。第一学段的生活主要增加了来源于数学的情境。第一学段的生活主要侧重于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第二学段增加了社侧重于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第二学段增加了社会生活情境的比例。会生活情境的比例。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特色特色3 3:重新梳理和设计了练习,提供数量:重新梳理和设计了练习,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教材一直关注练习的设计,注重设计一些促进理教材一直关注练习的设计,注重设计一些促进理解、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习题。但另一方面,解、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习题。但另一方面,实验区教师反映练习题容量略有不足,部分练习实验区教师反映练习题容量略有不足,部分练习“跳跃性跳跃性”较大。较大。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特色特色4 4: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体现弹性,体现弹性,一方面,教材通过设计拓展习题、提一方面,教材通过设计拓展习题、提供阅读材料等体现教材的弹性;另一方面,通过供阅读材料等体现教材的弹性;另一方面,通过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呈现学生的多种想法和学生作品,在综合与题,呈现学生的多种想法和学生作品,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等形式,更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等形式,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弹性。好地体现教材的弹性。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教材力求从学生经验出发,体总之,教材力求从学生经验出发,体现现“从头到尾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此过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探索与交流贯穿始终,练习与巩固程中,探索与交流贯穿始终,练习与巩固适时适度,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辅相成;适时适度,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最终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重,发现和提出、分析和基本活动经验并重,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共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共发展。教材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教材总体介绍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可能性可能性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小数除法小数除法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数学好玩数学好玩设计秋游方案设计秋游方案图形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尝试与猜测尝试与猜测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和平移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材总体介绍p不同领域的内容为什么不同领域的内容为什么“混编混编”?1.1.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生“早点早点”感受数学内容的丰富与多样感受数学内容的丰富与多样,而而 不仅仅是数与计算;不仅仅是数与计算;2.2.可以防止长时间单一内容给儿童学习带来可以防止长时间单一内容给儿童学习带来“疲劳疲劳”;3.3.有利于使对不同内容感兴趣或擅长的学生都有获得有利于使对不同内容感兴趣或擅长的学生都有获得 成功的机会成功的机会;4.4.有利于分散难点有利于分散难点,防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防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过于集中过于集中;5.5.有利于巩固基本技能有利于巩固基本技能,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单元时可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单元时可 以继续做上一个与计算相关单元的巩固练习以继续做上一个与计算相关单元的巩固练习;对于学生可能的对于学生可能的“暂时暂时”遗忘,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唤遗忘,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唤 起学生的学习经验。起学生的学习经验。教材总体介绍修订后的教材内容有哪些主要的变化?教材教材总体介体介绍教材教材总体介体介绍v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教材的整体设计,部分内容调整或删除。五年级上册教材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原三年级下册原三年级下册“公顷公顷”和和“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原三年级下册原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平移图案的轴对称、平移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欣赏与设计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原四年级下册原四年级下册“谁先走谁先走”(可能性)(可能性)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后移至本册教材的内容原四年级下册原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小数除法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原五年级上册原五年级上册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后移至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原五年级上册原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数的世界”中对自然数中对自然数和整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认识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4)前移至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五年级上册教材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后移至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原五年级上册原五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删除的内容 原五年级上册原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的大小第三学段第三学段原五年级下册原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和众数”整合整合原五年级上册原五年级上册“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删除删除五年级上册教材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原五年级下册原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粉刷墙壁”“估计费用估计费用”删除删除v重新设计了图形运动、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整理复习、总复习的内容。图形运动图形运动“轴对称与平移轴对称与平移”主要是轴对称图形与平移的再认识,侧重于通主要是轴对称图形与平移的再认识,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轴对称、平移的特点。过画图等方式,体会轴对称、平移的特点。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可能性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通过一些游戏和进一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活动,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五年级上册教材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v在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现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针对实验区反映的某些课容量偏大的问题,做了适当的调针对实验区反映的某些课容量偏大的问题,做了适当的调 整。如:整。如:将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末尾有余数,需要添将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末尾有余数,需要添“0 0”继续继续除或商需要补除或商需要补“0 0”的情况,后移至第的情况,后移至第2 2节课。节课。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原来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原来的1 1课时变为课时变为2 2课时。课时。积、商的近似值、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均由原来的积、商的近似值、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均由原来的1 1课时课时变成变成2 2课时。课时。五年级上册教材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v在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现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意义、积累经验,增加了部分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意义、积累经验,增加了部分课 节。节。分数的再认识中增加了分数的再认识中增加了“分数的再认识(二)分数的再认识(二)”一节,一节,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分数墙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五年级上册教材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P65以下内容本届学生先前已经学习:以下内容本届学生先前已经学习:1.1.小数除法(小数除法(1111课时):四年级已学。课时):四年级已学。2.2.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相等(2 2课时):四年级已学。课时):四年级已学。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1.1.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1 1课时):可以参照原来三版教课时):可以参照原来三版教材五上的材五上的P2P2页,或者四版教材四上的页,或者四版教材四上的P10,86 P10,86 页。页。已经学习的内容需要适当复习,查漏补缺已经学习的内容需要适当复习,查漏补缺,对需要通过画图理解的算理与算法也可进行补充教学对需要通过画图理解的算理与算法也可进行补充教学原六年级上册原六年级上册“营养配餐营养配餐”素材素材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学好玩原六年级上册原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数字的用处”素材素材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学好玩2.教材总体介绍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整体介绍单元具体内容分析问题及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1.精打细算2.打扫卫生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4.人民币兑换5.除得尽吗6.调查“生活垃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末尾没有余数)(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散小数除法的教学难点单元整体介绍1课时课时2课时课时2课时课时2课时课时1课时课时1课时课时练习一和练习二各练习一和练习二各1课时,共计课时,共计11课时课时原新被除数的末尾无余数,商不需要补被除数的末尾无余数,商不需要补“0”被除数末尾有余数,需要添被除数末尾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继续除被除数的末尾无余数,商不需要补被除数的末尾无余数,商不需要补“0”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原新重新设计情境,展现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重新设计情境,展现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p“参观博物馆”改为“打扫卫生”p问题1:借助元、角、分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节课的学习经验,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p问题2:借助元、角、分理解小数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解决余数补0的问题。p问题3:呈现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解决余数“24”怎样继续算下去的问题。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重新设计情境,展现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p增加“试一试”p问题1:解决“商的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的问题。p问题2:解决“个位不够商1时,商的整数部分是0”的问题。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精打细算原新突出了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商不变 的规律”、“直观图”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小数除 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突出了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商不变 的规律”、“直观图”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小数除 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精打细算打扫卫生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商不变的规律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突出了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商不变 的规律”、“直观图”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小数除 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增加了利用计算器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运算内容。p探索除数大于1或小于1时,商和被除数的关系,体会除数越接近1时,商和被除数越接近。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单元具体内容分析p问题1:“小数除法”的学习基础是什么?整数除法,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小数的意整数除法,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等,都是学习小数除法义,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等,都是学习小数除法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p问题2:理解小数除法的突破口在哪里?整数除法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小数除法的突破整数除法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小数除法的突破 口。如口。如 25=25=?在整数范围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在整数范围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解 决这一类问题,就必须拓展数的范围。有了小数,上述决这一类问题,就必须拓展数的范围。有了小数,上述 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观察下面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0005=400 2005=40 205=4 25=?发现:2个千除以5不够除,但20个百除以5就够除;2个百除以5不够除,但20个十除以5就够除;2个十除以5不够除,但20个一除以5就够除;2个一除以5不够除,但20个0.1除以5就够除。如果高位上的数字不够除,那么把它化成低位上的数字就可以除下去了。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如,计算:2.73=?。l直观运算:用小数现实模型“元、角、分”进行具体运算。2.7元=27角,27角3=9角,9角=0.9元。即 2.73=(270.1)3=2730.1=90.1=0.9。l 算法运算:2.7是27个0.1,273=9,9个0.1是0.9。p问题3:探索“小数除法”算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经历从直观运算到算法运算的探索过程,从直观运经历从直观运算到算法运算的探索过程,从直观运算中获得程序性理解,从算法运算中获得概念性(原理)算中获得程序性理解,从算法运算中获得概念性(原理)的理解。的理解。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p问题4:本单元小数除法的算法运算是以竖式除法为重点,为什么不追求其他更简洁合理的算法呢?小数除法的算法运算以竖式除法为重点,是因为从小数的竖式除法的探索中可以深刻地感悟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维方式与扩展知识的学习方法。整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在掌握小数除法竖式笔算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的学校和班级,可以更上一层楼,鼓励算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发展数感方面下功夫。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l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商,如果不是有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商,如果不是有限小数,那么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为什么?小数,那么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为什么?问题问题5以以9.411为例,本题是从十分位开始求商。在除为例,本题是从十分位开始求商。在除的过程中,只要除到余数是的过程中,只要除到余数是0,商就是一个有限小,商就是一个有限小数;如果不是有限小数,那么所出现的余数就有数;如果不是有限小数,那么所出现的余数就有从从1到到10等十种可能。理论上最多除等十种可能。理论上最多除11次,就一定次,就一定会出现余数重复的周期现象,因此,商不是有限会出现余数重复的周期现象,因此,商不是有限小数,就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小数,就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p本单元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本单元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虽然有一部分内容前面已经学过,但在教科书的虽然有一部分内容前面已经学过,但在教科书的编写上有新的思考,所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一步学编写上有新的思考,所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反思,鼓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发展习和反思,鼓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发展反思的能力;有些内容与原来的内容相差不大,因为反思的能力;有些内容与原来的内容相差不大,因为有了课时,建议可以把教材中积累活动经验的课节做有了课时,建议可以把教材中积累活动经验的课节做实、做足。实、做足。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 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 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化 进一步追问算理的解释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 对错题或活动过程的进一步反思 留一点课时给其他单元 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轴对称与平移轴对称与平移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单元整体介绍内容内容建议课时数建议课时数轴对称再认识(一)(能画轴对称再认识(一)(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 2轴对称再认识(二)(能补轴对称再认识(二)(能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平移(画平移后的图形)平移(画平移后的图形)2 2欣赏与设计(数学欣赏)欣赏与设计(数学欣赏)练习三练习三1 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5课时。课时。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再认识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再认识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正确判断轴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分析:分析:l问题问题1 1:用三年级的操作方法识别:用三年级的操作方法识别 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l问题问题2 2: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教师示范平移与对折)(教师示范平移与对折)结论:结论:1.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2.2.区别区别 平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平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对称:大小相同、方向相对称: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反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能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点:能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重点:正确补全(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重点:正确补全(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l分析:淘气画得对吗?分析:淘气画得对吗?不能对折,只能想象。想象对称轴两边对折不能对折,只能想象。想象对称轴两边对折后能够重合的两个点(对称点)应具有什么特征后能够重合的两个点(对称点)应具有什么特征?(到对称(到对称 轴的方格数目一样多)轴的方格数目一样多)l结论:根据对称点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图结论:根据对称点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形的另一半。主要步骤:主要步骤:先找出各线段的端点;先找出各线段的端点;再找到上面各点的对称点;再找到上面各点的对称点;连线成图。连线成图。检验,想象一下对折后,对称轴检验,想象一下对折后,对称轴两边是否重合。两边是否重合。l画一个图形关于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独立画一个图形关于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独立完成)上面是画对称图形的部分,第三个问题是完成)上面是画对称图形的部分,第三个问题是一个完整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一个完整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平移知识点:平移重点:能正确掌握图形平移后的画法。重点:能正确掌握图形平移后的画法。分析:分析:l问题问题1 1:先画出长方形向左平移:先画出长方形向左平移4 4格后的图格后的图形,再展示作品,交流画法。对于错误的画形,再展示作品,交流画法。对于错误的画法,可以展开讨论,找出原因,改正错误。法,可以展开讨论,找出原因,改正错误。画图的步骤:先找图形的特征点,再画这些画图的步骤:先找图形的特征点,再画这些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最后连线成图。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最后连线成图。学生可能出现平移学生可能出现平移4 4格看作平移前后的间隔格看作平移前后的间隔数,可以先找图形中关键点,最前面的点平数,可以先找图形中关键点,最前面的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找出其他对应点平移,最移后的对应点,再找出其他对应点平移,最后连成图形。后连成图形。l问题问题2 2:画出长方形向上平移:画出长方形向上平移4 4格的图形。格的图形。体会平移过程图形的形状不变,面积不变。体会平移过程图形的形状不变,面积不变。l问题问题3 3:画小船平移后的图形。连续平移两:画小船平移后的图形。连续平移两次。次。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数学欣赏知识点:数学欣赏重点:找出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并运用轴对重点:找出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并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称或平移的方法,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案设计的方法。分析:分析:l欣赏美丽的图案,分析它形成的过程。欣赏美丽的图案,分析它形成的过程。找出基本图形,说明通过基本找出基本图形,说明通过基本 图形怎样的运动,得到现有的美丽图形怎样的运动,得到现有的美丽 的图案。的图案。l注意把已有的四角星的每注意把已有的四角星的每 个角向右(或向下)平移个角向右(或向下)平移6 6格,就格,就 得到组成下一个四角星的一个角。得到组成下一个四角星的一个角。l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自主创作一个美丽的图案。(找出基本自主创作一个美丽的图案。(找出基本图形)说说怎样运动得到图形的。图形)说说怎样运动得到图形的。单元具体内容分析p问题:再次学习问题:再次学习“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和平移”的重点是什么?画图在其的重点是什么?画图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中起到什么作用?本套教材整体设计了本套教材整体设计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第一这一内容,第一学段,侧重于整体感受,直观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轴对称学段,侧重于整体感受,直观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第二学段,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图形;第二学段,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本册安排了和轴对称的特点。本册安排了“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和平移”的再认识,的再认识,重点是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重点是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过程,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特征的理解。移特征的理解。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内容内容建议课时数建议课时数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3 3探索活动:探索活动:2 2,5 5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探索活动:探索活动:3 3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因数2 2找质数找质数练习四练习四1 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6 6课时。课时。“倍数与因数”单元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用?本单元重点是研究正整数的关系与结构,了解正整本单元重点是研究正整数的关系与结构,了解正整数集合的分类。数集合的分类。本单元掌握如下两个基本技能,是后续学习分数运本单元掌握如下两个基本技能,是后续学习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算的重要基础:在在1100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倍数。在在1100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数。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找倍数2 2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3 3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5 5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因数找质数找质数偶数与奇数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质数与合数整数的乘法整数的乘法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单元整体内容介绍v需要补充学习需要补充学习: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1 1课时)课时)原来三版教材五上的原来三版教材五上的P2P2页页 四版教材四上的四版教材四上的P12P12页。页。单元整体内容介绍l为什么不从整除的除法算式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整数乘法算式与整除的除法算式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两者都可以用来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选择用乘法引入的原因,是乘法引入能够提供倍数和因数直观的几何背景。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1.在“找因数”这节课,增加了利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本单元内容变化不大,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2.删除了“数的奇偶性”一课,部分内容整合到练习中作为拓展题目。本单元内容变化不大,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单元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要借助百数表和直观图形学习这一内容?为什么要借助百数表和直观图形学习这一内容?“百数表百数表”这一研究工具是结构化的,既有形的直观,又这一研究工具是结构化的,既有形的直观,又有数的特征,而且学生在第一学段有相关的经验基础,容易上有数的特征,而且学生在第一学段有相关的经验基础,容易上手。手。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在在“找因数找因数”“找质数找质数”这两节课时,教科书创设了这两节课时,教科书创设了“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的活动,长方形可以看作的活动,长方形可以看作乘法的几何直观,把乘法的几何直观,把“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和图形联系起来,和图形联系起来,利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探索找因数的方利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探索找因数的方法,认识质数和合数。法,认识质数和合数。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内容建议课时数比较图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2 2认识底和高(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底和高(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 5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练习五练习五1 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8课时。知识点:比较图形的面积知识点:比较图形的面积重点:通过直观、割补、重合、拼合等不同重点:通过直观、割补、重合、拼合等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分析:分析:l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找出两个面积相等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找出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重合)图形?(重合)数格子或重叠数格子或重叠l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找出两个图形面积之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找出两个图形面积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面积?(拼合)图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面积?(拼合)图加加图图等于图等于图 l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找出一个图形的面积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找出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另一个形状不同的图形的面积?(割补)等于另一个形状不同的图形的面积?(割补)结论:结论:1.1.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直观、割补、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直观、割补、重合、拼合等。合、拼合等。2.2.图形在割补、平移、翻转等变化中面积不图形在割补、平移、翻转等变化中面积不变。变。单元具体内容分析 知识点: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知识点: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底和高。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用三角尺画出它们的高。和高,并会用三角尺画出它们的高。分析:分析:l通过情境使学生理解从上底某一点画出垂通过情境使学生理解从上底某一点画出垂直线段,都是高,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无数直线段,都是高,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无数高。高。l补充补充 指出上底、下底高,指出上底、下底高,平行四边形底对应的高。平行四边形底对应的高。l 画出三条边对应的高,画出三条边对应的高,只要只要画出钝角画出钝角 对应的底和高。对应的底和高。l画高的方法:师示范一条直角边与底重合,画高的方法:师示范一条直角边与底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对应点重合,最后用虚线画另一条直角边与对应点重合,最后用虚线画出高。出高。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重点:能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重点:能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长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l问题问题1 1: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空地的面积?引: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空地的面积?引发两个思考:发两个思考:可以用方格纸求面积;可以用方格纸求面积;长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可以用邻边相乘来计算?积是否也可以用邻边相乘来计算?l问题问题2 2:分别用上面两种方法求空地的面积,:分别用上面两种方法求空地的面积,两个发现:两个发现:不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不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面积;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底底高。高。l问题问题3 3与问题与问题4 4: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验证猜想;并引入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形,验证猜想;并引入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面积公式:S=ahS=ah单元具体内容分析l问题问题1 1: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s=ah a=s=ah a=shsh ,h=h=sasal问题问题2 2: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相等。积都相等。要让学生体会:底和高两个条件还不要让学生体会:底和高两个条件还不能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能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单元具体内容分析l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l重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能用重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能用割补、拼合等方法。割补、拼合等方法。l如何求三角形面积?(数格子、转化成如何求三角形面积?(数格子、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拼合成平行四边形,添补成长方形。)添补成长方形。)计算计算l问题问题2 2: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 过的图形,还有其他方法。过的图形,还有其他方法。s=as=a(h2h2)s=ah2s=ah2s=s=(a2a2)(h2h2)2 2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梯形的面积知识点:梯形的面积重点: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重点: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l重视学生自己重视学生自己“设计设计”探索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单元具体内容分析S=S=(a+ba+b)h2h2S=ah2+bh2S=ah2+bh2S=ah+S=ah+(a-ba-b)h2h2p问题:本单元问题:本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学习的基础与重点是什么?学习的基础与重点是什么?l 基础:知道什么是图形的面积及面积单位;能用方格纸基础:知道什么是图形的面积及面积单位;能用方格纸 度量图形的面积;会用公式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度量图形的面积;会用公式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长长宽,正方形面积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图形在割补、翻转、平移等变化中面积守恒。图形在割补、翻转、平移等变化中面积守恒。l重点: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重点: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推导面积公式的思想方法,再应用它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推导面积公式的思想方法,再应用它探索三角形、探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梯形等面积公式;在推导图形面积公式时,在推导图形面积公式时,把未知图形转化为把未知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体会图形的联系,发展已学过的图形,体会图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内容内容建议教学课时数建议教学课时数分数再认识(一)(分数的含义)分数再认识(一)(分数的含义)3 3分数再认识(二)(分数单位)分数再认识(二)(分数单位)分饼(真分数与假分数)分饼(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 3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练习六练习六2 2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大公因数2 2约分约分找最小公倍数找最小公倍数2 2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大小练习七练习七2 2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14课时。课时。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分数分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除法的商除法的商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意义意义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与假分数基本性质基本性质最简分数最简分数约分约分通分通分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大小等值分数等值分数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小公倍数找最小公倍数p问题:对于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而言,本单元对分数的认识有哪些深化与发展?三年级是通过分数的面积模型与集合模型直观认识分数的意义的,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道理时,对分数单位也有所渗透。本单元进一步给出了分数与分数单位的描述性的定义,深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这是对第一学段分数认识的深化。第一学段也留下困惑。如,下面黑色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正方形的8/10,还是4/5?还是两者都可以?这是本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最具有实质性的发展是认识分数作为除法的商的意义。在整数范围,有些除法不可施行,如23,任何一个整数乘3都不等于2,所以在整数范围内23的商不存在。由于分数的产生,使得23有了解,即23=2/3。这就是“分数与除法”一节学习的内容。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p问题问题2 2:教材是如何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为教材是如何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为此本册教材做了哪些努力?此本册教材做了哪些努力?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意增加了两节课。解,特意增加了两节课。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 一是一是“分数的再认识(二)分数的再认识(二)”,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借助分数的意义,借助“分数墙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认识分数单位;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 二是在二是在“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的的“试一试试一试”中,增加了借助分数中,增加了借助分数表示两个量的比较意义,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表示两个量的比较意义,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法的关系;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内容之间的前后关系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内容建议课时数组合图形的面积1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1公顷、平方千米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3课时。课时。知识点: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点:组合图形的面积重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运用割重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运用割补法转化为已知的图形正确计算其面补法转化为已知的图形正确计算其面积。积。分析:分析:l通过估算,提出问题。通过估算,提出问题。估算的方法:把图形看成长方形或估算的方法:把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来算面积。正方形来算面积。l丰富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经丰富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经验。验。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知识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形面积,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分析:分析:l数格子方法,脚印的面积估计中数格子方法,脚印的面积估计中注意:大于半格记为注意:大于半格记为1 1格,小于半格格,小于半格记为记为0 0格,或者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格,或者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合在一起为合在一起为1 1格。格。把脚印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利用把脚印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利用公式求面积,是一种简便方法公式求面积,是一种简便方法l可由学生独立解决,让学生说估计可由学生独立解决,让学生说估计的方法。的方法。教学建议教学建议P81 P81 练习题练习题2 2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知识点:认识公顷、平方千米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分析:分析:l学生三下已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生三下已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教学中应用身边实例感受面积单位大小。学中应用身边实例感受面积单位大小。例:例:1 1公顷大概公顷大概2020个教室大小个教室大小 1 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2000 2000个教室大小个教室大小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l厘清面积单位换算的关系。厘清面积单位换算的关系。1dm1dm2 2=100cm=100cm2 2同理同理 1 1公顷公顷=100=100米米100100米米=10000=10000m m2 2 1 1千米千米2 2=10001000米米10001000米米=1000000m=1000000m2 2 1km1km2 2=100=100公顷公顷单元具体内容分析p问题:问题:“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与与“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有这两个单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什么联系与区别?“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主要是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基本思路是主要是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基本思路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把多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探索求是探索求未知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即把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未知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即把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利用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求解的策略。所以,两个单元解决问利用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求解的策略。所以,两个单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脉相承。题的思路是一脉相承。多边形与组合图形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梯形是多边形,多边形与组合图形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梯形是多边形,但梯形也可以视为组合图形。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但梯形也可以视为组合图形。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把图形视为组合图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体验把图形视为组合图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及教学建议问题及教学建议数学好玩数学好玩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整体内容介绍内容内容建议课时数建议课时数设计秋游方案设计秋游方案2 2图形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1 1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1 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4课时。课时。知识点:设计活动方案知识点:设计活动方案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秋游方案,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秋游方案,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实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践活动的能力。分析:主要过程有:分析:主要过程有:内容编排,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内容编排,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流反思,自我评价建议:建议:l教师设计秋游方案基本内容,包括教师设计秋游方案基本内容,包括游览景点,时间,查找资料,估计费游览景点,时间,查找资料,估计费用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收用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收集数据,完成方案。集数据,完成方案。l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中,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体会数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学学习的价值。单元具体内容分析知识点:图形中的规律知识点:图形中的规律重点:经历探索过程,体验发现摆图重点:经历探索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形的规律的方法。分析:分析:l从简单入手,发现规律,找出数量从简单入手,发现规律,找出数量关系。关系。l关注学生操作方法,探索发现规律关注学生操作方法,探索发现规律单元具体内容分析三角三角形个形个数数小棒根数小棒根数 1323+233+2+2n3+(n-1)2三角三角形个形个数数小棒根小棒根数数 11+221+2+231+2+2+2n1+2n三角三角形个形个数数小棒根数小棒根数 13232-1 333-2n3n-(n-1)知识点:尝试与猜测知识点:尝试与猜测重点:结合解决重点:结合解决“鸡兔同笼鸡兔同笼”的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尝试的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尝试与猜测的解题策略。与猜测的解题策略。分析分析:第第1 1步:理解问题,谈谈想到哪些解题思路。(画图、步:理解问题,谈谈想到哪些解题思路。(画图、列表)列表)第第2 2步:列表解答。反思:为什么可以用列表解?步:列表解答。反思:为什么可以用列表解?第第3 3步:从上面的列表,还有什么发现?步:从上面的列表,还有什么发现?l解题策略:根据什么条件列表,鸡解题策略:根据什么条件列表,鸡+兔兔=9=9个头,个头,l逐一列举逐一列举 取中列举取中列举 跳跃列举法跳跃列举法l 发现什么?发现什么?大小怎么办?大小怎么办?怎么跳?怎么跳?l关注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有根据)和不断调整(依关注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有根据)和不断调整(依据鸡少据鸡少1 1只兔增加只兔增加1 1只,腿总数多只,腿总数多2 2)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策略。l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画图、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画图、计算)单元具体内容分析鸡鸡兔兔腿腿1834273236304528鸡鸡兔兔腿腿45285426鸡鸡兔兔腿腿183436305426p问题问题1 1:如何认识:如何认识“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问题的引领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为主的学习活动。在问题的引领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仅综合实践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