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240758383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历史必修必修3第第一单元一单元 总体认识总体认识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形成。汉代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正统思想思想。宋明时期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理学(新儒学)新儒学)。明清之际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主流思想的的演变演变u主流思想主流思想是什么是什么?u它是怎样它是怎样出现出现和和形成形成的?的?u它它怎样成为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u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演变的?的?第第 1 1 课课 第第 2 2 课课 第第 3 3、4 4 课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争鸣”,是指,是指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1 1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的含义: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局面的形成成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的含义: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出现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变革?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经济:经济:政治:政治: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从从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学在民间学在民间”“士士士士”阶层的活跃阶层的活跃阶层的活跃阶层的活跃社社 会会 大大 变变 革革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的主要流派和代表: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的含义: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出现的社会原因:主要流派:儒、道、主要流派:儒、道、法、墨、名、阴阳、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小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说(除去小说家,则称则称“九流九流”)“诸子十家,其可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观者九家”汉汉书书艺文志艺文志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在“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用。4、“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名丘,字仲尼名丘,字仲尼公元前公元前551前前479年年鲁国陬邑人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私人讲学,有教无类私人讲学,有教无类杏坛说杏坛说仁仁为政以为政以礼礼发展发展教育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根本目的:根本目的:礼礼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的利益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孔子留给我们什么?孔子留给我们什么?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礼礼”,“仁仁”(核心)(核心)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了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整理文化典籍:六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孟子的主张孟子的主张主要主要思想思想仁政:提出仁政:提出“政在得民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本: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本善性本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也。”“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君”“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主主要要思思想想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君舟君舟民水民水”哲学:哲学:“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制天命而用之之”等唯物思想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本恶性本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时时 期期仁的仁的思想思想民本民本思想思想人性论人性论爱人爱人以德治民以德治民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春秋春秋战国中期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战国末期同同异异奠定基础奠定基础体系完整体系完整成为大宗成为大宗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领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思思思思想想想想学学学学说说说说哲学哲学哲学哲学思想思想思想思想1.1.1.1.道道道道 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2.2.2.2.朴素辨证法思想朴素辨证法思想朴素辨证法思想朴素辨证法思想政治政治政治政治主张主张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思想评价思想评价思想评价思想评价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对中国文对中国文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化产生深远影响化产生深远影响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消极悲观的态度消极悲观的态度消极悲观的态度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2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是相对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自由。韩非子的思想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用权术驾驭大臣用权术驾驭大臣国君要树立绝对权威,实国君要树立绝对权威,实行君主专制行君主专制主张变革主张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