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讲练

上传人:kfc****60 文档编号:240756787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65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讲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讲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讲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与能力试题讲练2017年5月15日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单选)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教育研究方法(单选)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单选或辨析)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每年必考)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七章教育目的第一章教育的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 (单选)n第一第一节节 教育的含教育的含义义n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n狭义:学校教育n“教育”起源:孟子尽心上n第二第二节节 教育的构成教育的构成n教育者n受教育者n教育影响n1下列关于广义的教育,叙述错误的是()。nA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nB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系统的nC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零散的nD广义的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文字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n2对狭义的教育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nA小明:狭义的教育,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nB小刚: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称为狭义的教育nC小丽:狭义的教育产生的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nD李明:狭义的教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受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第一章教育的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 (单选)n第三第三节节 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属性n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n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就存在教育)、历史性、相对独立性n相对独立性(辨析)相对政治经济制度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n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在同样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n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有可能落后或超前n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教育观点、教育内容等n4(2014年真题)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nA延续性 B模仿性n C社会性 D永恒性n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n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nB矛盾运动的过程nC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过程nD人的自然发展过程第一章教育的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 (单选)n第四节教育起源说n神话起源说(非社会性)n生物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n教育史上第一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非社会性)n心理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非社会性)n劳动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n理论基础:恩格斯从猿到人(社会性)n12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nA利托尔诺、沛西能nB孟禄、凯洛夫nC康斯坦丁诺夫、米丁斯基nD沛西能、孟禄n1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nA教育的科学属性nB教育的生产属性nC教育的社会属性nD教育的艺术属性第一章教育的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单选)n第五第五节节教育的教育的发发展展n原始社会教育:教育无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n古代社会教育: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组织形式为个别教学制,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n1。奴隶社会:n中国夏:出现学校教育形态n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n古希腊斯巴达:培养武士n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n古印度宗教教育n古埃及文士教育n2。封建社会:n中国 宋代教育思想合为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n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n西方 教会教育 七艺 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法 四学: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n 骑士教育n近现代社会教育: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教育世俗化,教育立法,以法制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n20世纪以后的教育:n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试题演演练n17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教育,叙述错误的是()。nA教育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进行nB教育具有公平性、无阶级性nC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nD无专门的教育人员,有固定的教育场所n18(2012年真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nA原始社会nB奴隶社会nC封建社会nD资本主义社会n19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是()。nA埃及nB伊拉克nC中国nD希腊n31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内容等各不相同,我国隋唐时期中央官学的主干是()。nA儒家私学nB六学二馆nC四书五经nD八股文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学的教育学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单选)n第一节教育学的含义n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n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n一、萌芽阶段:未形成一门独立学科n二、独立学科阶段n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阶段n四、近现代教育阶段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学的教育学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单选)n一、萌芽阶段:未形成一门独立学科n中国n1.孔子:启发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n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总结,原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n学思结合原则;谦虚笃实原则。n2.学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n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启发教学(道而弗牵);预(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渐进)摩(集体教学);课内外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n教育作用:教育与政治相关n西方n1.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西方第一个提出启发教学原则n 关于“美德是否可教”问题探索n2.柏拉图:理想国 第一个建立高等学府 Academyn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n 教育目的:和谐发展,最高目的追求美德;教育遵循自然;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体、智、德三育。n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n 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著作。试题演演练n3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nA礼记nB中庸nC论语nD学记n36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君子”和“贤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nA孟子nB孔子nC老子nD苟子n37老庄学派认为教育应()。nA学而知之,因材施教nB有教无类nC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nD注重道德灌输n38(2013年真题)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nA论语nB大学nC学记nD孟子试题演演练n3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nA产婆术nB教育遵循自然nC和谐教育nD教育心理化n40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nA忏悔录nB政治学nC理想国nD教育漫话n材料分析题n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n美国教育家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心理起源说)n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学的教育学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单选)n二、独立学科阶段n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n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近代第一部教育著作;n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n教育适应自然;n泛智教育不分等级、不分男女;n第一个提出班级授课制(1632)和学年制。n2洛克:n英国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n3卢梭:n法国爱弥儿教育遵循自然;儿童的发展及教育分阶段n4赫尔巴特:n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n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n教育性教学原则;n四段教学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n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n建立伦理学和心理学。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学的教育学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单选)n5杜威:n民主主义与教育n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n五段教学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n教育目的:无目的论n课程教育:活动教学、从做中学n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n其他:裴斯泰洛奇小学学科创始人;康德将教育搬到大学n42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教育观点的是()。nA赫尔巴特nB亚里士多德nC夸美纽斯nD苏格拉底n4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nA忏悔录nB政治学nC雄辩术原理nD教育漫话试题演演练n4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的是()。nA培根nB裴斯泰洛齐nC卢梭nD苏格拉底n45(2013年真题)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nA梅伊曼nB赫尔巴特nC洛克nD康德n46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nA卢梭的自由教育思想nB洛克的白板说nC大教学论的发表nD普通教育学的出版n47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n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重要思想n提出了“泛智”思想n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n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nA B C D试题演演练n48卢梭的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体现在其教育代表作()中。nA大教学论nB政治学nC民主主义与教育nD爱弥儿n49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并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主张的瑞士平民教育n家是()。nA洛克nB裴斯泰洛齐nC赫尔巴特nD苏格拉底n50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著名的()。nA白板说nB自由教育nC绅士教育nD启发式教育n51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代表作()之中。nA忏悔录nB爱弥儿nC理想国nD教育漫话试题演演练n52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是()。nA洛克nB裴斯泰洛齐nC赫尔巴特nD苏格拉底n5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nA夸美纽斯nB杜威nC赫尔巴特nD苏格拉底n54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有关教育的观点的是()。n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n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方法n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与教育二者是统一的nAnBnCnD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学的教育学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单选)n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阶段n苏联n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n世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探讨教育问题n2凯洛夫:教育学n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n流浪儿、违法者的改造;集体主义教育n中国n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探讨教育问题n四、近现代教育阶段n1赞可夫:教育与发展 阐述发展阶段n2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活的教育学”核心:人的全面发展n3布鲁纳:教育与过程 发现教学n4布鲁姆:教育目的及分类学 掌握学习n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范例试题演演练n56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n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nB批评了苏联传统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nC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n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最优化n57(2012年真题)美国杜威的“三中心”是指()。nA教师、活动、经验nB儿童、活动、经验nC教师、经验、教材nD儿童、教师、活动n58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nA教育即知识的传授、教育即生活的改造nB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nC教育即学生的学习、教育即生长nD教育即做中学、教育即教学的组织与安排n59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nA克鲁普斯卡娅nB凯洛夫nC马卡连柯nD杨贤江LOREM IPSUM DOLORn60(2012年真题)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nA普通教育学nB大教学论nC民主主义与教育nD教育学n61(2012年真题)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和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nA加里宁B马卡卡连科科 C凯洛夫D克鲁普斯卡娅n62提出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的教育家是()。nA克鲁普斯卡娅nB马卡连柯nC凯洛夫nD杜威n63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nA蔡元培nB晏阳初nC陶行知nD杨贤江第三章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教育研究方法(单选单选)n1观察法:关键字观察n2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n3实验法:关键字控制自变量n4历史法:关键字过程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n5行动研究法: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改进n67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被称为()。nA观察法nB行动研究法nC历史研究法nD调查法n68(2012年真题)在教育调查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nA全面调查nB重点调查nC抽样调查nD个案调查试题演练n69教育教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nA观察法nB实验法nC历史研究法nD调查法n70某中学教师拟对本校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调查,以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该教师应选择的教育研究方法是()。nA观察法nB实验法nC历史研究法nD调查法试题演练n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n8杜威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理论。(错误)n9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并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确)n10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错误)n11洛克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教育家。(错误)n12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仅限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错误)n13实验法是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错误)n14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错误)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展 (单选或辨析)或辨析)n第一节教育与人口的关系n教育制约人口:n1、人口的数量;2、人口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n人口制约教育:n1、人口的数量;2、人口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4、人口的流动;n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n生产力制约教育:n1、教育的规模与速度;2、教育结构的变化;3、教育的内容和手段n教育制约生产力:n1、通过科学知识再生产;2、通过劳动力再生产n第三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n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n1、决定教育的目的;2、教育的领导权;3、受教育的权利n教育制约政治经济制度(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n1、培养人才;2、促进政治民主;3、传播思想,形成舆论n第四节教育与文化n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n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传播)、创新n学校文化缩影: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或观念文化(核心)试题演演练n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nA.人口分布nB.生产关系nC.政治制度nD.生产力水平n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第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第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第三,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n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n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n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nC.社会文化传统n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n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同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每年必考)展(每年必考)n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理论(单选)n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n孟子性善论n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n格赛尔“双子说”成熟机制n威尔逊“基因复制”n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n高尔顿“遗传的天才”n董仲舒“性三品论”n2、外铄论:n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n荀子性恶论n洛克“白板说”n华生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n斯金纳 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n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n辩证唯物主义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每年必考)展(每年必考)n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重点)n1、遗传(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物质基础)n2、环境n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辨析)n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和对象;n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n人在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被动接受。n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nA.方向性 B.可能性nC.现实性 D.必然性n“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n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n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n“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意思是:只有上等的聪明之人与下等的愚笨之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生而知之”的意思是:生出来就能对天下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种说法所反映的理论是遗传决定论。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每年必考)展(每年必考)n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速个体发展)n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n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因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n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n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n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n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n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n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因材施教)n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每年必考)展(每年必考)n第三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单选或辨析)n1、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n2、阶段性年龄阶段n3、不平衡性教育要抓关键期;身高发展,幼儿期与青春期发展快于其他时期n4、互补性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长善救失n5、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n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nA.顺序性 B.阶段性nC.互补性 D.差异性n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这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而不应该“一刀切”、“一锅煮”。试题演演练n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nA.顺序性nB.不平衡性nC.阶段性nD.个别差异性n“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内心不同就像他们的面貌不同一样,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故选Dn“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nA.顺序性nB.不平衡性nC.互补性nD.个别差异性n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第六章第六章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n第一节教育制度的含义(单选)n广义:国民的教育制度n狭义: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n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n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nA.国民教育制度nB.学校教育制度nC.教育管理体制nD.学校教育结构n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第六章第六章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n第二节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历程(单选)n1、按正规与否划分 n非正式教育制度n正式非正规教育制度n正规教育制度也称“制度化教育”,19世纪下半叶形成,主要标志: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中国制度化教育兴起时间: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n2、按制度化教育划分n前制度化教育n制度化教育n非制度化教育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第六章第六章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n第三节影响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不常考n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n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n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n4、人口问题n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n第四节西方教育制度的发展(单选)n1、双轨学制代表:英国、法国、德国;具有等级性;19世纪n2、单轨学制代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n3、分支型学制代表:苏联、中国;20世纪中叶n下列学制中,主要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是()。nA.分支学制nB.多轨学制nC.单轨学制nD.双轨学制n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英、法、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此类型。第六章第六章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n第五节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单选)n1、壬寅学制1902第一次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学制n2、癸卯学制1904首次实施,男女不能同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n3、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n4、壬戌学制1922美国为蓝本,也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n5、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当前学制;国民基础教育;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最初起源:1619年德意志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n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5首次提出)义务教育法(86颁布)我国现用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n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及高中教育等。n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nA.壬寅学制nB.癸卯学制nC.壬子癸丑学制nD.壬戌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试题演演练n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nA.壬寅学制nB.癸卯学制nC.壬戌学制nD.壬子癸丑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n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n说法正确。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n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n此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第七章第七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n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n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n狭义: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n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n第二节教育目的层次结构(由上到下)n1、国家的教育目的n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n3、课程目标n4、教学目标第七章第七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n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辨析n(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n教育性质与方向n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n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与方法n(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n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n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n()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nA.教育方针nB.教育政策nC.教育目的nD.教育目标n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第七章第七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n第三节教育目的作用(了解)n1、导向作用n2、激励作用n3、评价作用n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nA.社会本位论nB.个人本位论nC.宗教本位论nD.文化本位论n法国思想家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n第四节教育目的理论n1、宗教本位论n2、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柏拉图(培养最高统治者)、涂尔干、凯兴斯泰纳(造就公民)、赫钦斯、孔德n3、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帕克n4、无目的理论代表:杜威n5、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第七章第七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n第五节建立教育目的的依据n1、生产力水平n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n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n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要求n第六节我国的教育目的n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n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单选)n第七节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辨析)n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n2、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n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径。LOREM IPSUM DOLORn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nA.素质教育理论n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nC.创新教育理论nD.生活教育理论n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聽n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nA.选拔作用nB.评价作用nC.决定作用nD.主导作用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