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上传人:kfc****60 文档编号:240756659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概述 (一)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二)中医探求病因方法:1询问发病经过及有关情况,推断其病因。2辨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 分析,推求病因,是中医探求疾病的主要方法。(三)病因种类 1外因:六淫 2内因:七情 3不内外因:饮食劳倦,虫兽所伤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名词: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 病邪的总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叫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 同的气侦变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 条件。六淫当气候突然变化,超过了人体的调节 机能,引起发病,或人体调节机能失常,不能 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六气成为致病因 素六淫。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六淫致病特点:1致病与季节气候有关。有季节性。如:夏多暑证,长夏多湿证。2致病与居处环境有关。如:南方气候炎热,夏季阴雨连绵或久处湿 地,易感湿邪而多湿病。3常合邪致病。六淫不介可单独致病,也可两 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入人体致病。如:风寒湿三气侵袭人体是形成痹证的原因。4六淫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从阳化热,则寒邪转化为热邪。5六淫致病,发病急,传变快,多从肌肤或口鼻侵入 或从两者同时侵入。由表入里,由淡入深,由皮毛 到内脏。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一)风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太过或不及 则为风邪,侵犯人体而发病,称为风邪 致病,风邪属阳邪范畴。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点。所以风邪致病,表现为病位在上,在表的致病特点,并使皮毛腠理开泄。如:伤风后,出现头痛,鼻塞,恶风,发热,汗出等症 状。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病具有发病部位无定处;数变,指部位 游走不定,症状变化无常。即风邪致病,一是表现为病 位游走不定的特点。如:风痹证(风湿性关节炎)表现 为四肢关节瘢,游走不定。二是表现为症状变化多端的 特点。如:风疹(荨麻疹)时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此起彼伏。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3)风性主动 风邪具有动摇不定的性质。即风邪致病,表现为肢体异常运动的特点。如:破伤风出现 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与外感风邪有关。4)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外感病中首要的致病因素。寒,湿,暑,燥,热等,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表现 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兼夹证的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二)寒 寒为冬季的主气。外寒:伤寒:寒伤于肌表。内寒:人体机能减退,阳气不足。中寒:寒邪直中脏腑。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属阴,侵犯人体,最易伤从阳气。如:寒邪外束(伤寒),卫阳受损表现为恶寒;寒邪中里(中寒),伤脾胃阳气表现为脘 腹冷痛,呕吐,腹泻,形寒肢冷。(2)寒性凝滞 凝滞:凝结,阻滞,不通畅。寒邪致病,使人 体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凝结不通。往往发生疼 痛,即中医所谓“不通则痛”。如:伤寒头身疼痛;中寒脘腹冷痛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性收引 收引:收缩,牵引。寒邪致病,其 一表现为肌肤腠理收缩,汗孔闭塞的特 性。如:伤寒恶寒,无汗,发热。其二表现为筋脉牵引拘急的特性。如:寒客筋脉四肢拘急,屈伸不利。(风寒湿痹)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2外寒与内寒区别,联系 区别:内寒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寒从内生的病理状态。病机:一、阳虚失于温煦。二、阳虚气化失司,体内水湿,痰饮等寒性病理产物积聚。联系:外寒侵入机体,必然损伤机体阳气,最 终导致阳虚,生内寒。阳气素虚之体,抗御外邪能力下降易感受外寒而致病。引动内寒而发病。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三)暑 暑为夏季主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炎热之气,属阳邪。暑邪致病一般多为 实热证。见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等症。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为是邪,具有上升,发散的性质。暑邪侵犯人 体引起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气随津泄,而致津气两虚。甚至气随津脱。故临床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伴气短乏力,甚至 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的中暑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多夹湿 夏季,尤其长夏,阴雨较多,气候 潮湿,所以感受暑邪同时常并感湿邪。见有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呕恶,苔黄腻等症。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四)湿邪 湿邪为长夏主气。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因为湿水同类,故湿为阴邪。其致病具有 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特点(湿为有形之邪,留滞脏腑经络,可阻滞气机。湿为阴邪,阴盛 则阳病,故湿邪可损伤阳气)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胸闷 湿阻脾胃脾胃气滞腹胀,食欲不 振 湿阻下焦气化不利小便不畅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湿性重浊 重:沉重。浊:秽浊。湿邪致病具 有周身困重,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的特点。如:外感湿邪头身困重,四肢发沉 湿邪为病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带下过多等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湿性粘滞 粘:粘着,粘腻。滞:停滞。湿邪致病 特点:一、症状的粘滞性方面。如:湿邪为病,临床可见大便粘滞不畅,舌苔粘腻等。二、病 程缠绵难愈。如:湿疹,湿痹,病程长,易反 复发作。(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致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其症状多见于 下部。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2内湿与外湿区别,联系 区别:内湿是由于脾虚运化失司,而致水湿痰 浊内生的病理产物和病理状态。由于内 湿多因脾虚失运所引起,故又称“脾虚生 湿”。内湿与外湿就其因“湿”所致的临床 表现而言,无特殊区别。一般可从病程 的长短,发病有无季节性以及有无明显 脾虚之象加以区别。联系:外湿内湿相互影响。外湿伤脾,脾失健 运,湿浊内蕴;内湿素盛之体,最易感 受外湿。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五)燥 燥为秋天主气。初秋:有夏热余气,所以病人易患温燥 病证。临床应用凉润的方药治疗。深秋:有近冬之寒,所以病人易患凉燥 病证。临床应用温润的方药治疗。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无论内燥,外燥都表现有体表肌肤,体内 脏腑缺乏津液。如:口鼻干燥,皮肤干枯,苔干少津等。(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外使皮毛,故外感燥邪,最易 伤肺,出现干咳少痰或无痰,鼻咽干燥,大便 干结等。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2内燥,外燥区别,联系 区别:外燥指可直接引起干燥诸症的时 令燥邪。包括凉燥,温燥。内燥指津液亏耗,失于滋润,以致 燥邪内生的病理状态。联系:外燥伤及人体,损伤人体津液,津 亏生内燥,而津亏之体,又易感受 燥邪,加剧干燥,而引起内外合病。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六)火 1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热之极,其性炎上 火热致病可见:高热,烦渴,脉洪大等热的表现。炎上可见:火热上扰神明心烦,失眠。还 有心火上炎,胃火上炎,火上炎等。(2)耗气伤津 热邪伤人,一方面,耗灼津液;另一方面近津外 泄,故易伤津。同时气随津泄,热盛食气。(“壮火食 气”)临床除高热外,同时出现口渴喜饮,小便短少,体倦乏力等症状。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1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火易生风动血 生风:火热之邪耗灼阴津,使筋脉失养,加之热盛阳 亢,而导致肝风内动(火热燔灼肝经)也称热 极生风。临床出现: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 视,角弓反张。动血:火热之邪侵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临 床出现: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症。(4)易生肿疡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 痈肿疮疡。疠气疠气概念概念 又又称称“瘟瘟疫疫病病邪邪”、“疫疫气气”,指指各各种种具具有强烈传染性病邪的统称。有强烈传染性病邪的统称。特点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特异性强,症状相似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二、内伤七情 (二)七情致病的原因 1外来的精神刺激突然,强烈超过生 理调节范围,或持久不解,经常处 于紧张状态。2机体本身耐受能力薄弱,不能正确对 待和调节外来刺激,导致脏腑气血功 能紊乱,阴阳失调而发病。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 二、内伤七情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无表证。七情对内脏的损伤有一定选择性。即怒伤 肝;惊,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 肾。因心统领情志活动,故七情所伤,皆从心 发。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2影响五脏气机,使脏腑功能活动紊乱而发病。(1)怒则气上 如:肝气上逆急躁易怒,头痛头胀,目赤肿痛 血随气逆吐血,衄血,甚至昏倒 肝气犯胃嗳气,呕吐,食欲不振 (2)喜则气缓 如:内心快乐,气血调和,身体健康。喜乐过度,心气涣散,甚至心神失常轻者 失眠,精神不集中,重者喜笑不休 (3)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惊慌失措 轻者,失眠,心悸;重者语无伦次,精神错乱。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三)七情的致病特点2影响五脏气机,使脏腑功能活动紊乱而发病。(4)悲则气消 如:过度悲忧,损伤肺气气短,乏力,精神萎 靡不振。(5)思则气结 如: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纳呆,脘腹胀满,便溏。(6)恐则气下 如:恐惧太过,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昏厥,遗精。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 重或恶化。第二节第二节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概念 (一)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 病和复发等),这是机体处 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 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邪胜正负则发病。第二节第二节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概念(二)正气1正气(正):指人体的生理机能对外界环 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所谓人体的生理机能包括脏腑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经络的生理功能。如:脾胃滋养全身组织器官的功能;肾中 精气调节全身阴阳的能力;卫气的护卫肌表和 驱邪外出的功能;经络系统调节机能平衡的生 理功能等。第二节第二节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二)正气2.正气旺盛取决于三个条件:1)脏腑器官形体等组织结构完好无损 2)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充沛 3)各种机能活动的正常及相互之间和谐 有序。第二节第二节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二)正气 正气的作用方式有三:1)自身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阴阳的协调平衡。2)抗邪防病或感邪后逐邪外出。3)病后或虚弱状态时的自我修复,亦 即自我康复。(三)邪气(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或指 各种病因。第二节第二节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二、发病的基本原理 (一)正气,邪气与发病 疾病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邪气的 侵犯,对机体起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是 机体正气的抗邪作用。邪正相搏,若正 能胜邪,则不发病,若邪胜正负,则发 病。因此,正气虚弱和邪气侵犯是发病 的两个基本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二、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正能胜邪不发病 邪胜正负发病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