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观2013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4075458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观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观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观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5/51综合素质评价与综合实践的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与综合实践的实施 郭元祥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 委委 员员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常务副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 主主 任任 http:/2024/5/52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何深化?深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何深化?深化什么?化什么?(一)(一)落实落实”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三中全会精神,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任务的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问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2024/5/53 1.1.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统筹教育事业发展统筹教育事业发展 -统筹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统筹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统筹政府管理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统筹政府管理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关系;-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2024/5/54 2.2.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考定终身的弊端 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机制。“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一参考”;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2024/5/55 3.3.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教育管理职能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深入推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治理结构。2024/5/56 (二)突破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二)突破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 1.什么是优质教育?什么是优质教育?巴伯(巴伯(M.Barber)2009年年7月提出了一个模式,月提出了一个模式,体现了体现了“受到良好教育意味着什么受到良好教育意味着什么”WE=E(K+T+L)字母字母K代表代表“知识知识”,T代表代表“思维思维”,L代表代表“领导才能领导才能”(领导自己和他人),(领导自己和他人),E代表代表“道德品道德品质质”。资料来源:资料来源: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Shaping the Future:How Good Education Systems Can Become Great in the Decade Ahead.Mckinsey Quarterly,7,2009.2024/5/57 2.基础教育的价值支柱:由基础教育的价值支柱:由“四个学会四个学会”到到“五个学会五个学会”四大价值支柱:四大价值支柱:-“学会认知学会认知(Learning to Learn)”-“学会做事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共处学会与人共处(Learning to work and life together)”-“学会生存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2024/5/58 从从“四大支柱四大支柱”到到“五大支柱五大支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又增加了一年又增加了一项,即项,即:-“学会改变学会改变(Learning to Change)”。-改变,是变革的时代必备的一种核心改变,是变革的时代必备的一种核心能力。是剔除陈旧的、落后的、消极的,能力。是剔除陈旧的、落后的、消极的,适应和创生新生的、先进的、积极的。适应和创生新生的、先进的、积极的。-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态度。和态度。2024/5/59 学会处理海量信息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信息意识与能力信息意识与能力 -自主获取知识自主获取知识 学会全球交往学会全球交往 -交往与合作交往与合作 -开放的思维方式开放的思维方式 学会自我导向学习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自主学习与自我规划自主学习与自我规划 -自我反思与元认知能力自我反思与元认知能力2024/5/510 3 3.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 符号教学、机械训练、忽视能力培育,知识符号教学、机械训练、忽视能力培育,知识教学过于表层化,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不足;教学过于表层化,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不足;学习方式变革的形式化、教与学关系的对立学习方式变革的形式化、教与学关系的对立化、课堂缺乏生命的立场和发展的立场;化、课堂缺乏生命的立场和发展的立场;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经验呈现出科能力、学科经验呈现出“结构性沉默结构性沉默”的现象。的现象。(分数崇拜与孩子的幸福)(分数崇拜与孩子的幸福)2024/5/511 能力表现是教学所引起的、可观测的能力表现是教学所引起的、可观测的素质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素质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思维方式思维方式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 -基本态度基本态度 -基本经验基本经验2024/5/512二、综合素质评价是新型考试评价招生制二、综合素质评价是新型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新型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基本模型新型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基本模型 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一参考 基本模型:基本模型:“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学业质量评价学业质量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2024/5/513 2.2.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 (1 1)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综合素质素质发展状况的发展状况的表现性表现性评价。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先天素综合素质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先天素质,而是经过生活和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素质变质,而是经过生活和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素质变化;认知水平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素质。化;认知水平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素质。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建构人生经验、生活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建构人生经验、生活体验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体验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时较多劳动的学生:幼时较多劳动的学生:幼时劳动少的学生幼时劳动少的学生 -交友广阔高出交友广阔高出1010倍;倍;-犯罪的可能性较高;犯罪的可能性较高;-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 4倍;倍;-精神不健全可能性大精神不健全可能性大1010倍倍 -易失业的可能性小易失业的可能性小1515倍;倍;(生活教育)(生活教育)2024/5/514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发展潜质和可能性;程,发展潜质和可能性;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表现性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表现性评价,是行为取向的评价,不是基于符号运算能行为取向的评价,不是基于符号运算能力检测的评价。力检测的评价。2024/5/515(2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是一种个性化评价:要分析每个学生的是一种个性化评价:要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行为表现;个性特长、行为表现;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要描述和分析学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要描述和分析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综合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基于证据、基于数据的评价:要是一种基于证据、基于数据的评价:要用事实和证据来进行评价。用事实和证据来进行评价。2024/5/516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美国教师给学生写的评语美国教师给学生写的评语斯蒂芬去年斯蒂芬去年1010月到沙龙中学读书,我教她月到沙龙中学读书,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令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短时间内就都学会了。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短时间内就都学会了。她不时地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 A的)的)。她对。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她能她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应用应用。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地。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地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期。2024/5/517斯蒂芬是个斯蒂芬是个成熟、友好成熟、友好的女孩。她在的女孩。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给同学讲解难题讲解难题。另外,我们。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流课下经常交流,她,她既和我既和我分享分享她的经历,又她的经历,又喜欢问喜欢问我有趣的我有趣的问题。问题。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人学术方面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取得进步,获取成功成功。她是宝她是宝贵的财富贵的财富,我毫不保留地推荐她。,我毫不保留地推荐她。凯瑟琳凯瑟琳2024/5/518 要能够表明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要能够表明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程度;要准确刻画每个学生在发展程度;要准确刻画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素质发展差异性。群体中的素质发展差异性。-行为表现的频次行为表现的频次 -能力表现的程度能力表现的程度 -行为表现出来的态度等行为表现出来的态度等2024/5/519111探索自我112行為表現113分內事務114分享成長喜悅211整潔秩序212學校的生活適應213覺察社區資源311團體人際互動312團隊合作313幫助他人314欣賞他人411覺察與預防危機412保護自己413喜歡戶外活動414保護環境的認知0123456甲全體甲生与全班学生在12项实践能力比较的雷达图2024/5/520 表现性评价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协商的表现性评价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协商的过程过程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检验;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检验;-评价的发展性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不是惩罚评价不是惩罚)2024/5/521(3 3)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领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领域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身体素质、心理品质、运:身体素质、心理品质、运动技能动技能 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积极正向的兴趣、爱好:积极正向的兴趣、爱好 个性特长个性特长:个性品质和特长:个性品质和特长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工具实践、交往实践、:工具实践、交往实践、社会实践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等2024/5/522工具性工具性/技术性技术性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技术设计与制、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作能力 、实践探究与创新能力、实践探究与创新能力 社会性实践能社会性实践能力力 自主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自主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认知性实践能认知性实践能力力自主获取知识能力、所能及处理自主获取知识能力、所能及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往性实践能交往性实践能力力倾听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倾听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2024/5/52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清洁大扫除清洁大扫除”活动中有哪些实践素质活动中有哪些实践素质?台北奎山私立学校小学生在劳动台北奎山私立学校小学生在劳动2024/5/524 3.3.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1 1)民主化评价)民主化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自我评价与他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人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化:审议制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化:审议制度、公示制度度、公示制度2024/5/525 (2 2)科学化评价)科学化评价 基于证据的评价基于证据的评价:描述性评价,而非结:描述性评价,而非结论性评价;作品分析法;论性评价;作品分析法;基于数据的评价基于数据的评价:定量评价,而非定性:定量评价,而非定性评价;学生成长数据库法;评价;学生成长数据库法;基于发展的评价基于发展的评价:过程评价,而非单一:过程评价,而非单一的结果评价;行为记录法、档案袋法。的结果评价;行为记录法、档案袋法。2024/5/526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转变课程观、知识观(一)转变课程观、知识观 1.1.课程观课程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切实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切实转变课程观。什么是课程?怎么转变课程观?变课程观。什么是课程?怎么转变课程观?“跑道跑道”“奔跑奔跑”;控制控制自组织;自组织;静态的课程静态的课程动态的课程动态的课程 怎么教学怎么教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 2.知识观知识观 教育理论史上的各种知识问题教育理论史上的各种知识问题 知识的本质问题:苏格拉底的知识的本质问题: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知识即美德”;知识的可教性问题: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知识的可教性问题: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知识的价值问题:培根的知识的价值问题: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价值选择问题:斯宾塞的知识的价值选择问题: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价值”;知识的传递方式问题:杜威基于经验主义的活动知识的传递方式问题:杜威基于经验主义的活动教学;教学;2024/5/527 知识的结构问题: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知识的结构问题: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知识的加工问题:认知心理学派的加工理论;知识的加工问题:认知心理学派的加工理论;知识的编码问题:知识的编码问题:Bernstein,BBernstein,B的分类、构架的分类、构架与编码理论;与编码理论;知识的控制问题:知识的控制问题:Young,MYoung,M的社会控制理论;的社会控制理论;知识的分配问题:知识的分配问题:Apple,MApple,M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社会批判理论;知识的生成问题:建构主义学派的建构理论;知识的生成问题:建构主义学派的建构理论;2024/5/5282024/5/529 2.2.学生从学生从“知识知识”中学到了什么?中学到了什么?客观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客观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客观事是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知识是对自然事物、人类事务客观规客观知识是对自然事物、人类事务客观规律的解释、解读和描述。律的解释、解读和描述。客观知识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公共知识,客观知识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公共知识,都是前人赋予的。都是前人赋予的。客观知识告诉每个个体客观知识告诉每个个体“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前人创造的知识,即前人创造的知识,即“关于世界的知关于世界的知识(识(knowledge of the world)”,-关于世界的知识:物性、对象化关于世界的知识:物性、对象化 而关于而关于“进入世界的知识(进入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and-in the world)”。-进入世界的知识:人性、自我感进入世界的知识:人性、自我感2024/5/5302024/5/531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在进入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是作为“公共知识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public knowledge)”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具有了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具有了“个人个人知识(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individual knowledge)”的意义,的意义,它才能真正具有发展价值。它才能真正具有发展价值。课程教学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课程教学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而是要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而是要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人知识。2024/5/532(二)建构起(二)建构起“实践育人实践育人”体系体系 1.1.实践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践育人实践育人”实践教育实践教育-贴近生活、面向学生、注重贴近生活、面向学生、注重实践的教育;实践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发挥体验、经验、过程、工发挥体验、经验、过程、工具和技术的育人功能的教育;具和技术的育人功能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注重真实的自然、社会与人注重真实的自然、社会与人际情境,注重问题导向、任务取向的教育。际情境,注重问题导向、任务取向的教育。2024/5/533 2.2.实践育人的核心内容实践育人的核心内容 工具性实践活动:工具利用、方法体工具性实践活动:工具利用、方法体验、技术体验验、技术体验 交往性实践活动:人际沟通、倾听与交往性实践活动:人际沟通、倾听与互动互动 社会性实践活动:社会考察与调查、社会性实践活动:社会考察与调查、社会参观与访问、社会参与与社区服务社会参观与访问、社会参与与社区服务 认知性实践活动:自然认知、社会认认知性实践活动:自然认知、社会认知、文化认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知、文化认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性认识。的整体性认识。2024/5/5342024/5/535 3.3.实践课程的成型与转型:从实践课程的成型与转型:从“第一代课程第一代课程”转转型到型到“第二代课程第二代课程”(1 1)第一代课程)第一代课程 单项性活动,综合性、开放性不足;单项性活动,综合性、开放性不足;封闭的室内课程、单一的观摩型活动;封闭的室内课程、单一的观摩型活动;表层体验、活动游戏化,问题导向性、技术表层体验、活动游戏化,问题导向性、技术性、创新性不强;性、创新性不强;教育过程中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元素的教育过程中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元素的结构性缺失结构性缺失2024/5/536(2 2)第二代课程)第二代课程 拥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拥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实践育人体系;的实践育人体系;实践育人的目标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育人的目标体系、实践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LSTSLSTS:生活探究、科学实践、技术体验、生活探究、科学实践、技术体验、社会参与的一体化。社会参与的一体化。2024/5/537 (三)完整的实践(三)完整的实践 1.1.实践的要素与结构实践的要素与结构 要素:主体、对象、过程、条件。要素:主体、对象、过程、条件。三种最普遍的实践样式:三种最普遍的实践样式:工具性实践;工具性实践;关系性实践;知识性实践关系性实践;知识性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表象是感性活动;最完善的、最深刻的实象是感性活动;最完善的、最深刻的实践是反思性实践和创造性实践。践是反思性实践和创造性实践。2024/5/5382.2.知与行、认识与实践是一体的两面,是知与行、认识与实践是一体的两面,是一种对偶关系。一种对偶关系。知识之于人的发展,其本体价值在知识之于人的发展,其本体价值在于使人获得对外在的于使人获得对外在的对象性理解对象性理解。实践。实践之于人的发展,其本体价值在于使人与之于人的发展,其本体价值在于使人与外在构成一种外在构成一种关系存在关系存在。2024/5/5393.3.实践的教育价值即对于人的生成的发展价值实践的教育价值即对于人的生成的发展价值 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经验;改造经验;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经验;改造经验;重组经验;重组经验;关系世界的建立:关系世界的建立:“进入世界进入世界”并于对象并于对象化的世界建立一体化的和谐关系;化的世界建立一体化的和谐关系;观念的生成:实践出真知;个人知识和个观念的生成:实践出真知;个人知识和个性化意义的建构;性化意义的建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建立。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建立。2024/5/540 (四)提高质量,发挥实践课程的素质发(四)提高质量,发挥实践课程的素质发展功能展功能 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意义义 坚持德育为先,创造实践德育、生活坚持德育为先,创造实践德育、生活德育模式,充分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模式,充分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的育德育德功能。功能。坚持能力为重,创造学思结合、知行坚持能力为重,创造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彰显综合实践统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的素质孕育素质孕育功能。功能。2024/5/541 2.2.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即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即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力和改变性影响力和改变性 实践出真知(学生的个人知识);实践出真知(学生的个人知识);“能力就是力量能力就是力量”。2024/5/542 3.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体现为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体现为过程质量和表现性质量质量和表现性质量 五步教学法:疑难五步教学法:疑难问题问题假设假设验验证证结论。结论。体验性学习:体验体验性学习:体验反思反思感悟。感悟。实践性学习: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实践性学习: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经验的连续性与经验的理性化。经验的连续性与经验的理性化。2024/5/543 4.4.优质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优质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1 1)实践学习的)实践学习的意义感意义感 -对活动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对活动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对活动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对活动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对活动过程的强参与度(对活动过程的强参与度(engagementengagement)。)。(为什么不上课)(为什么不上课)2024/5/544(2 2)实践学习的自我感)实践学习的自我感 -从从“知道知道”转向转向“悟道悟道。”通过实通过实践体验,自主反思,更新已有价值观念、践体验,自主反思,更新已有价值观念、知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知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反思能力是自我感形成的基本过程。反思能力是自我感形成的基本过程。-自我感形成的两个基础:一是关系自我感形成的两个基础:一是关系理解;二是关系实践。理解;二是关系实践。2024/5/545自然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社会世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自自-我关系我关系我我-你关系你关系物物-我关系我关系2024/5/546 人的人的存在、人的生成需要排除存在、人的生成需要排除人对内人对内心的孤独感、对外部世界的迷茫感、对心的孤独感、对外部世界的迷茫感、对生活的陌生感和对现实的厌恶感生活的陌生感和对现实的厌恶感,关注,关注内心自由。内心自由。-萨特说:萨特说:“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作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作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的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2024/5/547 实践学习的回应性实践学习的回应性 -实践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活动。实践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活动。活动主题、活动过程与学生自我的精神活动主题、活动过程与学生自我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方式具有内在的关联;世界与生活方式具有内在的关联;-实践活动应能引起人对物的理解、实践活动应能引起人对物的理解、人对人的理解、人对己的理解。人对人的理解、人对己的理解。2024/5/548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关于客观事物内在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关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描述或叙述,即自然科学知识;规律的描述或叙述,即自然科学知识;关于人及其社会事务内在规律的描述或关于人及其社会事务内在规律的描述或叙述,即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关于人叙述,即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工具性描述和叙述,即类与自然关系的工具性描述和叙述,即技术性知识。技术性知识。2024/5/549 4.4.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体系 以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评价指以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标体系;建立实践学习质量指标,确立建立实践学习质量指标,确立“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和和“任务取向任务取向”的实践学的实践学习策略。习策略。注重表现性评价,建立学生时间注重表现性评价,建立学生时间学习数据库,积累综合素质评价的证学习数据库,积累综合素质评价的证据和数据。据和数据。2024/5/550(五)开发具有开放性、情境性、创新性(五)开发具有开放性、情境性、创新性的实践课程资源的实践课程资源 1.1.“实践场实践场”优化环境资源;如:深圳育新基地优化环境资源;如:深圳育新基地的环境资源的环境资源 开发具有参与性的实践性资源,由开发具有参与性的实践性资源,由单一的单一的“见看的见看的”资源转到资源转到“可做的可做的”资源。资源。-See-Do-Think-Reflection-See-Do-Think-Reflection2024/5/551 2.2.挖掘学校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挖掘学校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可参与性的社会资源开发:如苏州可参与性的社会资源开发:如苏州吴中基地的吴中基地的“明月湾明月湾”课程、课程、“碧螺春碧螺春茶文化茶文化”课程;江苏常州金坛基地的课程;江苏常州金坛基地的“盐文化盐文化”课程等;课程等;可探究性的自然资源开发:如如苏可探究性的自然资源开发:如如苏州吴中基地的州吴中基地的“太湖山水太湖山水”课程等课程等2024/5/552 3.3.创新性科技资源的开发创新性科技资源的开发 趣味性与创新性兼顾:如趣味性与创新性兼顾:如“车魔车魔”探究课程;探究课程;体验性与探究性兼顾:如温州文成体验性与探究性兼顾:如温州文成基地的基地的“现代农业生态园现代农业生态园”课程课程2024/5/553小结:综合实践活动的走向小结:综合实践活动的走向从关注活动的形式,转向关注活动的价值;从关注活动的形式,转向关注活动的价值;从关注活动的程序,转向到关注活动的深度;从关注活动的程序,转向到关注活动的深度;从关注活动的产品,转向到关注学生的核心素质;从关注活动的产品,转向到关注学生的核心素质;从关注活动课例,转向到建构实践育人的体系!从关注活动课例,转向到建构实践育人的体系!2024/5/5542024/5/555 欢迎访问综合实践活动网:欢迎访问综合实践活动网:http:/2024/5/556我的近作:我的近作: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20082008年版。连续三年列全国教育理论畅销年版。连续三年列全国教育理论畅销图书排行榜前图书排行榜前3 3名。名。决定质量的十大教学策略决定质量的十大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教育科学出版社版社20102010年版。年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南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南,山西科技出版山西科技出版社社20102010年版。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人民教育出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社20132013年版。年版。Tel.027-67861500Tel.027-67861500(O O)13707143522137071435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