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24075448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主流思想的的演变演变u主流思想是什么?主流思想是什么?u它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u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u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第 1 1 课课 第第 2 2 课课 第第 3 3、4 4 课课 单单元元解解读读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夏夏商商西周西周东周东周秦秦汉汉春秋春秋战国战国西汉西汉东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隋唐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北宋北宋南宋南宋宋宋元元明明清清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百家百家争鸣争鸣儒学儒学成为成为正统正统程朱程朱理学理学陆王陆王心学心学对传对传统儒统儒学的学的批判批判继承继承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先秦先秦产生和初步发展;产生和初步发展;秦朝秦朝沉重打击;沉重打击;汉朝汉朝成为正统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新发展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的演变百家百家争鸣争鸣局面局面形成形成 春秋末春秋末孔子孔子创立儒学创立儒学战国战国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改造,改造,儒学成为诸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蔚然大宗 秦时秦时“焚焚书坑书坑儒儒”使儒使儒学遭学遭受打受打击击汉初汉初儒学儒学逐渐逐渐复苏复苏汉武帝时汉武帝时“罢罢黜百家,独尊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使儒,使儒学成为封建社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会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主流思想魏晋隋唐时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吸取期儒学吸取佛、道精神,佛、道精神,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宋代宋代儒学儒学发展发展为为理理学学明代中明代中期期王阳王阳明明把把理理学学发展发展成为成为心心学学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跃,三大进步思想家跃,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的新思想体系。第第 1课课重点与难点 识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百家”是泛指,意为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数量多。汉书。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对宇宙宇宙对对社会社会对对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1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的含义: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局面的出现现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的含义: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夫崛起(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崛起,“士士”阶层的活跃阶层的活跃(4)、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总总之之,春春秋秋战战国国时时期期文文化化繁繁荣荣的的局局面面,是是在在社社会会经经济济迅迅速速发发展展,阶阶级级关关系系剧剧烈烈变变化化,奴奴隶隶制制度度瓦瓦解解和和封封建建制制度度形形成成的的历历史史条条件件下下出出现现的的。这这也也说说明明了了:一一定定的的思思想想观观念念是是一一定定的的历历史史时时代代的的产产物物,是是在在它它的的物物质质条条件件和和相相应应的的社社会会关关系系的的基基础础上上创创造造和和构构成成的的。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3.3.主要学派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和主要代表:1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 2)道家:老子、庄子)道家:老子、庄子3 3)墨家:墨子)墨家:墨子4 4)法家:韩非子)法家:韩非子 4、“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 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生平:名丘,字仲尼名丘,字仲尼公元前公元前551前前479年年鲁国陬邑人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被后人尊称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万世师表”、“至圣至圣”、“圣人圣人”2 2、孔子的贡献、孔子的贡献(1 1)思想:)思想: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就是就是“爱人爱人”“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政治(民本民本)思想:思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伦理观上:伦理观上:“性相近也性相近也”创立儒家学派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爱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根本目的:根本目的:礼礼代表奴隶主利益代表奴隶主利益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的思想概括为“仁学仁学”。在论语一书中,。在论语一书中,“仁仁”字的出字的出现达现达109109次之多,说明次之多,说明“仁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孔子认为“仁仁”就是就是“爱人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礼治”,即,即“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推;主张推己及人,即己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勿施与人”。“爱人爱人”作为作为“仁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的适用性,由“爱人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民众的精神,是“仁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永恒的价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讲“仁仁”“爱人爱人”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在当时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很大的进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步意义。如何看待孔子的如何看待孔子的“仁仁”和和“德德”?(1)主观目的:)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隶主的统治。(2 2)具有进步性:)具有进步性:A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发展。地位,促进生产发展。B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2 2)教育上:)教育上:主张主张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实践:实践:创办私学创办私学.打破打破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局面局面此外:在此外: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与与学习学习方法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3 3)编订整理出)编订整理出“六经六经”:诗诗礼书易乐春秋礼书易乐春秋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讲析:孔子这段言论概括自己一生的经讲析:孔子这段言论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善自己的一生。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公里多,占地南北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府孔府 位于孔庙东位于孔庙东侧,有侧,有“天天下第一家下第一家”之称,是孔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的典型建筑。孔林孔林 孔子及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家族专用墓地。相传孔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异树来此种植20002000多年来不断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增植,已达3 3万万余株,为我国最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观赏胜境。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二、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和早期儒学 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教书为主,也曾为主,也曾游说游说于各诸侯于各诸侯国。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书,被称为,被称为“亚圣亚圣”。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仁”,并将其,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发展为系统的“仁政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暴政,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暴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省刑罚,薄税敛”,是劝统治者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是劝统治者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的孟子的 思想思想(1)、施政主张:)、施政主张:“仁政仁政”(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贵君轻”(3)、伦理观:)、伦理观:“性本善性本善”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位列经典,位列“四书之一。四书之一。”孟轲孟轲被后世尊为被后世尊为“亚圣亚圣”,地,地位仅次于孔丘。位仅次于孔丘。四书:四书:大学中庸大学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五经:五经:诗书礼诗书礼易春秋易春秋 3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二、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和早期儒学 荀子荀子,名况,战国,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李斯斯。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他所,他所提出的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等观点,都可见诸与孔孟的思想学说。与孔孟的思想学说。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治世”局面的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荀子说: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主张以礼治国,主张以礼治国,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子、李斯等人)荀子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优秀思想,如荀子说荀子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优秀思想,如荀子说“天行有常天行有常”,这,这同老子的同老子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相通的。是相通的。(1)、施政主张:)、施政主张:“仁义仁义”、“王道王道”(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君舟民水”(3)、伦理观:)、伦理观:“性恶论性恶论”通过礼乐来通过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4 4)、自然界:)、自然界:“天行有常天行有常”总结:总结: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时时 期期仁的仁的思想思想民本民本思想思想人性论人性论爱人爱人以德治民以德治民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春秋春秋战国中期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战国末期奠定奠定基础基础体系完整体系完整三、道家三、道家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1 1)、)、“道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为世界万物的本原;(2 2)、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3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老子老子:名聃,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名聃,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 庄子(约前庄子(约前369-369-前前286286年),名周,是继老子之后,年),名周,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继承与发展)对的。(继承与发展)(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3)、社会批判精神)、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韩非子(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80280一前一前233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他的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2).以法治国以法治国(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四、法家四、法家(2)评价:)评价:法家以主张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的“法治法治”而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以刑去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2)主张:)主张:(1)代表人物:墨翟)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尚贤、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节用、节葬、五、墨家五、墨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墨家墨家 知识知识梳梳理理(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孔子孔子“仁仁”、德、德、礼、礼、“有教有教无类无类”、“性相近性相近”孟孟子子荀荀子子“仁政仁政”、“民贵君民贵君轻轻”、“性本善性本善”“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君舟民水君舟民水”论、性恶论、性恶论论老子老子庄子庄子“道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朴素辩证法法相对、放弃相对、放弃一切差别,一切差别,获得精神自获得精神自由。由。韩非子韩非子以法治国、以法治国、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墨墨子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尚贤贤”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认识: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1.1.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A.都主张性善论都主张性善论B.B.都强调礼法都强调礼法C.C.都主张都主张“仁仁”,“德德”治天下治天下D.D.都取百家之长都取百家之长课堂演练:课堂演练:2.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B.C.D.A.B.C.D.3.3.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是春秋末期齐国人B.B.其弟子有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C.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孔子整理过诗书礼易春秋易春秋D.D.其思想核心是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政”4.4.认为认为“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是非之心”人皆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A.“仁政仁政”的思想的思想B.B.“民本民本”的思想的思想C.C.“性本善性本善”的思想的思想D.D.“致良知致良知”的思想的思想5 5.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有一学派认为福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有一学派认为福祸相倚,有无相生,难易、贵贱依存,祸相倚,有无相生,难易、贵贱依存,不断转化,这一学派是不断转化,这一学派是 A.A.儒家儒家 B.B.道家道家 C.C.法家法家 D.D.墨家墨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