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营养基础 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0746495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群营养基础 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群营养基础 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群营养基础 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主讲 季剑波第一节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一、行业群体n高温环境:是指在32以上的工作环境或35 以上生活环境n生理特征:高温环境使体温与环境温度之间温差很小,很难通过体表辐射来散发热量,因此要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必须通过生理上的适应性改变来达到目的。n高温作业人群类别:指炼焦、炼铁、炼钢,机械工业的铸造、锻造、陶瓷、搪瓷,玻璃等工业的炉前作业,印染、缫丝、造纸厂的蒸煮场所,各种工厂的锅炉间,农业、建筑、运输业、夏季露天作业等的人群。第一节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二、高温环境下机体生理上的适应性改变n 高温下人体通过出汗及汗液的蒸发来散发机体代谢所产生的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大量出汗可引起以下生理改变:n(一)水及无机盐的丢失n人体汗液的99%为水分,0。3%为无机盐,无机盐中丢失最多的是钠盐,约占总丢失量的54%68%。当水盐丢失量超过体重的5%时则可引起血液浓缩,出现体温升高、出汗减少、口干、头晕、心悸等中暑症状。另外钾、钙、镁、铁等多种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n(二)水溶性纤维素的丢失n以每日5升汗液计,汗液中维生素C丢失可达到50mg/d,第一节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其它维生素如B族等也有相应的丢失。n(三)可溶性含氮物丢失n由于机体处于高温及失水状态,加速了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使尿氮排出增加,其中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大约206229mg/h。n(四)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n出汗引起的水分丢失和氯化钠的丢失使体内氯急剧减少,将影响到胃中盐酸的分泌,同时对食中怄产生抵制性影响,结果导致机体消化功能减退及食欲下降。n(五)能量代谢增加第一节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三、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n(一)水和无机盐n水的补充:以口渴感饮水为主要依据,每日补水35L(正常情况下为2.5L),补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n无机盐的补充:日出汗量小于3L,补充盐量需15克左右,超过5L日补盐量为2025克,其它无机盐以多食各种蔬菜、水果、豆类食物为宜。n(二)水溶性维生素n维生素C的日供给量为150250mg,B族的日供给量为2.53.5mg。n(三)蛋白质和能量第一节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四、高温环境下人群的膳食n合理搭配、精心烹调谷类、豆类及动物性食物鱼、蛋、肉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n补充含无机盐尤其是钾盐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豆类,其中水果中的有机酸可刺激食欲并有利于食物胃内消化。n以汤作为补充水及无机盐的重要措施。在餐前饮用少量的汤可增加食欲。对于大量出汗的人群应在两餐之间适当补充一些含盐的饮料。第二节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一、低温群体n低温环境:是指环境温度在10以下的环境,常见于寒带及海拔较高地区的冬季及冷库作业等。n二、低温下宏量营养素的需要n能量需求分析: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保持体温的平衡;防寒服增加身体的负担需要多消耗能量;低温下机体肌肉不自主的寒战也需要多消耗能量。n能量消耗:比常温下人群增加10%15%,营养素代谢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逐渐转向为增加脂肪和蛋白质比例。脂肪供能提高至35%40%,蛋白质供能为13%15%。蛋白质中含蛋氨酸较多的动物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45%,因为蛋氨酸是甲基的供体,甲基对提高耐寒能力极为重要。第二节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三、低温下微量营养素的需要n 低温环境下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常温地区增加30%35%。低温下能量消耗的增加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维生素B1、B2及尼克酸需要增加。尼克酸、维生素B6及泛酸对机体暴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寒冷地区蔬菜及水果供给不足,需要另外补充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A也有利于机体对寒冷的耐受。由于缺少户外运动,使寒冷地区的人群缺少维生素D,应当适当补充。低温环境下摄入较多的食盐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增强。寒带地区的人群食盐摄入量高达2630g/d,是温带地区的两倍。但没有证据说明寒带地区人的血压因高摄入盐而高。第二节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n四、低温环境人群的膳食n1。供给充足的能量:比常温人群增加10%15%。能量源的比例关系为:蛋白质为13%15%、脂肪为35%40%、碳水化合物为45%50%。n2。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应特别注意供给鱼类、禽类、肉类、蛋类、豆类及其制品,同时可适当选择高蛋白、高脂肪的坚果类(核桃仁、花生仁等)n3。提供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无机盐等的蔬菜与水果。其摄入量比常温环境同工种增加30%50%。n4。食盐的摄入:高于非低温地区,建议量为1520g/d。第三节 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n一、高原环境n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为高原。此地区由于大气氧分压的降低,人体血氧饱和急剧下降,常出现低氧症状。n二、高原环境作业人群的营养需要n(一)能量需要量n因人体需要从低氧空气中争取到更多的氧而提高机体的呼吸量,必须呼出更多的CO2,影响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低氧情况下人体食欲减退,能量供给不足,代谢功能降低。一般情况下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5天后比在海平面上需要量增加3%5%,9天后增加17%35%。n(二)各种营养素需要量n1。碳水化合物:因碳水化合物膳食使人的动脉含氧量增第三节 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n加,能在低氧分压下增加换气作用,所以在高原地区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结维持体力非常重要。建议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提高到65%75%,在6200m高度可提高到80%,保证10%脂肪和10%蛋白质,以提高机体耐低氧的能力。在高原地区进食高糖膳食可减轻高山反应(如头痛、恶心、嗜睡等),有助于体力下降。n2。脂肪:机体仍然利用脂肪的能力供给能量。n3。蛋白质:高原上常常出现负氮平衡,提高氮的摄入量即可恢复平衡。n4。维生素:低氧时,辅酶含量下降,补充维生素后可促进有氧代谢,提高机体低氧耐力。建议在提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应增加维生素摄入量,以正常供给量第三节 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n的5倍提供。另外登山运动员应补充维生素E可防止出现红细胞溶解肌酸尿症、体重减轻和脂肪不易吸收等。n5。水和无机盐:初登高原者体内水分排出较多,这阶段如果失水过多会严重影响进食,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的供给,防止代谢紊乱。在低氧情况下不可饮水过多,以防止肺水肿。未能适应高原环境的人,还要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可有助于预防急性高山反应。n三、高原作业人群的膳食要点n能量供给比非高原增加10%,能量源比例关系为:蛋白质为12%13%,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5%。适量增加微量营养素的摄入。第四节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一、人群定义n天然存在的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及地壳中的铀(U)、镭(Ra)、钍(Th)等,非天然的电离辐射来自核试验、核动力生产、医疗照射和职业照射等。电离辐射可以直接和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造成DNA损伤。电离辐射也可以电离水分子并形成大量自由基,造成碱基损伤和形成二聚体,也可影响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n二、电离辐射对健康和营养代谢的影响n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n电离辐射可以抵制脾脏和胸腺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也影响三羧酸的循环,苹果酸、琥珀酸、异枸橼酸的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造成机体耗氧量增加。第四节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2。对蛋白质的影响n蛋白质对辐射的相对敏感性较低,高剂量辐射才能引起蛋白质分子空间的改变和失活。长期电离辐射后出现负氮平衡,尿氮排出增加,尿中出现氨基酸。n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n电离辐射作用于脂肪,在OH和 H作用下,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并生成氢过氧化物,从而影响生物膜的功能和促进生物膜的老化。同时,照射后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失去平衡,自由基浓度增高,也会加重脂质过氧化。n接受较大剂量照射后,血清中总脂、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增加,出现高脂血症。第四节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4.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n由于组织分解代谢增强,氨基酸的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出现高血糖症。全身照射后23d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葡萄糖激酶活性受抑制,使葡萄糖分解成CO2的效率降低。n5.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n辐射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影响较大,维生素和损失较多,同时维生素消耗增加,造成血液中维生素下降。n6.对矿物元素代谢的影响n照射后由于组织分解和细胞损伤,出现高血钾症,尿中钾钠、氯排出增加,使水盐代谢发生紊乱,伴有呕吐和腹深泻现象。第四节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三、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需要n1.能量:长期受到小剂量照射的放射性工作人员应适当多摄取能量,防止能量不足造成辐射敏感性增加。急性放射病患者应适当增加能量供给,使体重显著增加,有助于恢复身体。n2.蛋白质:补充利用率高的蛋白质可以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恢复。n3.脂肪:辐射可引起血脂升高,放射性工作人员不宜增高脂肪在总能量摄入中的比例,可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油酸的摄入量n4.碳水化合物:多吃水果提供果糖和葡萄糖。n5.无机盐:电离辐射的全身效应影响无机盐的代谢,需要适当补充无机盐。n6.维生素:接受照射后应大量补充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和族维生素减轻自由基带来的损伤。第四节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四、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膳食n提供优质蛋白质,以牛奶、蛋、肉、酸牛奶为主。n膳食中选择富含必需脂肪酸和油酸的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等。n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比例应占能量的60%65%.n多食对辐射防护效果较好的富含果糖和葡萄糖的水果。n选用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抗氧化剂的蔬菜如卷心菜、土豆、番茄和水果,改善维生素缺乏的症状n食用酵母、蜂蜜、杏仁、银耳等对辐射损伤有良好的防护作用。第五节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一、营养素与毒物n蛋白质:蛋白质有解毒功能。良好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既可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也可调节肝微粒酶活性至最佳状态,增强机体解毒能力。特别是金属硫蛋白是镉、汞等物质结合,在动物肝脏中合成,使金属暂时失去毒性作用。n脂肪:膳食中脂肪能增加脂溶性毒物在肠道吸收和体内蓄积,但磷脂的适当补充又有助于提高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加速生物转化及毒物的排出。n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可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力。第五节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维生素:n维生素:可以降低某些毒物的致癌性。n维生素:具有良好的还原作用,能消除毒物代谢时所产生的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大多数毒物造成的氧化损伤。n微量元素:n铁:与机体能量代谢和防毒能力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缺铁使一些酶降低活性,影响线粒体的生物氧化和解毒反应。n锌:锌在消化道可拮抗镉、铅、汞、铜等的吸收,在体内可恢复被铅损伤的一些酶的活性n硒: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形式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生物膜的结构。与一些重金属形成难溶的硒化物,减轻毒物的毒性。第五节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与膳食n二、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膳食营养原则n1.补充富含含硫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n2.补充族维生素n3.供给充足的维生素n4.镉作业人员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n5.铅和苯中毒人员补充促进造血的有关营养素n6.保证硒、铁、钙等元素的膳食供应n7.保证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n8.适量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