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历史试题分析(哈尔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743039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历史试题分析(哈尔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2015年历史试题分析(哈尔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2015年历史试题分析(哈尔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5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暨考试方向研判暨考试方向研判李树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中学历史高考中学历史高考的的五个五个“脱离脱离”教学与命题脱离;教材与试题脱离;体例与考纲脱离;试题与答案脱离;考生与阅卷脱离。20152015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三大印象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三大印象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 题型保持稳定,关注主干知识题型保持稳定,关注主干知识 对话时代话题,彰显学科价值对话时代话题,彰显学科价值 试题保持稳定,关注主干知识试题保持稳定,关注主干知识专题史知识专题史知识通史知识通史知识 选选 修修政治史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中国史史25 26、27、28、30、31 24、2940 24、25、26、27、40 28、29、30、31 41 32、33、34、35 40选修一: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选修二:陈独秀的民主思想。选修三: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制定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选修四:俾斯麦。世界世界史史35 32、33、34、41 40、41分值分值 8分38分39分2626分分2828分分3131分分15分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试题保持稳定,关注主干知识试题保持稳定,关注主干知识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一)(一)选择题选择题题型、题量保持稳定题型、题量保持稳定 依托新情景、新材料,重点考察学生历史知识依托新情景、新材料,重点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理解和运用;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汉代地方吏治汉代地方吏治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唐宋经济重心南移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洋务运动:洋务运动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康有为思想主张康有为思想主张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74%72%考查知识考查知识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0132013、20142014年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统计年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统计20132013年:土地兼并、京剧艺术、古代商业、古代年:土地兼并、京剧艺术、古代商业、古代文学、中国近代外交、雅典民治制度、美国联邦文学、中国近代外交、雅典民治制度、美国联邦制、德国政治制度、斯大林模式制、德国政治制度、斯大林模式20142014年:分封制、儒家思想、交子、明朝内阁、年:分封制、儒家思想、交子、明朝内阁、戊戌变法、抗日战争、计划经济、罗马法、工业戊戌变法、抗日战争、计划经济、罗马法、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两极格局革命、罗斯福新政、两极格局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孟子孟子和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1950199519952000200020082008元旦元旦1 11 11 11 1春春节3 33 33 33 3劳动节1 11 11 11 1国国庆节2 22 23 33 3星期日星期日1 11 11 11 1星期六星期六1 11 11 1清明清明节1 1端午端午节1 1中秋中秋节1 1 表表2 2能能够反映我国反映我国节假日假日变化的多种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化趋势并并说明形成的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史原因。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最为稳定的第最为稳定的第4040题题2013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2014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最为稳定的第最为稳定的第4040题题2015年:(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特点:特点:重视能力考察;(概括、分析、评价)重视能力考察;(概括、分析、评价)关注中外联系;(比较、认识)关注中外联系;(比较、认识)开放多元的第开放多元的第4141题题 2011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2012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冲击反应反应”模式。模式。2013 2013年: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20142014年:年: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2015 2015年:年:表表2 2能能够反映我国反映我国节假日假日变化的多种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化趋势并并说明形成的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史原因。20112011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第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第4141题以其开放的题以其开放的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开放多元的第开放多元的第4141题题 试题形式不断创新试题形式不断创新 考察角度不断翻新考察角度不断翻新 命题立意不断提高命题立意不断提高第一,实现了命题形式的突破第一,实现了命题形式的突破第二,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方向第二,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方向第三、彰显了历史教学的目的第三、彰显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开放多元的第开放多元的第4141题题开放多元的第开放多元的第4141题题 史实、史观、史论、史识史实、史观、史论、史识 史观运用史观运用 史论结合史论结合 现象剖析现象剖析 历史认识历史认识史料辨真?史料辨真?结论考证?结论考证?治史方法?治史方法?启示一:教好教材很重要启示一:教好教材很重要 启示二:史观引领很重要启示二:史观引领很重要 启示三:史论结合很重要启示三:史论结合很重要 开放多元的第开放多元的第4141题题选修一修一选修二修二选修三修三选修四修四20102010年年唐朝食唐朝食盐制度改革制度改革孟德斯孟德斯鸠和托和托克克维尔尔的思想的思想东京京审判中国判中国法官的抗争法官的抗争曹曹 操操20112011年年盟旗制度盟旗制度孙中山的中山的民民权思想思想苏德德边界界钱玄同玄同20122012年年王莽改革王莽改革国民党国民党凡凡尔尔赛和和约道光帝道光帝20132013年年 清末新政和清末新政和戊戌戊戌变法法报刊刊对推推动社社会会发展的作用展的作用越南越南战争和争和海湾海湾战争争韩 愈愈20142014年年魏晋法律魏晋法律改革改革清末清末预备立立宪不不扩散核武散核武器条器条约包青天包青天没有边际的选做题(全国卷没有边际的选做题(全国卷 )选修一修一选修二修二选修三修三选修四修四20132013年年 唐朝两税唐朝两税法改革法改革新政论议新政论议(18951895年)年)一一战、二、二战对战犯犯的的审判判王安石王安石20142014年年 南朝山泽南朝山泽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三三制原则中国中国远征征军入入缅作作战光光绪帝帝没有边际的选做题(全国卷没有边际的选做题(全国卷 )2015 2015年年全国卷全国卷唐代唐代币制改革制改革抗抗战后国内后国内政治形政治形势戴高戴高乐的自的自由法国运由法国运动丘丘处机机 2015 2015年年全国卷全国卷清政府清政府养廉银养廉银制度制度陈独秀关于独秀关于民主政治的民主政治的主主张苏联原子武原子武器的研制器的研制俾斯麦俾斯麦没有边际的选做题没有边际的选做题 脱教材、重能力、显主题、贴现实。脱教材、重能力、显主题、贴现实。人物:人物:热点、争点、争议、转型人物型人物 有章可循的选做题有章可循的选做题改革: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想:思想特点与社会进步思想:思想特点与社会进步轻结论,重方法;,重方法;有章可循的选做题有章可循的选做题轻识记,重理解;轻识记,重理解;轻现象,重总结;轻现象,重总结;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题干题干比较精炼比较精炼古文材料减少古文材料减少材料材料阅读量下降阅读量下降陕西省新西省新课程文程文综六年成六年成绩统计年 份 文 综政 治历 史史 地 理2010年158.8257.5055.6855.68 45.102011年171.5758.5651.7251.72 57.272012年166.5162.6950.2650.26 53.562013年157.8959.5345.6945.69 62.582014年161.7062.5745.2445.24 53.892015年153.0754.3648.5848.5850.13 客观题(选择题)主观题(非选择题)总 分2010年27.32(48分)30.46(52分)57.782011年22.26(48分)29.66(52分)51.922012年21.73(48分)28.53(52分)50.262013年19.58(48分)26.11(52分)45.682014年 18.66(48分)26.58(52分)45.24 20152015年年25.1625.16(4848分)分)23.4223.42(5252分)分)48.5848.58 选择题难度降低,平均难度为平均难度为0.520.52(2013年选择题平均难度为0.389),难度系数小于难度系数小于0.40.4的选择题有的选择题有3 3道道(第25、28、31题)。题 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平 均 分2.66 0.68 1.97 2.04 1.19 2.63 1.95 0.96 2.97 3.12 2.84 2.15难度系数0.66 0.17 0.49 0.51 0.30 0.66 0.49 0.24 0.74 0.78 0.71 0.54区 分 度0.19 0.01 0.52 0.50 0.21 0.40 0.15 0.26 0.04 0.37 0.18 0.45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201251.6 42.970.820.320.3 65.4 60.1 54.6 33.633.6 52.2 30.530.5 37.237.231.731.7201319.019.0 31.831.859.366.3 15.215.2 72.9 18.718.7 32.232.2 35.735.7 39.239.2 37.937.960.0201441.2 23.123.119.619.615.615.6 63.6 71.8 32.732.7 40.2 36.836.8 35.835.8 38.438.454.1201566.5 17.117.149.351.1 29.929.9 65.8 48.7 24.024.0 74.3 78.0 71.053.6三年来陕西考生卷选择题正答率(%)统计表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 历史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历史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四、论证和探讨问题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儒家思想本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儒家思想本质。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地方政治的实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地方政治的实质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原因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原因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目的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目的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出现的背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景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74%72%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考查落脚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实质 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难度稳中略降,重视学科能力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考核目标:考核目标:(1 1)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2 2)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表2 2能能够反映我国反映我国节假日假日变化的多种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化趋势并并说明形成的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史原因。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19501950199519952000200020082008元旦元旦1 11 11 11 1春春节3 33 33 33 3劳动节1 11 11 11 1国国庆节2 22 23 33 3星期日星期日1 11 11 11 1星期六星期六1 11 11 1清明清明节1 1端午端午节1 1中秋中秋节1 1复习备考启示复习备考启示启示一:知识记忆只是第一步(运用)启示一:知识记忆只是第一步(运用)启示二:教材结论仅仅是参考(拓展)启示二:教材结论仅仅是参考(拓展)启示三:独立思维能力很重要(理性)启示三:独立思维能力很重要(理性)启示五:提升历史认识是目标(方向)启示五:提升历史认识是目标(方向)启示四:拓展历史视野有必要(途径)启示四:拓展历史视野有必要(途径)对话时代话题,彰显学科价值对话时代话题,彰显学科价值对接热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接热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儒家思想:儒家思想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汉代地方吏治汉代地方吏治对接热点:政治体制建设和改革对接热点:政治体制建设和改革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接热点: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对接热点: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对接热点:抗日战争、中日关系对接热点:抗日战争、中日关系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4040(2525分)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孟子孟子和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思想主张对接热点:依法治国对接热点:依法治国4141(1212分)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表2 2能能够反映我国反映我国节假日假日变化的多种化的多种趋势。指出。指出其中一种其中一种变化化趋势并并说明形成的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史原因。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对接热点:传统文化、民生问题对接热点:传统文化、民生问题 学生错在哪里?学生错在哪里?考生出现的五个考生出现的五个“不不”(一)基础知识不牢固(二)基本概念不清楚(三)基本思路不清晰(四)基本能力不到位(五)基本认识不明确 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0.(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41.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 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对历史的基本认识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客观的 历史是多元的历史是多元的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 历史是发展的历史是发展的 反对主观的臆测反对主观的臆测 摒弃唯一的观点摒弃唯一的观点 反对单一的观点反对单一的观点 摒弃静止的观点摒弃静止的观点 “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去解释历史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去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去解释,历史学就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去解释,历史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存在的意义。”秦晖秦晖:现代化的普世性和随机性现代化的普世性和随机性 (中华读书报(中华读书报20142014年年1111月月2626日总第日总第374374期)期)(新课标全国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历史是多元的历史是多元的 (新课标全国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90的票数,全体一致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国家工业复兴法案实行了两年即被废除。历史的另一面史的另一面 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将远远高于1931年那是罗斯福从赫伯特胡佛手里抢过总统宝座的前一年。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17.2,也就是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比1931年的16.3%,即802万人还高。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政府在帮倒忙。南方周末(2008-11-13)“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听听不同的声音听听不同的声音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了大萧条的条的艰难日子。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案,为长者和失业人士提供保障。财经网网专栏作家作家黄益平黄益平(2014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历史是发展的历史是发展的 目录A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第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点明确,合理充分。)(三)(三)史观引领史观引领要适当要适当(四)(四)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培养要培养(五)现实热点要关注(五)现实热点要关注(二)知识拓展要适度(二)知识拓展要适度(一)基础知识要重视(一)基础知识要重视(六)能力培养要方法(六)能力培养要方法 新课标五年高考历史试题趋势研判新课标五年高考历史试题趋势研判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试题开放有度,满足个性发展体现史观引领,鼓励创新思维贴近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现实 新课程五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新课程五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彰显课程理念彰显课程理念第一、从重教材到重课程第二、命题点向课外延伸传统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识记,新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的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的知识。材料的功能不是印证教材的观点,而是学生提取信息、得出结论的依据。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是近些年高考的一个突出变化,表现在试题上是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景。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有利于培养思维活跃、视野宽广的新型人才。这一思路命题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视野和较深的知识积累,长期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难适应,而且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能力考察是高考永恒的主题。能力考察是高考永恒的主题。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尤其突出对学生认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尤其突出对学生认识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的考察。识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的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4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40)(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41.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第一、认识能力第一、认识能力 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能力,尤其是透过现象看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能力,尤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比较突出。质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比较突出。2014 2014年:第年:第2525题对中国古代私拿养子财物的规题对中国古代私拿养子财物的规定定;第第2727题对明中后期内阁制的考察题对明中后期内阁制的考察;第第2929题对各题对各地军阀高谈主义的考察地军阀高谈主义的考察;第第3333题对英国妇女的手纺题对英国妇女的手纺车闲置现象的考察车闲置现象的考察;第第3434题对美国题对美国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现象的考察,都需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现象的考察,都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2015 2015年:第年:第2424题对儒家学者思想的考察题对儒家学者思想的考察;第第2525题对汉代地方政治的考察题对汉代地方政治的考察;第第2828题对近代中国外交题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考察的考察;第第3232题对对英国人茶叶消费的考察题对对英国人茶叶消费的考察;第第3434题对苏联农业的考察等,也都属于考察学生透过现题对苏联农业的考察等,也都属于考察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象看本质的能力。第二、概括能力第二、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它需要学生概括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它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知识、史料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过缜密的对所学习知识、史料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过缜密的提炼和总结,最后形成精练的结论。提炼和总结,最后形成精练的结论。20152015年第年第4141题:题:(1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底的法制观念。(1010分)分)2014 2014年第年第4141题:题:(1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12分)分)第三、评价(述)能力第三、评价(述)能力 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要学生通过历史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学习,形成一定的一定的评价评价能力能力。2015 2015年第年第4040题:(题:(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价值。考察学生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等能力。2014 2014年第年第4040题:(题:(2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考察学生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等能力。(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依托基础知识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考察知识运用(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依托基础知识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考察知识运用(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依托基础知识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考察知识运用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依托基础知识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考察知识运用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依托基础知识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考察知识运用 试题形式不断创新试题形式不断创新 考察角度不断翻新考察角度不断翻新 命题立意不断提高命题立意不断提高试题开放有度,试题开放有度,满足个性发展满足个性发展 2011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2012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冲击反应反应”模式。模式。2013 2013年: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20142014年:年: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2015 2015年:年:表表2 2能能够反映我国反映我国节假日假日变化的多种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化趋势并并说明形成的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史原因。20112011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第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第4141题以其开放的题以其开放的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史观引领,体现史观引领,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