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宝典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742042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初中中考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初中中考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元谋 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 居生活。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1)黄河流域:蓝田人、半坡居民、北京人、山 顶洞人。(2)长江流域:元谋人、河姆渡居民。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1)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 山山洞里。(2)北京人掌握了控制和管理获得技术使用天然火 用途: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作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河姆渡居民的定居生活 (1)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2)过着定居生活 房屋特点:干栏式建筑。(原因:降水较多,水网密布;作用:通风防潮)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主要生产方式:a原始农业: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b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牛等;c原始手工业:制作黑陶,如黑陶钵。实现定居的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树上果实减少;始农业的产生(主要原因)。(3)过着氏族公社生活,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 时期的典型代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5半坡居民的定居生活: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 年的新石器时代 (1)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2)过着定居生活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建筑。(原因:气候寒冷干燥;作用:防寒、保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主要生产方式:a原始农业:用石斧耕地,种植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b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等;c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小口尖底瓶;纺织麻布;d打猎捕鱼。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3)过着氏族公社生活,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 时期的典型代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禅让制 1黄帝、炎帝和华夏族:传说五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 (1)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炎帝(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3)华夏族:黄帝、炎帝联合打败蚩尤,结成联盟,形 成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禅让制 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推选贤人担任首领的方法,叫做禅让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6深圳)长期以来,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纷纷 回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被尊称为华夏族人文始祖的 是:()A炎帝和黄帝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尧、舜、禹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7深圳)在周口店北京人生活的洞穴中,发现厚达6 米的灰烬层和烧过的兽骨,这表明北京人:()A已懂得人工取火 B已懂得饲养牲畜 C使用天然火 D会种植农作物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3: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商代甲骨文。西 周分封制和宗法制。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或国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商代甲骨文 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它是记录商王活动的卜辞,反映了商朝政治、经济情况。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西周确立,秦朝废除)含义:周王将王都以外的地区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诸侯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意义: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控制区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宗法制:(西周确立,辛亥革命废除)含义: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我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办法:如周天子的王位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意义: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密切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确立的目的:维护社 会秩序,巩固统治。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的意义。1春秋战国的特点 (1)政治上: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变法等;(2)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孔子: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提倡以德教民、以礼治国;教育上: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文化上:相传编辑整理诗经、尚书、春秋,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在论语里。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儒学 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孟子;地位: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学说(汉武帝时确立,辛亥革命结束);儒学在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打击:a秦始皇“焚书坑儒”;b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c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子和儒学与当代世界 概况:孔子热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兴办;各国对儒学的研究;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说明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古为今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商鞅变法的意义 (1)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变法;(2)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3)为秦的统一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6深圳)战国时期,使秦国强盛起来的变法是:()A管仲改革 B孝文帝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商鞅变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8深圳)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 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草文字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8深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下 列哪个观点属于儒家思想:()A“民贵”、“君轻”B无为,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D用严刑苛法来治理国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汉武帝的“大一 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1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1)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条件: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奠定了 统一的物质基础;(3)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战乱 的局面,推动了社会发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自称皇帝,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废除西周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通行全国;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行全国;后来又演变为一种更加简便的文字隶书。促进了秦朝政令畅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重大打击;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征伐越族,统一岭南。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边防和大一统局面。交通上:拆除路障,大修驰道,统一车轨,使车辆通行畅通无阻;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监察制度,强化皇帝权威;(2)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培养人才。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3)军事上:开疆拓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武力反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派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古称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多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作用:打通了西域与汉的通道,也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促进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开通:张骞通西域以后,各国商人、使者开通了一条沟 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新疆中亚西亚罗 马(古称大秦);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主要商品:中国丝绸、陶器、铁器、漆器;西方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作用:沟通了亚欧两洲,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5深圳)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下列哪个事件有直接关 系?()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马可波罗来华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8深圳)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今天的省级 行政区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云南省 D四川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赤壁之战。北魏孝 文帝。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1)三国: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0年,孙权,建康);(2)两晋:西晋(短期统一)、东晋;(3)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赤壁之战 (1)地点、时间、交战双方:208年,长江中游、今湖北境内;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2)结果:孙权、刘备联军用火攻方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曹操。(3)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北魏孝文帝 (1)5世纪后期,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2)内容:废除鲜卑族的旧俗,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迁都洛阳。(3)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步伐。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7:隋朝的建立。唐朝的繁盛。大运河。科举制。三 省六部制。雕版印刷术。1隋朝的建立 (1)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2)意义:隋朝的建立后,不久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民族纷争,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南北统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京杭大运河 (1)开凿原因:自然原因:我国河流多是东西走向,南北交通不便;社会原因:东汉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北方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大。(2)开凿经过:隋炀帝下令开凿,征发民工数百万,用时6年完成。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概况:(记忆方法)一条运河: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南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涿郡(今北京);连接3点:涿郡(今北京)洛阳(中心)余杭(今浙江杭州);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共分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5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用时6年:605610年;联系7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发展;在南粮北运、巩固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在当代南北水路运输、南水北调等方面仍然 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科举制 (1)隋朝时期创立,唐朝时期完善,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2)作用:为读书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为统治者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三省六部制 (1)隋朝时期创立,唐朝时期完善,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2)主要机构:三省: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审核诏令)、尚书(执行诏令);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属于尚书省);(3)特征:彼此分工,相互合作,相互牵制;(4)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改善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5唐朝的繁盛 (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完善规章制度;重用人才,善于纳谏;协调君臣、君民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农业:唐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由于曲辕犁和筒车的广泛使用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超过了前代。唐代丝织技巧非常高超,瓷器种类很多,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代的三彩陶俑,即唐三彩,是造型美观的艺术珍品。商业:商贾云集;唐都长安有坊、市之分;珠宝业成为唐都长安的第三大行业。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社会开放,文化繁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呈现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的特点;中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文化繁荣: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唐朝统治者对道教特别推崇,唐玄宗曾亲自为道教经典道德经作注;唐朝颜真卿的书体称“颜体”,其代表作是多宝塔碑;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图。6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金刚经(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7深圳)下列印刷术出现在我国唐朝的是:()A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铅字印刷术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8深圳)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朝代。下 列哪项新农具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A双镰铁范 B曲辕犁 C秧马 D水排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8深圳)2008年 5月10日,胡锦涛访日的最后一 天,参观了有着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 寺。下列哪一事件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D郑和七下西洋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09深圳)要拍摄一部反映唐朝历史的电视剧,导演 可选择的素材有()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康乾盛世 AB CD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8:北宋、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的对峙。元的统 一。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1北宋、辽、西夏对峙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对峙局面。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北宋与辽的对峙: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 相寇准极力主战,此后,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 盟,使宋辽间维持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3)北宋与西夏的对峙:宋夏通过议和,保持着友好相 处的局面。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南宋与金对峙 (1)南宋的建立:金灭辽和北宋,宋王室南迁,史称南宋。(2)1140年,南宋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3)1141年,宋金议和,金与南宋对峙局面形成。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元朝统一 (1)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2)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朝灭南宋,不久统一全国。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宋元科技和海上贸易 (1)宋元科技: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达到高峰。火药: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引起军事技术的重大变革。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农学家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指南针:战国时期叫司南,宋朝制成指南针,南宋称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棉纺织技术:宋元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元代棉纺织专家黄道婆传播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宋元海上贸易 基本概况:宋元时期我国的陶瓷、丝绸通过海路运往亚非国家,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又叫“陶瓷之路”。马可波罗:元朝来华,其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的泉州港,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性海港;宋元时期,我国的四大发明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主要特点:由陆上贸易转为海上贸易;主要商品由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海上贸易发达的原因和条件 a政治上:南方少战乱,相对稳定,政府比较开明、开放;b经济上: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制瓷业发达(瓷都景德镇);c科技上:宋元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先进,适合远航。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9: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清朝的疆域和闭关自守。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1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2)明太祖和以后的的皇帝还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明清文化专制措施 (1)科举制度的演化:方式: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四书、五经;影响:扼杀了人才,钳制了人们思想。(2)文字狱:清朝规模最大,次数最多;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扼杀了人才。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清朝的疆域和闭关自守 (1)清朝的疆域 疆域四至:东到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千里石塘);西跨葱岭,西北到巴勒喀什池(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历史地位:清朝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疆域基础。特点:比现在中国疆域大,东北、北部、西部部分领土不在今天版图内。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闭关自守 含义: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交流。原因:统治者虚骄自大的观念;统治者担心外国的侵略,不利于统治。影响:对西方的兴起一无所知,中国经济、科技、文化逐步落后于西方。4清朝的起止时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1912 年,清帝退位,清朝在辛亥革命打击下灭亡。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0: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 统一的趋势。1朝代顺序歌:唐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辛亥革命帝王休。2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的趋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6深圳)清朝初期,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 乱,他即兴吟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 遭到迫害。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文字狱 C八股取士D厂卫制度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8深圳)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 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辽西夏北宋北宋A B C D西夏辽北宋北宋辽辽西夏西夏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9深圳)13世纪,元灭掉下列哪一个政权后,统一 了中国?()A北宋B西夏 C金D南宋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1: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 和影响。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起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直接原因(导火线):英国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经过:(18401842年)(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 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1)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商定。(2)影响: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地主阶级)(1)主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2)代表人物:李鸿章、奕等 (3)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维新运动 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同盟会的 成立。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爆发的时间,主要 领导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维新强大起来,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2)经过:1894年1895年;(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2(2)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从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1)康有为、梁启超等;(2)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拒和、迁都、变法。(3)公车上书: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2)经过 开始:在维新派的宣传鼓动下,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下诏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变法措施:政治上,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上书言事;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鼓励是私人创办工矿企业;军事上,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结果: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变法失败。(4)变法失败原因:由于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维新 派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手中无实权的皇帝;袁世凯 的叛卖。(5)变法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 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2)领导人: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将这一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性质: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5)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 形势的发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6武昌起义:(资产阶级)(1)时间:1911年10月;(这一年是辛亥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2)地点:湖北武昌;(3)意义: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清朝统治迅速瓦解。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7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江苏南京;(3)领导人: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8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9辛亥革命的失败 (1)标志: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3)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代表人物:1口号:“民主”和“科学”;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时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标志)。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5深圳)以下人物和民主与科学思想有关的是:()孔子 卢梭 伏尔泰 李大钊 AB CD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6深圳)“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 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甲午战役割台湾”的 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7深圳)我国近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 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07深圳)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封建王朝彻底覆灭?()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宣统帝下诏退位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3: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1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节的由来)。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 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 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 了条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和国共合作的破裂。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九一八事变。长征和遵义会议。1中国共产党成立 (1)历史条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理论条件: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阶级条件: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干部条件:五四运动以后,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农相 结合的道路;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组织的纷纷建立(陈独秀、李大钊 等)。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成立经过 成立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选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确定当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人运动。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确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确定斗争策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 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 一新了。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合作的目的: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3)合作的实现:1924年,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 国民党合作。(4)合作的成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开展 北伐战争。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破裂 (1)北伐战争 时间:1926 1927年;目的: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主要战况:在北伐中,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意义(成果):北伐的胜利进军,极大地鼓舞了工农群 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国共合作破裂 经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久,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合作破裂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血腥的屠杀政策;(2)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 等;(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2)经过: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3)意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6日本发动“918”事变 (1)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3)概况: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4)后果: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7长征和遵义会议 (1)长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经过:开始: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胜利: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路红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初;地点:贵州遵义;主要内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历史意义: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7深圳)去年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了一场“重走长征路”活动,他们一定会到的地方 是:()A卢沟桥B重庆 C遵义D深圳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9深圳)今年5月4日,五四运动纪念大会在京隆重 召开、五四运动距今_周年。()A90B80 C60D30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9深圳)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A西安事件 B抗美援朝 C“九。一八”事变 D中国共产党成立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09深圳)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 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 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诗词中“群龙得首”的“首”是 指()A毛泽东B王明 C李德D周恩来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起止时 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 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结束了十年内战,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2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2)影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初步建立: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正式建立: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和援助。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的无私援助。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担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6: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的名称。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6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2)目的: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邀请重庆赴重庆谈判;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3)毛泽东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尽力争取和平;(4)成果: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7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8三大战役的名称 1948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9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6深圳)解放战争时期,作战区域集中在东北地区 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7深圳)图4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反映的是 解放军一举占领南京的战役,它是:()图4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图4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9深圳)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进行了重庆谈判,下列关于重庆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关于重庆市发展规划的谈判 B是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谈判 C蒋介石表现了和平谈判的诚意 D周恩来没有参加重庆谈判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大会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大会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土地改革 (1)时间: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完成;(2)结果: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3)意义: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4)性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抗美援朝 (1)原因: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悍然出兵干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严重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新中国安全。(2)目的:保家卫国 (3)经过:1950年10月1953年7月,总指挥:彭德怀;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 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胜利原因:a中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b党的正确决策和指挥;c中朝军队的英勇作战;d美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远离本土,战线过长,地形不熟。历史意义:a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b巩固了新生政权。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8: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建设成 就。“两弹一星”。1三大改造 (1)含义: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过程 时间:19531956年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方式:农业:组织农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主义和共同富裕的道路;组织全国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改变所有制性质和社会性质,即变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出现的原因 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2)时间:1958年;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大跃进运动主要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4)影响 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思想上:滋生急躁冒进、浮夸、说假话情绪;社会经济: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5)教训(反思、启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克服急躁冒进、浮夸、说假话情绪;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稳步发展;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两弹一星”(1)主要成就:a1964年6月,成功试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10月,成功发射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b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2008年9月,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英雄: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3)含义:导弹、核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 星;(4)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精神(核心),集 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科技创新精神;无私 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19: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及影响。1时间:1966年至1976年;2原因 (1)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2)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利用;(3)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影响 (1)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2)社会经济遭到严重损失,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4教训(反思、启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必须建立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8深圳)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 卫星的国家。今年6月9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了“中星九 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使我国边远地区也能接收到广 播、电视信号。请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一年成 功发射的:()A1964年B1966年 C1970年D1978年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8深圳)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抗美援朝 AB CD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9深圳)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 地和农具、牲畜等,真正获得了解放,这件事发生在:()A土地改革时期 B包产到户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4(09深圳)1979年,邓小平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 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没有广泛的民 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上述“过 去我们都不足”突出表现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D三大改造期间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20: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中国的对内 改革和对外开放。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和意义 (1)时间:1978年 (2)内容(历史伟大转折的原因):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对内改革:(首先开始于农村)(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79年;首创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办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意义:a激发了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解决了中国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沿海地区)(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有设立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2)目的(原因、意义):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3)对外开放格局:首先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随后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沿海开放区,然后从沿海到内地,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4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1)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考点21: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目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从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用“一国两制”办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一 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 2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被英国殖民占领的历史: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新界三部分。1842年,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香港、澳门的回归历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国在香港地区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 月20日,澳门回归,我国在澳门地区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回归意义:洗雪百年国耻;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 程中的重要步;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 全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4)回归原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根本 原因),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 3台湾问题台湾问题 (1)含义:台湾长期与祖国大陆分裂;台湾与大陆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2)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3)目前影响两岸统一的障碍:台独分裂势力。(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原则、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5)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上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人民同宗同源,渴望统一,1987年以来,两岸坚冰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和直接 三通的开启;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1(06年 深圳)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和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大 ABCD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2(07-09年深圳)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于何时?得益于 我国的什么政策?(改编):()A1978年,一国两制 B1980年,改革开放 C1978年,改革开放 D1980年,一国两制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3(09深圳)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改编):()A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1997年7月1日,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 D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