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上传人:wjs****19 文档编号:240729778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毛泽东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立建立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邓小平邓小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事件事件领导领导理论理论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现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现了 第一次巨变第一次巨变!金门大旦岛上的标语金门大旦岛上的标语 厦门环岛路上的标语厦门环岛路上的标语1.三民主义提出背景三民主义提出背景(1)经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阶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思想:思想:思想: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4)政治: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5 5)组织:组织:组织:组织: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成立(6)实践: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孙中山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泛而深入的研究泛而深入的研究泛而深入的研究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1.背景:背景:名称名称 对应纲领对应纲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地位地位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前提前提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补充和发展2.2.内容:内容:“驱除驱除驱除驱除恢复恢复恢复恢复”“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推翻推翻推翻推翻实现实现实现实现推翻推翻推翻推翻建立建立建立建立核心核心核心核心核定地价核定地价核定地价核定地价材料一材料一 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臾缓。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材料二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现象然而试看各国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孙中山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请同学们结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请同学们结合以上的两则材料进行分析。合以上的两则材料进行分析。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而提出民权主义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而提出民族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因而提出民生主义4、评价、评价性质:性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积极:积极:它被孙中山称为它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救国主义。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的理论旗帜。局限:局限:(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的)决定的)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主革命任务。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5.5.三民主义的实践:三民主义的实践:实践过程:实践过程:190519051905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义等)1911191119111911年年年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1219121912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制定了制定了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践结果实践结果:推翻了推翻了推翻了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并没有真正并没有真正并没有真正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社会性质社会性质社会性质仍仍仍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被袁世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窃取窃取窃取,孙中山为,孙中山为,孙中山为,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捍卫民主共和捍卫民主共和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先后领,先后领,先后领导发动了导发动了导发动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护国运动”和两次和两次和两次和两次“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护法运动”,结,结,结,结果都以果都以果都以果都以失败失败失败失败而告终。而告终。而告终。而告终。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材料一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1903年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二: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1922年年孙中山谈话录孙中山谈话录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提出背景提出背景A.A.孙中山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致力于探索,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B.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的帮助。C.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提出:1924:1924年中国国民党年中国国民党“一大一大”(广州)(广州)核心内容核心内容:三大政策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3.内容内容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国计民生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新发展民族民族主义主义民权民权主义主义民生民生主义主义认识认识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反对民族压反对民族压迫迫,反对满洲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制政体,建立建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国国民一律平等民一律平等对外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对对内内: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凡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权利享有一切自由权利;剥夺剥夺效忠效忠。强调政治机构民。强调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化。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对节制资本:对工人工人“改良生活;农民改良生活;农民“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不反帝不反帝反帝反帝反满反满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民权由资产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阶级掌握平平民共有民共有政治机构民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化节制资本、扶节制资本、扶助农工,助农工,更关更关注农民和工人注农民和工人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2 2、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探索的革命精神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4.4.评价评价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一致,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本原则上一致,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A A、进步意义进步意义:B B、局限性:、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中山名言中山名言革革命命尚尚未未成成功功同同志志仍仍须须努努力力只要有只要有理想理想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子曰子曰:三军三军可夺帅也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志也.孙中山孙中山一一个个理理想型想型的的革命家革命家 美国记者斯诺曾在上世纪美国记者斯诺曾在上世纪3030年代问年代问宋庆龄是如何爱上孙中山的?宋庆龄是如何爱上孙中山的?宋庆龄答道:宋庆龄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而是出于敬仰敬仰。”你能根据你能根据你所熟悉的你所熟悉的孙中山孙中山谈谈中山先生具有谈谈中山先生具有哪些值得哪些值得敬仰敬仰的品质吗?的品质吗?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第一次:1894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良(改革),遭冷(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遇,转而走上革命革命道路道路。第二次:第二次:将将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最伟大的转变)1.1.孙中山在孙中山在19061906年说:年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面说是政治革命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这表明当时孙中山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 A、B B、C C、D D、2.2.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民享主义民享主义3.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A.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C.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4.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2000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年上海高考试题材材料料一一“人人能能尽尽其其才才,地地能能尽尽其其利利,物物能能尽尽其其用用,货货物物畅畅其其流流此此四四事事者者,富富强强之之大大经经,治治国国之之大大本本也也。试试观观日日本本一一国国,与与西西人人通通商商后后于于我我,仿仿效效西西方方亦亦后后于于我我,其其维维新新之之政政为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上书李鸿章书,18941894年年6 6月)月)(1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材料料二二“革革命命为为惟惟一一法法门门。”“我我们们必必须须倾倾覆覆满满洲洲政政府府,建建设设民民国国。革革命命成成功功之之日日,废废除除专专制制,实行共和。实行共和。”(孙中山,(孙中山,19031903年年1212月月1313日)日)2 2)与与材材料料一一相相比比,就就改改造造中中国国的的方方法法和和目目的的而而言言,1903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方法:以前以前采用采用温和的改革温和的改革(或用(或用“改良改良”的的方法),以后方法),以后主张革命主张革命;目的:目的:以前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以后主主张建立张建立共和国共和国。材材料料三三“这这十十三三年年来来,政政治治上上、社社会会上上种种种种黑黑暗暗腐腐败败,比比前前清清更更甚甚,人人民民困困苦苦,日日甚甚一一日日,俄俄国国虽虽迟迟我我革革命命,而而已已成成功功;我我虽虽早早六六年年革革命,而仍失败。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1924年年1 1月)月)(3 3)造造成成辛辛亥亥革革命命后后1313年年中中国国政政治治、社社会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统治;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压榨。材材料料四四“我我已已嘱嘱国国民民党党进进行行民民族族革革命命运运动动之之工工作作,俾俾中中国国可可免免帝帝国国主主义义加加诸诸中中国国的的半半殖殖民民地地状状况况之之羁羁缚缚。为为达达到到此此目目的的起起见见,我我已已命命国国民民党党长长此此继继续续与与你们提携你们提携”。(孙中山(孙中山致苏俄遗书致苏俄遗书,19251925年年3 3月)月)(4 4)为为了了这这场场“民民主主革革命命”,孙孙中中山山在在他他生生命命的的最最后后几几年年中中,在在思思想想、政政治治和和方方针针政政策策上上有有何何重重大大发展?发展?重大发展: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5)(5)综综合合材材料料一一至至四四,并并运运用用你你的的历历史史知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评价: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1924年孙中山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深谢。19121912年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谢谢观看 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