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069216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平碉楼与村落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开平碉楼与村落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开平碉楼与村落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华侨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华侨文化的重要承载物目目录一、开平一、开平碉楼形成的楼形成的历史背景史背景二、开平二、开平碉楼的分楼的分类三、开平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楼的建筑特点四、开平四、开平碉楼的楼的历史作用史作用五、开平五、开平碉楼的价楼的价值六、开平六、开平碉楼的楼的现状状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目前尚存尚存1800多座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碉楼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至此,中国的世遗已经增至38处,位居世界第三。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1848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1865年 美国西部修建太平洋铁路1868年 美国与清政府签定蒲安臣条约 鼓励华人移民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19世纪末20年代初,“金山伯”(当地人称出国淘金的人)挣到钱后的三件事:回家回家 建房建房 娶老婆娶老婆源源不断的海外资金大量流入,侨眷的衣食住行水平大大提高,生活富裕起来,很多华人归国成家,买地建成了被当地百姓称为“庐”的建筑。开平特殊华侨文物:金山箱在匪风炽盛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为防贼患,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中西合璧中西合璧的碉楼大量兴建是这一时期开平村落最突出的变化,林立的碉楼从此成为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二、开平碉楼分类二、开平碉楼分类按建筑材料按建筑材料分分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按使用功能分分众楼居楼更楼1、按建筑材料分、按建筑材料分石楼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1、按建筑材料分、按建筑材料分夯土楼夯土楼是用三合土,即黄泥、沙子、石灰按比例混合拌成,运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夯土技术。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1、按建筑材料分、按建筑材料分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的13.6。1、按建筑材料分、按建筑材料分混凝土楼混凝土楼又称“石屎楼石屎楼”或“石米楼石米楼”,多建于清末民清末民国时期国时期,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2、按使用功能分、按使用功能分众楼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2、按使用功能分、按使用功能分居楼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2、按使用功能分、按使用功能分更楼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四、历史作用(一一)避盗防涝避盗防涝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地势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二二)抗日据点抗日据点开平碉楼,在抗日战争后期,为阻止日寇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江门出广州,连结成一条由南路向广州撤退之交通线,起过一定作用。其中,以坐落在赤坎镇腾蛟村赤坎镇腾蛟村的南楼的南楼最为出名。南楼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北靠东龙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1945年7月16日,日寇为了打通南路干线以便撤退包围南楼。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自卫队部分队员在激战中突围出去,留下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等7名队员坚守南楼,战斗7天7夜,重创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敌人把他们押赴赤坎司徒氏图书馆的日军大本营,施以酷刑后残暴杀害,并将烈士遗体斩成数段抛入江中。(三三)共产党地下活动场所共产党地下活动场所开平境内不少碉楼在各个革命阶段,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1937年8月18日,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在塘口区以敬乡庆民里谢创家的碉楼“中山楼”开会宣告成立。谢创被推选为特支书记,会上,确定以抗日救亡为中心,领导开平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开平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中山楼”是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于1912年兴建,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山楼”一度是开平党组织的重要活动中心,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区工委、县委和中共四邑工委、广东省西南特委等领导机关均曾在“中山楼”设立,各种革命活动的研究、布置,都在这个碉楼里进行。因此,这个碉楼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开平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作用。五、开平碉楼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五、开平碉楼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二、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二、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在开平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开平随处可见。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门类的建筑元素在开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汇聚一地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三、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三、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交融和碰撞是华侨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随便走到一座碉楼或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迹。因此,开平碉楼与民居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华侨文化的深刻性和普遍性。四、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四、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的完美结合 碉楼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池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前面是成片低矮的民居,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开平碉楼成为侨乡民众构建和谐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六、开平六、开平碉楼的楼的现状状谢谢观看!看!PPTPPT制作、讲解:周蓉制作、讲解:周蓉 资料搜集整理:资料搜集整理:李杰龙李杰龙 陈润景陈润景 唐美琪唐美琪 何永胜何永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限时集训1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限时集训1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四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4.34 启蒙运动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四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4.34 启蒙运动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1 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1 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6单元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6单元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部分 近代世界 专题十二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 第1课时 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部分 近代世界 专题十二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 第1课时 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专题综合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专题综合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质检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质检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