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1课时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904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1课时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1课时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1课时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时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1(2018昆明一中月考)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经济的发展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解析:选B。从材料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城乡代表名额比例由1953年的1:4变为2010年的1:1,说明民主范围扩大,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比例变化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农村人大代表名额增加,C项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2(2018枣庄模拟)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析:选C。中国大陆对台湾不同时期的政策,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故选C项。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故D项错误。3(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解析:选D。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同时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选D项。4(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現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材料二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一旦打仗,这个计划就吹了,只好拖延。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解析 (1)第一小问“现实意义”,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国防、经济压力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措施,据“1953年”可分析得出。(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归纳步骤;第二小问主要从美国自身的需要角度概括。(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信息从经济建设需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实践,从新时期中国在外交上的措施归纳;第三小问从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 (1)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步骤:打破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原因: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潭中脱身;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中国开展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实践: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国家利益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邵阳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解析:选D。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此时邓小平的讲话强调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故选D项。2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后已开始推行民主法制建设,但出现曲折,80年代才得以纠正,故选A项。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解析:选D。材料中“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解析:选A。材料“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地位,故选A项。5(2018衡阳联考)2008年2月7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基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它符合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特点,是中国长期探索的产物,故选B项。6(2018嘉兴测试)阅读下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A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B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C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D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解析:选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故A项错误;这是大陆单方面对台释放善意,故B项错误;它的发表,表明大陆单方面宣布和平统一祖国,故C项正确;1987年两岸的隔绝状态才被打破,故D项错误。7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选C项。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应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应了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8如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C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D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解析:选A。据漫画信息,漫画反映的事件是1997年香港的回归,香港的回归表明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故选A项。9(2018达州模拟)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A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解析:选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引进资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故A项错误;全面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任务,故B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与出访活动频繁互为推动因素,为此时中国外交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开阔社会主义视野并非重要作用,故D项错误。10(2018广安、遂宁等四市诊断)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这些做法旨在()A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C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D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时间“1979年”,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刚刚作出,故选C项。邓小平对外交往涉及多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邓小平对美国新闻自由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美国现代化建设及邓小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112015年7月,“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决定,在坚持本组织初衷的基础上,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同意白俄罗斯成为观察员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成为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就此正式打开。这主要反映出“上合组织”()A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B努力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致力于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D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解析:选D。上合组织的扩员问题,与地区和平安全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活动与经济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该组织的国际事务协调的相关行动,故C项错误;“上合组织”不区分国家性质的扩员行动体现了其开放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特点,故D项正确。12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解析:选D。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所谓南南合作,即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表阶段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备注19491954年(确立新型行政区划层级体系阶段)大行政区省县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 大行政区:1949年,在解放战争后期形成的6大战略区(华北、东北、西北等)基础上,设立的省级以上的行政建制。1952年废除。专区: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界于省县之间;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乡之间19541966年(逐步走向规范和基本定型)省(自治区)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地方组织法 颁布后,1956年专区开始减少;1958年后,市领导县逐渐推广,逐渐取代专区;1961年,暂停推广市领导县体制,有的地区恢复专区;19551956 年,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年,并小乡为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19661978年(遭到重大破坏)省(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 1967年开始,全国各级政府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 1975年修正宪法 将以上变化明确规定下来1978年至今(逐步恢复,有序改革,健康发展)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 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制; 三级制逐渐向四级制转变1978年宪法 规定以后不断减少非正式层级;积极推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2年宪法 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注:本表据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绘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前后大行政区存废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541982年农村基层机构的演变趋势,并就其中一种趋势说明原因。(3)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后市领导县的体制逐渐推广的原因。你认为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析 (1)回答存的原因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考虑,特别是根据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回答,回答废的原因应该考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需要。 (2)根据材料19491954年“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乡之间”,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回答趋势为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据材料“19551956 年,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年,并小乡为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1982年宪法 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得出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原因应该根据时间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具体分析。 (3)第一小问原因,应根据1978年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及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概括;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及所学进行概括即可。答案 (1)设立原因:历史因素,解放战争后期形成了6大战略区。现实因素,政治上适应迅速巩固新生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经济上有序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废除原因:为加强中央人民政府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和恢复生产的集中统一领导,减少行政层级。(2)演变趋势一: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原因:设立准层级是为巩固政权;变为正式层级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演变趋势二: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原因:撤区并乡是为了适应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的需要。废除人民公社是为了适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3)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素:适应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及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言之成理即可)14(2018烟台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时间条约或事件后果或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强占,近代中国以空前屈辱的方式开放了自己的大门。“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895年马关条约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宝岛蒙羞,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局1919年巴黎和会虽然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打破此前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但作为战胜国归还山东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无理拒绝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两段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所拟论题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 示例一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示例二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阐述: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赢得民族独立,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强势外交、主动外交使当今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