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8998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二十七)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61岁的原聊城老居民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发给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解析:根据“1956年”“公私合营股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C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排除D项。答案:C2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解析:1961年,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精简职工、城镇人口和压缩建设规模,充实了农村劳动力,故B项正确;A项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直接因素,排除;材料时间“1961年5月”,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81962年,C项错误;知青上山下乡是在“文革”期间,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3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此时中央下放权力,从而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B项正确;在当时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下放权力不会协调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也不会使经济良性发展,只会使经济发展更混乱,故C、D两项错误。答案:B4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由“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说明通过工业化促进对外贸易、通过对外贸易推动工业化,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答案:B5“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l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解析:A、B两项表述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根据“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苏联帮助”“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表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答案:C6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A“一五”计划农业发展落后B三大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D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解析: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材料重心在后半句“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说明国家要优先发展工业,农业支持工业,A项排除;三大改造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排除B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排除C项。材料“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表明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必须先支持工业的进步,故选D项。答案:D7(2017全国新课标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