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家畜繁殖学-母畜的发情周期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687726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家畜繁殖学-母畜的发情周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学家畜繁殖学-母畜的发情周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学家畜繁殖学-母畜的发情周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母畜的发情周期l第一节 性成熟l第二节 卵泡发育l第三节 卵子发生l第四节 母畜发情 第一节 性成熟l一、性成熟l 母畜第一次排卵,并能正常妊娠的年龄是性成熟。性成熟是在LHRH逐步升高的情况下,FSH和LH促进卵泡发育为腔卵泡并分泌雌二醇,引起母畜发情并排卵。性成熟:青春期 性成熟?各种家畜性成熟年龄见表1。表1 母畜性成熟月龄表畜种家兔绵羊山羊猪牛马月龄34676767121518二、影响性成素的因素 1、遗传:不同的家畜,如羊和牛 不同的品种,如长白猪和太湖猪 2、个体:个体大性成熟晚 个体小性成熟早 3、营养:营养充分、养分平衡,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提 前;营养缺乏、养分单一,生长发育慢,性成 熟推后。4、繁殖季节:季节性繁殖家畜,如绵羊,一月份出生,性成熟为8月龄,4月份出生性成熟为6月龄。三、初配年龄 性成熟后体重为成年体重的5570。第二节 卵泡发育l 卵巢的功能有二:一是生产成熟的卵子;二是分泌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卵泡是卵巢的器官,卵巢的功能就是由卵泡和排卵后随之形成的黄体完成的。l 在胎儿期胎儿期和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原始卵泡形成。卵泡的发育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无腔卵泡的发育和腔卵泡的发育。l一、无腔卵泡的发育 1、无腔卵泡的发育 原始卵泡形成后,就持续不断的发育,一直持续到母畜丧失生殖能力为止。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后形成初级卵泡。这个阶段的发育不需要FSH,而是由卵泡库控制的,性成熟之前,只有无腔卵泡的发育(图1)。图图1 1 卵泡发育调节示意图卵泡发育调节示意图2 2、无腔卵泡的结构、无腔卵泡的结构 1)原始卵泡(图2)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 透明带:无 颗粒细胞:单层、扁平 卵泡基膜:无 内膜细胞:无 卵泡腔:无 激素分泌:无 2)初级卵泡(图2)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 透明带:有 颗粒细胞:单层立方多层 卵泡基膜卵泡基膜:无有无有 内膜细胞内膜细胞:无有无有 卵泡腔卵泡腔:无无 激素分泌激素分泌:无无二、腔卵泡的发育二、腔卵泡的发育 1 1、腔卵泡的发育、腔卵泡的发育 初级卵泡形成后初级卵泡形成后,进一进一步发育形成次级卵泡、三步发育形成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腔卵泡的发育受腔卵泡的发育受FSHFSH的调节的调节,只有性成熟以后只有性成熟以后,母母畜才有腔卵泡的发育畜才有腔卵泡的发育,并能并能够排卵够排卵(图图1)1)。卵泡液来。卵泡液来源于外周组织液源于外周组织液,经卵泡改经卵泡改造后在卵泡内积累。造后在卵泡内积累。图2 卵泡结构示意图 2、腔卵泡的结构 1)次级卵泡(图2)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 透明带:有 颗粒细胞:多层 卵泡基膜:有 内膜细胞:有 卵泡腔:无有 激素分泌:少量雌激素 2 2)三级卵泡三级卵泡(图图2 2)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 透明带透明带:有有 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多层多层 卵泡基膜卵泡基膜:有有 内膜细胞内膜细胞:有有 卵泡腔卵泡腔:多个小卵泡腔融合为一大的卵泡腔多个小卵泡腔融合为一大的卵泡腔,由由 于卵泡腔的不断扩大于卵泡腔的不断扩大,卵母细胞以及附卵母细胞以及附 着在其上的放射冠细胞被挤到卵泡的一着在其上的放射冠细胞被挤到卵泡的一 极极,形成卵丘。形成卵丘。激素分泌激素分泌:雌激素雌激素 3 3)成熟卵泡成熟卵泡 卵母细胞:由于LH排卵峰,启动第一次减数分裂 透明带:有 颗粒细胞:多层 卵泡基膜:有 内膜细胞:有 卵泡腔:卵泡腔达到最大,由于 LH 排卵峰,连系 卵丘的颗粒细胞与卵泡壁颗粒细胞断裂,颗粒细胞产生的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失 去控制卵母细胞的作用。激素分泌:分泌大量的雌激素,通过对丘脑下部排卵 中枢的正反馈调节,垂体分泌排卵峰。3 3、卵泡闭锁、卵泡闭锁 卵泡发育过程中没有排卵,而是退化了,这个过程称之为卵泡闭锁。性成熟之前,大量原始卵泡发育,这些发育的卵泡并没有到达腔卵泡,更没有排卵,这些卵泡的结果是闭锁。性成熟之后,每个发情周期都有数个卵泡发育,而只有一个卵泡排卵(单胎动物),其余卵泡发生闭锁。在闭锁之前,很难分辨哪个卵泡闭锁,但当闭锁启动后,卵母细胞已走上不可逆的死亡道路,这也是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后,发育比例低的重要原因。第三节 卵子发生l一、性成熟以前卵子的发生 在早期胚胎阶段,原始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迁移至未分化性腺,然后经过数次分裂形成性原细胞,性分化以后,雌性胎儿卵原细胞的分裂活动非常活跃,结果形成大量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并形成包裹一层扁平卵泡细胞的原始卵泡。此时,原始卵泡就开始了活跃的发育,消耗大量的原始卵泡。如牛,妊娠110天的胎儿拥有2,700,000个原始卵泡,在出生时仅剩70,000个原始卵泡了。l 注意不同家畜性分化、卵原细胞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发生时间的差异(图3)。图3 部分家畜卵子发生示意图二、性成熟以后卵子的发生二、性成熟以后卵子的发生 性成熟以后,在FSH的调控之下,卵泡可发育至成熟卵泡,在排卵峰的作用下,卵母细胞可启动第一次减数分裂,直至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达到成熟。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增殖期:卵原细胞分裂形成大量的初级卵母细胞,此 阶段在性分化后即开始。2、生长期:此阶段在卵母细胞处于无腔卵泡前基本完成,此阶段的主要变化在于:(1)DNA的增殖;(2)营 养物质的积累;(3)各种酶的储备;(4)体积的增 大。达到卵母细胞胞质成熟。3、成熟期:启动减数分裂,直至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在排卵时,大多数动物的卵子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 中期后期。达到卵母细胞核成熟。三、排卵三、排卵 卵母细胞胞质及核成熟之后,在排卵峰的作用下,从卵泡中排出,此过程称之为排卵。1、排卵过程 此过程分为三步:(1)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物与卵泡壁分离;(2)卵泡壁变薄,形成排卵点;(3)排卵点破裂,卵子排出(图4,图5)。2、排卵机理 排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1)激素机理,参与激素有LHRH、类固醇激素、前列腺素;(2)神经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机理;(3)神经肌肉和神经血管机理;(4)酶的互作(图4)。图4 排卵点和排卵机制示意图 上图:参与排卵的各因素和 作用 右图:参与排卵个因素作用 部位示意图 图5 排卵过程和排出的卵子 左图上为卵子正在排出,下为排除后卵泡的变化 右图为排出的卵子(注意放射冠细胞的扩散)四、卵子结构四、卵子结构 卵子由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细胞构成。1、卵母细胞(图6,7,8,9)(1)卵母细胞核:单倍体,全部携带 X 染色体。(2)卵母细胞质 卵黄颗粒:是哺乳动物进化中的残留物质,可为 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酶:代谢、胚胎分裂、雄原核形成因子等。皮质颗粒:位于卵母细胞膜下的囊状颗粒,含有 酶类,受精时发生皮质反应。(3)卵黄膜 卵母细胞膜,覆盖有微绒毛,存在与精子结合、融 合的位点。在受精时发生卵黄闭锁反应,阻止多精子受 精。2 2、透明带、透明带(图图6 6,7,8,9),7,8,9)由蛋白质构成,小鼠透明带有三种蛋白质,分别为ZP1、ZP2和ZP3。扫描电镜显示,透明带的微观构造为多孔网状结构或海绵状结构。透明带存在与精子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异种动物的精子不能和透明带结合。透明带在受精时,能发生透明带反应,阻止多精子受精。透明带厚度:牛27m;羊15 m;猪16 m;人13 m。3、放射冠(图6,8,9)源于颗粒细胞,通过细胞绒毛与卵母细胞接触,在卵母细胞生长期可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图6 卵子结构图 图7 透明带和卵黄膜扫描电镜图 A:透明带外表面图,注意网状结构 B:ZZ透明带内表面,TT卵黄膜,注意卵黄膜的绒毛结构 图8 卵子结 构图 左上:卵泡示 意图 左下:卵泡示 意图 右上:透明带、放射冠 示意图 右下:卵黄膜 扫描电 镜图 图9 卵子形态图 右图为扫描电镜图 图图10 10 小鼠透明带结构示意图小鼠透明带结构示意图 五、卵子保持受精力时间 卵子保持受精力时间列表(表2)如下。表2 卵子保持受精力时间动物牛马绵羊猪寿命(h)2024681624810第四节 母畜发情l一、繁殖季节 1、有繁殖季节动物 大多数野生动物的繁殖是季节性的,有些在一个繁殖季节只发情一次,而有些则是多次发情。单次发情:狗 多次发情:牛、绵羊、山羊、猫 2、无繁殖季节动物 有些动物全年均可发情繁殖,属于无繁殖季节动物,这些动物有奶牛、小尾寒羊、猪、家兔、小鼠二、排卵类型二、排卵类型1、自发排卵 雌性动物发情时,无论交配与否,都可排卵,为自发排卵动物。这类动物有牛、羊、猪、狗小鼠。2、诱发排卵 雌性动物发情时,如果不进行交配,则不排卵,为诱发排卵动物。这类动物有家兔、猫、雪貂、水貂。三、发情周期三、发情周期 1、发情周期(图10,11,12)母畜性成熟以后,表现出周而复始的性活动周期,这就是发情周期。在这个周期中母畜从行为到卵巢都有一系列的变化,从变化的程度和卵巢的变化可将发情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每个阶段都可以从母畜的精神状态、外生殖器的变化、卵巢和激素的变化和对公畜的态度进行描述。(1)发情前期 精神状态:由安静向激动变化,表现为活动增加,采食量减少。外生殖器:外阴部逐步肿胀,阴道粘膜由苍白向潮 红转变。卵巢、激素:黄体消失,次级卵泡发育,分泌少量 的雌激素,孕激素大幅度下降。对公畜态度:试图爬跨其它母畜,喜欢接近公畜,但拒绝公畜的爬跨。(2)发情期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激动,表现为活动增加,母猪 跳圈采食量减少,甚至废绝,奶牛产奶 量下降。外生殖器:外阴部肿胀,阴道粘膜潮红,子宫颈分 泌稀薄的粘液,甚至从阴道流出。卵巢、激素:三级和成熟卵泡发育,分泌大量的雌 激素,有些家畜排卵,如羊、猪。对公畜态度:爬跨其它母畜,接近公畜,接受公畜 的爬跨,配合公畜交配。(3)发情后期 精神状态:由激动向安静转变,表现为活动减少,采食量增加。外生殖器:外阴部逐步消肿,阴道粘膜由潮红向苍 白转变,子宫颈粘液变粘稠。卵巢、激素:卵泡排卵,形成黄体,雌激素分泌量 急剧下降,孕激素分泌量逐步增加。对公畜态度:与公畜若即若离,不接受公畜爬跨。(4)间情期 精神状态:安静,表现为活动减少,采食量恢复。外生殖器:外阴部恢复,阴道粘膜苍白,子宫颈粘 液粘稠,在子宫颈口形成子宫颈栓。卵巢、激素:黄体,分泌孕激素,没有腔卵泡发育。对公畜态度:远离公畜,不接受公畜爬跨。图10 母牛发情示 意图 图11 马和牛求偶图 图12 猪发情期的静立反应图和对公猪态度示意图 2、家畜发情周期参数 家畜发情周期参数列表(表3)如下。表3 家畜发情周期参数表 畜种牛猪绵羊山羊家兔发情周期21d21d17d21d15d持续期18h56h24362448排卵时间30h(B)38-42(B)24-27(B)24-36(B)10h(M)繁殖季节有无无有有无排卵类型自发自发自发自发诱发 l四、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的目的在于发现发情的母畜,及时配种,提高生产效率。检测指标分为内源和外源两类,外源指标主要是能够看到的外生殖器的变化、行为;内源指标主要是激素的变化、卵巢的变化。内源指标准确,但不易检测,外源指标容易检测,但准确性较差。生产中发情鉴定的方法主要是外源指标。1、奶牛常用的发情鉴定方法观察法(图13)每天早晨和傍晚各观察牛群一次,观察奶牛是否爬跨其它奶牛或接受其它奶牛爬跨,两者都是发情牛,此外还应观查外阴、阴道粘膜、子宫颈粘液。外阴肿胀、阴道粘膜潮红、子宫颈粘液稀薄,是发情的表现。结合发情记录,判断准确率较高。2、羊常用的发情鉴定方法试情法 原理是公羊能够从羊群中找到发情母羊。每天早晨和傍晚将试情公羊放入处于繁殖季节的羊群中各一次,接受试情公羊爬跨的母羊即为发情羊,做好标记和记录。试情公羊:(1)在公羊腹部系试情布。(2)阴茎弯转术。(3)给羯羊或母羊注射睾酮。3、猪常用的发情鉴定法(图14)观察法:在预定的发情期(断奶后7天左右,配种后21天左右)观察母猪外阴部红肿情况,爬跨其它母猪情况。压背反应:在怀疑母猪处于发情期时,按压母猪背部,如果母猪静立不动,则说明母猪正在发情。图13 发情母牛爬跨另一母牛,被爬跨牛接受爬跨,爬跨 牛发情,被爬跨牛也可能 发情图14 上图,压背反应 下图,发情母猪接近公猪和 压背反应 五、产后发情 1、母猪(图15)母猪在哺乳阶段,哺乳对乳头的刺激促进垂体分泌促乳素,但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在断奶前母猪不发情,断奶后,解除对促乳素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解除对促性腺激素的抑制作用,因此母猪在断奶后 7 天左右发情并排卵,是配种的有利时机,也可利用此现象来调节生产。2、母牛 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在产后35天,但受胎率较低,这一次发情前可能有安静发情,奶牛在产后50天配种。3、母马 产后515天第一次发情,配种受胎率较高,有些母马产后第一次可见发情在产后 45 天,这次发情可能会安静排卵。4、母羊 由于繁殖季节,产后发情差异很大,有些可在产后35天发情。图15 母猪产后发情示意图 六、异常发情1、乏情 母畜卵巢不活动,不发情称为乏情。季节性乏情、泌乳性乏情、妊娠性乏情为正常乏情。营养性乏情和卵巢、子宫疾病性乏情是异常的。2、安静发情 母畜排卵但不表现发情,称为安静发情。可从母畜发情间隔来判断,如果在发情后隔两个以上预定的发情期周期发情,可能是由于安静发情造成的。3、持续发情 发情时间显著超过正常发情时间,可能是由于卵巢囊肿造成的。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医学化验医学定义(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金水医学诞生了,金水医学是以驱除病理,恢复生理为主张的全新医学,走出了人类医学的误区,治疗疾病的特色鲜明,不论是任何疾病都能做到从危为安,由重到轻的恢复办法。金水医学认识到人体是生命体,生命体有自己的强大的生理自我愈合功能,帮助生命体恢复自主作用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对当今现代文明病,现代疑难病,现代慢性病,亚健康,一体多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疗法则为“胃肠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人生命体运动符合自然节律,最终达到人体生理增强,消灭疾病的目的。编辑本段医学的分类 医学研究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新中心法则。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医学教材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述的伤寒杂病论之前,就有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古典医药典籍。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内经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贡献在于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西方,盖伦的一生生活在罗马帝国时安东尼父子的执政期。彼时,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著述200余部著作,现存的83部著作中,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历史、法律等。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中、西医学在张仲景和盖伦完全相悖的医学范式引导下,开始步入了分道扬镳的历史进程。在中华文化强调“中和”的大背景下,学术界便有了“海纳百川”的宽松气氛。出现了学术流派精彩分呈,如瘟病的寒温之争,经方时方之别等。中医学按张仲景的思维范式,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实践的发展,最初的中医学理论已无法诠释新的科学事实,因此,医学理论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就促使中医学进入汉代以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共包括四个时期:编辑本段魏晋隋唐时期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并继承整理发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理论,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编辑本段宋金元时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编辑本段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而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从13世纪开始,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达芬奇开创现代解剖学,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1731 年意大利摩尔干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1855 年德国魏尔啸创建了细胞病理学;与此同时西方科学方法论对医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及对医学研究中的“经院哲学”的彻底决裂、依靠各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培养了医学家们的科学意识,赋予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摆脱了思辩推理的玄想而成就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实验科学。至此中医学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于西医同日而语。但中医学相对于西医学的优势是从宏观入手,注重整体,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尽管目前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发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而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若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 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