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基坑支护幻灯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741705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80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工程基坑支护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xx工程基坑支护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xx工程基坑支护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基坑支护的目的(1)确保基坑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安全、顺利;(2)确保基坑临近建筑物或地下管道正常使用;(3)防止地面出现坍塌、坑底管涌发生。2 .基坑支护的作用挡土、挡水、控制边坡变形。3 .基坑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1)安全可靠性;(2)经济合理性;(3)施工便利性和工期保证性。支护的目的和作用 排污泵站周边情况本工程为XX雨污分流改造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项目位置:XX以东、XX以北,基坑项目为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全自动无人值守),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厚度0 .4 m,垫层厚0 .1 m,细砂找平层厚0 .1 m,基坑计算开挖深度为7 .3 0 m;基坑东西长8 .6 8 m,南北宽8 .6 8 m,面积约7 5 .3 4,周长约3 4 .7 2 m;本项目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根据现场勘察及现场实际情况,拟建场地可用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施工方案。开挖深度范围内土质条件良,土体自立性较差;本工程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为粉土、粉质粘土,属孔隙潜水,排水及支护措施是基坑施工的关键。 基坑排水及支护设计概况 1、基坑支护方案的确定:从安全、技术、环境、经济及施工等各方面考虑,综合分析根据建筑物位置、土质条件、基础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因地下水位较高且施工期为雨季,为保证开挖土方施工安全,防止塌方、滑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的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进行垂直开挖,基坑开挖时,应在基坑底部做好排水盲沟。基坑周边严禁堆放回填土。机械挖土施工时基底预留2 0 0 mm人工清理,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应及时组织验收,进行基础施工。本工程基坑主要为坑壁土的侧向挤压变形问题。基坑开挖前应作好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基坑开挖时,应进行有效的监测并考虑周全的应急措施。 2、坑外排水:在离基坑边1 5 0 0 mm处四周设基坑边界周围地面设3 0 0 *3 0 0砖砌挡土墙及排水沟,外侧水泥砂浆抹灰,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内,冲刷坑壁。并设置1 2 0 0 mm高的安全护栏。 3、坑内排水:基坑内排水采用排水盲沟向外排水,使坑内排水畅通,保持基底作业面无积水。 4、基坑监测:监测内容有土体的水平位移、沉降等。 5、本工程开挖深度约为7 .3 9 m,采用拉森SP-IV型钢板桩支护,桩长1 5 m,间距0 .4 m,设3层型钢围檩。 6、施工道路及施工荷载距边坡不小于5 m,且限荷3 0 kpa,坡顶严禁堆土或堆载。 7、东安北环路南侧开挖深度约6 m,采用拉森SP-IV型钢板桩支护,桩长1 2 m,间距0 .4 m,设2层型钢围檩 施工部署 1、总体部署:基坑支护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场地情况、功能布局、结构特点,采用整体垂直施工拉森钢板桩,并配合降水,在开挖至坑底标高时,挖好排水盲沟,配合抽水,从而保证后期基础施工时坑底无积水。 2、施工工期安排: 1)钢板桩施工计划从8月2 5日-8月2 8日完成。 2)基坑开挖计划从8月2 8日-9月2日完成。 3)泵站基础施工及回填土 计划从9月2日-9月2 2日完成, 4)拔出钢板桩计划从9月2 2日-9月2 5日完成。 施工机械配备序 号 设 备 名 称 规 格 型 号 数 量 使 用 部 位1 打 桩 机 420 1 基 坑2 振 动 锤 450 1 基 坑3 潜 污 泵 WQ50 7 基 坑4 经 纬 仪 J2E 1 基 坑5 水 准 仪 S3E 1 基 坑6 水 准 塔 尺 1 基 坑 劳动力组织本工程施工人员2 3人,项目管理人员6人,相应配备一个管理班子,同时备足相应的机械、设备,以满足工程需要。劳动力配备序 号 工 种 人 数 备 注1 打 桩 机 驾 驶 员 2 2 技 术 工 10 3 普 工 10 4 电 工 1 施工工艺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 测量放线 打桩 基坑开挖及坑内排水盲沟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 填土 拔桩 验收 钢板桩使用材料进场计划表序 号 材 料 设 备 名 称 数 量 规 格 使 用 部 位 进 场 日 期 备 注1 履 带 式 打 桩 机 1 基 坑 2016.8.18 日 立 振 动 锤 基 坑 2016.8.18 钢 板 桩 平 桩 104片 SP-IV 15M 基 坑 2016.8.18 3 钢 板 桩 角 桩 4片 SP-IV 15M 基 坑 2016.8.18 4 钢 板 桩 平 桩 50片 SP-IV 12M 基 坑 2016.8.18 5 钢 板 桩 角 桩 4片 SP-IV 12M 基 坑 2016.8.18 6 型 钢 172.8m 基 坑 2016.8.18 7 电 焊 机 450A 基 坑 2016.8.18 降水施工方案降水设计降水施工依据XXXXX项目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文件降水方案为 “封闭止水,按需控制性降水。坑内管井降水,坑外明排。(1)降水井J1 2口 井深1 5 m 井距1 0 m(2)观测、回灌井 3口 井深1 2 m(3)基坑外、坑内地下水采用集水坑+排水沟(盲沟)明排方案。 基坑施工步骤 顺 序 工 作 内 容 顺 序 安 排 备 注1 放 线 定 井 位 2 降 水 井 施 工 先 施 工 坑 内 疏 干 井 , 后 施 工 坑外 观 测 井 。 观 测 水 位 变 化3 降 水 井 系 统 安 装 4 降 水 开 始 作 好 水 位 记 录5 开 始 挖 土 保 护 好 疏 干 井6 开 始 清 槽 7 土 建 施 工 8 停 止 降 水 先 停 坑 内 疏 干 井 , 后 停 周 边 观测 基 础 回 填 后 按 设 计 要 求 停止9 封 井 边 停 泵 边 封 井 降水井及降水施工根据图纸设计工程量,合理安排施工,保证施工安全的原则,钻井施工和降水泵安装工期3天。确保施工进度能够满足建设单位施工要求。 1 .施工组织现场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人,钻井负责人1人,降水负责人1人,分别负责各工序组织管理工作。施工区间计划投入5人. 2 .施工人员(1)钻井施工 : 5人(2)降水安装与降水管理 :2人(3)电工 :1人 施工设备(1)降水井施工设备:2 5 0型挖掘机 ,1台;ZL3 0型装载机 ,1台;回转式正循环1 5 0钻机 ,1套;泥浆泵 , 2台(含备用泵1台);洗井泵 ,2台(含备用泵1台)。(2)降水设备:Q3 -4 5 /21 .1潜水泵 ,3台(含备用泵3台);QY2 5 -1 7 -2 .2扬水泵(排水用),3台(含备用1台);二级配电柜 ,1台;三级配电箱 , 2台;单井控制箱 ,3只;备用发电机(型号HQ7 5 GF), 1台。(3)施工用电降水井施工用电、钻机用电2 5 KW12 5 kw。 降水期间用电:降水泵1 .1 kw22 .2 kw。 排水泵用电:排水泵3 .3 kw26 .6 kw 降水施工期间用电总量总供电量不小于5 0 kw. 降水期间需要停电时应提前准备好发电机,降水开始后不得因停电而停止降水。 施工工艺流程图 成井工艺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和XXXX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 7)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成井质量要求如下:井深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确保井孔的垂直,钻机就位时需固定平稳,勾头、磨盘、孔位三对直,井孔深度大于井管深度0 .5 0 m。井口高于地面3 0 cm。在正式施工前应先完成1口降水井,进行必要的抽水试验,以确定降水效果可靠性,并通过试验获得场地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对降水井井群数量进行复核调整,完善降水方案。 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作好三通一平,保证施工现场畅通无阻。井位遇到建筑垃圾无法施工时,应用挖掘机清除垃圾,再用钢管护筒保护井孔,以保证钻井正常施工。用泥浆泵循环泥浆,泥浆基坑外存放不外运,泥浆池在基坑外避开施工道路,基坑东南两面各挖二个泥浆存放池,用泥浆沟与各井相连,然后排入泥浆池中。开槽时用土把池浆池填平压实后可做施工场地用。测量放线后用木桩固定井位。 钻机就位:钻机于井位保持三点一线,安装稳固,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倾斜位移,保证钻深架在垂直状态下钻进。 钻孔方法根据地层情况,使用三翼合金钻头,钻孔的直径不小于7 0 0 mm。泥浆使用与处理:钻井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1 .21 .4之间。钻进中及时丈量钻杆长度,并保证钻进中的机台水平和井孔垂直。破壁换浆:钻井到达深度后,用泥浆循环稀释井筒内泥浆,使井内泥浆量小于1:1 .1 5,孔底沉渣小于3 0 cm。井管安装:降水井、疏干井、回灌井、观测井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滤水管外径4 0 0 mm,下管前先检查无砂管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有无损坏,排好下管顺序,下管方法采用托盘法,先将井底木盘与前一节井管组装钉牢,井管外用6 0目(或用同功能 材料)包扎,(包扎长度由地层情况而定)再用三根竹片用三道铁丝扎牢后缓慢下放,井管接头之间使用防雨布或塑料布封严,以防止泥砂从接头缝隙进入井内,造成淤井。然后按此方法逐节放至井底。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滤管安装于含水层对应部位。填砂(井筒上部用石硝也可以):下管结束后,应及时填滤料。用26 mm绿豆砂,为保证填砂的均匀度和防止井管倾斜,填砂前先将井管固定好,然后从周围同时进行填砂(并保证井筒内泥浆及时外流)填至井口下12 m时用粘土填实、封严。洗井:填砂完成后及时下泵洗井抽水(专用泵),采用自上而下间歇式抽水洗井的方法。使井内沉淀物小于1 /1 0 0 0 0。洗井3小时后如不出清水,此井作废重新钻井。 降水井安装与管理及降水外排 1、抽水制作:采用一井一泵一自动控制箱,下泵深度可根据基坑内水位情况而定。正式抽水时,将潜水泵放置在井底上0 .5 m处固定,在降水井处1 m处铺设集水管道,将抽上来的地下渗水自井下抽至拟建工程西侧沉淀池(3 0 0 *1 2 0 *1 8 0)沉淀后用QY4 0 -1 2 -2 .2潜水泵2台外排入市政雨水管道。主排水管道采用1 6 0 mmPE管,降水井、疏干井降水应至少在基坑开挖前7天进行降水。 2、自动控制管理:采取“控制性按需降水”,需安装自动控制装置,井内水位降至设定深度时自动停泵,水位上升到设定位置时自动开泵,使地下水位始终限定在要求深度内(基坑下0 .50 .8 m)。尽量减小对毗邻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沉降影响。 降水观测 1、降水开始前统一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及各观测井初始值水位,并做好记录。 2、抽水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深度前,每天应观测三次水位和出水量。 3、当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并趋于稳定时,每天观测一次,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控制箱。 回灌井回灌 水位观测井施工完成后,分三次测量观测井的水位,作为静水位初始值,疏干井抽水,应每8小时测量观测井水位一次,并结合沉降观测资料确定是否进行回灌,若需进行回灌时专用自来水,采用阀门开关控制回灌量,回灌水位控制在要求水位0 .5 m之间,并认真做好观测水位记录。 降水维护 1、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少于三次,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2、抽水设备应定期检查、调整,发现水泵损坏应及时更换,不得随意停抽。 3、应掌握井内渗水水位变化,出现淤井、淤泵现象,及时作清井提泵处理。 4、盖好井口,设警示标志,防止人和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道。疏干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逐节拆除井管,保证疏干井不损坏、无杂物坠落井内。 5、降水外排:用1 6 0 mmPE管沿基坑布设,可在基坑南北西三侧设排水口,每排水口处在路边建集水坑降水在沉淀池沉淀后用排水泵排入雨水管沟内。 6、施工期间将基坑边坡下设3 0 0 mm3 0 0 mm集水沟和沉淀池,设抽水泵将雨水外排,确保基坑内不存雨水,各电箱作好防雨罩,作好防水防雷电措施,做到大雨不停泵。 7、注意保护井口防止降雨时,雨水和杂物流入井内。 8、基坑开挖时必须保证土不落入井内,运土车辆严禁碾压电缆和水管,路口处必须安装穿越钢管,保证水电畅通。 预期降水效果和补助措施及封井方案 1、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全部开启后7天左右可达到基坑分层开挖施工条件。 2、由于岩土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施工风险性大,遇到大的降雨时,出现事故补救措施较难,如果达不到降水深度,特别是电梯井处,如发生涌水现象,可采用增设轻型井点降水方案,以增加地下水的降水深度,以达到施工要求。 3、封井方案。由于降水井均位于结构底板外,因此降水井达到设计封井要求时,可直接用粘土封堵。 土方开挖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及地质情况,了解地下管线、电缆情况。降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拆除清理。 2、检查挖土及运输机械的设备情况,进行施工前的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工作。 3、制定细化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安排工期计划。 4、进行定位放线,放出基开挖线和边坡线。 5、落实基坑支护施工队的准备工作,以便开挖与支护施工同步进行。 土方开挖要求 1、根据土质要求和设计方案,本基坑设计将基坑开挖分为:基坑开挖时,场地出土口位于南侧,基坑开挖时,先四周掏挖,由北向南退挖。具体见附图 2、基坑开挖时必须遵循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应与设计工况一致,必须符合“超前支护、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逐层施作、限时支撑、严禁超挖”的要求,分段长度按1 0 m,挖一层设置围檩,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开挖下一层。 3、土方开挖上部1 .5 m应与C2 0砼喷面支护施工相协调,开挖和支护施工应交替作业,可采取岛式方式,先挖除距基坑边81 0 m的土方,每层开挖深度1 .52 .0 m,不得超挖。 4、采用机械开挖时底部应保留3 0 cm厚的基土,用人工挖除整平,并防止坑底土的扰动,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 5、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方案,本工程土方开挖可分为4个区段,设立循环汽车通道,间隔开挖和退挖的方式。 6、基坑开挖时如遇地下管网等障碍物,应及时报项目部,由项目部报发包方后,等检查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7、在基坑开挖中应有专人控制标高,确保开挖深度正确,不超挖,保证原土基础的稳定性。 8、基坑开挖的同时,要求及时配合支护施工,并在基坑周围用标准围护栏杆进行防护,搭建专用通道,以便人员和物资出入基坑。 9、开挖过程中注意对降水井的保护,降水井周边土方开挖时在降水技术人员指导下均匀开挖。 1 0、土方开挖工期暂定1 0天。 1 1、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开挖的分层厚度、分层长度、边坡坡度和平整度。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对基坑坑底标高、基坑平面尺寸、边坡坡度、表面平整度、基底土性进行检查。 1 2、土方开挖地下室防水做好达到回填条件时进行基坑回填。 开挖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放线定位 开挖第一层土 人工修边坡 开挖第二层土方 重复以上施工顺序 开挖第三层土方 清理底槽 坡道收尾 竣工验收 基坑开挖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表 序 号 人 员 机 械 名 称 型 号 数 量 备 注1 挖 掘 机 PC220 8 1台 2 自 卸 车 斯 太 尔 HOWO 2台 3 推 土 机 SD32 1台 4 储 油 罐 5T 1个 5 服 务 车 皮 卡 车 1辆 6 全 站 仪 RTS632 1台 7 水 准 仪 DS2400 1台 8 运 输 司 机 班 6人 9 维 修 人 员 普 工 2人 10 管 理 人 员 2人 应急措施 1、开挖过程中,如遇滑坡、坍塌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立即调用挖掘机,从基坑中间挖土,向坍塌处回填反压。报告甲方通知设计方作出相应应急方案,险情处理后方可继续开挖。 2、施工现场应准备挖掘机、沙袋、钢管、木板、槽钢、发电机、电焊机、水泵、木方等,临时急救药品准备齐全,保持通讯畅通。基坑开挖应急措施物质配置表:序 号 物 质 名 称 数 量 备 注1 挖 掘 机 1台 2 沙 袋 300条 3 钢 管 2吨 4 木 板 、 方 木 4m*30片 5 槽 钢 3吨 6 发 电 机 1台 7 电 焊 机 2台 8 水 泵 2台 9 急 救 药 品 1箱 5、施工场地防止尘土飞扬,车辆外出施工场地时严禁沿途遗洒,场地出口处设专人清扫车轮及道路,保证道路清洁。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教育车辆司机安全文明行驶。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及路边降水井位置设立明显标志。 6、夜间施工应有足够高照明灯具,灯具应固定牢固不得擅自移动,禁止操作人员疲劳作业,出入设置疏导员,指挥交通,以防发生危险。车辆不影响公共交通卫生,减少扰民 7、基坑四周1 0 m范围内不走重车,若重型车辆(钢筋车、运土实车)需在基坑周边行驶,需铺设2 0 cm以上硬化钢筋砼地面,且距基坑坡顶不小于6 m。 基坑监测目的拟建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开挖降水影响范围内有重要建筑物、管线,为保证基坑顺利施工,减少和避免施工期间对场地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需加强建筑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监测,以信息化数据指导施工,防患于未然。(1)使参建各方能够全面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位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2)以监测的动态信息反馈来全过程指导现场施工,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各种假设及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取得良好地工程效果;(3)对可能发生危及基坑本体和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网等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安全监测预报,提供可能发生险情的具体工程部位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以便采取相应安全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进一步丰富类似工程可借鉴的定量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监测方案编写原则基坑开挖是坑内土体卸荷的过程,由于卸荷会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会引起围护体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水平方向位移、墙外侧土体位移。基坑变形包括围护体的变形、基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这种变形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一般在23倍基坑开挖深度内,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变形控制是基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有效、合理地控制围护体及坑外土体位移,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具体环境情况,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本监测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以基坑围护体系中围护结构本身变形为主要控制对象。(2)以地下水位的变化为控制对象。(3)基坑施工影响范围23倍基坑开挖深度内的建(构)筑物的变形为重点控制对象。(4)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监测的项目及内容依据工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 0 4 9 7 -2 0 0 9)、基坑设计方案要求以及本工程基坑监测的实际需要,本着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拟设置如下监测项目:(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沿基坑坡顶每侧设一观测点;(2)坑外水位监测:坑外布置3个水位观测点,基坑降水期间每日测报观测井水位。(3)东侧招待所变形观测。(4)当地面、支护结构或周边建筑物出现裂缝、沉降,应立即进行连续监测,直至连续三天的监测数据稳定。 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采用已定做的成品不锈钢金属构件,在围护墙上打孔或在基坑顶部挖坑浇筑混凝土进行监测标志预埋,非监测时间可以用专用保护装置封盖,埋设完成后在标志位置涂抹红色油漆予以警示,以防人为破坏以及施工时可能造成的碰撞。 监测方法及精度地下水位监测 1、监测方法采用手持测距仪进行地下水位监测。使用仪器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在已知监测井井口高程的前提下,通过手持测距仪测量井口至水面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地下水位高程。 2、监测精度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为0 .1 m。 场地的巡视检查基坑工程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监测项目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单一的监测项目通常难以揭示和反映基坑变形的整体情况,必须相互联系,方可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因此,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以下:(1)支护结构方面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钢板桩有无开裂、渗漏; 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2)施工工况方面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检查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查看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3)基坑周边环境方面 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4)监测体系设施方面 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完好状况; 有无影响监测点监测工作的障碍物; 检查监测元件和电缆线的完好及保护情况。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应及时整理巡视检查记录,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业主、施工方及相关单位。 控制网复测频率在监测过程中,定期对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方法如下:平面控制网利用后方交会的方法,测定测站点和两个已知方向的夹角,计算每次的变化量。从而判定该基准点是否存在蠕动或偏心。对偏心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基坑位移监测结果的影响。并对位移值做出适当的修正。高程控制网则利用几何二等水准的方法测定工作基点,并和更高等级的水准基点进行联测,并且要求闭合差符合二等水准线路限差的要求,并对工作基点及时做出适当的修正。 以上定期对控制网的监测是为了避免工作基点的变化影响到最终的监测结果。监测过程中,我单位现场工作人员定期校核基准点及基准网,建网初期可根据现场情况增加次数,确保基准点的稳定、可靠。 控制网复测频率 控 制 网 内 容 复 测 频 率 备 注高 程 控 制 网 基 准 点 1次 /2月 检 测 基 准 点 的 稳 定 性工 作 基 点 1次 /2月 利 用 基 准 点 测 定 工 作 基 点 的 高 程 基坑监测频率为取得基准数据,各监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监测次数不少于2次,若2次监测值之差小于0 .3 mm,则取两次监测值的平均数作为动态监测的初始测值。在基坑降水、开挖期间,原则上须做到两日一测;底板浇筑完成后可三日五日一测;遇到基坑变形异常、天气情况异常时应加密监测;具体监测频率可视具体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具体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监测数据有突变时,对重点监测项目频率加密测次。 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按照基坑工程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通常以累计变化量和日变化量(变化速率)控制,其报警值不应超过设计限值。本基坑工程报警值详见下表:监 测 项 目 报 警 值变 化 速 率 ( mm/d) 累 计 变 化 值 (mm)坡 顶 水 平 、 沉 降 位 移 5.0 40 招 待 所 沉 降 2 20坑 外 地 下 水 位 变 化 0 .5 m/d 累 计 1.0m 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报警根据基坑工程安全风险特点,拟将本工程监测点的安全状态分为四级:正常、黄色监测预警、橙色监测预警、红色监测预警,具体标准见下表:预 警 级 别 预 警 状 态 描 述正 常 各 监 测 物 理 量 均 未 达 到 监 测 报 警 值 的 70%, 或 某 一 监 测 物 理 量 达 到 监 测 报 警 值 的70% 80%之 间 。黄 色 监 测 预 警 各 监 测 物 理 量 均 达 到 监 测 报 警 值 的 70%, 或 某 一 监 测 物 理 量 超 过 监 测 报 警 值 的80% 90%之 间 。 橙 色 监 测 预 警 各 监 测 物 理 量 均 达 到 监 测 报 警 值 的 80%, 或 某 一 监 测 物 理 量 超 过 监 测 报 警 值 。红 色 监 测 预 警 各 监 测 物 理 量 均 超 过 监 测 报 警 值 , 或 变 化 速 率 急 剧 增 长 。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必要时实施跟踪监测。(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1 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 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 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当变形累计值、变形速率等指标达到预警值,工程存在危险事故征兆时,监测人员应连续监测工程出险部位,并将监测成果在第一时间通知设计方、委托方、监理及施工方,共同配合、统一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监测记录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进行,监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监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与2个以上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使用专业平差软件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 .1 mm。通过变形监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 (2)变形数据分析监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1)监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2)相邻两期监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监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3)对多期变形监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监测点报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1)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报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则为报警状态。2)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3)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监测数据成果规律分析原则:1)通过绘制时程曲线图、监测横断面图、监测纵断面图,对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影响范围进行分析;2)通过比对监测数据的变化与施工工序、工法的关系,并综合地层条件、外界影响等因素;3)结合类似工程 经验判断,如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提出补测(探)措施。4)结合其它测项数据,相互印证,综合分析。 监测数据需满足的一般要求监测数据是由安装设备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和监测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得以保证,现场测试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所有监测数据必须以原有记录为依据,外业监测数据及记事项目,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监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并有测试、记录人员签字。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2)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3)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4)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监测数据的必须及时计算处理,并将监测结果迅速反馈,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 ;数据处理的计算软件应是经过审查鉴定,并得到实际检验、验 证的正规软件,从外业原始监测成果的整理到平差计算,直至最终成果的输出,要求能够实现自动化,有效杜绝人工读数和记薄及计算数据的输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输出成果内容齐全、格式美观、便于审查、计算正确。 监测注意事项(1)对使用仪器必需定期进行检验。当监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2)监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3)监测时,必需保证良好的监测环境及成像条件;(4)监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监测完成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5)监测时应满足水准监测各项相关技术要求。建筑物倾斜根据建筑物相邻两沉降点的沉降高差/距离来计算确定。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的综合知识,具有设计、施工、测量等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正确判断、准确表达,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并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在考察各监测项目的数据成果时,应按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以及以往监测数据成果,合理判断基坑形变的发展趋势,按监测信息反馈要求、事先设定的预警值以及报警制度做出相应预报。 监测信息应通过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等形式反馈。要求提供的技术成果真实、准确、完整,其内容应符合规范要求的有关规定,并及时报送。 编制针对本工程的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专用专业软件,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功能为一体,系统化管理数据成果,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各种监测信息,提高监测信息反馈的快速反应能力。提供的各种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负责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总结报告应标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整个监测工作的起止日期,并应有监测单位章及项目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单位行政负责人签字。 提交资料阶段性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1)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2、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依据3)监测项目4)监测点布置5)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6)监测频率7)监测报警值8)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9)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配备本监测项目的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项 目 名 称 仪 器 、 设 备 名 称 数 量 精 度 、 分 辨 率1 沉 降 监 测 ( 垂直 位 移 ) 徕 卡 DNA03数 字 水 准仪 1台 :0 .3 mm;0 .7 mm;安平精度:0 .2 ;0 .5 ;补偿度:1 5 ;1 5 2.0mm铟 钢 水 准 尺 1根 精 度 : 0.02mm/m; 分 划 间 隔 :10mm;2 水 位 监 测 博 士 测 距 仪 1台 精 度 : 1cm3 水 平 位 移 科 力 达 电 子 全 站 仪 1台 测 距 2+2ppm, 测 角 24 数 据 处 理 电 脑 1台 打 印 机 1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