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阅读答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3627881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阅读答案篇一:贺新郎(课用)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贺 新 郎 别 友 知识与能力 学_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通过本词的学_,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雪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两首词中“万山”、 “层林”、“漫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 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二、走近作者 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_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 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1923写给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别友 注:学生自己练_诵读。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齐读。 五、赏析文本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提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整体感知 1、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上阕: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 要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感慨。 下阕 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 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是催人断肠,从此之后两人将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注着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小结: 这个词牌起首五个字,独成一句,总括全词,干净利落,却引起下文许多情节。 这首词从离别写起,整个上阕及下阕开头数句均以婉约为主,写离别的情意绵长,如泣如诉,“眼角眉梢都似恨”,大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况味。而至下阕的“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人生到此,不免肠断。然而作者夫妇毕竟是一对革命伴侣,因此又相约要割断愁思恨缕,“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旨在形容“割断”两字,以表示革命者的彻底和决绝。“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则全然为豪放自如的“铜琶铁板”。“重比翼,和云翥”这是一对年轻情侣对革命必有的希望。 无论是革命激情还是儿女柔情,都是英雄本色。 作者的描写充满着诗意的形象,这首词将阴柔与阳刚两种词体风格和谐地统一在同一首词中,巧妙地进行整合。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仅见的一首,弥足珍贵。仅只一首,也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像一般论客所指说的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探究文本。 1、绘景 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 、引导: 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结合你的感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送 友 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样的悲伤。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恨:离愁别绪。杜甫:“恨别鸟惊心”李白:“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还:深明大义。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苏轼:“过眼荣枯电与风。” 过眼,从眼前掠过。句意谓,人生滔滔,都 好似过眼云雾,转瞬就消散了。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留恋处,兰舟催发。”江淹:“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横 塘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青 玉 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 者隐居之所。凌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