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复习学案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23541424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复习学案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阅读课本了解天体的概念 ,写出常见的天体类型注意各天体的特点图1.1。天体类型: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2层次:完成课本P4读图思考题。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1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而远顺序: 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 、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3结构特征: 巨行星: 远日行星: 2.特殊性:存在 1外部因素(平安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 2内部因素:_距离适中和_周期适当 : _适宜 质量和体积适中: _的大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外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参考答案】一、1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 2吸引、相互绕转二.1.普通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2.生命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太阳光照日地_ 公转和自转_ 温度 液态水 适宜生物生存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响。3太阳辐射概念: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 、 资源和 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 太阳外表、最亮 、 最外层。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光球和 色球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风在 层;太阳风爆发生于太阳外表。3太阳活动的影响:1电磁波扰动地球上的 ,使 受到影响 ,甚至短暂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 ,出现“ 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冲进 高空大气并相互碰撞 ,出现 。出现于高纬度地区的夜晚4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 、 等。【参考答案】一.1 氢 氦 2核聚变 3 电磁波 4 光 热 能源 动力 二. 1 光球层 色球层 、 日冕层 2 黑子 耀斑 日冕 3 大气层 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场 磁暴 两极 极光 地震 水旱灾害第3节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概念: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地轴:地球的 ,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 ,呈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呈 方向旋转。周期: 日:时间长度 ,真正的周期 ,旋转360 日:时间长度 ,昼夜更替的周期 ,旋转360 59 速度:角速度:各地 除两极为 外 ,各地相等 /h。 线速度:自 向 减小赤道处最大。2公转概念:地球绕 的运动。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真正的周期是一个 年 ,时间长度 日 时 分 秒。轨道: 形状:近似正圆的 近日点:时间 初 ,远日点:时间 初速度: 角速度: 点快 , 点慢。线速度: 点快 , 点慢。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称为赤道平面 , 称为黄道平面 , 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目前是 。2请在右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3黄赤交角存在的结果:使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1个 年 , 日 时 分 秒。三.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1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 、也不 的球体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 ,背着太阳的半球是 。2分界线: 线圈。 晨昏线把经过的 线分割成 弧和 弧。2昼夜交替:1原因:由于地球 ,昼夜不断地交替 ,2周期:一个 。四.地方时1地方时1时间的早迟: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在同一 地区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 。2概念:同一时刻 ,不同 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3规律: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 小时。 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分钟。2时区和区时 1划分的目的:防止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2划分方法:全球共分 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 。 3区时:各时区以本时区 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4规律:相邻两个时区 ,区时相差 小时。任意两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 ,区时也就相差几个小时。3国际日界线:原那么上以 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五.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 ,产生 力。2.偏移规律:地球外表的物体在沿 方向运动时 ,在北半球向 偏转 ,在南半球向 偏转 ,在赤道上 偏转。六. 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反映的是 的长短。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2.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 , ,北极四周出现 现象。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 , ,南极四周出现 现象。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 , ,北极四周出现 现象。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 , ,南极四周出现 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 ,都是 小时。2季节变化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3.昼夜长短的计算比拟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比例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 的太阳高度 ,反映了 的强弱。2.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 。2季节变化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最值最大值最小值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及其以 地区 半球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及其以 地区 半球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八. 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天文含义:夏季是一年内 最长 , 最高的季节 ,也是获得 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 最短 , 最低的季节 ,也是获得 最少的季节。2天文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作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作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气候四季的划分 (北温带国家):春季: 月 夏季: 月 秋季: 月 冬季: 月2.五带的划分1划分界线:以 和 。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 从 向 地区减少的规律。2五带划分:热带:南北 之间 ,有 现象南北温带: 到 之间南北寒带: 到 之间 ,有 现象【参考答案】一. 1.自转轴 自转轴 北极星 西 东 逆 顺 恒星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 24小时 相同 零 15 2. 赤道 两极 太阳 。西 东 逆时针 顺时针恒星 365 6 9 10 椭圆 1月 7月 近日 远日 近日 远日二. 1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赤道 黄道 23262略3南北回归线 4回归 365 5 48 46 三.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1原因:发光、透明 ,白天 ,黑夜2分界线:晨昏。昼 夜 纬 昼 夜2昼夜交替:1原因:不停地自转 2周期:太阳日四.地方时1地方时1时间的早迟:纬度 早2概念:经度3规律:1 42时区和区时2划分方法:24 15 中央经线3区时:中央经线4规律:13国际日界线:180五.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形成原因:自转 地转偏向2.偏移规律:水平 右 左 没有六. 昼夜长短的变化1日照时间2.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长 短 ,昼越长夜越短 极昼。 短 长 ,昼越短夜越长 ,极夜短 长 ,昼越短夜越长 极夜。 长 短 ,昼越长夜越短 ,极昼等长 ,12。2季节变化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夏至日北回归线昼 最长 昼最短极昼极夜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昼 最长极夜极昼春、秋分日赤道等长3.昼夜长短的计算比拟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比例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最大 ,太阳辐射。2.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 递减。2季节变化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最值最大值最小值夏至日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北南冬至日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南北春、秋分日赤道赤道赤道极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八. 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天文含义:白昼 ,太阳 ,太阳辐射;白昼 ,太阳 ,太阳辐射。2天文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作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作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气候四季的划分 (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2.五带的划分1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低纬 高纬2五带划分:热带:回归线 ,直射南北温带:回归线 极圈南北寒带:极圈 极点 ,极昼极夜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性 分类:图中A表示_ ,B表示_。 特点: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物质的性质A波 B波 2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在地下33千米处大陆局部: 。 在地下2900千米处:A波_ ,B波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上图)圈层名称地震波速度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H 传播速度 纵波速度 ,横波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度不均 , 局部较薄 , 局部较厚G 上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地核温度很高 ,压力和密度很大3地壳与岩石圈名称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 Km地表至 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局部岩石圈平均 Km地表至 层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_组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_。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 的圈层 ,它包括 、 、 等。 3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_ _。【参考答案】一、1.1横波、纵波 较慢、固体;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突然消失;突然下降 2圈层名称地震波速度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H 地壳明显增加突然下降 ,突然消失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32900大洋 大陆 G地幔软流层 外核内核3. 17 莫霍界 80 软流层二、1.悬浮物 氧 2.连续 不规那么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 3.上部8 / 88 / 8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