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海盗 文档编号:23336089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与反射弧;动物行为分类、体温的控制。难点:动物激素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活动中信号传导。第4章“电路探秘”重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电阻的相关因素;欧姆定律;电路连接。难点:电压的概念:研究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方法;电路连接的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学情分析:少数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却不是很积极,课后能不会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学习自觉性教弱,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爱好。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要正确引导,以期让学生对科学充满热情。学生双基情况从其上课情况看,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简单操作做得不够充实,缺乏实践能力,以至于影响其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的能力较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认图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弱。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教学措施:(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做到严厉、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二)提优补差的措施: 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三)其他措施: 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把握和巩固提高。3.加强实验教学(四)、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9月2日9月8日始业教育 11.1地球上的水 21.2水的组成 11.3水的浮力 15 29月9日9月15日1.3水的浮力 21-3节复习检测 2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5 39月16日9月22日 1.5物质的溶解44中秋放假一天 49月23日9月29日1.6物质的分离2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24-7节 复习检测 15 59月30日10月6日国庆放假国庆放假 610月7日10月16日 4-7节 复习检测 1第一章复习、考查 22.1 大气层 12.2气温 15 710月14日10月20日2.3大气的压强 31-3节 复习检测 25 810月21日、10月27日 2.4 风和降水 1 2.5 天气预报 1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25 910月28日11月3日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14-7节 复习检测 2第二章复习、考查 25 1011月4日11月10日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3.2人体的激素调节 11-2节复习检测 2 5 1111月11日11月17日期中复习考试12 11月18日11月24日3.3神经调节 23.4动物的行为 13.5体温的控制 13-5节 复习检测 1513 11月25日12月1日3-5节 复习检测 1第三章复习、考查 24.1电荷与电流 2514 12月2日12月8日4.2电流的测量 11-2节 复习检测 2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2515 12月9日12月15日4.4变阻器 14.5电压的测量 13-5节 复习检测 2机动课 1516 12月16日12月22日4.6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4.7电路分析与应用 26-7节 复习检测 1517 12月23日12月29日6-7节 复习检测 1第四章复习、考查 2机动课 2518 12月30日1月5日第一章总复习 2第二章总复习 24元旦放假一天19 1月6日1月12日 第三章总复习 2 第四章总复习 35201月13日1月19日期末模拟考检测复5各个章节教案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课题:1.1地球上的水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重点难点: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2.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P2图)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液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_ 态和 _ 态形式存在。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_96.53%_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_2.53%_,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_用水。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 温度 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以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_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 ,其中水母占_ ,草本植物中约占 _ 。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 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_ 。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第二课时 三、水的循环 1阅读p5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_蒸发_和_蒸腾_进人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_ 、_ 、_、 _ 和_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典型例题解析【例1】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 本题的解答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地球上水体总量确实不少,但有9653是海洋水,淡水只占253,且淡水的主体又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0.3;(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世界上各个地方水资源不同;同一地方,在不同季节相差也很大;(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用水。【例2】 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解析】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种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 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回忆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运动过程,题中第一小题的答案便迎刃而解。要回答第二小题的问题,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用的一些措施,诸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课堂练习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A青蛙 B水母 C人体 D植物种子4地球上的水呈 _态、 _态和 _态,分布于_ 、 _ 和_中,形成 _水、 _ 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海洋表面水蒸发而来。5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_ 、 _、 _水、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6_是 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_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 _ 也离不开水,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且保护水资源。课题: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物理性质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二.化学性质1.水的电解实验过程:见书P7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V正:V负1:2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附加: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已知氢气g/l, 氧气g/l)提示:V(H2):V(O2)=2:1氢气g/l H2质量:O2质量?:?氧气g/l氢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氢原子个数:氧原子个数?:?水分子的化学式为: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启示: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微观分析:微观状态下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1 个水分子分解成了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文字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二、 小结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课堂练习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 B铁管热缩冷胀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3.用符号或文字表示:(1)两个氧原子 (2)两个氢分子 (3)两个水分子 (4)一个氧分子 (5)H2 (6)2H (7)2O2 (8)nH2O4.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课题:1.3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2、对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3、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答: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19,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0,图143,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气体对进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热气球、烟上升等等) 【实验】P21图144,问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证实气体浮力的存在。(现在状态下,打气针还没有完全插入篮球的气孔,排球不会漏气) 把打气针插入,气会从排球跑到气球里面,可以得出什么? (杠杆左边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排球里的气体压强大,传到了气球里面,这样排开大气的体积增加了,浮力也增加了,所以杠杆失去了平衡。) 气体也会产生向上的浮力。二、阿基米德原理。 【提出问题】既然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当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人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会有一种变轻了的感觉。浴缸的水面会上升。) 人为什么会变轻?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水面上升是因为人浸入水中后,排开了一部分水。) 【建立假设】那么,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 【实验】P21图145,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多,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增大。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 那么,如何定量的证实这个结论呢? 【设计实验】要测量浮力的大小,还要测量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体积)。如何测? 利用图145的实验器材,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怎么样安排实验的步骤?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然后交流讨论,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收集证据】 (1)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2)将物块悬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G; (3)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 (4)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 (5)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数据登记表内。物块的重G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G-F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得出结论】F浮G排水 【推广】F浮G排液 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同样,阿基米德定理可以推广到气体上面。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1、对阿基米德定理这个公式F浮G排水=液gV排的理解应注意:(1)公式中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2)公式中V排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完全浸入;物体部分浸入。(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把物体压入水中,感觉浮力变大,这时候是从水面压入水下,当完全浸入后,就不会感觉到更吃力了,用物块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说明;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用橡皮泥变形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补充说明。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课堂练习:1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C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3.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把体积为500厘米3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牛4、一个体积为1000厘米3的物体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大小为4.9牛,画出这个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并求出这个物体的密度,这个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四、物体沉浮条件。 【实验】观察P22图1-48得出,一只上浮出水面,一只下沉到水底,一只悬浮在水中问:既然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上浮,有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下沉,有的能够静止在液体内部呢? 原因:三只球所受到的重力不同,如果全部浸入受到水的浮力相同。根据力和运动关系: F浮G 上浮F浮=G 悬浮或漂浮 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沉到水底:F浮F支持力=G) 问:知道了物体沉浮的条件,那你平时常见到哪些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下沉?(木头上浮,石块在水中下沉) 问:你能不能根据木头、石头和水的密度大小关系,猜测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跟物质密度之间的关系呢?(密度比液体小的上浮,密度比液体大的下沉)举例生活中大量的例子并相互作出解释: 如:煮汤圆和泄漏的石油五、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把模拟密度计分别放入水中和盐水中,问:为什么将吸管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液面所对的位置会不同?(因为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受到的浮力也不同)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2、关于轮船问: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却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做成空心的目的是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即把橡皮泥做成空心,它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而因为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排开更多的液体,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使橡皮泥漂在液面。轮船也是如此,Titanic的沉没,进水。(p27阅读)有多条载重线(吃水线),因为浮力的大小不仅与船只排开水的体积有关,而且和水的密度有关。3、关于潜水艇【实验】注意观察:当注射器将气体压入玻璃球时,或将球内的气体吸出时,玻璃球内的水量和玻璃球沉浮的状态。 当注射器将气体压入玻璃球时,球内的水量减少,球(和球内的水)受到的重力变小,一旦重力小于浮力,球将上浮;反之,当注射器将球内的气体吸出时,球内的水量增多,球(和球内的水)受到的重力变大,一旦重力大于浮力,球将下沉。潜水艇的结构和沉浮原理。P25课题: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3、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重点难点:1、物质的溶解性2、溶解的概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溶液生活中,将蔗糖放入水中,发现蔗糖 消失了 ,水变成了 甜甜的糖水 ,说明,蔗糖在 水 中 被溶解 了。通过实验还会发现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它物质中。【实验】1、 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晶体放如水中,有什么现象?现象可以看到沉在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晶体周围出现一圈紫红色液体,紫红色慢慢扩大,隔了一段时间,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2、将固体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又有什么现象?现象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1. 溶质、溶剂和溶液。 (1) 被溶解 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水、酒精等) (3)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等)【思考】以上溶质是固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液体或气体呢? 可以。举例:医用酒精中的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溶剂是水;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思考】: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不是,果汁中已经溶有许多物质,本身就是溶液2、河水能用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河水中溶有矿物质,还溶有氧气等,冷开水中的氧气、矿物质很少,不能提供鱼生活所必需得物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溶液:把两种能够起反应的固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反应进行得很慢,但如果把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反应进行得快。人和动物、植物摄取养料,必须溶液才能吸收。生活中的酒、醋、酱油以及众多的饮料都是溶液。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故是混合物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固体、气体 ,溶剂是 液体 ;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 溶质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 溶剂 。例如:95%的酒精中5%的水是溶剂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香蕉水等。实例:碘酒溶液中酒精是溶剂;油漆中的香蕉水是有机溶剂。【实验】准备一杯泥浆水,一杯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观察,让学生描述现象二、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悬浮液 。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血液是悬浊液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乳状液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思考】将泥浆水、牛奶与高锰酸钾水溶液、蔗糖溶液情况比较,能不能说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实验】P28物质的混合,把食盐、色拉油、粉笔灰等分别放入3个装有清水和一个装有汽油的试管中。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现象,再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请学生叙述现象,找出各自的特点:食盐不断地向水中扩散,溶解在水中。粉笔灰和色拉油与水形成的混合物浑浊、不均匀,静置后分层.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讨论后得出: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性)均一不均一,下沉不均一,上浮粒子大小直径1纳米半径 0.1微米半径 0.1微米举例海水、碘酒牛奶、洗衣粉水、原油浑浊河水、墙面涂料、血液【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2.联系生活,介绍干洗原理。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真丝等制造的,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退色。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使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课堂练习1.溶液是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的。故溶液的质量等于 溶质和溶剂质量 之和。溶液的体积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D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3.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B ) A. 溶液五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 C. 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课题:1.5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重点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思考、讨论: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思考、讨论:那么,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果能转化,怎样转化?实验: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3、 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实验: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现象:氯酸钾未全溶,已达到饱和;食盐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过渡: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如何定量地判断溶质的溶解能力?二、溶解度(一)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 2、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3、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4、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5、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克6、在30时,50克水里最多溶解20克硝酸钾,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二)、溶解度曲线(P33图):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1、曲线上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曲线的交点:表示这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读图回答:1、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硝酸钾,影响最小的物质是氯化钠;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如 )随温度的升高而 。根据以上溶解度曲线回答 :1、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克;2、10 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 ;3、 时硝酸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为 克。4、20 时硝酸钠 、氯化铵、氯化钠 硝酸钾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5、10 时150克硝酸铵投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温度升高到20 ,所得溶液为 溶液。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的影响很大(曲线较陡)。如:硝酸钾。有的影响很小(曲线平缓)。如:氯化钠。2、极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3、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且溶液是饱和溶液。4、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6、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7、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8、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巩固练习:1.某温度下,把10克氯酸钾入50克的水中,结果发现还有6克氯酸钾没有溶解,求该温度下氯酸钾的溶解度。2.如下左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在 _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三)物质的溶解性等级: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例1:0.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该物质属于溶解性哪个等级?提问: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食盐颗粒的大小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提出问题: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二、建立假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猜测:猜测1:溶解度可能与 温度 有关猜测2:溶解度可能与 压强 有关猜测3:溶解度可能与 溶剂 有关猜测4:溶解度可能与 溶质 有关三、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方案1)在室温下配制硝酸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观察此时硝酸钾是否溶解了?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再溶解为止。想一想:为什么加热后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将此时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是否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的?得出结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温度是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方案2(控制变量法)目 的验证溶解度是否与温度有关条件控制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实验方案(1)称量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M克,在室温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剩余N克。即溶解度为M-N克。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称量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即溶解度为M-P克。(2)或配制较高温度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进行实验数据M克,N克,P克,100克结 论对于同一种溶质,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通过几次实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三、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讲解P33例题四.溶液的配制(P34)-略附:体积分数(P35)课题:1.6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重点难点: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2.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溶液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从海水提取食盐?一、 晶体的形成1、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A.常见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明矾、水晶、金属等,观察。B.常见的非晶体物质,如硫磺粉、红磷、蔗糖、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发现: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2、 晶体的形成思考: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解答: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的饱和溶液。如食盐的提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取到晶体呢?实验:P38-39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上。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4)静置、冷却、析晶总结出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即: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总结可得出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晶体;也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问1: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问2: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问3: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例: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二、结晶水合物 无水硫酸铜粉末 是白色的 硫酸铜晶体 是兰色的 硫酸铜溶液 也是兰色的三、关于溶解和析出的平衡由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把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但是从微观角度看,一块硫酸铜晶体上可能左边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溶解和析出平衡,质量不变,形状发生变化。课题: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2.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3.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4.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重点难点:1.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3. 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有什么密切联系。(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等)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上呢?答:不是这样的。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大量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物质。而我们生活、生产却需要淡水。人们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又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难以利用。从循环的角度看,每年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只有约9000立方千米。而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污染,又使得水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