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求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心得体会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3269839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求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求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求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求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学习,使我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治思想、党和国家最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有了充分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民族国家中,维护社会稳定的规矩当属道德和法律。在理想中,道化德育,当是维护社会稳定最好的规矩,但在现实中,道德是一种存在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属性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三个至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统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与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统一。基本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具体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保证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常识的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评价一个国家的法治效用,必须站在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的基础上,看这个国家的法治理念、法律制度是否具有让民众诚心信服权威。这种权威不是通过压制人民获取的,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的党的领导下的(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公正司法与制约监督。人治与法治的最大区别在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这决定了执法为民必须:(1)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2)做到保障人权,这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3)做到文明执法,这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否做到完善,不仅仅要看是否做到了法律条款的完备,更要看到法律制度是否做到公平正义,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到公平正义,就要做到:(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更主要的是权利拥有者没有肆意妄为的权力,也没有为了达到惩罚某人的目的而在法律没有明确条款情况下追加某项条款的权力。(2)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要合乎法律、利益均衡、情理兼顾。(3)程序正当,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4)及时高效,这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所以要完善体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_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各级各类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1)服务大局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决定的。(2)服务大局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决定的。(3)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决定的。要做到服务大局,必须要能够捕捉和把握大局,能够处理好大局和小局的关系,能够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执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和服务大局,不能不顾大局去发挥职能,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不能离开法定的职能去服务大局,要防止和纠正把服务大局单纯理解成只讲服从,忽视法治实践自身规律、原则错误倾向。(2)要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以局部代替全局。(3)要正确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坚持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内在一致性,要做到两个坚持、两个反对,任何只求某种单一的执法效果而忽视甚至牺牲其他效果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一个国家的法治,有了法律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公正司法和制约监督,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问道,要法律的保障,而法律保障的途径是通过司法机关实现的,如果做不到司法公正和制约监督,那么建设法治国家无异提高公共权力运作效率。因此,要加强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监督,加强国家行政机关的制约监督,加强国家司法机关的制约监督,加强政治及社会组织的制约监督,加强社会舆论的制约监督,加强公民的制约监督。要切实增强制约监督的合理和实效,加强和改进党内制约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支持和保证政府司法机关制约监督,支持和保证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制约监督,加强公民和舆论的制约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和人民民主基础上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人民民主的保障,所以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我们要勇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有力保证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了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了党与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平稳交接和党的领导集体坚强有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全面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依靠法治治国、执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代。总之,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创造性结合,坚持自上而下有力推动与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一定能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取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成效,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中国创造出与经济建设奇迹相媲美的法治建设奇迹。下面的文章也许对您有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体会 方向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5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体会(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