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073630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_。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戴登上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_,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_,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_。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动干戈明日黄花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B . 同室操戈大势已去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C . 大动干戈明日黄花杳无音信门可罗雀D .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门可罗雀(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B . 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C . 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D . 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B .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C .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继位正统,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D .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适合正统的继位,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2. (6分) (2017高一下庄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B . 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C . “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D . 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2) 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 A . 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B . 中医的“望、闻、问、切”。C . 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D . 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3) 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 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是认知,当然也有身体践履,但是一种生命体验。B . 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C . 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D . 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3. (7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各题。 寻找恩人文/韦名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谢。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女儿说,那天上午,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辗上她的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没事了!”中年男人不卑不亢地安慰了女儿一句,再次扶起女儿。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可除了女儿当初对恩人的简单描述,建涛对恩人一无所知。女儿当初描述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别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决。多年过去了,寻找恩人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眉心里有黑闪闪的痣,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中年男人。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和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差不多。建涛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画到后来,建涛便根据岁月的流逝,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和寻找恩人。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着急地问。“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这么一颗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黑痣!”“”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谢谢你!”尽管一见面,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也不像,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亲家公却一脸平静。“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建涛告诉亲家公。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看着平静如水般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选自小小说选刊)(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B . 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C . “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D . 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 请概括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4. (9分) (2020高二上北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经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光明日报2018年8月30日)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贏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来源:Z*xx*k.Com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之风,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解放军报2018年10月4日)材料四: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和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令人忧思。-(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光明日报2017年1月)(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B .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C .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D .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B .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C .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D .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3) 应从哪些方面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谢瞻,字宣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 , 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B .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C .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D .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古代皇帝的庙号,皇帝的庙号还有“宗”“帝”等,如唐太宗、隋炀帝。B .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 卒,古代对士大夫去世的说法,天子死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D . 臧否,书面用语,有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等意思,如“陟罚臧否”。(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与谢混、谢灵运相抗。B . 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级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C . 谢瞻手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D . 谢瞻有忧患意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7太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坊,只怕酒酲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 .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 . “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 .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 .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2)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9高三下来宾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能够分清物我之区别,能不为荣辱左右的句子是“_,_”。 (2) 三峡中描写因夏天水涨,河流揣急,行舟可一日千里的句子是“_,_”。 (3)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一句写出琵琶女弹奏的声音宛转流畅,又用“_”描写曲终琵琶声戛然而止的声音。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 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尽力而为,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份厚礼,希望您能喜欢。9. (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调查显示,在1999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富豪榜、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等上榜的近2500位亿万富豪中,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本富豪”1485人,占富豪总数60. 89%.以上材料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不超过10个字)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高二下徐州期末)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攻略指开展工作、发展事业的谋略、策略。也指生活的方法和指南。攻略有针对性、指导性、可借鉴性。游戏需要攻略,学习需要攻略,人生也需要攻略。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1-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2-1、2-2、2-3、3-1、3-2、4-1、4-2、4-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1、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