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统计特性(ppt-52页)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3029915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ppt-52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ppt-52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ppt-52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 Measurement easurement S System ystem A Analysisnalysis 21.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确定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确定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测量系统分析还可以:测量系统分析还可以:评估新的测量仪器评估新的测量仪器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3 测量定义为测量定义为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 关于特定性的关系关于特定性的关系。这个定义由美国标准局。这个定义由美国标准局(NBS)(NBS)c cc cc cEisenhart1963Eisenhart1963)首次提出。)首次提出。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cccccc程程,而,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量具:任何用来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经常用来特指 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过/不通过装置。不通过装置。测量系统:是用来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 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用来获 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2.2.术语术语43.量测过程量测过程:标准:标准:零件:零件:仪器:仪器:人:人/程序程序:环境:环境S W IPE量测量测数数值值分析分析输入输入输出输出可接受可接受可能可接受可能可接受需改善需改善量量 测测 系系 统统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程特性。5部件A部件B部件A部件BA=2.0B=2.0A=2.52B=2.006.16.1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分辨率分辨率分辨力分辨力: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 或探测度 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测量分辨率描述了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的能力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 刻度单位总是以测量单位报告1:10经验法则66.26.2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测量器具对标准物的测量(均值和标准稳定性是指测量器具对标准物的测量(均值和标准差)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差)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控制图(控制图(SPC)SPC)是对稳定定进行监控的最好工具。是对稳定定进行监控的最好工具。7测量系统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统计特性8数据变差的来源数据变差的来源仪器仪器(量具量具)工作件工作件(零件零件)扩大扩大量量测测系系统统变变异异变异性变异性敏感性敏感性接触几何接触几何变形效应变形效应一致性一致性单一性单一性重复性重复性再现性再现性使用假设使用假设稳健设计稳健设计偏移偏移线性线性稳定性稳定性校准校准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维护维护创建公差创建公差发展的变异发展的变异发展发展设计变异设计变异夹持夹持位置位置测量站测量站测量探测器测量探测器相互关连相互关连的特性的特性清洁清洁适合的适合的数据数据工作的工作的定义定义弹性变形弹性变形质量质量弹性特性弹性特性支撑特性支撑特性隐藏的几何隐藏的几何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校准校准热扩散系数热扩散系数弹性特性弹性特性人员人员/程序程序环境环境教育教育身体的身体的限制限制程序程序目视标准目视标准工作规定工作规定工作态度工作态度经验经验培训培训经验经验培训培训理解理解技能技能人因工程人因工程照明照明压力压力振动振动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几何的兼容性几何的兼容性阳光阳光人工光阳人工光阳光阳光阳温度温度人员人员空气流程空气流程热的系统热的系统平等化平等化系统构成要素系统构成要素周期周期标准与环境标准与环境的关系的关系标标 准准9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nBias偏倚(Bias)nRepeatability重复性(precision精度)nReproducibility再现性nLinearity线性10基准值基准值观测平均值观测平均值偏倚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真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真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等级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更高等级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前提为测测量,取其平均值(前提为测量值与标准尺寸是否存在显著量值与标准尺寸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T T检验,测量数据需要检验,测量数据需要达到达到1515个以上)。个以上)。1.偏倚(Bias)11仪器需要校准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磨损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出现误差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用不当仪器质量差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设计或一致性不好性不好线性误差线性误差应用错误的量具应用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设置、安装、夹紧、技术安装、夹紧、技术测量错误的特性测量错误的特性量具或零件的变形量具或零件的变形环境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影响清洁的影响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出错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错误1.1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12重复性重复性指由指由同一个同一个操作人员用操作人员用同一同一种量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同一个零件的个零件的同一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强调自身的精度)(强调自身的精度)2.重复性(Repeatability)Master Value13零件零件(样品样品)内部:形状、位内部:形状、位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一致性。一致性。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备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护不当。或维护不当。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损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零位调整、夹持、夹紧、点零位调整、夹持、夹紧、点密度的变差密度的变差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感觉、疲劳。感觉、疲劳。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伏变化。伏变化。违背假定:稳定、正确操作违背假定:稳定、正确操作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一致性不好一致性不好应用错误的量具应用错误的量具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易读性、视差)2.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14由由不同不同操作人员,采用操作人员,采用相同相同的的测量仪器,测量测量仪器,测量同一同一零件的零件的同同一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强调测量环境带来的影响)(强调测量环境带来的影响)再现性再现性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Inspector AMaster ValueInspector BInspector CInspector AInspector BInspector C15零件零件(样品样品)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和方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和方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A,B,CA,B,C时的均值差。时的均值差。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器A,B,CA,B,C等的均值差等的均值差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的均值差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的均值差3.1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16评价人评价人(操作者操作者)之间:评价人之间:评价人A,B,CA,B,C等的训练、技术、等的训练、技术、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资格以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资格以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蕮进行此研究。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蕮进行此研究。环境之间:在第环境之间:在第1,2,31,2,3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资格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违背研究中的假定违背研究中的假定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操作者训练效果操作者训练效果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易读性、视差)3.1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17基准值較小的偏倚基準值較大的偏倚量測平均值(低量程)量測平均值(高量程)基準值量測值無偏倚偏倚線性(變化的線性偏倚)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构成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构成4.线性(Linearity)(Linearity)18仪器需要校准,需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需要校准,需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缺乏维护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腐蚀、清洁;通风、动力、液压、腐蚀、清洁;基准磨损或已损坏;基准磨损或已损坏;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使用不当;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使用不当;仪器质量差;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设计或一致性不好;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定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定性;性;应用了错误的量具;应用了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设置、安装、夹紧、技术;量具或零件随零件尺寸变化、变形;量具或零件随零件尺寸变化、变形;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温度、湿度、震动、清洁度;温度、湿度、震动、清洁度;其它其它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读错。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读错。4.1线性误差的可能原因线性误差的可能原因19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变零变差、零偏倚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6.理想的测量系统理想的测量系统20足够的足够的分辨力分辨力。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或规范控制限,测量的增量应该很小。通常所有的十进制或10/1法则,表明仪器的分辨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份或更多。这个规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这意味着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图形法评价。7.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21对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差相比必须小于依据特性的公差评价测量系统。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分辨率并与过程变差相比要小。根据6变差和或来自MSA研究的总变差评价测量系统。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线性可接受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线性可接受7.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22第三章第三章测量系统变异性影响测量系统变异性影响23长期过程变差短期抽样产生的变差实际过程变差稳定性线性重复性重复性 准确度 量具变差操作员造成的变差测量误差过程变差观测值再现性再现性过程变差1.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重复性重复性”和和 “再现性再现性”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241.1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测量零件后测量零件后:1)1)确定零件是否可接受(在公差内)或不可接受确定零件是否可接受(在公差内)或不可接受 (在公差外)。(在公差外)。2)2)零件进行规定的分类零件进行规定的分类产品控制原理产品控制原理:测量零件进行分类活动。测量零件进行分类活动。过程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原理:零件变差是由过程中的普通原因还零件变差是由过程中的普通原因还 是特殊原因造成的。是特殊原因造成的。控制原理控制原理驱动兴趣点驱动兴趣点产品控制产品控制零件是否在明确的目录之内?零件是否在明确的目录之内?过程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接受?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接受?25LSLUSL2.对产品决策的影响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I I型错误型错误:生产者风险误发警报生产者风险误发警报 好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好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坏坏”的的 IIII型错误型错误:消费者风险或漏发警报消费者风险或漏发警报坏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坏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好好”的的LSLUSLI I型错误型错误:II型错误型错误26Bad is badLSLUSLIIIIIIIIIBad is badGood is goodConfused areaConfused area2.对产品决策的影响对产品决策的影响错误决定的潜在因素错误决定的潜在因素: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产品状况判定产品状况判定: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做出正确决定有二种选择: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做出正确决定有二种选择:改进生产区域改进生产区域:减少过程变差,没有零件产生在:减少过程变差,没有零件产生在IIII区。区。改进测量系统改进测量系统: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从而减小: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从而减小IIII区域的面积,区域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最小限度地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这样就可以最小限度地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273.对过程决策的影响对过程决策的影响对过程决策的影响如下对过程决策的影响如下:1)1)普通原因报告为特殊原因普通原因报告为特殊原因 2)2)特殊原因报告为普通原因特殊原因报告为普通原因测量系统变异性可能影响过程的稳定性、目标以测量系统变异性可能影响过程的稳定性、目标以 及变差的决定。及变差的决定。284.新过程的接受新过程的接受新过程:如机加工、制造、冲压、材料处理、热新新过程:如机加工、制造、冲压、材料处理、热新 过程的接受处理,或采购总成时,作为采购过程的接受处理,或采购总成时,作为采购活动的一部分,经常要完成一系列步骤。活动的一部分,经常要完成一系列步骤。供应商处对设备的研究以及随后在顾客处对设备的供应商处对设备的研究以及随后在顾客处对设备的 研究。研究。如果生产用量具不具备资格却被使用。如果不知道是如果生产用量具不具备资格却被使用。如果不知道是 仪器问题,而在寻找制程问题,就会白费努力了。仪器问题,而在寻找制程问题,就会白费努力了。29第四章第四章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30MSA分析方法的分类重重复复性性分分析析再再现现性性分分析析线线性性分分析析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偏偏倚倚分分析析位位置置分分析析变变异异分分析析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信信号号分分析析风风险险分分析析小小样样法法大大样样法法偏偏移移分分析析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变变异异分分析析计量型计量型计数型计数型破坏型破坏型MSA极差法极差法均值极差法(包括控制图法)均值极差法(包括控制图法)ANOVE法(方差分析法)法(方差分析法)311.1.稳定性分析之执行稳定性分析之执行:1)1)获取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于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获取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于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2 2)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3535次,样本容量和次,样本容量和 频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频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3 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RX&R或或X&SX&S控制图上控制图上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作图法作图法4 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化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化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 稳定状态。稳定状态。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数据法数据法321.1.稳定性分析之执行稳定性分析之执行:決定要分析的測量系統選取一標准樣本,取值參考值請現場測量人員連續測量25組數據每次測量25次輸入數據到EXCEL,Xbar-R表格中計算控制界限,並用圖判定是否穩定後續持續點圖,判圖保留記錄产品特性/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过程特性针对样本使用更高精密度等级的仪器进行精密测量十次,加以平均,做为参考值。计算每一组的平均值/R值。计算出平均值的平均值/R的平均值。1.计算控制界限:A)平均值图:Xbarbar+-A2Rbar,Xbarbar B)R值图:D4Rbar,Rbar,D3Rbar2.划出控制界限,将点子绘上3.先检查R图,以判定重复性是否稳定。4.再看Xbar图,以判定偏移是否稳定。5.若控制图稳定,可以利用Xbarbar-标准值,进行偏差检 定,看是否有偏差。6.若控制图稳定,利用Rbar/d2来了解仪器的重复性。331.1.稳定性分析之执行稳定性分析之执行:決定要分析的測量系統選取一標准樣本,取值參考值請現場測量人員連續測量25組數據每次測量25次輸入數據到EXCEL,Xbar-R表格中計算控制界限,並用圖判定是否穩定後續持續點圖,判圖保留記錄 1.后续持续点图、判图2.异常的判定a)R图失控,表明不稳定的重复性,可能什么东西松动、阻塞、变化等。b)X-BAR失控,表明测量系统不再正确测量,可能磨损,可能需重新校准。34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抽取样本,取值参考值抽取样本,取值参考值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1515次次输入数据到输入数据到EXCELEXCEL表格中表格中计算计算t t值,并判定值,并判定是否合格,是否要加补正值是否合格,是否要加补正值保留记录保留记录2.2.偏倚偏倚BIASBIAS分析之执行分析之执行:35X1=0.75mmX6=0.8mmX2=0.75mmX7=0.75mmX3=0.8mmX8=0.75mmX4=0.8mmX9=0.75mmX5=0.65mmX10=0.7mm同一操作者对同一工件测量10次如果参考标准是 0.80mm.过程变差为0.70mm=0.75Bias=0.75-0.8=-0.05%Bias=1000.05/0.70=7.1%表明表明 7.1%的过程变差是偏倚的过程变差是偏倚 BIAS2.2.偏倚偏倚BIAS BIAS 实例实例1:1:36 3.3.线性线性(Linearity)(Linearity)比较良好的情况比较良好的情况在测量范围全领域基准值和测量平均值一致在测量范围全领域基准值和测量平均值一致/没有偏倚正确地测量没有偏倚正确地测量.在测量范围全领域具有常数倍数的偏倚在测量范围全领域具有常数倍数的偏倚././虽有偏倚但是因为大小一定所以可以容易调整虽有偏倚但是因为大小一定所以可以容易调整.基准值基准值测量平均偏倚偏倚测量平均基准值基准值37 线性线性(Linearity)(Linearity)的分析的分析 线性不好的情况线性不好的情况 测量范围全领域偏倚测量范围全领域偏倚(正确度正确度)不一定的情况不一定的情况 无法矫正无法矫正.偏倚基准值偏倚基准值38 线性线性(Linearity)(Linearity)和偏倚和偏倚(Bias)(Bias)判定基准判定基准 线性线性(Linearity)(Linearity)差时需要考虑的事项:差时需要考虑的事项:调查量具测量范围中上部或下部的刻度是否合适检验基准值是否正确检验测量位置是否正确检验测量者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仪器检验量具磨损与否检验量具校准与否调查量具本身内部设计问题 电子式的话在测量全范围进行再校准.机械式的话在测量范围中以经常使用的范围为中心进行校准后不允许在其他范围使用.39平均范围=(2+1+1+2+1)/5=7/5=1.4量具误差=5.15*/d=5.15/1.19*=4.33*=4.33*1.4=6.1%Gage R&R=量具误差Gage Error/允差Tolerance=6.1/20*100%=30.5%3.快速快速GR&R(极差法(极差法/短期模式)短期模式)d常数表常数表允差Tolerance=20=最大值-最小值RRRRR405.5.计量型数据的计量型数据的 均值均值-极差法极差法1.1.选择三个测量人(选择三个测量人(A,B,CA,B,C)和)和1010个测量样品。个测量样品。测量人应有代表性,代表常从事此项测量工作的QC人员或生产线人员 10个样品应在过程中随机抽取,可代表整个过程的变差,否则会严重 影响研究结果。2.2.校准量具校准量具3.3.测量,测量,让三个测量人对10个样品的某项特性进行测试,每个样品每人测 量三次,将数据填入表中。试验时遵循以下原则:盲测原则1:对10个样品编号,每个人测完第一轮后,由其他人对这10个样品进行随机的重新编号后再测,避免主观偏向。盲测原则2:三个人之间都互相不知道其他人的测量结果。4.4.计算计算:41 示范:示范:MSAMSA搜集数据的规划搜集数据的规划 项次项次搜集点搜集点搜集要项搜集要项评估人员评估人员搜集数量搜集数量1喷喷 嘴嘴 封封 口口内径大小内径大小33.0 0.5mm张三张三 李四李四王五王五10个个2喷喷 嘴嘴 封封 口口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外外观观检检验验(毛毛边边、刮伤、变形刮伤、变形)志明志明小宝小宝15个个42零件零件人員人員12345678910A133.6533.0032.8532.8533.5533.0032.9532.8533.0033.60A233.6033.0032.8032.9533.4533.0032.9532.8033.0033.70B133.5533.0532.8032.8033.4033.0032.9532.7533.0033.55B233.5532.9532.7532.7533.4033.0532.9032.7032.9533.50C133.5033.0532.8032.8033.4033.0032.9532.8033.0533.85C233.5533.0032.8032.8033.5033.0532.9532.8033.0533.80搜集搜集GRRGRR的数据的数据示范:量测系统分析示范:量测系统分析 计量计量 43作业者/量测次数零 件平均數123456789101.张三 133.6533.0032.8532.8533.5533.0032.9532.8533.0033.602.233.6033.0032.8032.9533.4533.0032.9532.8033.0033.703.平均数33.6333.0032.8332.9033.5033.0032.9532.8333.0033.65 =33.134.全距0.050.000.050.100.100.000.000.050.000.10Ra=0.055.李四 133.5533.0532.8032.8033.4033.0032.9532.7533.0033.556.233.5532.9532.7532.7533.4033.0532.9032.7032.9533.507.平均数33.5533.0032.7832.7833.4033.0332.9332.7332.9833.53 =33.078.全距0.000.100.050.05.000.050.050.050.050.05Rb=0.049.王五 133.5033.0532.8032.8033.4033.0032.9532.8033.0533.8510.233.5533.0032.8032.8033.5033.0532.9532.8033.0533.8011.平均数33.5333.0332.8032.8033.4533.0332.9532.8033.0533.83 =33.1312.全距0.050.050.000.000.100.050.000.000.000.05Rc=0.0313.零件平均数33.5733.0132.8032.8333.4533.0232.9432.7833.0133.67Rp=0.8914.公式:0.05+0.04+0.03/作业者人数=0.04015.作业者人数=316.公式:Max 33.13 Min 33.07=diff diff=0.0617.公式:D4=UCLR=0.043.27=UCLR=0.1318.公式:D3=LCLRLUCR=0示范:示范:量具再现性及再生性数据表量具再现性及再生性数据表 xRRRx44公式:公式:%AV=100 AV/TV%AV=10.79%n=零件数零件数 r=量测次数量测次数 再现性再现性作业者变异(作业者变异(AVAV)公式:公式:AV=AV=n=10 n=10 r =2 r =2 AV=0.0304 AV=0.0304公式:公式:%EV=100 EV/TV%EV=12.59%重复性重复性设备变异(设备变异(EVEV)公式:公式:EV=R*K1EV=R*K1 EV=0.0355 EV=0.0355 制程变异制程变异量测单元分析量测单元分析量测次数量测次数K1K12 23 30.88620.5908作业者人数作业者人数2 23 3K2K20.7071 0 0.5231示范:示范: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45 全变异(全变异(TV)公式:公式:TV=TV=0.2839 公式:公式:%PV=100PV/TV PV=98.62%公式:公式:ndc=1.41PV/GRR ndc=8.3978 零件变异(零件变异(PV)公式:公式:PV=Rp*K3 PV=0.2800 公式:公式:%R&R=100GRR/TV%R&R=16.58%重复性重复性&再现性(再现性(GRR)公式:公式:GRR=GRR=0.04668 制程变异制程变异量测单元分析量测单元分析 0.70710.52310.44670.40300.37420.35340.33750.32490.31462345678910K3K3零件数零件数示范:示范: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46 3.对每个样品由三个人所测得 的9个测试值求平均值,4.总平均值的均值Xp与极差的Ra2.计算A测的所有样品的总平均值3.总平均值的均值Xa与极差的Ra1.计算A对每个样品三次 测试结果的均值/极差,47*AV计算中,如根号下出现负值,AV取值0注:零件均值注:零件均值485.Gage R&R 判断原则判断原则1.1.数值数值10%10%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2.10%2.10%数值数值 30%30%表表示示该该量量具具系系统统可可接接受受或或不不接接受受,决决定定于于该该量量具具系系统统之之重重要要性性、修修理理所所需需之之费用等因素。费用等因素。3.3.数值数值 30%30%表表示示该该量量具具系系统统不不能能接接受受,须予以改进。须予以改进。判断原则判断原则49短期与长期方法的比较短期与长期方法的比较短期模式短期模式n用生产设备用生产设备 n用生产操作员用生产操作员n快速快速 -只需几个样品只需几个样品(5)(5)n无反复(无反复(replicatesreplicates)n估计总的变差估计总的变差(Total Gage(Total Gage R&R)R&R)n不能区分不能区分 AV AV 和和EVEVn不能指导改进的方向不能指导改进的方向n可用于破坏性测试可用于破坏性测试长期模式长期模式n用生产设备用生产设备 n用生产操作员用生产操作员n较多样品较多样品 (5)(5)n要求反复要求反复 Replicates(3)Replicates(3)n估计总的变差估计总的变差 (Total Gage(Total Gage R&R)R&R)n可以区分可以区分 AV AV 和和EVEVn为测量系统的改进提供指导为测量系统的改进提供指导50NO-GOGOOperator 2Operator 16.6.量测系统分析量测系统分析计数值:计数值:51二项分布取值概率Px=CNX*PX*(1-P)N-X(第14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分解层次(网友来稿)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XX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上连载【要义解说】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策略解读】一般说来,记人叙事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分解层次,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分解层次;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分解层次;议论文主要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序来分解层次。当然,分解层次不是一层不变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富于变化。文章的层次,也常常有些外在的形式:1小标题式。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如世界改变了模样四个小标题:寿命变“长”了、世界变“小”了、劳动变“轻”了、文明变“绿”了。2序号式。序号式作文与小标题作文有相同的特点。序号可以是“一、二、三”,可以是“A、B、C”,也可以是“甲、乙、丙”从全文看,序号式干净、明快;但从题目上看,却看不出文章内容,只是标明了层次与部分。有时序号式作文,也适用于叙述性文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明晰的层次。3总分式。如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张答卷。开头:“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要用行动来书写。”主体部分每段首句分别为:选择题是对人生进行正确的取舍,填空题是充实自己的人生,判断题是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问答题是考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份“试卷”设计得合理而且实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这份人生试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分解层次,应追求作文美学的三个价值取向:一要匀称美。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要通盘考虑。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自然就成为分解层次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三段式”,这种老套的层次显得呆板。二要波澜美。文章内容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吸引读者。三要圆合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遥相照应,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感觉。【例文解剖】话题:忙忙,不亦乐乎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么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不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样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在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问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这世上最高级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解剖:本文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亮出一道美丽的风景。并据此展开述说,让人神清气爽。文章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然后,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摆实事,讲道理,入情入理,入理入心。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结尾,作者用一个段落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有力收束。【精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一处地势十分险恶的峡谷,谷底奔腾着咆哮的急流,峡谷间有一座索桥,几根光秃秃、晃悠悠的铁索横在峡谷间,它是通过这个地方的唯一路径,这里经常有人因为失足而跌入深谷。有一天,有三个人来到了这里。一个聋子,一个瞎子,还有一个健康的人。聋子看看这座桥,很害怕,但是他听不到急流的声音,他用眼睛看着脚下步伐,很顺利地过去了。瞎子不知峡谷的险恶,他心平气和,十分稳妥地通过了。第三个人是健康人,一直犹豫不敢走这索桥,可是又没有其他路可走。于是,他十分紧张地硬着头皮走上索桥,到了桥中央,他看到脚下万丈深渊,云雾升腾,听到谷底急流咆哮,早已两腿颤颤,面如土色,一不小心跌下桥去。请就“不要把困难看得太明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解析:有时候,把困难看得太明白,分析得太透彻,反而会被困难吓倒以至于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倒是那些未把困难完全看清楚而勇往直前的人,更容易达到终点。作者邮箱:13952865227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