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面劳动水平测量及变动趋势分新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2964094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体面劳动水平测量及变动趋势分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体面劳动水平测量及变动趋势分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体面劳动水平测量及变动趋势分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体面劳动水平测量及变动趋势分新 摘要:基于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重新修订的体面劳动衡量指标,选取客观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及SPSS软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影响权重,对20002011年中国体面劳动水平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体面劳动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提升并趋于稳定,这主要归因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及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体面劳动;衡量指标;水平测量;变动趋势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4)06-045-05自20世纪末提出“体面劳动”理念以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经济贸易和信息交流日益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体面劳动作为劳动者对自我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性诉求,也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一、体面劳动及其在中国的推进体面劳动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Juan Somavia)在1999年召开的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国际劳工组织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道尊严的条件下,获得的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这一表述不仅提出了体面劳动的理念,也明确指出了体面劳动应有的自由、公正、安全和富有人道尊严的核心内涵。此后,国际劳工组织开始大力推进体面劳动理念在成员国的实现,制定成员国加快落实体面劳动的议程等。体面劳动理念与我国现阶段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等社会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因此,一经传人就受到我国政府和劳动者的重视与欢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之一就是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转型期,这一历史时段既是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也是长期发展所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一方面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劳动者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特别是房价上涨速度、在劳资博弈中劳动者地位渐弱等问题日益突出。资料显示,劳动中许多“不体面”现象已经成为劳资争议、劳动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社会群体事件的主要诱因。作为一个具有7.7亿劳动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体面劳动水平的提升,对于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障和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继2006年国际劳工组织与我国签订了体面劳动国别计划(2006-2010年)之后,2012年5月,我国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代表讨论了新的体面劳动国别计划(2012-2015年),确立将合作计划集中于三个领域:促进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改善收入分配机制、改进社会保障体制并促进安全生产。已有国内学者开展了关于体面劳动的指标选择和水平测量等问题的相关研究,但研究多是参考国外学者的方法,选择体面劳动的四个战略目标即就业平等、社会保护、劳动权利和社会对话作为测量维度,每个维度再选择若干指标,最后得出一个体面劳动数值。这些先驱性的研究探索,对于理解体面劳动内涵和了解我国体面劳动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但此类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限于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指标的选择范围过窄,不能全面反映我国体面劳动水平的真实状况;其次,几乎所有的测算都是把几个维度的指标赋予平均权重,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毕竟不够准确;再次,部分学者虽然展开了国家之间体面劳动水平的横向比较,但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及道德文化差异较大,因而缺乏比较的实际意义。二、体面劳动的指标选取与权重拟定本文力图对改革开放中期以来中国的体面劳动水平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数据始终时间为2000-2011年的12年间。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本文避免使用主观指标和调研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等官方数据,或由这些官方数据计算所得。“体面劳动”指标主要依据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修订后的衡量指标体系及亚太地区的衡量指标,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选定,对于我国官方尚未进行统计的某些指标,或是选择相关替代指标,或是忽略。首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审核、整理及标准化处理,把体面劳动指标分为二个维度,部分指标涉及到三个维度。本文对指标权重的计算,改进了以往平均赋值的方法,利用Pearson相关性值作为最终权重的拟定依据,层层推进,据此算出指标权重。在就业机会维度里,用灵活就业规模替代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测算。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大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显性的灵活就业,亦即就业的总体规模减去明确的传统正规就业的规模,再加上城镇各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另一部分则是隐性的灵活就业,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口中的隐性就业的估计。在就业机会和平等待遇维度里,有两个主要内容:男女就业机会以男女就业差异率来衡量;残疾人就业以中国福利企业个数、城镇残疾人当年安排就业人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残疾人工作者人数来衡量。这两类指标分别赋权重0.5。在社会保障维度里,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做了相关的指标替代:公共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用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替代;65岁以上享受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用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人口比例作为替代;城镇基本医疗保健覆盖的人口比例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人口比例作为替代。体面劳动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以往被忽视的一个部分,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经修订之后新增加的一个部分。失学儿童百分比为反向指标,这里用正向指标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替代;劳动生产率可以体现为就业人员的人均GDP,简称PPP,以及PPP的增长率;收入不平等指标是收入最高的10%人口收入和收入最低的10%人口收入的差异率;通货膨胀表示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济部门的就业构成用偏离数来表示,是三次产业结构偏离数的绝对值之和。 三、中国体面劳动值的计量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得出的权重值,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二维指标的最终值,以此类推,得到最终的体面劳动值。计算出的单个年度数值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经数值比较才能体现出不同年度数值间的相对变化。本文将2000年的体面劳动值设为1,然后依此为数据基准计算得到后十年的体面劳动值,依据此基准值,在对各年度数值变化的比较中得出改革开放中期以来中国体面劳动水平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见,近十多年来,我国体面劳动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虽在个别年份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不影响整体走向。四、中国体面劳动水平变动趋势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体面劳动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提升,但也偶有下行波动。本文试图从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略加分析。(一)体面劳动水平提升与社会保障法制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中国体面劳动水平的整体提升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劳动社会保障法规密切相关。在劳动标准立法方面,2001年国家颁布了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颁布了安全生产法;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最低工资规定,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扩展到企业以外的用工单位;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在劳动关系立法方面,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集体合同规定,规范了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行为;2007年国家颁布了劳动合同法;2007年颁布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及时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劳动保障立法方面,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国家颁布了就业促进法,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2010年末,国家颁布了社会保险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障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在劳动行政立法方面,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国体面劳动水平的持续提升与劳动社会保障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首先,立法层次提高,多以法的形式出现,带有强制性,提高了执行力及约束力。其次,适用范围扩大。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劳动者的覆盖范围愈来愈广,包括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等。再次,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细化,原隶属于劳动法的内容大都列为单独条例、法规,从而避免在执行过程中部门间的相互掣肘和主体缺位。最后,我国的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影响。我国1983年正式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迄今我国已承认和批准了25个国家劳工公约,缩短了中国劳动法律与国际劳工公约的距离。(二)体面劳动水平的上行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密切相关体面劳动水平的上行趋势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实行“以充分就业目标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财政支出政策,从改善就业机制人手促进就业,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和扩大公共部门的就业岗位等,另一方面是通过财政收入政策,从税收政策扶持人手推进就业,包括2003年起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对新企业所得税的相对低税率等。货币政策的稳健既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保证生产率提高、民生改善和充分就业的调控目标,又能够稳定国民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产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国家产业投资和产业发展指导性政策来实现。政府在制定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兼顾三个方面的平衡:就业增长和产出增长的平衡、生产率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平衡以及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平衡。这些都为我国体面劳动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而分配政策已成为我国体面劳动水平提升的瓶颈。数据显示,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绝对水平不是最低,但其比重却在下降,从上世纪的90年代的68.3%下降到现在的57.8%,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而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劳动报酬约占GDP的70%左右。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体面劳动水平提升的限制性短板。(三)体面劳动水平的波动与国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从图1可见,2008-2009年我国体面劳动水平突然下滑,随后又转向回升和上升,这种异常波动主要是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所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全球经济的过度金融化,从而导致金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演变成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增长拉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金融形势严峻等。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用工需求下滑,规模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增多。此外,在危机笼罩下,企业经营者对经济下行预期增强,纷纷削减投资和冻结工资,甚至降低员工收入水平和减少劳动条件改善投入,劳动者在工作条件、就业稳定性、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权益难以得到全面保障。可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导致我国体面劳动总水平突然下滑的主因。五、结论及政策含义自改革开放中期以来,我国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水平一直保持稳定提升的态势。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从2000-2011年的12年间,我国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水平提高幅度一倍有余,并且提升的速度还有加快的趋势。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我国劳动者在整体就业率、就业机会平等、劳动法律保障、总体收入水平、劳动安全环境、公平对话权利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体面劳动水平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互为因果、互促共进的紧密关系。因此,我们应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中,不断提升我国体面劳动水平,也要注重以体面劳动水平的不断提升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其一,随着我国的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虽然能够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但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失业增加、劳动力市场机制僵化和收入水平降低等,即有些法律规范对于提升体面劳动水平有一定的代偿性,如何消除这部分负面影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体面劳动水平,但分配制度存在较大问题,业已成为影响我国体面劳动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促进我国体面劳动水平进一步提升,不仅依赖于社会“财富蛋糕”的不断做大,更依赖于“财富蛋糕”的分割方式,劳动者若不能获得体面报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体面劳动。其三,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在全球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体面劳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应借鉴国际劳工组织从危机中吸取的政策经验:以刺激性措施创造就业,通过社会保护减缓危机,积极促进就业恢复,利用社会对话管控危机。以不断提升的体面劳动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责任编辑:郑洪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