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2800722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论文】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比较文学论文】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比较文学论文】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论文】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分析摘要: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危机揭示了比较文学的三大危机。通过分析法国学派的弊端指出今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及方向。韦勒克指出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必须重视“文学性”这个问题。关键词:韦勒克;文学性;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最初分两大学派,分别为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法国学派的研究者“用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唯事实主义的观点看待文学研究”。西方一直盛行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主宰,欧洲人优越于世界上的其他种族,西方文化才是优秀文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彼时的比较文学研究仅局限于西方文化的范围内。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着比较文学的发展,因此以韦勒克为首的许多读者认为,这样的“比较文学已成为一潭死水。”为了改变比较文学的现状,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要重视文学的内在性。文学的关键在文学作品,内在性研究是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换句话说就是对文学性的研究。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没有鲜明的对象和特定的方法论,这使它面临危机。因此它强调对文学性的研究,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是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原则和学科基础。当然韦勒克对文学性的定义与他一贯坚持的文学概念有关。他指出内部研究是对文学作品的符号结构的研究,而对作品与作品之外诸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的范围包含文学性,文学性是比较文学规范外部研究的一把尺子。他认为,文学演变过程中其外在因素文千差万变,但文学始终保持着恒定的整体性和内在性。伴随文学创作的发展与繁荣,审视文学本体逐渐成为一种史学和文论的自觉,这种理性的自觉对于文学演进是极为有益的。那么到底何为“文学性”呢?“文学性”,这个现代文论或诗学概念最早是由俄国的形式学派文论家罗曼雅各布森提出的。他从诗歌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语言这个诗学视角审视,提出了“关于文学的科学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该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那个要素”。在这位先锋文论家眼里,传统的所谓文学研究,不过是政治、哲学、文化史学等“杂乱无章的堆积物”,根本没有触及到文学作品最内在最核心的本质和特点。雅各布森率先提出“文学性”这个概念,而美国学者雷纳韦勒克也曾经提出这个问题。在比较文学的危机这篇论文中韦勒克指出,法国学者的做法将使比较文学失去了其文学特性,从而让自身的存在基础也变得飘忽不定。所以,韦勒克提出,比较文学研究者一定要重视“文学性”这个问题,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之后,法国比较文学家艾田伯和布吕奈尔也提出了相似的意见。艾田伯在其论文比较不是理由一文里态度鲜明地指出:“除非历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使我们最终能来谈论文学,甚至总体文学、美学、修辞学,否则比较文学注定会长时期完成不了自己的使命。”另一位学者布吕奈尔则在1983年出版的什么是比较文学一书中对同行提出惊醒:“不要忘记在比较中有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语言、跨学科、跨民族的边缘学科,这种性质导致比较学科必然和其他学科存在大量的联系,也注定了它会借鉴当代各种文学理论。即使在这种联系密切和不断借鉴的同时,比较文学也不应该失去自己的文学立场。因为比较文学终究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学科,如果它抛弃了主要研究对象文学,那么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呢?一味的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会导致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贫乏而没有深度。“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基本属性,比较文学的研究不能失去文学性。在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中,曾出现过不注重文学性研究的这种情况,但后来又回归到对文学性的研究上,这更说明了文学性对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性。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仍然是对文学性的坚持,因为这终究是比较文学存在的根本。但相应的也要注意,我们如今所说的比较文学对象的文学性,与韦勒克所说的“文学性”不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不提倡回到自闭式的文学内部研究,而是说比较文学的研究课题目的应该注重文学,研究中会涉及到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外部因素,不管这些方面的内容多深多广我们都不能抛弃文学去研究文化传播等外部的东西,必须紧紧抓牢文学这个中心,才有助于解决文学问题。总之,文学,也只有文学,才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参考文献:1美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A.见于干永昌,廖鸿钧,倪蕊琴,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G.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22-135.2美雷纳韦勒克,著.丁泓,余徽,译.批评的诸种概念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266278.3美雷纳韦勒克,著.张今言,译.批评的诸种概念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268-2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