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2614657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前提。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实践会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是夯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提;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1)0200280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刻注意回答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其政治上的成熟首先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与自觉。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成熟程度,也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对此认识深刻,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在当代中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程度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内在地包含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理论上成熟的集中表现。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视角的解读,总体上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组成部分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组成部分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要求做到“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片面化和绝对化。对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涉及的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态度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发。”首先,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其次,要在坚持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因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做出科学回答,逐步形成了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自觉。理论感觉一方面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坚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地结合时代特点、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密切联系是鲜明的特点。理论自觉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也强化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二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双向发展。二、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新理论自觉与其说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不如说是形势发展和实践的迫切需要。对此,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改革开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从时间上来看是发生在“*”结束之后,邓小平首先在全党发起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当时,由于“*”造成严重的左倾思想束缚和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严峻形势,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改变当时中国的局面。邓小平担负起这个历史责任,提出要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针对当时党的主要领导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给予坚决的批评,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支持并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所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随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宣言书,这次会议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没上来;邓小平主持起草并由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廓清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观点和论断的原则区别。正是邓小平在理论上这些重要的贡献,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理论自觉,才使我们党在“*”后结束了两年徘徊的局面,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82年9月,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明确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提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体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开辟。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正确道路的开辟固然重要,而在实践中自觉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对其科学认识则更为重要。在人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提出异议时,邓小平仍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定者,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没有丢,也不能丢,但更要“讲新话”,因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进入20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我国也发生了波动,有些人对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我国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产生怀疑,一时间中国向何处去似乎成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江泽民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有信心做好工作的根本的、坚实的基础。这次中央领导机构作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邓小平后来在南方谈话中重申了坚持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鼓励人们在这个道路上要“敢闯敢试”,有一点“冒”的精神,不断开辟。“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历史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胡锦涛系统总结了建国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经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做出科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繁荣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三、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不仅表现为自觉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更加重要的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国情的变化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最大的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科学处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需要解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框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理论自觉,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毫不含糊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毫不含糊地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世情、国情,特别是党情的发展变化,对苏东剧变以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新情况、做出新判断、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日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科学划分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在深入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系统阐释,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以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视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与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就不能停步。只要保持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四、理论自觉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理论自觉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党过去实现了理论自觉,现在做到了理论自觉,不等于永远能够做到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又是一个必须时刻引起注意的重大问题。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我们既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所带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巨大进步,也能看到没有理论自觉或失去理论自觉给社会主义事业所带来的严重灾难。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特别是苏联解体以来,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大都以苏联党为例,我们也不例外。巴黎公社革命之后,欧洲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期,俄国却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这种巨变的形势要求马克思主义者给予科学的回答。当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们,如伯恩斯坦、考茨基纷纷对此做出错误解释时,列宁承担了这个正本清源任务,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发展阶段,垄断是其基本特征,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绝对规律。理论的成功探索不仅廓清了当时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的模糊认识,而且为工人运动指明了道路,提出一国首先胜利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规律,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些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有益借鉴的理论成果,在资本主义的包围圈中巩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但在列宁之后,苏联却逐步陷入到了体制僵化、理论保守的境地,直至后来戈尔巴乔夫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了马克思主义,最终苏联解体、共产党被解散。苏联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方面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方面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毛泽东的贡献,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为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但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毛泽东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得出了后来值得借鉴的经验,如提出“以苏为戒”的方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提出我国正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和曲折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见解等,成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必要前提。在后来却逐步僵化,思想逐步“左”倾,固守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甚至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导致“*”盛行十年才宣告结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回顾历史,反思中外,得出一条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伴随整个改革开放进程和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在当代中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应当关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理论上的核心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理论保证。要想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不停顿。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同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共产党保持理论自觉,就要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时代特点和群众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理论自觉的集中体现和基本路径,推进“三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和庄严责任,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保证。中国化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国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基本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共性,但共性产生于个性,共性绝不能取代个性;事物的共性是抽象的,个性才是鲜活的、丰富的、多样的。只有实现理论与实际、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找到自己的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际,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结合,同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体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活力与生机。时代化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有机地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潮流,推动时代发展。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可能终极一切发展。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进入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仍具有其科学性、指导性,但更为主要的是要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要根据时代变化去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时代化角度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就是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主题、应对时代挑战,实现自己发展的历史。我们应把握时代特点,珍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时代主题、应对时代挑战中不断获得发展。大众化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具体化、通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自觉的共识、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经典作家经过占有大量资料,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抽象思维而形成的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工人阶级虽然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会在工人运动中自发地产生。马克思 主义者必须着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既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指导作用。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得以更广泛而深入地被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引导人民群众不断提高运用最新成果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并不断赋予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使我们党在这个过程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六、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需要人们在实践中科学地加以对待。而现实中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也影响着党的理论自觉。因此,必须认真地加以反对和克服。反对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本身也是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过程。要自觉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因为,“教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它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经验主义,就是只看到一些具体实践,只看到一国一地一时的经验,没有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扫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障碍。解放思想是我们党新时期的一大法宝,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应珍惜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着眼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发展。要自觉地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斗争。苏东剧变以来,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把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失败和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敌视、攻击和否定,一时间反马克思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大肆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宣传西方的价值观为“普世价值”,抓紧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战略图谋,对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产生一定冲击。这种时刻更需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剖析这种观点的错误,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对此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江泽民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而艰巨,我们没有未来的全部答案。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快发展,都面临着一些从未遇到的新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的具有高度“理论的自觉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刻注意保持理论自觉,保持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态度,自觉地正确划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辟理论新境界,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责任编辑:段志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