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年还是成熟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265577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成年还是成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向成年还是成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向成年还是成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向“成年”还是“成熟”?我们的视野每天都在接触一些新的东西,去接应这个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 世界,网络与媒体及时将四境之内的信息传递给我们夹杂着社会舆论的鼓动 之风,这段时间众人对网络上和媒体上热议的“李姓事件”各抒己见。2010年 10 月,李启铭撞大学生的事件登时让“我爸是李刚”荣登 2010年网 络经典流行语录排行榜,甚至闹到了国外媒体。2011 年 9 月,李双江之子无驾 照开宝马,打伤人还高喊“谁敢打110!”,再一次袭击了媒体的神经。于是有人 生发疑问:为什么撞车的都是有钱人的儿子,有权人的后代?也有一些人疑问: 为什么撞车违法的都是姓李?可是,我们更该问的是:为什么聚焦公众眼光的“李 姓事件”的肇事者都是年龄不大,刚处于或正走向成年的年青人?当今的青 少年的成长,在单纯的走向成年,还是在真正的走向成熟?每天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交通安全事故有很多,但是这两件却引起莫大的关 注,因为是年龄尚小的官二代、星二代犯下的错误。他们还未涉足社会,却犯下 如此错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当今的 80、90 后们生活的环境已经远远优于以前,多半是家里的独 生子女,父母均有工作,家庭物质、精神条件充裕。这导致了两个极端:一是父 母忙于事业,无暇照看孩子,孩子缺少家长的爱便产生孤独、莫名的忧伤感,甚 至灵魂游荡,自杀寻死。一是父母对孩子溺爱,视之如至宝,致使孩子长大后不 知“挫折”为何物,更是总将自己视为众星捧月的主儿。其次,虽然青少年普遍出现“早熟”的现象,但是个人认为,所谓的“早熟” 是出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渴望成熟、追求个性而急于模仿成人的行 为的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便不难理解。第三,即便是一些孩子达到了成年的年龄,即到了16 或者18 周岁,心理上 仍然是不成熟,尤其是对父母、对家庭存在深深的依赖感(青少年们想要挣脱家 庭的庇护,但却因无能为力而感到苦恼的诗文有很多)。这对于那些从小养尊处 优的富二代们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成长的路总离不开家长关切的影子。虽然终于 到了承认的年龄,但肩膀仍然不够硬朗,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社会公德心等, 却将少年时期积攒下的飞扬跋扈、妄自尊大之气继续发扬,这不能不说是青少年 成长的一大问题。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18 岁以上已经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也就是完全能够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一个 15 岁的正常青少年,虽然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范 畴,但却也应该有了相当的判断能力。就拿那个正在实习的大学生来说,既然是 即将毕业走上社会,就更应当有办事前考虑后果的基本能力,他说“我爸是李刚” (尽管不知他当时是否这么叫嚣),而李双江十五岁的儿子在肇事后也会来一句 “我看你们谁敢打 110!”,似乎父辈的权势与名望已然成为他们强有力的靠山, 而自己利用起来随心所欲、理所当然。所以当今的青少年走向成年与走向成熟已脱离了开来,而父母们更是忽略了 这个问题,在中国人的眼里,子女再大也永远只是个孩子,难怪会出现“老子英 雄而儿非好汉”的局面,让人扼腕。个人认为面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家长应该注意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了解一些青少年发育与成熟 的理论知识是很必要的,虽然不能参与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但是可以给予正确 的引导。青少年心理复杂,可塑性强,在家里可以是个百依百顺的好孩子,但在 外边却炫耀耍酷。(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李双江夫妇不住夸自己的儿子好,却在 外干出那样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显然是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操守等的教育了) 父母爱子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忘了教育,为下一代铺好未来的路不是给他们一座 靠山来让他们坐吃山空,而是要锻炼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此外,对青少年 普及法律知识有利无弊。第二,社会方面的责任重大。“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这些词汇将一 些孩子与普通人群划分开来,成为特殊的群体接受公众苛责挑剔的目光。每 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天枰,社会对于善恶是非的判断同样如此,特殊群体的划分 无形中就加重了人民评判他们的天枰的砝码。其次,社会舆论的聚焦与批驳,一 面是透着对败坏社会风尚之徒的憎恶,另一方面却又反射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殷切希望与呼唤。社会这个大课堂,不应当仅仅教孩子们成长为只读书的呆子, 更应该让他们积攒踏进成人世界的资格。有人说,现代的中国物欲横流,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在沦丧,民族自信 心在减退,车祸背后的秘密是权势、钱财混着放任狂妄。而网络上热议这两件事 却表明,公众与舆论“惩恶扬善”的风向标并没有偏移方向,只是对于一些特殊 群体采取更苛刻的态度去揭露。公众的呼声不能忽视,但是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 的重视,引起社会风气、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究竟该如何培养青少年成长为未来的国家栋梁,是只期待着他们 18 岁的到 来,还是真正的培养他们全面的成熟,有待于整个社会的探索与实践!青少年心理学课程作业)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年级:2009级姓名:王涛学号:1053409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