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常州市0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2196228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常州市0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年高考常州市0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年高考常州市0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 . .解读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常州市朝阳中学 陈 怡2004年常州中考语文试卷是一份好试卷。 它体现了以下特点: 1、 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的要求,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对母语的基本能力:识字和写字、学度和写作。着眼点在能力,也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素质。 2、 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语文达标的表现,应在于能够比较熟练得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在于“通”而不在于“专”,在于“用”而不在于“识”。因此,初中阶段对语文知识的要求,不宜过高过多,试题更不宜知识立意。 3、 试题的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倾向和培养中学生正确道德观的要求。 4、 题型简洁清晰,条块分明,流畅大气,内容切实,完美地凸现了考纲说明。和03年的中考试卷以及0304学年的质量调研试卷保持了相对的继承性,但又有所发展。这对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5、 重视了思辨。阅读和作文、比较探究题,都含有强烈的思辨成分。作文的思辨程度,可以收敛一些,因为作文分值太高,考生审题一旦失误,损失惨重。 6、 强调了词语和成语,重视了语文最基本的因素,当然,重视程度还可突出些,题型再变化些。 7、 题型引入比较阅读(阅读一和文言文),这更有利于开发考生的智力和能力。 8、 主观题已占绝对优势,这符合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设统一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的分值已达29分,这有利于考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感受,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当然,不设统一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自由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一定的范围和要求中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想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感情的外溢。 另外,有的主观题规定“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这更说明了对考生的爱护和尊重。 以下,具体地谈一下对试卷的认识。 一、积累运用 (一) 积累 1、借助汉语拼音记读汉字,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这是生活中实际的需要。第一题很好,而且相对稳定。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但考纲中“能运用多种检字方法查阅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识字,累计识字3500左右”的要求如何在试卷中体现还显得不够。现在很多学生查字典、词典有弱化的趋势,如何在试卷中体现这个要求,如何考察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恐怕在以后的试卷中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当然,本试卷在文言文中巧妙地置设了成语置义的试题,这是好的尝试。 2、默写古诗文是一个基本要求,本试卷的优点是:(1)将默写的分值下降,从8分降为5分,这很好。我们要重视古代文化的积累,但要合理安排分值,5分还是适当的。(2)就古诗文的识记来说,也强调了运用。第7小题“从论语六则中选出两句,作为专题板报“学习大家谈”的征稿主题”,这道题目从一般的识记到能力转化,这是一个好创意和好导向。 3、在积累中增加“名著阅读”,此题非常好。重视名著阅读是一个好创意,切中当前学生漠视和淡视名著的可忧虑的现象,积极倡导珍视我们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战略意义。古诗文是课内的,名著大多是课外的,它还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拓宽。 而且,此题也不为难学生,即使学生课外阅读甚少,但课文课本中有许多名著的片断,学生也能够依托课文的文本答题。这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此题在03年前没有出现过,以后要坚持下去。 此题比模考(调研测试)有进步。模考是写出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中两个重要人物(林冲、鲁智深),此题一是简单,二是如果没有阅读过水浒,就难答题,含有逼学生和考学生的意味,显得不公平竞争。中考题就拓宽了,叙述名著中一个故事(情节),并能运用一个成语或格言,警句。这道题好在:不局限要求在某一部名著;要求学生有概括和复述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成语(格言、警句),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但有两个困惑:(1)名著的界定是什么?如果学生也回答某一部作品的情节、人物和成语,给不给分?因此,要在初中的教学中明确教育部等提倡的名著(读书)范围,以避免出现贻误;(2)在表述中要至少运用一个以上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这要求偏高,有的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但临场紧张,学生没有准备,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或使用不当,这就会无谓失分。其实,此题可改为: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并简要地说说你的评价。 (二) 运用 运用部分10分,基本沿袭以前的思路,但有了变化和提高。 以前的试题,是文章修改+用汉语简明表述基本定理或公式+仿写语段。 本试卷是:文章修改+仿写句子+根据图示表述。 分述之: 文章修改是基本题,应保留。当然,还可引入标点、修辞等要求。如 果可能,这部分的分值可以增加些,内容再丰富些,因为毕竟这是语文的基本功。 仿写句子比仿写语段容易操作,而且评分可以量化。这是以前多年的高考内容,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学习从模仿开始)。形式(句式)上的模仿,内容上的思维创新,是运用和锤炼语言的好形式。去年中考的仿写语段,因内容多、杂,难以捉摸,而且叙事,考生抓不住要领,碰运气而已。考生都能或多或少写一些,但是不是吃准了题意,难说。本试卷的要求就很明确,也容易理解,但能否能真正答对,就要看考生的基本功和素质,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此题好。(按:03年中考仿段优于04年) 本试卷第6题是一道好题。 考了几个方面:(1)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2)根据图示,能说出运河和海洋的关系;(3)语言运用要得体和有分寸;(4)语言的表达(述)要准确、简洁。 此题的选择和组织是花了一番工夫的,很有匠心,十分聪明。但是,有一个质疑:污染运河是污染长江,污染长江会间接污染海洋,这圈子兜得太大,转了两个弯。把向运河倒污水和海洋存亡连起来,未免有点作秀(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其实,可以选一个直接一点的内容和切口,不一定要连接今年6月5日环境日的主题。实际上,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相当宏观和前瞻性的,和个人的直接关系不大,许多报纸,包括扬子晚报和常州日报,当天都未提及,常州晚报发了两篇治理污水和大气污染的新闻,也未直接提环境日的主题。当天中央电视台有反应但也比较宏观。 前几次考试,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表达某一定理或公式。这类题目看来是把语文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很有创意,但这种题型不能成为一种模式,它是一种时尚,一种考试的题型,而不是唯一的题型。所以今年不用这样的形式是十分正确的。 (三) 探究题 探究题是常州中考试题的亮点。 探究题是通过相关材料的比较分析,得出某个结论。它是对考生思维的最高级别的要求。首先要读懂各段文字,找出关键东西;其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进行归纳,找出共性(不同点实际上是从反面来验证共性的问题)。考生要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要找准阅读的切入口,综合的出发点,其要求是高的,但也是运用语言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个实践。 去年的探究题,难度较大。虽然题目的选择很新鲜。 今年的探究题则比较容易入手,虽然要回答完全准确也不容易,但每一个人都能说一些。本探究题在题干中明示了思维的范围:重诚信。题干三次提及“诚信”,两次提及“重”,这就告诉考生,思维的切入口。 当然有些考生会忽视“诚信”的含义(按:解释“重诚信”不必在“诚信”上做文章,这犹如提倡要“尊重学生”,只要说清怎样才算“尊重”而不必解释“学生”一样),也即是什么是“重诚信”不管什么情况,即使个人要付出代价或牺牲,都应该重诚信。评分标准强调这一点很对,因为这是问题的本和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思维都离不开本源。其实,5则材料看来优点烦,都是类似材料,但正是如此,才要考生归纳共同点。 所以,此题十分好。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两篇短文 这是两个大语段的比较分析。一是议论文(表面看是书信),一是说明文。 该组题的优点是: (1) 跳出文体的束缚,着眼于信息。 按以往常规,说明文考说明对象、说明方法但该组题一点都没有涉及说明文知识的题目,但是,实际上,不掌握说明文的知识,又做不了题目。这就叫“活”。实际上,任何文体,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传递信息,因此,只有信息才是阅读的根本,离开了信息去机械的分析文体知识,那是舍本求末。 母亲的信实际上是议论文,但不从论点、论据等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入手,而是从信息的理解、识别和思辨的角度入手,但如果不掌握议论文的知识,就难以入手。 当然,有些考生,能做对题目,但可能看不出这是议论文,这说明了文体知识(格式)已经在考生心中根深蒂固,考生能重在运用了。 (2)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重视信息的筛选和到位。 去年的阅读题比较呆板,因为它偏重于整体感知,所以几个阅读题题型,要求大致相同,知识文本不同而已,题目有凑的感觉。当然,强调整体感知是对的,这是阅读的基础,是阅读的开始,但是,它不是阅读的结果。阅读要细化,对文本中关键的内容要深入探索。 本组题的第9题就是好题目。 第9题实际上是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如果考生能抓住这段文字的中心,因为他的方程“或许有争斗不幸和伤害,在将来生活中,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那么,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估计,恐怕有相当的考生在此题上会失分,就是看不懂文本的结构,不会对号入座。如果题目换一个角度和提法:飞鸟、蜜蜂和鲜花的比喻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含义)?那么这题目可能降低了难度。但是,常州中考考纲中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按:在课程标准上有明文规定,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有一定的强制性,一定要执行),因此就刻意回避了比喻,但实际上,阅读文本是离不了比喻的,去年的试卷,就刻意选择浅显的文体。何必呢? (3) 创造性阅读打开了考生的思路。 用文本中提供的信息,处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拓展性阅读是考生今后发展的需要。生活中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聪明就在于举一反三。从已知来透视未知,这样不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和方向。第10、11题均属此类。 第10题实际上是观点和材料的问题,此题恐怕常州考生都能做,因为教研室倡导,各校都重视知识的迁移。 第11题稍难,它不同于开放题。它有所依托。它用乙文的材料来印证甲文的例子。它离不开各自的文本,又相对独立,并且,又要有所想象。此题最典型地传递了教研室中语组阅读理解三层次中第二层次的要求。 此题出得非常好,真是用尽了心机。 可贵哉! (4) 开放题 开放题不是无的放失。它必须建立在考生对阅读文本了然于心的基础上,有知才有感,开放题不是海阔天空侃一阵,而是考生感情和智慧的迸发。 第12题即是。评价性阅读,跳出文本看文本,要有高度,要有真感觉,不是乱侃。言之成理在于言,要说清楚不容易,要说得让人服帖不容易。常州市中考几年来坚持这方向,是对头的。还需要把它切切实实贯输到中学的教学环节中,思辨是语文最本质的要求之一。 (二) 阅读用爱倾听 这组题大体上还可以,但没有闪光点,光色不显著。原因是:(1)文本虽然内容较好,讲了人和世界的道理,但是文字不精炼,冗沓,感情的力度和张度不够;(2)题型和思路和上组题相类似,不过是更具体一些而已。说得刻薄一些,有些江郎才尽。第13题前一问是文本内容的概括,中规中矩;后一问要转一个弯,如何才能做到“用爱去倾听”(主题),实际上是内容(情节)的概括,此题的1分恐不好拿。(不知阅卷的结果如何?)因为文本中没有现成的句子,但它又渗透在情节中,这说明,语文教学还须深入,还要更活一些。 第14题考查词语、词的含义和动词的作用,是常规题。 第15题又是思辨题。但是画线的句子,本身有先天不足的毛病,因为世界是复杂的,有的事物,我们应该或理解,或支持,或宽容,但有些事物,不大正常或不应该提倡的事物,我们就要反对,是非的观念是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对于不分时间和场合的麻将声、打骂孩子的刺耳声,不管怎么听,都应该是反对的,这里谈不上“美妙和和谐”、“欣喜和欣慰”,对应纠正的或反对的事物持宽容或赞美,是不对的。 或许,文本中的“聒噪声”和“刺耳声”是实指摩托车声和拉琴声。总之,这段说理本身不够清晰,命题者又格外巴结,加了完全反面的材料,此题就有了误区。(如果说得不对,还请见谅) 第16、17题,是开放性题目,此二题旨在鼓励考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分值太高,(共8分)题目难度不大,而且性质有重复之感。如果从普遍提高学生的分值角度出发,当然也未尝不可。只不过星光已经黯淡。 (三) 文言文 该试卷的文言文中规中矩,难易适中,而且采用了巧妙的比较阅读形式使题目显出活力。 应该说,我市的初三文言文教学是有成效的,饮水思源,其源头在于初中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部分编写到位,把文言文各种规律和现象阐述清晰,我认为这很好。因为虽然我市初三毕业生大部分(或全部)将升入高一级学校,但不一定所有的人以后都会接触文言文,所以初三时对文言文作具体的、简洁的全貌介绍,给他们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当然,复习指导也明确指出,此不列入考试内容。这体现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工整性公正性。 该试卷的文言文比模考题目容易了一些, 可能得分率会相应高一些 第1820题,中规中矩,试题适中,切入“阅读前线文言文”的要求。 第21题有新意。 它选了一段礼记的文字(不食嗟来之食),因加了许多注释,一般学生都应能读通读懂。 特色之一是,这段文字和上文鱼我所欲也中那些语句相对应,这道题考活了,孟子用了一句话概括一件事,礼记是讲了一个具体的故事。从礼记的故事来推出孟子的话,丝丝入扣,巧妙自然。实际上,考了两层:孟子的话能否懂,会不会翻译?这两句话和下文的故事的类比性。这是能力的延伸。 特色之二,极具亮点,用“拔苗助长”的释义考“嗟来之食”的释义,粗看是考了现代汉语,其实还是正宗的文言文翻译,但又比全译的难度大。(1)因为不能全文翻译,要概括,但如果不理解全文,就很难概括。(2)概括介绍主要情节后还要指出它的比喻义,即它的含义。此题出得极活,极好。但实际上也有难度,不知具体得分率如何?不过,这是极好的导向。 此题实在好:巧、灵、活、实。 三、作文 中考考纲中说,写作不设审题障碍。中考的作文话题是“接受与付出”。这是思辨性很强的话题,要讲清二者的辨证关系。实际上,初中学生的辨证能力、思辨能力还普遍达不到命题的要求。因此,今年中考作文带来一个教训:千万不要忘了,不设审题障碍。 我妄自猜测,今年中考话题是否受江苏省高考的影响(也许我是瞎猜)(按:纯属巧合)江苏高考的话题看似轻盈漂亮,但辨证关系难说得清。所以高考的考生作文不大理想,据扬子晚报载,江苏评分标准一改再改,要求一降再降,这就造成了阅卷的混乱和不公正,批在前面的卷子明显吃亏了。 常州的中考作文不也是这样吗?评分标准中“关于中心”的说明,明确要求二者相互辨证关系,但实际阅卷中,达不到这要求,标准下降,那么,已批的卷子呢?(按:阅卷一开始就向阅卷老师作了说明) 今年江苏省各地中考作文都有可取之处,比如,南通倾听;淮安认识自己的特长;连云港协作;扬州超越“自我”;泰州掌握在自己手里;镇江镜子;宿迁我渴望(此题为半命题,老题目了);苏州心事;无锡珍惜生命(看似命题,其实也是话题写法);徐州名人的魅力。大多数城市的作文题都十分好写,审题难度不大。 几点建议: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总得说来很好。平稳中有创新;难易适中又能拉开距离;既能稳定教学又能促进教学;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又适应潮流;强调学生的能力又有前瞻性;注重人性又兼顾个性发展。 我斗胆建议: 1、 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和要求最好不要重复,由于考查的面较窄, 往往只能在整体感知和领悟(评价性阅读)上下工夫,所以虽然阅读的文本不同,但题型的基本要求相似。其实,还可宽一些,变一些。考纲中“语法修辞不作考试内容”实际上是作茧自缚的紧箍咒。0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有许多并无这项规定。其实,常州的卷子也避不开这道坎。(第21题就是)。 2、 这两年来现代文阅读的选文质量有所下降,文字冗长而浅显,问题就出在选文有框框,回避美文,回避有韵味的文章,回避有深意或寓意的文章。顺便说一句,今年的复习指导用书,所选的文章,在文字方面就显得不很精粹,希望今后能有所提高。 略翻翻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阅读文本,文本真正有味道,因此题目也出得相当好。 比如:2002年湖北黄冈生日;2002年浙江宁波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2001年福建南平藏羚羊跪拜(常州也曾用此文本,但命题的角度不同,南平卷有很多特点。);2003年黑龙江坐看黄河;2003湖南长沙峭壁上的树;2002年苏州走进周庄;2002年陕西雪山向日葵(张抗抗);2003年乌鲁木齐星期一早晨的奇迹;2003青海永不贬值的财富;2002年上海亲近自己的双腿;2003年广州漫游这个世界(王蒙);2003年福州你震撼我的心灵;2000年北京特殊的听众;2002年北京东城区萌芽(该文章实在好);2003年宁夏男孩,别哭;2002年北京海淀跟陌生人说话(刘心武);2003年河北聘任;2003年上海成全一棵树;2002年广西南宁一杯牛奶2001年北京西城区弯弯的月亮;2001年北京石景山区假币;2000年江西爱的礼物 不再举例了。许许多多的阅读文本,有的文字立意美,有的文字虽朴素,但立意好,感情极深,过目不忘。 阅读文本,是命题的基础,文本好,命题就左右逢源,文本浅而白,命题就难下手,只能用常规去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