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劳山道士 蒲松龄 激 趣 导 入你们读过聊斋志异或看过电视剧聊斋吗?有谁愿意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疑问导入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学识,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衔。他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寒,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有批判。 作者简介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走近作者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讲述了王生到劳山拜师学艺,由于其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到处碰壁的故事。劳山,即崂山,位于山东即墨海边。道士,对道教教徒的称呼。 创作背景据说,有一年夏天,蒲松龄坐在屋子里写作,说什么也写不下去了,只好到门外稍事休息。他坐在门口,看到来往过客很多,忽然想道:“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我为何不多问问大家呢?”于是,他典当了破旧衣物,换取了苇席、绿豆之类。每天早晨,他在十字路口的大树下,铺开苇席,煮上一锅绿豆汤,招待来往行人歇脚、解渴。他虽不收行人的金钱银两,但必诚心诚意请他们讲个新鲜奇特的故事。这样,他白天听故事,晚上归来整理、加工。时间长了,不是没的可写,而是文思泉涌了。就这样创作出了千古传诵的聊斋志异。 诵读、译读1.自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订正读音及朗读节奏。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3.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基础知识重点字词:叩而与语阴有归志乃尔寂饮其声清越烈如箫管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今阅两三月未谙此苦 叩:恭敬地问阴:私下里,暗地里乃:却;尔:如此清越:清澈高扬烈:响亮其:表希望阅:经历,经过谙:熟悉 基础知识我固谓不能作苦归宜洁持俄顷,月明辉室乃于案上取壶酒且嘱尽醉壶酒何能遍给何术之求 请师之 固:本来持:遵守戒律顷:很快于:从且:并且何:怎么何:什么师:拜为师 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2.这个故事生动神奇,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课文或许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大家交流互动,深入探究,相信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到处碰壁的故事。主人公是王生。 整体感知3.课文共五段,每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可以分为几部分?主要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部分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明线)故事的开端(1)慕道上劳山求师学法(2)过月余思归故事的发展(3)看奇法念息看师演法(4)不堪苦辞行师父教法故事的结局(5)抵家法失灵演法失灵暗线:王生不愿吃苦,想回家,看到师父及客人表演法术后 想学,但最终不堪其苦而辞行,又求学穿墙术,但学艺不精,回家吹嘘,吃了苦头。 品味探究1.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试说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情节的曲折离奇首先表现奇思妙想的法术。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 品味探究2.文章中最美、最妙、最奇的一段莫过于写劳山道士与二客月中宴饮,这一段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承上文,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而来,转而写道士、法术的神奇玄妙,便使王生产生欣慕,打消回家的念头,这样写使文章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又自然引出下文王生心生妄念,求传法术,文笔奇妙。3.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欢喜一场、自取其辱。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 头破血流。 品味探究4.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王生为什么学无所成。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运用了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因为他不能吃苦。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 品味探究5.文中的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王生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一个普通人的人物形象。他能“慕道”,并能“请师之”,说明他有思想和追求;能“谨受教”,说明他也试图好学。可是,在“手足重茧”的情况下便“阴有归志”,可见他意志力脆弱。在看了师父演法之后“欣慕”,又“归念遂息”,但最终“苦不可忍”,决意离去。总而言之,王生没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吃苦,而且又爱慕虚荣。 拓展延伸如果王生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生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同学们可以试试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1.制作知识卡片,积累文言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3.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启示: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