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第1课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1948704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愚公移山》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愚公移山》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3.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重点难点:1. 能够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文章。【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积累知识(一)文常知识积累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说明的道理。(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始龀()荷担() 孀妻() 箕畚()(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2.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3.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4.何苦而不平5.杂然相许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8.聚室而谋 曰(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第 1页(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B. 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2. 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3. 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4. 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5.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三、回读文本,思考总结在预习过程中,你对作者、字词、篇章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积累知识(一)文常知识积累列子汤问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chnhshungjb n(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2. 古义:家人 今义:房屋,家、家族3. 古义:边上 今义:尾巴,末尾第 2页(四)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 开窍 2. 即使 3. 尽 4. 苦,愁5. 赞同 6. 用箕畚 7. 将近 8. 商量(五)翻译下列句子。( 1)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3)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4)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C2. 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 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3. 写此事有两个作用:()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此之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4. 愚公移山困难有()山高而且大;()运土石的工具很小;()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第 3页5.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 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且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因此,这两句语气不同。三、回读文本,思考总结略第 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