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1602821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湖南省新田县森林覆盖率升至53%,对改善、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彰显出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基本情况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至202X年末,新田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共计1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6万亩,荒山造林74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国家累计下拨退耕还林资金440多万元,共涉及9个乡镇,63个行政村,农户108户,69个小班。 .退耕还林资金管理模式 退耕还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户管理,专项核算。在资金兑现发放上,财政、林业、银行三家共同管理。林业技术人员每年对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进行检查验收,县退耕办根据验收结果统一造册,经审定后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从县农业发展银行划拨兑现资金到中国邮政银行新田县支行,邮政银行收到资金后将退耕还林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户,划入农户账户。 二、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应予以重视。 1.退耕还林工作经费挤占专项资金。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地方所需检查验收、兑付等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由于退耕还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客观上要求投入与之相适应的的工作经费,而上级拨入专款中匹配工作经费少,一些必要的开支主要靠地方财政解决。但是由于新田县财力匮乏,一些部门和乡镇以财政未安排项目配套工作经费为由,采取搭车收费的方式,从应发给退耕还林户的补助中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退耕工作经费支出。 2.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不规范。一是表现在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下达资金计划指标与拨付资金不能同步,项目主管部门不按进度拨付资金,存在滞留、延压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现象。二是表现在部分地方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没有进行公示,不按验收结果发放或者擅自变更退耕户主和退耕面积,存在代扣、代领或虚报冒领现象。三是表现在少数单位和个人将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造林项目纳入到退耕还林范围,通过虚报或重复申报退耕还林面积,骗取退耕还林专项资金。 3.退耕还林工程种苗采购不规范。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需要的种苗,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集中采购,也可以由退耕还林者自行采购。集中采购的,应当征求退耕还林者意见.并采用公开竞价方式,签订书面合同”从实际情况看,退耕还林种苗采购普遍的做法是由林业部门代理政府进行集中采购,很少有按规定征求退耕还林者意见,签订书面合同和公开竞价。不按规定进行种苗采购,就很难杜绝虚列支出和“关系苗”等腐败现象发生。 4.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困难。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间长,管理工作量相当大,如抚育管护、病虫害治理、森林防火等,所有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后续管理缺乏相关政策配套,一些地方退耕后的管理滞后,造成个别小班的保存率、抚育率不达标,致使国家投入的财政补助资金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影响了退耕还林效果。 三、做好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主管部门和乡镇应畅通宣传渠道,通过广播、电视、传单、黑 板报等多种方式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使这项政策深入民心,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把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用实、用好、让群众真正受益。 2.强化项目考核监督。严格实行四个制度,一是要推行“目标责任制”,把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列入政府主要领导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有计划的连续性考核。二是在财务管理上实行退耕还林资金的“专户管理与专账核算制”,有利于规范财务手续,工程项目验收手续、资金拨付手续,做到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三是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将专项资金管理政策,退耕还林者的退耕还林面积、造林树种、苗木成活率以及资金补助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以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严格实行“种苗采购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信誉,有能力供应优质苗木的育苗专业户参与招投标,实现采取市场竞争机制确定种苗供应商。 .实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配套先行”制度。即由国家在受理退耕还林项目申报立项时,事先规定由地方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配套工作经费,要求在拨付一批补助资金时,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预先汇入退耕还林资金专户上。彻底解决相关部门采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的发生。建议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给林业部门,由其负责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专门工作,以巩固前几年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 改革补助资金拨款形式。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根据县主管部门验收结果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到经审核确认的退耕户,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拨付不及时,冒名顶替、集体代领现象的发生。 5、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林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资金的来源、数额、拨付流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计划批复、建设过程、完成验收、工程决算、工程资料归档等情况,及早发现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督促整改,维护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效益。 第二篇:退耕还林情况调查芜湖市退耕还林情况调查报告 自20X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我市在芜湖、南陵、繁昌三县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0.1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5万亩)。为了及时总结前一阶段退耕还林工作,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工作指导,确保退耕还林扎实、稳妥、健康地进行,市、县林业部门对退耕还林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成立调查组织。为提高调查工作的质量,市及各工程县均成立了调查组织,并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二、制订调查方法。各县结合春季造林自查工作,根据调查的内容,深入基层,对退耕农户进行摸排,逐乡(镇)、逐村、逐户摸清情况。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正确和真实,市林业局制订了详细的调查方法,并对参加调查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三、明确调查内容。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及取得的成效。根据总体规划方案,市及各县积极努力,抢抓造林有利时机,退耕还林工作总体进展良好。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工程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00;其中退耕地还林面积10.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7.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00%。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任务1安排分散、前期工作不到位、种苗准备不够充分等。 (二)退耕还林工程区水土保持效果监测情况。退耕还林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的步伐,同时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盲目耕作,破坏自然植被的传统习惯,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各地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把退耕还林任务优先集中安排在江河源头及大江大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点景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确保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善。同时,通过退耕还林工作大力带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建立新机制,明确荒山荒地植树造林的行为主体及其权益和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加快荒山荒地造林步伐。各地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坚持绿起来为第一目标,重点发展耐旱树种,对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退耕还林对耕地减少、粮食生产的影响。根据规划,我市的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绝大多数是安排在坡耕地上,这些地类,原多为林业用地,退耕前种植的基本上是一些经济植物,水源和地力的限制,经济效益低下。由于不具备生产粮食的条件,退耕还林后对粮食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 (四)“五个结合”的落实情况。根据调查,我市认真落实了除生态移民外的四个结合,各地对退耕还林认识较高,把退耕还林看作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 2途径。 1、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口粮田,各地认真搞好规划,进一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原则上保证退耕农户人均耕地不少于1亩,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努力引导和帮助退耕农户创造新的增收门路,使他们有购买口粮所需的收入。 2、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保护林草植被。从实际出发,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沼气池建设。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 3、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的保障,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各地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林竹产业、中药材产业、观光旅游业等。要多渠道增加对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资金扶持,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加大封山育林和舍饲圈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推广舍饲圈养经验,解决好饲草料基地灌溉设施建设,逐步改传变传统放牧方式,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全面实现封山育林。 (五)粮食补助办法调整后的反映。粮食补助办法调整后,各级林业、财政部门广大退耕农户持欢迎的态度,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粮食补助到期后生计没有保障的退耕农户情况。退耕还林粮款补助、经济林果生产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还腾出 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退耕农户的生活更有了保障。严格地说,粮食补助到期后对退耕农户生计,没有根本的影响。 (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及建议。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认真落实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政策,取信于民,退耕还林所造林木,按有关政策规定被确认为公益林的,在钱粮补助期满后逐步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助范围;属于商品林的,允许农民依法合理采伐。要抓住“林权是核心,给粮(钱)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关键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取得成功。这就要求必须确保农户享有退耕土地和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要尽可能处理好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在重大问题上多沟通协调,争取理解、认同和支持。要通过各种途径使社会各界对退耕还林有更加直观、准确、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扩大退耕还林工作的正面影响。要高度重视后续发展问题。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问题,关乎退耕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生态建设的大局,要从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开始超前考虑。根据近几年的经验,生态经济型的退耕还林模式效益十分明显,各地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积累,而且积极性很高,林业部门要注意进一步总结和组织推广。 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要把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贯彻退耕还林条例。加强档案管理和林权证发放工作。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要加强检查监督,加大案件督办、查处力度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投入和产出、数量和质量、一般和重点、积极和稳妥、权利和责任等关系。要研究乔灌草结合、林下植被配置、个别地区发展不平衡、严格检查验收、完善政策等问题。 第三篇: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02X2号)和国家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2X37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省级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须遵循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地区 第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省发改委、西部办、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本县市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并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 省发改委、西部办、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负责制定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审核批复后实施。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复的县市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l0月3日前将下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报省级相关部门。省发改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同意的省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下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审核汇总后,于每年l月0日前将全省下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等部门审核。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下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意见和安排的任务计划,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将任务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省财政厅根据批复下达的任务计划和省级相关部门核查验收结果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第 10 页 共 1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