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490882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A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 , 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2. 在朗读与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充分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古代英雄人物的优良品质,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 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全面分析人物形象。3. 引导同学合理想象,培养其创新精神。4.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神话作为其中一种文学形式,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它不仅传承了华夏文明,更营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神话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2. 介绍神话的相关知识。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 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3. 同学们都知道神话英雄夸父,那一片泽被后人的桃林正是他的手杖化成。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反映出我国境内河水东流的自然现象,那这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想象力丰富的古人又把这种现象归结到谁的身上了呢?正是咱们接下来要认识的共工。二、基础知识1. 请同学介绍: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2. 检查预习情况。【采用轮流回答方式,全面检查】( 1)字音:颛顼( zhun x )、倾(qng)、潦( l o )、埃(i )( 2)听范文跟读,同学朗读,师生纠音,齐读课文。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疑难解析:昔(从前)、触(撞 ) 、维 ( 绳子)、绝(断)、故(所以)、焉(这里)、潦(积水)、归(流向)( 4)文意理解: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因此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地向东南方向陷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朝东南流去。三、内容赏析(一)人物 : 共工、颛顼。(采用个人简历的方式来拓展补充人物,加深同学们对主人公的印象。)【 共工是炎帝的后代,他领导的部落在河南流域,他和儿子后土对农业都十分精通,尤其擅长水利,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措施,因其卓越贡献,被后人尊称为“水神”。颛顼黄帝的孙子,二十岁就即位称皇,在位约78 年。颛顼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k)、尧、舜。】(二)起因:争 为帝。( 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补充背景,促进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高地去平,填补洼地我至高无上,我说了算,你不能自作主张。百姓们,共工的做法会让上天发怒的,大家一起来反对他啊!共 工 触 怒鬼 神 ,支 持颛顼!【共工和子女们擅长农业, 经过长期考查部落地形, 他们发现地势高的地方不容易灌溉,地势低的地方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他们想把地势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上填高。洼地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颛顼认为自己是最高统治者, 拥有绝对权力, 不允许共工自作主张, 触动他的统治,于是他大肆宣扬共工的做法会触怒鬼神,当时的百姓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害怕上天动怒,大都支持颛顼,于是共工孤立无援,最终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在这场权力争夺战中惨败。 】(三)经过:怒而触不周之山。(拓展补充,开拓想象力。)请大家开动脑筋,想象共工败后大怒的情状。(可以从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入手。)共工想:同为帝王之后,凭我的本领足以治好天下,为什么一个奸诈的颛顼却能赢得民心,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越想越不甘心,脸色煞白,青筋爆出,巨吼一声,奋力一击,重重地撞在不周山上。(四)结果:天柱折,天倾西北;地维绝,河流东南。(拓展补充,说明利弊,分析原因。)【前面说,夸父手杖化为桃林造福人类,共工这样做纵然改变了自然,但是却也带来了无穷祸患,传说此举引起天崩地裂,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才有了后来女娲补天。】四、主题探究刚刚咱们分析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结果,天柱折,天倾西北;地维绝,河流东南。为什么古时候的人们要把这种自然现象如此解释呢?请大家思考、讨论。参考: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的现象。它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五、人物分析请同学们说一下在你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有勇无谋。【此处同学们可能对共工的形象产生分歧,指出其性格缺陷, 鉴于初一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期,老师应该在肯定大家能够全面看待人物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学习人物积极形象,以免使同学们走向误区。】六、拓展延伸短文两篇只为我们介绍了两则神话故事,而中华神华宝库却是浩瀚博大的。大家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看来真是难不倒大家,老师再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咱们一共五个小组,那我这里有五个故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比赛,看谁讲的生动,能被评为“故事大王”。七、课堂小结夸父、共工的传说以及刚才大家讲的故事,已经流传千年了。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 歌颂心目中的英雄,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的最后,请大家再欣赏一个神话神农尝百草,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再次体会我们古人的伟大智慧,也希望大家在感受到故事乐趣的同时,思考一下老师刚才所说,收获更多。【教学设想】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文言版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注释较详,语言通俗易懂。学习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学主要从诵读入手, 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主旨并拓展同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七年级学生已进行过为期半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初步了解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了学习初中语文的能力,因此可以使其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然而,七年级的学生在心智方面仍属于少年初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却又难以专心致志,营造一个氛围活跃、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至关重要。因此教学添加喜闻乐见的知识元素;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和竞赛等形式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