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详版PPT(精制医学)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Time to ActTime to Act-关注艾滋病1精制类一、艾滋病概述一、艾滋病概述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病毒引起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受艾滋病病毒感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2精制类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全球有多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全球有多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2006年初统计表明,全世界HIV/AIDS总数已经达到3860万,我国达83万。艾滋病的死亡率高吗?艾滋病的死亡率高吗?2006年初资料显示,全球死于HIV/AIDS人数已经达到280万,其中成年人占了80%。艾滋病概述艾滋病概述3精制类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艾滋病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概述艾滋病概述4精制类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艾滋病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概述艾滋病概述5精制类艾滋病现状艾滋病现状自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逐年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200年,我国卫生部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年,我国卫生部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我国署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100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3万。万。根据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比例虽然很低,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比例虽然很低,但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但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艾滋病概述艾滋病概述6精制类二、消毒灭活二、消毒灭活1.HIV对外界抵抗力低2.HIV灭活:一百摄氏度二十分钟 75%乙醇 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3.HIV不灭活:0.1%甲醛:紫外线和r-射线7精制类三、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三、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艾滋病的传播取决于三个方面艾滋病的传播取决于三个方面8精制类(一)传染源病人及带V者;血液体液及所有分泌液带病毒;什么人和标本有传染性?什么人和标本有传染性?9精制类(二)传播途径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吸毒感染、采血(血浆)途径感染吸毒感染、采血(血浆)途径感染和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和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0精制类(三)高危人群男同性恋,性乱交者;男同性恋,性乱交者;静脉药隐者;静脉药隐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母亲母亲HIV阳性血清的婴儿;阳性血清的婴儿;高危职业:医务人员高危职业:医务人员HIV研究员;研究员;发病年龄发病年龄:15-49岁多发;岁多发;什么人最容易感染什么人最容易感染HIV11精制类 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1988年年7月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刊登了一份有关艾滋病传播途经的刊登了一份有关艾滋病传播途经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尿液、餐具、疫菌偶然的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泪液、尿液、餐具、疫菌偶然的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而被感染。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 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12精制类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3精制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期:为急性感染二期:无症状感染三期:艾滋病期(以激发感染和恶心肿瘤为主)按我国的标准将临床表现分三期按我国的标准将临床表现分三期14精制类艾滋病期艾滋病期:发热大于一个月,伴盗汗、腹泻以及体重减轻百分之十;部分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症(一一)艾滋病相关表现艾滋病相关表现15精制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肺孢子虫肺炎(70%-80%);表现为慢性咳嗽,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发汗及间质性肺炎;巨细胞V,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1.肺部16精制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肝肿大和ALT升高;(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2.消化系统17精制类隐孢子虫隐孢子虫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肝肿大和ALT升高;(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1.消化系统18精制类感染口腔黏膜白斑感染口腔黏膜白斑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肝肿大和ALT升高;(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1.消化系统19精制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脑弓形虫,隐球菌,巨细胞V等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致痴呆综合症及无菌性脑膜炎;(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3.神经系统20精制类脑病脑病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肝肿大和ALT升高;(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1.消化系统21精制类巨细胞病毒脑炎磁共振扫描巨细胞病毒脑炎磁共振扫描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肝肿大和ALT升高;(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1.消化系统22精制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粘膜念珠菌,巨细胞病毒和乳头瘤V,疱疹V感染。表现为口腔毛状白斑等。(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续发感染4.皮肤及黏膜23精制类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4精制类弓形虫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炎25精制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三)免疫缺陷致恶性肿瘤(三)免疫缺陷致恶性肿瘤1.以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病最常见2.常侵犯肺部,胃肠粘膜,下肢皮肤,口腔黏膜及眼部。26精制类五、怎样确诊艾滋病五、怎样确诊艾滋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艾滋病的诊断依据有三个方面艾滋病的诊断依据有三个方面27精制类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高危人群包括:男同性恋、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母亲HIV阳性血清的婴儿、医务人员及HIV研究人员等。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染、注射途径传染、母婴传染、人工授精器官移植及意外接触等。(一)高危人群具有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资料)(一)高危人群具有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资料)28精制类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体重10%。咳嗽或腹泻1月。发热1月。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疱疹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二)高危人群有下列表现(二)高危人群有下列表现2项项29精制类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血清学检查:HIV p24抗原(+)、抗-p24(+)或抗-gp120(+)。分子生物学检测:HIVDNA(+)。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30精制类六、艾滋病治疗六、艾滋病治疗(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ART)1.概念概念 针对针对HIV的特异治疗,以达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免疫、降低病死的特异治疗,以达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免疫、降低病死率的目的。率的目的。2.药物分类药物分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31精制类治疗治疗2.药物分类药物分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蛋白酶抑制剂(PI)沙奎那韦、利托那韦等。进入和融合抑制剂、国内少用32精制类治疗治疗(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2)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1.概念概念 针对针对HIV的多变异性,采取上述药物联合运用,以提高抗病毒治的多变异性,采取上述药物联合运用,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方案。疗的方案。2.方案方案 2NRTI+NNRTI;2NRTI+PI。33精制类治疗治疗(3)抗病毒治疗时机)抗病毒治疗时机 无症状者CD4细胞1年内下降30%无症状者病毒载量105/ml 艾滋病期34精制类治疗治疗(二)加强对症支持治疗(二)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输血及加强,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三)防治继发感染(三)防治继发感染1.孢子虫肺炎(喷他脒、孢子虫肺炎(喷他脒、TMIP-SMZ)2.真菌(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3.弓形虫(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4.病毒(更普洛韦)5.鸟分枝杆菌(氨苯砜、阿奇霉素或环丙沙星)35精制类治疗治疗(四)防治继发肿瘤(四)防治继发肿瘤 1.齐多夫定+干扰素 2.博来霉素或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化疗(五)免疫治疗(五)免疫治疗 IL-2+抗病毒药(六)预防性治疗(六)预防性治疗 1.OT(+)者 异烟肼 2.CD4+T细胞0.2109/L者 戊烷咪或TMP-SMZ 3.意外接触者 齐多夫定36精制类治疗治疗37精制类治疗治疗38精制类治疗治疗39精制类治疗治疗40精制类治疗治疗41精制类八、如何预防艾滋病八、如何预防艾滋病把握三大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母婴传播的预防预防机会性感染等并发症42精制类预防预防按规定时间(农村24小时,城市12小时内)上报疫情加强宣传教育,让带V者了解艾滋病传播及预防常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对带V者的家属、性伴及接触者进行医学指导(一)管理传染源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43精制类预防预防按规定时间(农村24小时,城市12小时内)上报疫情加强宣传教育,让带V者了解艾滋病传播及预防常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对带V者的家属、性伴及接触者进行医学指导(一)管理传染源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44精制类预防预防加强对带V者的系统观察及定期随访,一般一个月一次,对感染者的情况保密病人应按甲类传染病要求进行管理,予以强制隔离并对其定期检查和治疗病人应暂缓结婚病人及带V者死亡,应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火花,不得将尸体运出(一)管理传染源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45精制类预防预防3.消毒范畴:患者的生活用品及居住环境、病人及带V者的排泄物、医疗器械等方法:物理法(高雅蒸汽或煮沸法)化学消毒剂法(一)管理传染源2.做好国境检疫46精制类预防预防多部门参与:医疗卫生、公安司法部门等多种形式:宣传画、讲座、图书、电影等内容:HIV的传播方式,AIDS的预防措施,AIDS的危害性及不良预后等(二)切断传播途径1.卫生宣教:47精制类预防预防48精制类预防预防树立健康性观念;提倡健康性行为;加强性病的防治管理工作;(二)切断传播途径2.控制性传播:49精制类预防预防50精制类预防预防实施献血法,铲除地下血站,取缔血液买卖现象;献血原抗-HIV及乙肝、丙肝、梅毒等筛查;加强商业卖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质量检查;近3月内有性乱史、吸毒史、同性恋史、性病史、手术史等暂缓献血;我国目前每年献血人数达300百万,受血者500百万左右。(二)切断传播途径3.控制输血传播:51精制类预防预防52精制类预防预防卫生宣传;严厉打击吸毒、贩毒活动;采取有力的解读措施;美沙酮维持法;(二)切断传播途径4.控制吸毒传播:53精制类预防预防54精制类预防预防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监测、管理;劝阻HIV阳性者妊娠和生育;做好HIV阳性者的医学管理;HIV阳性孕妇推荐AZT治疗;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加强新生儿医学随访;(二)切断传播途径5.母婴传播控制:55精制类预防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有关消毒法;做好职业暴露危害的保护;加强对HIV暴露后的传染病报告及医学随访;注意医学隐私及保密制度;严格探视制度;(二)切断传播途径6.控制医源性传播:56精制类预防预防(三)保护易感人群1.限制感染者结婚2.医疗器械及公用设施消毒3.疫苗在研制中57精制类九、关爱艾滋病者九、关爱艾滋病者58精制类59精制类关于红丝带行动关于红丝带行动 据统计,我国15岁以下艾滋孤儿有76,000人。这些孩子因贫困或受家庭影响存在着上学难的问题。继希望工程之后,中国青基会再一次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将关爱艾滋孤儿和艾滋感染者子女作为基金会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希望提供给青少年的不仅是物质的关怀,更是精神的蔚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报社、桂林乳胶厂(高邦公司)于2002年8月共同发起并在中国青基会设立“中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公益基金”,实施“红丝带行动”预防艾滋病综合公益项目。关于红丝带行动60精制类关于红丝带行动关于红丝带行动61精制类关于红丝带行动关于红丝带行动62精制类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THANK YOU63精制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文化创意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