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21131153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 修辞手法 比方、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2、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含蓄蕴藉等。总论情与景关系:3、 抒情手法:(1)干脆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其次步、细致谛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经常与感情间有相像性。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与色调的改变经常体现情感的改变。 第三步、读懂诗歌。(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词。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 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4)、看标题、作者与注释内容。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与作者的情感1、 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详细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明珠暗投之孤独、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然之恬淡、秀美山河之酷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间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3、理解诗歌情感的五种方法a作者身世语: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世经验、创作风格等常在诗词中衍生特定的情感。b情语:直抒胸臆是常见的抒情方式。诗人干脆袒露心迹,表明感情。c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常见的方法。a、悟意象,蕴含诗人情意的物像就是意象。比如:明月寄予相思,玫瑰承载爱意,松柏代表坚毅,红豆代表思念,杨柳表示分别,梅花代表高洁等。b感氛围,“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营造了一种孤独悲怆的氛围;c、明象征,托物言志是常用方法之一。d,参情语,干脆抒情的句子。d叙事典故语:诗词中所用的典故,都包含着作者丰富困难的情感,也是激发诗人情感的事由。e肢体动作语:揣摩诗中人物的神态举止的细微环节描写,可以窥见诗人的情感。“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棋子的细微环节,表现了诗人貌似闲逸其实内心焦躁。4、理解诗中人物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六看”:六看:看题目 看作者 看注释与题干等相关信息、 看意象 看体现情感的词句 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三、一般题型:题型一、干脆设问:本诗或某句、某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情感情?请简要分析。题型二、间接设问:分析诗中的的物象(人景物)、用词的精确、表达技巧等,答案中一般也会涉与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和理解。题型三:比较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四、诗歌比较鉴赏题型考点练习题与解题思路例1、 送柴侍御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问题: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王昌龄诗歌中的“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尝,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潇洒、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严维诗中的“秋”、“寒鸦”、“水悠悠”等词反复品尝,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孤独、宁静、空虚的思念之情。例2、 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听见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纳了衬托这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陈羽的诗歌用恶劣的环境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体现了诗情画意之美。王昌龄的诗不干脆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衬托感情,深厚感人。答题格式:比较感情基调的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主要是诗歌中的意象)抒发(寄寓)什么感情”。解题思路:a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名了诗词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b了解作者身世与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的境遇心情不同,会寄予不同的感情;c留意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一般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感;d留意诗词中的干脆抒情和争论性的句子(诗歌一般是后两句,词一般在下片的后几句)。例3宿石邑山中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问题:简要说明两首诗都写了“山中”景色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第一首诗中一二两句借“浮云”、“山霭”等意象,把群山的幽深、神奇,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石邑山高峻的惊愕与赞美;三四两句借助于“晓月”、“秋河”“数峰”等意象把石邑山的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示出来,表达了作者羁旅的辛苦和孤独、凄清的人生况味。其次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调鲜亮斑斓而富有改变,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喜悦之情。解答意境赏析题格式:可以依据“客观意象主观感受传达出的感情”的格式进行比较。当然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多角度的,既可以比较两首诗不同点,也可以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这里我们列举的是常考的几种,希望同学们课后细致的总结,学会融会贯穿。例4、手法技巧比较【方法】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如抒情方式有干脆抒情、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支配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宗明义、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方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角度。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与其效果。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比照、衬托)手法。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格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暖和如春。其次首今昔(或时间)对比:从前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芜。2.两首诗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其次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例5.结合前面的分析,比较分析下面两首小令。(11分)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越调天净沙秋白朴(元)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问题:试从作品意境与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两首小令的异同。【答案】两首小令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借助几种单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画面。例如,白朴的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等;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不同的是:白朴的秋中借助这些特别的意象表达的是作者因秋的萧瑟、凄清而流露出的一种惆怅和朴实迷离的情思,结尾作者又通过显明和蜃楼式的景物让自己的这种惆怅得到弥补;马致远的秋思用最适合于表现秋思的意象,突出地勾画出旅途中游子的孤寂与寂寥,表现了羁旅悲怀。例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高诗写景,表现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还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感情的不同才能水到渠成。(2)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对家乡梅的联想。李诗恰切比方,“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抒情手法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表现手法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示意,“雪净”写春来,象征危机化解,“月明”示意边塞宁静,“牧马”示意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示意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现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边塞梅花满关山的景色。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悲凉的思乡之情。(3)比较两首诗的语言。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季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的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语言特点:高诗苍凉高壮,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虽有思乡之情,却不低沉哀婉,充溢慷慨昂扬的基调。李诗简洁清空,不事雕琢,以神运笔,不落行迹,进入诗中的内容无不是具有塞上特点的事物。例7、海淀区2016年11月期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 17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唏。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释: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1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行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答案要点: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怜悯;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例8、北京2016年高考: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西村 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从前醉后留下的字迹。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听见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详细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答案】15A16B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酷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实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推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白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实力。可依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详细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听见”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困难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方、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索时,应从选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推断。【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看法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争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足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说明或提示,许多状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依据作者苏轼、题目与关键词语与诗句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