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887786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谈生命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3.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4.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作品。生命,也是文人骚客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以卓越的智慧,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二、自学指导:1. 播放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挟卷 (xi )芳馨 (x n)怡悦 (y)云翳 (y)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3. 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三、精讲释疑:1. 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 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 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2. 精读课文,把握文意。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1) “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1根据文意 你的理解。(2) 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 ”并充 展开, 系思路,分析作者 写的用意。(3) 最后一 在全文 构和表达主 方面起什么作用?明确: (1) “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 的 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 作答, 使行文更容易 切入的角度, 引出下文 生命 程的形象化描 , 便于作者抒 生命的独特感受。(2) “一江春水” 重 明生命的力量, “一棵小 ” 重揭示生命的价 ,两个比 的内涵相互 充,形象又完整地 明了生命的 程和意 。(3) 最后一 全文,点明、深化主 。作者在 一 揭示生命的本 ( 由卑微、渺小到生 、 化) ,点明快 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 是在前文 生命的 象作比 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 。四、拓展提升:1. 学生 初 文的感受, 文 行美点 踪。生 1:作者把生命 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 出一幅幅生命的 画。生 2:本文 言 美,比 、排比 皆是。生 3:本文意境 美,情景交融。生 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 生命本 的 。教 :大家 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 得的美文。五、当堂 :1、 “一江春水” :学生 “生命像向 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 合画面,想像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 着用自己的 描述下 个 程。学生自由 言。教 提醒学生注意体 个 程的 和痛苦。品味相关 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 个 活的形象,学生自主品 。四个“有 候” 。体 流程的丰富多彩。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 、回旋等 体 了高昂激越的气 和不可阻 的力量。快 勇敢、享受、 激、心平气和、快 又羞怯、心魂惊 、憩息睡眠等 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 。2、 “一棵小 ” :学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 也不敢信来生”。 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 描述上小 的生命 程。学生自由 言。教 提醒学生注意。2第一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二、目标导学: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1) 她 ( 大海 ) 多么辽阔,多么伟大 ! 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3)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4) 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5)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 我们是多么卑微, 多么渺小, 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6)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7)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8)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明确: (1) 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2) 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3) 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5)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6)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7)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8)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2自学指导: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 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3三、精 疑:1摘句交流: 找出文中你最喜 的 句,把它推荐 大家并 要 明理由。学生自由 言。2教 :美在灵 、 藉。集中表 在“一江春水”“一棵小 ”两个 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美在反复。“生命像” “生命又像”既成 行文 次的 志,又 人旋律回 、反复吟唱之感。“他消融了, 化了, 不上快 ,也没有悲哀” ,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 死亡的畏惧、痛苦。 言看似平常, 含邈 的情思,意味深 。“然而我不敢 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反复 ,否定生命“ 回” ,理性地 待生命,表 了作者高 的人生情 。美在 意。“愿你生命中有 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 的黄昏” , 是一句 句, “云翳” 指丰富多 的 、体 ; “美 的黄昏” 指人活到一定的年 。或者 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 地祝愿,希望我 的一生有丰富多 的 ,真正体 人生的美好。四、拓展提升:1、仿照“愿你生命中有 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 的黄昏” 句 。另写两个句子。学生自由 言。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 一幅壮 的画卷。愿你生命中有 人的音符,来 写一支雄壮的歌曲。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 造一杯醉人的香茗。2、教 氛 :作者 ,生命中不是永 快 ,也不是永 痛苦,快 和痛苦 是相生相成的。 系自己的体 和 生命的 ,以“生命,苦耶? 耶 ?” 一段 ,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学生由于 所限,恐怕会 生活中的 多 所困,教 相机 , 行情感 度、价 教育,使他 从容 生活,感 幸福、感 痛苦。五、 堂小 :本文以“一江春水” “一棵小 ” ,揭示生命的生 、壮大和衰老的普遍 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 ,同 表达生命不止 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 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 我 至美的 享受。六、当堂 :1背 你喜 的 句。2 冰心的散文霞( 本 P71),比 霞与 生命, 它 的异同。提示:霞写于 1985年, 生命写于20世 40年代。两文写作 相距近四十年,其 我 国家 了翻天覆地的 化,作者也由中年人 老年人。两文主 有相似之 ,情 略有不同, 文的情 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410、那树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3. 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4. 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5.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 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 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 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2. 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 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 但是在今天, 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二、自学指导:1.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要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及写法,并初步理解其含义:佝偻 (g u l u) :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 (t n) :倒塌。萌庇 (y n b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 (hu i) :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 (qi ) :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周道如砥 (d )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3.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生 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生 2: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生 3:本文写了一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 人类的发展不应该5以 牲 境 代价。三、精 疑:1. 学生自 文,划分文章 构 次,理清思路。2. 四人一 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 三部分。第一部分 ( 从开篇到 “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 ,描写早期的大 。 写了大 的形象、 和 人 “友善”的情况。第二部分 ( 从“但是, 世界上 有 的 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 ,描写近期的大 ,写大 妨碍了道路 展引起人 的 ,使人 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 ( 从“ 天,一个喝醉了的 者”到 尾 ) ,描写 的大 ,作者 大 的最 命运作了关 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教 :本文按大 生命 的 序叙事,越是久 的叙述得越 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 。写大 的早期、近期和 的情况,都有 明 的浯言 志。如第6段开 有一“但是” 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 述,由早期的大 自然 渡到近期的大 。如第9段开 “ 天,一个喝醉了的 者” 表明将要 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 自然地 渡到写 的大 。梳理文章思路 ,要充分借助 些 言 志( 路 ) 。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四、拓展提升:1. 提 :文中的 是一棵什么 的老 ,它具有怎 的价 、品格,最后遭遇怎 的命运?全班分 六个小 ,每两个小 一个部分, 分析概括 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 主,另一个小 充或 价。第一部分,概括地 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 有奇特的容貌:它老 、佝 ,但 固 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 。有隆起的筋和 裂的 , 身像生 就。大 生 在特殊 境中:站立在泥 的 路 ,周 有几 老式平房,一片破 、荒凉景象。大 人 大有功德:面香,成 人 心理的慰藉;炎 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 的夜晚,送 情人温馨的感 ;它 着 庇的面 , 人 来更多的福利。 是,大 世 珍奇之物,是人 的守 神。第二部分:大 的生存受到了威 ,淹没在 黄 里和焦躁 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 依然奉献着生命的 色, 着 意,表 了大 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 重、胸 豁达的本性。第三部分,那 无端被判刑、被 戮、被消 。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 ,哀怨、无奈而又 烈。教 : 那 久屹立, 目睹着大地的 海桑田, 人以邈 的 史感; 它在大自然的灾 面前 “毫 ”未 ,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 :它 化大地, 庇人 ,只愿 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 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 的愿望,表 了豁达 容的胸 ;它在自己面 戮 自己也要保 自己体内的 国民, 其安全撤离,表 一种 心。2体味作者的情感。提 :作者描述老 的形象 ,融注了 的情感。 揣摩在“ 着生”“ 着死”两个生命 段的描摹 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 的情感?学生品味、辨析。6“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 “依然绿着” “照旧绿”“绿得很” “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 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五、当堂训练: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2揣摩关键语句,思考:大树身遭屠戮的悲剧根源是什么?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 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1)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 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 “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他们 ( 伐木的工人 ) 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以上五段话,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学生仔细揣摩,同桌之间交流。明确: (1) “一里一里铺过来” “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伸展 ) ”,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这一段话暗示古树的悲惨命运。(2) 上面五段话,大树存在,受人质疑、指责;大树被杀,人们庆幸并不久遗忘。大树在众人眼中有害无益,它成了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2、自学指导: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学生思考,重提前面三位同学的三种不同看法,讨论辨析。明确: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精讲释疑: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主题富于时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只能用进一步的文明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工业文明给古老文7明和传统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应该警醒。手法独特,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拟人修辞格的运用,笔触细腻,感情凝重。文章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 “那树” 以真实的性灵, 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 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 “蚂蚁国” 里的事情, 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 人作何感 ?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写景状物生动活泼。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奇特,以动写静;如“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如“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写出了“刽子手” “月黑杀人夜”恣肆杀戮的丑态,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创设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悲剧色彩。三、拓展提升:提问: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学生自由发言、示例:童年,是绿色的。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为了拓宽马路。树被砍了,只剩下低矮的树桩。仿佛在嘲笑人类的无知,蔑视人类的愚昧。不知何时兴起了 “场风”,全国中小城市纷纷上马“广场工程” 。树被砍伐, 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树、绿草坪。呆蠢板滞、毫无灵气的塑料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伪饰与做作;柔弱的小草似乎在呼唤阳刚与刚烈。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四、当堂训练:1. 想像蚂蚁王国参加大树“葬礼”的场面,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写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情形。2. 上网浏览环境与发展相关信息,了解科学的发展观。11、地下森林随想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2. 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3. 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4. 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教学重点:8反复朗 ,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 的 程。教学 点注重 掘 文的人文精神 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 。教学 :1 。教学 程:一、目 学:同学 ,一提到森林,我 便不由地会被它那雄 壮 ,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气 所震撼。然而,你 地下森林 ?在遥 的年代的火山爆 的火山口里 出了一片片参天大 , 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 壮 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 我 随着著名作家 抗抗的笔触,一起走 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 常的力量吧!二、自学指 :1. 字的注音和 解 。2. 同学 , 前我 都做了 的 ,我 一位同学用 的 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明确:面 大自然 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 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用 美生 的 言。 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 程, 激情歌 了地下森林 不屈的生命力。3. 同学 在 文章的 程中,令你最感 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 史 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 在逆境中 生、成 、崛起的。原因:大自然生命的 大力量就是在 辛的 程中生 地展 在我 的眼前,感 我 , 引 我 的思考 我 一起回 地下森林 辛的 程,感受生命的最 音。三、精 疑:1. 教 朗 “那一定是遥 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学生思考:(1)地下森林 了怎 的 史 程?( 2)在 个 史 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2. 学生 , 生共同明确:( 1)地下森林 了 一个 程: 、沉寂、没有生命;山 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 出了小苗;最后 成了参天大 。( 2)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 。( 3)帮助: 空的大 将石 碾成粉末; 的山泉将粉末滋 成泥土;山 的 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 、青 、黄菠 ) 。就 ,幽谷里的 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 而 芽生 并蔚然成林, 的 境, 的成 都没有阻 地下森林脚步, 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 大的生命力。 从中我 同学 也 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 自由朗 你喜 的 段,品味 句、字 , 你的感受。3. 学生自由朗 。4. 学生自由 言,找出自己喜 的 段,品析关 句、字 的深刻含 , 感受。例如:( 1)它懂得阳光 然嫌弃它, 却是公正的, 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 教参144 。9( 2)“它本可以 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P146。( 3)“ 有 者活下来了, 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 大了”P146。( 4)太阳的不公一部分 文 P82。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 自己喜 的 段,抓住 段中的关 ,主要用来突出成 的 辛,表 地下森林的 不屈,分析感受 的生命力。 地下森林的品格: 忍 ,沉着 , 豪 ,无私奉献。教 小 :像地下森林一 ,人 社会的 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 云 幻、地 迁考 森林,禽 的生命适 性一 ,考 人群的品 、适 性、耐力, 人群的意志、生命力。 海横流,天翻地覆,方 英雄本色;人烟尽 ,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 。正如本文的作者 抗抗,19 的如花 月正 “文革” ,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 地生活工作了若干年,委屈了一个有才 的女青年,但她 有 大的志向,不 于田 之 ,在文革 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 脱 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什么 篇文章写得如此 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 去。 的同学 , 在 了文章听了作者 抗抗的切身 后,你有怎 的感受或是启 ?四、拓展延伸:学生 合自身, 本文的感受?例:学生 :自己遇到困 ,面 人生的第一次 ,面 挫折。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 、 、沉着 。五、 堂小 :看着眼前 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 他光 ,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 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 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 磨 , 于 出“我是森林”的豪 宣言, 的同学 ,你 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 兮,在你 启程之 ,老 衷心祝福你 着 地下森林的解 勇敢地上路,相信 有一天, 你 也会有 “我是森林” 的豪 宣言!12、人生教学目 :1. 培养概括提 能力,找出文中 人生所 的四个比 。2. 分析品味文中含 深刻的 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 度与价 。3. 学 文中生 形象的比 句,并运用形象的比 抒写生命和人生。4. 品味人生, 立正确的人生 和生活 。教学重点:1. 理解 人生所做的四个比 ,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 度、价 。2. 立 极的人生 和生活 。教学 点:10 文中四个比 及含意深刻的 句的理解。教学 :1 。教学 程:一、目 学:人生是什么呢, 我 每一个人也 都会面 都会思考 的 。 同学 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 ,人生确 是丰富多彩的。 在 我 看看勃 斯是怎 理解人生的。二、自学指 :1. 前大家都做了 ,提示字 :A. 准下列字音:瞭望瞻望攫取鲑鱼B. 解 下列 : (并用前两个造句)流 此不疲微不足道停滞不前2. 播放媒体 源中的 文泛 ,学生听 并找出作者 人生的四个比 。同学 并得出 :人生好比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广 域、在工 作。三、精 疑:1. 朗 第一个比 部分, :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 个比 是否恰当? 什么?( 后第一 的第一小 )( 里同学 可以充分运用自主学 、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 。) 个比 是比 致形象的,要 学生充分地 挖掘。比如,“一百来 ”指的是一百多 。 “在某一 梯从脚下消失”指的是人的死亡。“最初攀登 ”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越往上走” “每一 上似乎也 以再有任何 得留恋的 西”, 和人 世界的心理感受 程是一致的 里有一个 得争 的 :“从精神上来 ,他 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句 如何理解?教参上 “人 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 多方面会有很多改 ,但是性格、志趣、品 是很 或很少改 的。 里的精神 指性格之 的 西” 。 个 不能拘泥于 个答案,因 个答案明 是片面的、肤浅的。 句 指“大多数人”在心理、思想上所达到的高度,他 或由于自身智力和能力所限,或由于缺乏 斗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高度,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只能庸庸碌碌地 其一生,所以“从精神上来 ,他 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加上 的理解才是正确的。2. 学生 :挖掘坑道、征服广 域和在工 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 的人?从 生活中 三种人 充几个例子。( 后一 的第 2小 )在 里教 可以 情况 学生 行学法指 : 个 有一定的 度, 如果学生 利解决当然是最理想的状 , 如学生不能 利解决教 以一定的引 : 文在写每种人 都有一些关 使我 理解起来更容易,提醒同学 注意 些 。如写“地洞”段:“他 从事向思想深 掘的 ”;写“广 域”段:“ 事 征 惑着他 ,而 力就是他 的 趣。他 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 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 和女人的心” ;写“工 ”段: “ 于他 ,只需要不多的知 和 就 了”11四、拓展提升:1. 明确:课文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这四个场面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高塔”部分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 是包含所有人的。 后面三大人群则分别写了三类人,这三类人只是分别代表一个局部性的人群,而这三类人合起来并不等于人类的全部。2. 既然这三种人不是人类的全部,那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人呢?这三种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体会作者表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五、当堂训练:1. 通读全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吗?此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所以可讨论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固定,比如全文的最后一句就很不好理解:“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学生找出的问题主要也用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2. 学了本文, 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或者是这三种人都不是你的人生理想,那么你想有怎样的人生?)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