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_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0823112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_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_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_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_三年级数学教案 _模板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或几百几十数相乘的口算乘法算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相乘(每位结果不满十)的乘法, 并具备一定的速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1)2 个十、 8 个一组成几?( 2)35 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 240 里面有几个十?( 4) 490 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2口算二、指导探索: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师叙述引出例子:小红在桌上摆了一排12 个木块,摆这样的3 排一共有多少块?问:这个问题是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这个问题就是要求3 个 12 是多少,列式是)板书:师:等于几呢?我们也用木块来摆一摆,边摆边说你是怎样想的,再把你的想法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得出:要算,可以先把12 分解成 12 和 2,先算 3 个十是 30,再算 3 个 2 是6,然后把30 和 6 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的结果 36教师演示动画“口算乘法(例3) ”验证板书:想:问:不摆方块,你能口算下面各题吗?要求学生独立写出得数,再说说是怎样算的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掌握算法( 1)出示例 4: 1203,问: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会算吗?( 2)分组讨论:这道题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先把 120 分解成 100 和 20,1003 得 300,203 得 60,再把 300 和 60 合并在一起就得 360,所以 1203 得 360因为 123=36,那么 1203 就是 12 个十 3 得 36 个十,就是360师强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算,就用哪种方法( 3)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各题:120414022303问:还有不同算法吗?(还可以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算几百几十各个数位上的数,再接顺序写出来如: 1204,个位 04 得 0,十位 24 得 8,百位 14 得 4,从右往左顺序写得数即 480)( 4)比比谁算得又准又快13024102430211071303204三、巩固提高:1填空:( 1) 323=( )想: 32 等于()加(), 30 乘 3 得(),2 乘 3 得(),()加()是()( 2) 2402=( )想:()乘 2 得(), _ (这道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展开思维,只要结果正确,方法合理,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2独立填写下表:因数218032440200110因数473259积3用直线将算式和它的结果连起来2184202640+2 733 11032191683308401280问:为什么640+2 不能与 1280 相连?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口算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相乘?思考:362 该怎样算, 应注意什么? (进位的问题即哪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五、板书设计)教案点评:以前一节课的内容为基础, 通过动手操作、 观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发现规律总结算法,并通过迁移类推深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理解。小猴摘桃活动目的使学生熟练口算乘法,进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活动准备1准备一张 “一棵大果树 ”图2制作若干 “桃子 ”(每个桃子上有一道口算题)3制作若干小猴子的头饰活动过程1在黑板上张贴“一棵大果树 ”图,树上挂满“桃子 ”2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接力赛的形式参加这个游戏3游戏时学生戴上小猴子的头饰4游戏开始时, 老师说得数请每组各派一名同学同时去摘相应的算式(即桃子),哪组同学找的又准又快,哪组就是获胜组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步应用题(二),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教学过程铺垫孕伏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 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 倍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解题思路: 根据 “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 倍 ”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 3 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 24(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描述情景10 月 1 日是国庆节, 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 红色、花色的 其中黄色的气球有17 个, 气球比黄气球少9 个,花气球是 气球的3 倍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 数学 可能出 以下 (1)商店有黄气球17 个, 气球比黄气球少9 个,花气球是 气球的少个?(例2)(2)商店有黄气球17 个, 气球比黄气球少9 个,花气球是 气球的一共多少个?(此 以后再研究)三、自主探索,研究 1学 例23 倍,花气球多3 倍,三种气球学生 , 后回答已知条件和 分 是什么?独立 算,遇到 小 内 解决学生 交流,集体研 , 学生可能会用彩色 条(或画 段 )的方法来分析 道 ,也可能用 言叙述具体的思 程可能是:方法 1:根据 “商店有黄气球17 个 ”和 “ 气球比黄气球少9 个 ” 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 气球有 17 9 8(个),再根据 “花气球是 气球的3 倍 ”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方法 2:要想求花气球多少个,根据“花气球是 气球的3 倍 ”就必 知道 气球有多少个, 气球的个数未知,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 个 ”和“ 气球比黄气球少9 个 ”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气球的个数:17 9 8(个),再求花气球的个数:83 24(个)( 4)教 小 :教 口述 意, 演示 件:两步 用 (二)依次 示 段 , 合 段 重点 明 道 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 使学生明确: 要想求花气球有多少个,必 知道它和 有关系, 合第三个已知条件,知道了花气球的个数和 气球有直接关系,但 气球的个数 目里没有直接 , 合 目第二个已知条件又知道 气球和黄气球有直接关系,而黄气球的个数是已知的,所以第一步先求出 气球的个数,那么花气球的个数也就随之解答出来了即:83 24(个) 就是我 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 用 (教 板 )( 5)小 分 一 解 思路改 例 ,求异拓展(即教科 第78 的想一想) 改 例 ,合作解答( 1)把例 2 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花气球比 气球多5 个 ” 怎 解答?( 2)把例 2 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花气球有48 个,花气球是 气球的多少倍” 怎 解答?(分 :要求最后 ,必 先求什么? 什么?)第( 1) 的解 思路:要想求花气球多少个,根据“花气球比 气球多5 个 ”就必 知道 气球有多少个, 气球的个数未知,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 个 ”和 “ 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气球的个数:17 9 8(个),再求花气球的个数:85 13(个)第( 2) 的解 程:要想求花气球是 气球的多少倍,必 知道花气球多少个, 气球多少个, 中已知花气球48 个, 气球的个数未知,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 个和 气球比黄气球少9 个两个已知条件就可以求出 气球的个数:17 9 8(个),再求花气球是 气球的多少倍:488 62比 ,揭示 律( 1) :今天学 的三道 用 从 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你 解答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 用 的关 是什么?(都含有三个已知条件, 第一个和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 第一步都用减法计算先求出红气球的个数, 再根据第三个已知条件求出问题 解答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谁是中间量,分清另两个量与中间量的数量关系,采用正确的解答方法解答)( 2)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解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基本题:教科书第78 页 “做一做 ”的题目( 1)小青家养鸭14 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5 倍,养的鹅比鸡少45 只小青家养鹅多少只?(2)一棵红果树高5 米,一棵白杨树的高度是红果树的3 倍一棵擎天树高75 米擎天树比白杨树高多少米? 课中游戏3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的第4、 5、 6 题)( 1)三只大象用鼻子运木材第一只运900 千克,第二只运的比第一只少100 千克,第三只运的比第二只多45 千克第三只象运了多少千克?(2)工程队修铁路,第一天修了35 米,第二天修的是第一天的2 倍,第三天修的比第二天多 20 米第三天修了多少米?(3)菜店运来15 筐葱头,运来马铃薯的筐数是葱头的3 倍还运来9 筐胡萝卜运来的马铃薯是胡萝卜的几倍?4课外实践作业:观察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领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质疑问难,总结归纳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板书设计走向 ”理解 ”的数学教学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设计与说明作者 / 董 云【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12 页例 1、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准备谈话: 在数学中有很多法宝,乘法口诀就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还记得乘法口诀吗?你能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吗?学生交流,教师再出示算式,学生用口诀计算。(板书: 42=2 6 2=3)小结: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算出几除以几。(板书:几除以几)【说明:由 “乘法口诀是个法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回顾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简洁高效地为新知学习作准备。】二、新课(一)学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1.探索 402 的口算方法。(出示新学期开学画面)谈话:校园里真热闹,小朋友们要上学了,它们一起来到商店买文具。(出示主题图)提问:每捆10 枝,一共有多少枝?你是怎么想的?两人一共买了40 枝,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下面两种:( 1)每人分得 2 捆,是 20 枝。( 2) 42=2, 402=20后面添一个0。(追问:为什么添一个0。)提问:你能结合图说一说42=2 在图中表示什么吗?明确: 4 捆铅笔,平均分给两人,每人2 捆。(在主题图中圈出2 个 2。)再问:离开了学生买铅笔的情景,只看 402 这个算式, 40 表示什么?除以2 得几个十?(板书: 4 个十除以2 得 2 个十,并用彩色粉笔描出横式中的4, 2,2)同桌之间像这样说一说402 是怎么得来的。2.完成 “想想做做 ”第 1 题。组织观察,提问:每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明确:每组上面一个算式是几除以几,下面一个算式是几十除以(板书:几十除以几)学生口答结果后交流口算方法。小结:在算几十除以几的时候,只要用口诀先算出几除以几,再在得数后面添0。再问:根据 “62=3,”除了可以算 “602,”还可以算什么?根据 “84,”你能编出相应的两道几十除以几的题目吗?你能像这样试着再编一组吗?总结:几十除以几的算式有很多,计算的时候一直是乘法口诀在帮忙。【说明:创设 “新学期开学,学生买文具 ”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口算 402 时,往往先算 42=2,然后类推出 402。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借助情景图, 让学生理解这样算的算例, 并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剥离开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几十除以几 ”的算理。紧接其后的练习, 观察并寻找联系, 并以编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二)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探索 462 口算方法谈话:商店的另一个角落有两个女生也在买铅笔。(呈现主题图)提问:谁能说说两个女生一共买了多少枝并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462(用小棒图,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 )同桌交流怎么算462。组织全班流。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下面两种:( 1)每人先分得2 捆,是20 枝,再分得3 枝,合起来是23 枝。( 2) 402=20, 62=3, 20+3=23 (结合学生回答贴出这3 道算式的卡片)提问:这里的每一步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 在铅笔图中圈出相应的部分)【说明: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 引出新的计算问题。 借助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第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直观形象,为后继竖式计算的学习作铺垫。 】2 种算法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指出: 462,我们能口算得数。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用竖式计算。计算时,先从十位算起,为什么从十位算起,后面的学习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教师板书 462 的竖式后边问边板书:2 写在哪儿?这里的2,看上去是2,实际上表示多少?( 2 个十)这一步算的是哪个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并移卡片:402=20)再问:接下来算什么? 3 在哪一位?表示 3 个几?这一步算的是哪个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并移卡片: 62=3)最后将这两个得数相加。(板书 “23”移卡片:, 20+3=23 )形成如下板书:402=20 6 2=3 20+3=23回顾:计算462 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完成 “想想做做 ”第 3 题。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几十几除以几)小结:计算几十几除以几可以用竖式计算,但同样是乘法口诀在帮忙。【说明:竖式的写法,不是形式的模仿。先是在“繁 ”写法的过程中理解计算过程,并借助卡片移动, 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 从学生中寻找不同写法的竖式, 实现从复杂写法到简洁写法的自然过渡。 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拨数的经验, 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为什么 2 可以直接写在十位上,从而使化繁为简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三、巩固(出示画面)谈话:为了迎接新学期,学校打算种一些树木。1.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 棵杨树苗48 元 3 棵松树苗63 元小朋友你们认为种哪种树苗比较便宜呢?2.终于开学了,学校买来91 把扫帚,要给每个班发3 把,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说明:种树苗和分扫帚的情节,使故事的发展具有连贯性。两道问题的设计,都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既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四、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揭题并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小结: 乘法口诀不仅能算几十除以几,几十几除以几,在以后的学习中,它还有更大的用处。说明:本课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创设新学期的情境串,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巧妙地衔接起来,如果说,这是本课表现形式的线索,那么, “几除以几 ”“几十除以几 ”“几十几除以几 ”则为全课学习内容之线索。两 “线 ”并行,浑然一体,将新知与已知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练习设计与安排,层层递进, 既有新学内容过程中巩固性的 “边学边练 ”,又有发展性的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练习, 学生不仅长知识, 还长能力, 更在思维经历挑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8119 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 3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表象。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教师提问: “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 ”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 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 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 “围成 ”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方厘米。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教学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 1)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 1 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 1 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 平方厘米有多大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 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用 1 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分米。学生剪下来,体会1 平方分米有多大。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 平方分米?用 1 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学生先估计一下 1 平方米有多大?教师再出示面积是 1 平方米的大纸。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板书课题四、综合练习1、课本第119 页第( 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 平方厘米的图形。3、课本第121 页第 2 题测量图形的面积。4、课本第 121 页第 3 题用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 平方厘米、 16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 页例题及 “做一做 ”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 7 题。教学目的通 度 位和面 位的比 ,使学生更清楚地 面 位,初步明确1 厘米、 1 分米、1 米是 度 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度。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都是面 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 。教学重点使学生 一步 面 位。教学 点明确分清 度 位和面 位。教学 程()一、步步深入,比 异同1、比 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1)学生估 1 厘米有多 ? 1 平方厘米的面 多大?(2)教 出示: 是 1 厘米的 段 ,面 是 1 平方厘米的平面 形。看它 形有什么异同?( 3)教 出示:学生用和 芯和面 是 6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片,要知道它 的大小分 用什么 位来 量?( 4)学生 手 出 芯的 度和 片的大小。(在 个 程中教 及 行指 。 )2、比 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 1)估 1 分米的 度,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学生交流 ,教 要及 行指 ,使学生的估 接近正确。 )( 2)估 笔盒的面有多大? 、 各是多少?(3)学生 手 行 量 笔盒的面有多大, 、 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 情况。(教 行指 怎 才能减少 差。)3、比 1 米和 1 平方米(1)前面我 学 了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 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那么,我 可以用1 米和 1 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 米来 量黑板的 ,教室地面的 、 各是多少?用 1 平方米来 量黑板的面 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 是多少? )(2)教 根据学生的回答, 学生估 黑板的 、 、面 各是多少?并向学生 明教室的地面的面 大 是60 平方米 。4、通 ,解决 通 以上学 ,同学 1 厘米、 1 分米、 1 米和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 情况,教 及 行指 。5、教 1 厘米、 1 分米、 1 米是 度 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度。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都是面 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 。 就是我 今天学 的主要内容 度 位和面 位的比 (板 ) 。二、巩固反 ,深化 1、教科 第120 第 2 。2、教科 第120 第 1 。3、 二十七第4 。4、 二十七第5 。 行改 : 学生用4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 形,看拼成的 形的面 和周 各是多少?5、 二十七第7 。6、 二十七第 方形 : 5 厘米 : 1 厘米6 。要求学生 出3 个 形 方形 : 4 厘米 : 2 厘米正方形边长: 3 厘米板书设计: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学生板演算式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3 124 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 “做一做 ”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 1 5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具准备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 厘米、 3 厘米;长 3 厘米、宽 4 厘米;长 4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 8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学生估计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 用面积单位来测量, 教师指出: 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课题)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一种:一个长3 厘米、宽4 厘米的长方形二种:一个长4 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形三种: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 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3)师生交流, 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 排,说明是5 厘米;宽摆了3 排,说明是3 厘米,那么,面积15 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课本第124 页上面 “做一做 ”: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2、练习二十八的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4、练习二十八的第 2 题。建议把此题改编成图画题,多媒体显示电视机画面,再显示它的长和宽分别是 44 厘米、 34 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练习二十八的第5 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板书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4 页正方形的计算及“做一做 ”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6 11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边长 20 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面积是1 平方米的硬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利用迁移,探究知识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3)( 4)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 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 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教师引导: 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 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也可以这样想,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如果学生没有选(2)、( 3),教师直接引入:图( 2)、(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练习:课本第 125页第 7 题。 2 厘米9 分米(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 厘米 9 分米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 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遇到有小数的情况, 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2、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什么地方 用到正方形的面 算?三、 用知 ,解决 1、 二十八的第 8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 : “要配上一 与桌面同 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 ”(要配的玻璃面 与桌面的面 一 大,也是 8 分米。)2、 二十八的第6 。口算在 本上, 正 一 1314、 844、630 30 是怎 口算的。3、 二十八的第9 。 学生拿一个 10 厘米的正方形 板, 做一做。4、 二十八的第10 。学生先独立做,然后 明 什么 列式。5、 二十八的第11 。学生先独立完成。板 :正方形面 的 算正方形的面 =边长 5 分米3、面 和周 的比 面 和周 的比 教学内容教科 第127 的例 及 “做一做 ”中的 目和 二十九的第1、 3、 5、 6 。教学目的通 面 和周 的比 ,使学生分清周 和面 的概念及 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 比 和 践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分清周 和面 的概念及 算方法。教学 点理解、分清 度和面 位。教具准 多媒体 件或幻灯片、小手帕。教学 程()一、情境体 , 比不同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 方形的白菜地,周 上 笆。学生根据 个情境提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 : 笆有多 ?菜地的面 是多少? ) 演示:菜地的 是5 米、 是2 米。然后 取学生提出的 多 中的主要 : 笆有多 ?菜地的面 多少? 学生 行解答。在学生 行交流的 程中,教 提 :求 笆有多 ?菜地的面 是多少? 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2、 算下面 方形的面 和周 。3 厘米12 厘米6 厘米6 厘米3、学生估 教科 封面的面 大致是多少?4、学生 : 方形的周 和面 各是指什么?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周 长 面 积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计算方法 (长 +宽) 2长 宽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