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071269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 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 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 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 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 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 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 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 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 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 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 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 障。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 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 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 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 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 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 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 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 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 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 (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 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 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 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 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 (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 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 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 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 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 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 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 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 出的多种物理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 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 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 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这些物理特 性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别的物理性质, 同时也被别的物理的、生化的、生物的特性所影响, 并对粮食的生命活动、虫霉危害、储粮的稳定性产生 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并与粮食清理、干燥、通风、 控温、气调等作业及粮仓设计有密切关系。因此,要 搞好粮食储藏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粮食的物理性质。7、粮堆的湿热扩散特性对粮食储藏有哪些影 响?粮堆的湿热扩散指粮堆中水分沿着温度梯度和蒸 汽压梯度向低温部位转移并使该部位粮食水分和温度 升高的现象。湿热扩散是粮堆水分转移的重要因素。 在湿热扩散过程中较低部位,水分由暖湿部位向温度 相对较低的部位转移,使温度较低部位粮食水分含量 增加,如果湿热气体遇到冷表面(如较冷的粮粒和墙 壁等),还会凝结成水滴产生结露,严重时可造成粮 食发热、发芽甚至霉变。这种现象如果在粮堆表层发 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顶”;在墙壁和粮堆结合部 位发生,出仓时有部分粮食粘附在墙壁上,这就是通 常所说的“挂壁”现象;在粮堆内部某些部位发生, 则可能发生“窝状发热”。因此,在储藏过程中应注 意减小温差,减少湿热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粮堆表 面、阴面墙壁、粮堆底部是最容易因湿热扩散引起粮 堆水分增加的部位,在粮情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这些 部位的检测。在气温剧烈变化时,粮堆表面、阴面墙 壁、通风地槽附近可能因存在较大温差而结露,更应 加强检查。8、储粮有害生物有哪些?危害储藏粮油的昆虫 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二、粮仓准备及入仓粮质要求1、装粮前应对仓库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检查和处 理? 检查仓盖。如发现漏雨部位,要及时修补防水 层,做到仓盖无渗漏,屋面平整。 检查墙体。有无裂痕,如发现异常,要区别对 待处理。防潮层下坠造成墙面裂缝,可把裂缝周围铲 除,然后修补防潮层,再刷面层。如果是地基不牢造 成墙体裂缝,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可以继续存粮的,可 在仓外砌砖垛加固,并对裂缝做防潮处理。 检查地坪。无论是沥青地坪、水泥地坪、两油 一毡地坪,由于使用年限过久或原地坪处理不好,均 会出现地坪裂缝,陷坑,残缺等现象,使地坪局部或 全部失去防潮性能。沥青地坪裂缝,在刷干净的新面 上刷一层水泥浆,再用高标号水泥或混凝土修补。两 油一毡地坪裂缝并出现返潮时,可以在原来的防潮层 上再铺一层油毡或刷一层沥青,然后再铺设新的保护 层,对大面积失效的地坪,要及时修整或在原来的地 坪上再铺一层防潮层。 钢结构的简式仓应检查外观和结构,检查钢板 仓防锈漆是否脱落并及时进行维修,对钢板仓的节点 进行观察,检查螺钉、垫片、焊缝是否完好;观察与 土建相连的支架部位有无变化。 门窗及其他部位。仓房的窗户、通风口等要仔 细检查,看有无变形、脱落等现象,是否能顺利开启 和密闭。2、为什么应按种类、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 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的粮油应分开储 藏?根据新形式下粮油安全储藏的需要,形成新的 “五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品种混杂、利 于保持粮油本身的品质,为粮油安全储藏和合理利用 提供保证。包括 5 个方面的含义: 种类不同。对于不同种类的粮食和油料应该分 开堆放储藏在不同地方。比如油菜籽和小麦应该分开 储藏在不同仓间或分别码垛,防止不同粮食和油料混 杂,给加工和利用造成麻烦。 品种不同。对于同一种类,但不同品种的粮油, 也应分开堆放,以便在出库销售时体现优质优价的原 则。比如优质粳稻谷和粳稻谷应分别存放。 等级不同。对于同品种的粮油,如果等级不一 样,其质量也不一样,故也不能混合堆放,以防造成 高等级粮油降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生产年度不同。对于同品种、同等级的粮油, 如果生产年度不同(即原来所说的新粮与陈粮),分 开堆放储藏的目的是便于品质检验,保证在提供利用 时符合相关品质标准的规定。 水分含量不同。对于同品种、同等级、同生产 年度的粮油,如果水分不一样,应视情况,分开储藏。 一般水分差异在 1%以内,可以通过倒仓或正常通风 来处理的,原则上可以堆放在一起,但必须及时处理, 均衡水分。水分差异过大的粮油,必须分开堆放储藏, 以防止水分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发热霉变。3、什么是粮堆的自动分级,如何降低自动分级, 避免杂质聚集?由于粮食籽粒的形状、成熟度和杂质类型等组分 的不同,所形成的粮堆的组分具有不同的散落性,粮 食在移动或散落过程中,性质相类似的组分趋向于聚 集在同一部位,在粮堆中形成不同的集结区,引起粮 食组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作粮食的自动分级。 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是由粮食籽粒和各种杂质本身 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并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 式、仓房类型密切相关。自动分级现象使粮堆组分重 新分配,对安全储粮十分不利。局部的杂质含量较高, 使粮食孔隙度降低,导致粮堆内产生的积热不易向周 围扩散,为害虫、霉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孽生场所, 极易发生发热霉变现象。而且,在熏蒸杀虫时,药剂 渗透困难,影响杀虫效果;在通风过程中,也因为空 气阻力增大,风速达不到要求,影响通风降温、降水 效果。减缓入粮时产生自动分级现象的最好措施是主 动地对入仓的粮食进行清理,降低粮食中的杂质含 量;其次是在入粮时采取一些措施,减缓自动分级现 象的发生。如平房仓进粮,可在输送机的抛粮端安装 粮食分流板,改变粮流的规律性;也可适当移动输送 机械,增加粮食的落点。对高大筒仓、浅圆仓可在仓 内安装布料器,采用中心管入粮、抽芯除杂或多次进 仓平粮等措施,都可有效减缓自动分级现象。4、为何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 众所周知,良好的粮食是安全储粮的基础,这对 新建的高大仓房的储粮来讲尤为重要,但在生产中许 多粮库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新建仓储粮多、粮层 厚,加之机械进粮,自动分级现象会更加明显,如果 不控制入粮质量,就会给储粮带来无穷的隐患,正如 在日常储粮过程中所遇到的粮情不稳,粮食发热、生 虫,局部通风不透、杀虫不彻底、发热霉变等现象都 与粮质差有关,都是粮食的水分高或杂质多、分级严 重引起的。因此,在尚无取得大粮堆储粮经验的现在, 更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三、粮堆密封与密闭储藏1、如何进行粮面压盖密封?粮面压盖的做法有:一是散粮面上盖席或铺窗纱 后,用干燥无虫的大糠等进行压盖;二是用稻壳等装 袋压盖,袋袋半包,平贴合缝,互相错缝,做到“平 紧、密、实”,以加强密封效果;三是用隔热材料进 行粮面压盖,如用薄膜加 5cm 泡沫塑料板或用薄膜加 PEF 隔热保温板压盖,以增加粮堆的隔热效果。2、隔热性能较差的旧仓房对粮堆如何进行压盖? 对一些隔热性能较差的仓房进行低温储藏时,为 维持低温冷却效果,除对仓房进行隔热密闭外,还需 对粮堆采取隔热保冷措施。生产中常用的麦糠、稻壳 及旧麻袋、草苫、棉被、聚乙烯泡沫塑料板、PEF隔 热保温板等隔热吸潮的材料极易压盖,或用装袋半包 平贴合缝,两层相互错缝,压平压紧,以增隔热保冷 效果。若粮面再加薄膜密封其效果会更好。3、如何做好粮堆的全仓密封?全仓密封又称一面密封,适用于地坪、仓墙防潮 性能较好的仓房。新建仓是在装粮线高度的仓壁上预 埋塑料管槽,当粮食入满后及时平整粮面,预埋测温 电缆,布置环流熏蒸的回流管,铺好走道板,然后在 粮面上覆盖事先制备比粮面稍大的密封帐幕,用胶条把薄膜压入塑料槽管内,安装测温、测气、查粮等各 种设施,即完成粮面密封。旧仓是通过用热沥青把薄 膜粘附在仓壁四周装粮线下的塑料“围裙”与密封帐 幕粘合在一起,即完成粮面密封。4、什么是“双低”储粮?“双低”储粮是指低氧、低药量密闭储粮的简称 是气调储粮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一种保粮方法,对杀 灭常见的储粮害虫和防止储粮发热霉变是行之有效的。5、三低”储粮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三低”是指低氧、低药量、低温的储粮方法,它属于综合储粮技术范畴,对于防治储粮害虫有较好的效果。“三低”是在“双低”的基础上再加低温,低温 一般是在寒冷季节利用通风降温来达到的。“双低” 技术已有能有效杀灭粮堆中的害虫,而低温则能大大 降低残存害虫的繁殖率,因此能使储粮更加安全。1、什么是低温储粮?低温储粮是现代储藏技术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 种储粮方法,它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冷源或谷物冷却 机等对仓房内的粮堆进行冷却,使粮低温处于一个较 低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持和改善储粮品质,达到安全 粮储的目的。2、低温储粮有哪些好处?(1) 低温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干物质 损耗、延缓粮食陈化和品质劣变速度,保持粮食的新 鲜度和食用品质。(2) 低温可以控制虫霉的生长发育,减少害虫危 害,防止粮食发热、结露、霉变。(3) 低温有利于保持食品新鲜程度,延缓谷物陈 化,解决大米(包括糙米)等高水分成品粮的安全储 藏度夏问题。(4) 简单易行,不用改造现有粮仓,谷冷机冷却 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适用于具备风道的各类仓房。3、隔热保冷对储粮有何意义?低温粮堆采取隔热保冷措施后,能延缓粮温回升 的速度,使粮堆以较低的温度过夏。这样可以延缓粮 食的陈化速度,抑制虫霉生长,粮情稳定,保管费用 低。4、何时对粮食采取隔热保冷措施? 当外温回升高于粮温前,就应对低温粮采取隔热 保冷的密闭措施。五、机械通风1、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有哪些?降低粮堆温度和湿度,平衡粮堆温度,改变储粮 水分含量,消除粮堆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排除粮 堆内异味或有毒有害气体等。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包 括对储藏的粮食和油料进行降温、降水通风,对即将 出仓的粮食进行调质通风。此外还有平衡粮堆温度、 湿度,防止和消除粮堆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预防 高水分粮发热,排除粮堆内异味或实施熏蒸后的散气 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等功能。2、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主要名词术语通风用外部空气置换粮堆内的空气,改善储 粮条件的换气技术称为通风。自然通风利用储粮内部和外部空气密度差引 起的热压差或风力造成的风压差促使外部空气进入粮 堆内部,置换粮粒间的气体,实现通风换气,这一技 术称为粮食的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空 气有组织的送入粮堆,实现外界空气与粮粒间空气的 交换,改善储粮条件的技术称为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系统将电动机、风机、主风道、支 风道、风量分配器有机组合成一整体,称为机械通风 系统,又称机械通风风网。主风道与风机相联接的风管道。 支风道与主风道相联接的若干弱小风道。 空气分配器空气经过通风管道进入粮堆或粮 堆中的空气穿过通风道表面的通气孔或通气孔板进出 粮堆的部分称为空气分配器。空气分配器表观风速空去穿过分配器表面的 流速。即 m/s。总阻力气流通过风网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 即机械通风系统阻力,它包括通风管道的阻力,分配 器阻力及粮层阻力。空气途径比空气穿过粮层呈非线性流动时, 空气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静压力垂直作用于风道壁的单位面积上的 压力。静压力用来克服通风网的阻力。静压力通常用 毫米水柱计量,现规定用帕来计量。常用 U 型管来测 量静压力。粮层阻力空气被迫送入粮堆时,要通过粮 层,气流就要消耗能量,能量损失表现为气流的静压 力降,这个压力降值就是所谓的粮层阻力。以帕来计 量。粮层风速气流穿过粮层的孔隙的平均速度, 其单位是米/秒。粮面表观风速气流穿过粮堆(粮层)表面的 速度,也就是每秒钟内通过每平方米粮堆表面的气流 量,其单位是米/秒,或立方米/秒平方米。粮面表 观风速均匀与否是衡量整个风网设计合理与否的重 要因素。3、允许通风的温度条件是什么?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规定,除我国亚热 带地区以外, 开始通风时的气温低于粮温的温差不小 于8C,通风进行时的温差要大于4C;考虑到我国 广东等亚热带地区四季温差较小,为保证有足够的通 风机会,只能牺牲一部分效率,而规定开始通风的温 差为6C、通风进行中的温差为3C.对于自然通风降温来说,因为不消耗能源,为获 得更多通风时机,一般仅要求气温低于粮温即可通 风。对降水通风和调质通风,要求通风后的粮温不超 过该批粮食的安全储存温度。4、确定通风有哪些原则? 第一个原则,期望通风达到的目的要与通风具有的功能、通风合适时机相协调。第二个原则,通风时的大气条件应能满足通风目 的的需要。第三个原则,确定通风大气条件时,既要保证通风有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机会。第四个原则,确定通风的大气条件,应能限制不 利的通风副作用。第五个原则,通风中必须确保储粮的安全。以上五条原则涉及到大气的温度、湿度、露点, 粮堆的水分、温度、露点等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各种 条件的组合,要同时满足以上五个原则,就要设法在 上述诸多参数中找出最佳平衡点。确定通风原则后,还要注意达到两个效果: 通风应达到均匀降温、均匀降水和均匀调质的效 果。要求风道设计合理,尽量减少死角;通风应具有经济和节能的效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是使用动轴流风机,还是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是进行连续通风,还是间断通风。表:允许通风条件表目的方式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降温Ps Ps1 2t tl1 2Ps Ps1 2开始时:t-t 22 18C(亚热带:t-t2 1M6C)进行时:t -t M2 14C(亚热带:t-t2 1M3C)降水Ps tl1 2t tl2 1Ps tl12调质Ps MPs1 23t tl1 2t tl2 1Ps MPs1 22t tl2 1t 粮食温度;2tl 大气露点温度;1tl 粮食露点温度;2Ps 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1Ps 当前粮食 t 下的粮食绝对湿度压力值; 22Ps 粮食水分减 1 个百分点,且粮食温度等于 2l大气温度 t 时的绝对湿度压力值;1Ps 粮食水分减 2.5 个百分点,且粮食温度等22 于大气温度 t 时的绝对湿度压力值;2Ps 当前粮温 t 下,粮食水分加 2.5 个百分 23 2 点的粮食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5、降水时的单位通风量是多少?粮食进行机械通风降水时,单位通风量的选择, 应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及粮食种类来选定,在通常情 况下,粮食水分越高,则粮堆的高度越低,下表是我 国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所列的降水通风最低 单位通风量。表:降水通风最低单位通风量(米3/时吨)粮食水 分12%14%16%18%20%最低单 位通风 量1522304055生产实践表明:粮食通风降水时,粮食水分为16%时,单位通风量一般应不低于40米3/时吨。粮食水分为 24%时,单位通风量可选到 400 米 3 时吨。对于水分为20%以下的粮食,单位通风量选 为80200米3/时吨是适宜的。粮堆的高度应以3 米为佳。单位通风量越大则降水效果越显著,但单位 电耗量也随之加大。六、主要粮食的储藏1、稻谷的储藏特性是什么?稻谷具有完整的谷壳,它对防止虫霉危害与温湿 度影响有一定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较高,但稻 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温,易黄变和陈化,易发热、结 露、水分超过 25%即可发芽。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新 谷的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变化较大,一年后逐 渐减弱,继而趋于平缓,储藏稳定性增高。早、中稻 收获时气温高,便于干燥,入库水分低,但易感染害 虫;晚稻秋后收获气温低,虫害较少,但不易干燥, 入库水分较高,容易引起发热霉变。稻谷储藏期不宜 超过三年,即使不生虫发热,也要注意定期轮换,特 别是长期储备的粮食要防止因陈化而降低品质。2、稻谷储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 控制水分。使稻谷处于安全状态是安全储粮的 根本宗旨。稻谷发热霉变都与其所含水分有关,因此 稻谷入仓时必须严格控制水分。对超标准水分的粮食 一定要抓紧降水工作。(2) 清理杂质。稻谷中常混有稗子、杂草、穗梗及 瘪粒等有机杂质,特别在机械进粮时,由于自动分级 现象会造成杂质在粮堆内积聚。这些有机杂质带菌量 多,呼吸强度大,加上细小杂质使粮堆孔隙度减少, 形成湿热积聚、不易散发,容易造成粮堆内发热霉变。 因此,稻谷入仓时,要清理过筛,严把质量关,把粮 食含杂量控制在 0.5%左右,提高粮食储备的稳定性。3、晚稻应采取哪些主要储藏措施? 根据晚稻水分大、易发热霉变等特点,对超安全 水分标准入仓的晚稻,应抓紧时间烘干或通风降水, 逐步降低其水分含量。待水分达到标准后,再利用低 温季节进行通风,将粮温降至5-10C以下。在气温回 升之前,利用稻谷的不良导热性,及时进行密闭储藏, 减少外界条件的影响,可较长时间维持粮堆的低温状 态,减少虫霉危害,保持较好的储藏品质。4、稻谷发热的规律是什么? 散装稻谷发热的一般规律是:秋冬季节多从粮堆 的中下层开始,以后逐渐向上发展;夏季多从朝阳靠 墙面的上层开始,以后再逐渐向内发展;因漏雨或吸 湿而引起的发热,则多从粮面、仓墙四周、地坪等返 潮部位开始,然后再向粮堆内部及中下层发展。在发热过程中,有的稻谷粮温上升数天后温升暂 时减慢,以后再继续上升。发热上升的粮温与粮食水 分高低密切相关,即原始水分在 15%以下的稻谷不会 超过40C,其主要愿意是因为在高水分的稻谷上微生 物繁殖速度较快。5、哪些现象是稻谷早期发热霉变易于察觉的?稻谷局部水分增高,微觉潮湿,散落性降低,籽 粒发软,硬度降低,出现“霉蒸气”,色泽开始微显 鲜艳,继之谷壳潮湿挂灰、泛白,未熟粒偶见白色或 绿色霉点等等。稻谷早期发热霉变时温度不高,米质 尚未变化,是处理的关键时刻,如果以上现象继续发 展,将出现明显的发热霉变,米质将会发生明显下降。6、储藏期间稻谷为何容易发热、霉变、生虫? 新稻入库后,由于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产 生大量的热量和水分,易造成粮堆内湿热积聚。若湿 热气流上升与粮面冷空气接触,就会形成结露现象。 结露的部位一般在粮堆表层15cm左右最为明显,结露 部位的稻谷水分增加迅速,因此,稻谷就会很快发热。 稻谷发热与霉变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梅雨季节,水分 含量高达 16%以上的稻谷就很容易发热并马上霉变; 在高温季节一般都是发热到中期或后期,才开始霉变, 发生的部位多在表层;如果仓壁或地坪返潮,则发芽 与霉变就可能同时发生。另外,稻谷也易生虫,其中 以麦蛾、玉米象、米象、谷蠹为害最严重。稻谷中害 虫聚集的部位随季节而变,冬季一般聚集在中下层, 春暖以后逐渐迁移至上层。7、稻谷的安全水分为多少?稻谷的安全储藏水分与环境温度有关,并随温度 改变而变化。水分较高的稻谷必须储藏在温度较低的 环境中;水分较低的稻谷则可储藏在较高的温度环境 中。因此,稻谷安全储藏水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根据各地保粮经验,初步归纳出稻谷的相对安全水分:稻谷安全水分稻谷温度粳稻水分()籼稻水分()早、中粳晚粳早籼中、晚籼35C左右13.5 以下14以下12.5 以下13以下30C左右14以下15左右13以下13.5 以下20C左右15左右16左右14以下14.5 以下10C左右16左右17左右15左右15.5 左 右5C左右17以下18以下16以下16.5 左 右8、小麦有什么储藏特性?(1)后熟期长。小麦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超过 80 天。含 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 储藏稳定性有所提高。(2)吸热性强。小麦外皮较薄,组织松软,亲水物 质较多,吸湿能力较强,吸湿后,淀粉、蛋白质水解 加强,易遭受霉菌与害虫的侵袭,引起发热霉变,使 小麦品质劣变。(3) 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一定 的高温范围内不致丧失生命力。据报道:水分在 17% 以上时,干燥处理温度不超过46C,或水分在17%以 下的,处理温度不超过54C,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 力仍能得到保持,面粉品质因在后熟期经历高温而得 到改善,做成的馒头松软膨大。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 干燥或密闭杀虫提供了依据。(4) 易遭虫害。小麦抗虫性差,收货时正值夏季, 易受害虫感染,多数储粮害虫都会危害小麦,其中以 玉米象、麦蛾与印度谷蛾危害最为严重。因此,要加 强小麦虫害的防治工作。9、小麦在储藏期间易出现哪些问题?(1)麦堆结顶。小麦在后熟期间呼吸作用旺盛,放 出大量湿热,使麦堆上层粮温增高,水分加大,易引 起结顶和发热霉变,其部位一般发生在粮面下 30cm 处,这是保管新麦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热粮储藏到深 秋季节,粮温高于气温,粮堆内外存在温差,湿热扩 散引起粮堆水分转移,使上层粮食水分增加,同时也 使霉菌大量发生和发展,造成粮堆发生结顶现象。(2)褐胚。小麦在储藏期间另一主要劣变现象是胚 部变褐(与小麦褐胚病不同),着主要是储藏方法不当 和储藏时间过长造成的。另外,微生物的危害也是形 成褐胚的重要原因。10、小麦保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趁热入仓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 我国传统的储藏方法之一。根据小麦耐热性好的特点, 利用盛夏高温曝晒小麦,将水分降到 12.5%一下,是粮 温达50-52C,保持2h,趁热入仓,散装压盖,高温密闭, 是粮温维持在40C左右,10d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此 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即传入正常密闭储藏。 高温时间过长会影响小麦的发芽率。(2)低温冷却。粮堆保持一定的低温状态,对于延 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益。进入正常储藏的小麦, 可在寒冷季节进行通风、翻动粮面,将粮温降至 5C 以下,然后在气温回升前对仓、粮堆进行密闭,这对 抑制虫、保持品质有较好的效果。长期储存的低温粮 要严防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造成麦堆表层结露。(3)严防害虫感染。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 象、麦蛾、印度谷蛾等。麦蛾、印度谷蛾成虫发生在 粮堆表层,活动于空间,而玉米象在秋凉后则隐藏于 麦堆深处。热密闭与冷密闭储藏是防治小麦害虫的有 效方法,要加强管理,严格做好防止感染害虫的工作。11、常规储藏入库后有什么要求?(1)常规储粮检查 检查粮温 检查时间:粮温受仓温和外温的影响,所以检查 粮温必须同时检查仓温和气温。检查温度最好在上午 八、九点钟,因为这时的温度比较接近全日的平均温 度。检查部位:确定取样点可将粮仓平面划分为若干 区段,每区段为 100 平方米,取四角与中央五点。粮 堆高度不超过 20 米可分两层检查,上层在粮面下 30 50 厘米,下层为能检测到的底部;粮堆超过 20 米应分三层检查,中层介于上下层之间。包装粮温的检查:检查原则是定层定点。以一个 垛为单位。分层设点,四周和中央都要设点,一般12 包堆高的应由下至上检查第3、6、9 包或2、5、8 包。 面粉底部 23 包容易压实结块,必要时“挖井”检 查。简仓(低下仓)及囤装粮温的检查:一般设五点三 层,5 米以上可酌增测温点;地下仓拱脚部位、露天 囤的朝阳面及入囤时下风部,检查温度时要特别注意。 检查温度和水分温度的测定: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一般只检查气 温和仓湿。普遍用毛发湿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计进行测 定。水分的检查:新入库的粮食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层、 点取样测定水分,并混合化验出原始水分。在储藏过 程中,安全粮每月测定一次;半安全粮每三天测定一 次。粮温不正常和有虫、霉情况的部位,要单独测定 水分。 虫害的检查有活的害虫才算是感染了害虫,发现死的害虫可 归入杂质一类。但由于死的害虫的存在,需要更精密 地反复检查分析其感染性,特别也好分析潜在的感染 性,即分析卵、幼虫和其他虫期的内在情况。检查害虫与螨类可有筛检,其中粉螨可用具有圆 孔的实验室筛套,上面筛孔直径 2.5 毫米,下面筛孔 直径为 1.5 毫米,其下为底部。用每分钟约 120 次的 循环运动筛检 3 分钟。检查玉米象和其他害虫用筛孔 2.5 毫米的筛子来筛,然后计算通过筛孔及留在筛上 的活虫数,用头/公斤来计算虫口密度。隐蔽性害虫可 以用染色法、照明法来检查,但用刀切开籽粒检查的 剖粒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检查期限,当粮温在15C25C时,15天至少 检查一次;粮温高于25C, 7天内至少检查一次;危 险虫粮在处理后的三个月内, 7 天内至少检查一次。 粮情检测结果的填写与上报 检查人员应将检测结果及时分别登记在检测簿 上。每月按规定填写“储粮安全情况月报表”上报。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2)根据季节特点制定措施 按含水量划分储粮等级 根据粮食水分与储藏环境温度的关系,分为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安全粮可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 半安全粮只能在气温较低的季节短期储藏, 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危险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食。高水分粮粮食水分,大大超过安全水分标准。 根据季节特点,制定措施春季:降水防潮夏季:密闭治虫秋季:通风降温(防止结露)冬季: 低温冷冻七、粮情检测1、日常粮情检测包括哪些内容? 由于温度、水分含量、相对湿度及害虫是影响粮 油储藏安全的几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标准明确规定了 日常粮情检测的内容,即温度(包括气温、仓温和粮温) 检测、相对湿度(仓外空气、仓内空气和粮堆内部空气 的相对湿度)检测、粮油水分含量检测及害虫(包括种 类和密度)检测四个方面。此外,还要根据实际需要, 增加相关检测内容,比如,熏蒸期间应检测磷化氢浓 度,气调储粮应检测二氧化碳或氮气浓度,双低储藏 应先检测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不低 于 4% 或氧气浓度不高于 12% 时,进行磷化氢低剂量熏 蒸并在熏蒸期间检测磷化氢浓度。2、为何要强调保管员经常入仓检查粮情? 近年来在新建的粮仓中,尽管都配备了先进的粮 情检测系统,但先进的仪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 管员的部分工作,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体的感官功能。 保管员进仓可以通过人体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 器官去感受仓内气味、粮食的散落性、粮温等变化, 再结合仪器的检测结果,对粮情变化趋势做出正确判 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储粮安全。3、散装粮食和油料的温度检测点位置应如何确 定?本标准规定:“房式仓人工检测时,应分区设点, 每区不超过100 m:各区设中心与四角共5个点作为检 测点,两区界限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粮堆高度在加 以下的,分上、下两层;粮堆高度 2m4m 的,分上、 中、下三层;粮堆高度4m6m时,分四层;粮堆高度 6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上层、下层检测点应分别设 在距粮面、底部0.3m处。中间层检测点垂直均等设置; 四周检测点距墙壁0.3m。”这是老式仓房粮温检测的 “三层五点十五处”(即上、中、下3 层,每层5 点) 检测点设置的具体表述,这是最低要求,工作中可根 据需要增设检测点。侧温点“垂直均等”,是为了便 于比较同一检测位置不同粮层深度的粮温情况并准确 判定粮温异常部位。4、储粮害虫的常用检测方法有哪些? 检测储粮害虫的常用方法有筛检法、诱捕法、剖 粒法、漂浮法、X-射线法等。检测粮粒外部害虫时, 采用筛检的方法,对样品逐个进行害虫筛检,筛下物 中活的害虫进行计数,以每千克样品中活的害虫头数 表示该点害虫密度。检测谷蠹、玉米象、米象等蛀食 性害虫,对外贸易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照相关规定检 测粮粒内部害虫。检测粮粒内部害虫时,可采用剖粒 法、漂浮法、X-射线法等。这些方法在等同采用ISO 6639 的国家标准中有详细规定,该标准已正式报批, 不久即可正式颁布实施。储粮害虫诱捕检测技术适用 于各种粮食和油料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仪器、器具(如 黑光灯、探管式陷阱、波纹纸板诱捕器等)或化学物质 (鼓害虫性引诱剂等),将储粮害虫引诱到仪器和器具 内,以检查粮堆或空间内害虫有无或发生情况。5、如何判定虫粮等级? 虫粮等级标准沿用了规范的规定。其中:“主要 害虫”指本标准明确规定的 10 种第一食性害虫,即: 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 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蛾。这些害虫可以直 接危害完整粮粒,可对储粮造成极为严重的重量和质 量损失,还可为第二食性害虫的继发性危害创造条件。 尽管近年来各地出现锯谷盗、书虱和螨类难以防治的 问题,但它们对储粮的危害远远低于上述 10 种第一食 性害虫,不作为害虫。在判定虫粮等级时,如果害虫 密度和主要害虫数反映的等级不一致时,采取就高不 就低的原则,以严重的一级确定虫粮等级,比如,某 廒间最高害虫密度为12头/kg,属于一般虫粮;但这 12 头害虫中,有 11 头是谷蠹,则应属于严重虫粮; 按本标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后判定为严重虫粮。成品粮不得有虫,有虫即判定为严重虫粮;面粉 等粉类成品粮所含螨类超过 30 头即判定为严重虫粮。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法规定,将原“对外检疫对象为害虫”成为“我国 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具体的进境植物检疫性 储粮害虫名单,以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为准。目前执行的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 862 号(2007 年 5 月 29 日) 所列的最新检疫性储粮害虫。八、储粮管理1、在深秋季节,储粮管理的重点是什么?进入深秋时节后,储粮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做好分 阶段通风、防止粮堆结露方面。当外温下降季节,大 粮堆保温性好的特性易在新仓粮堆内部形成“外冷内 热”状态,由此产生湿热扩散会导致粮堆内水分转移, 在粮堆表面与周壁处易形成“结顶”、“挂壁”,继 之粮食发热霉变。此时要及时通风散湿,均衡粮温, 消除形成温热扩散的条件,避免粮堆水分转移发生“结 顶”、“挂壁”现象。2、在寒冷的冬季,储粮管理的重点是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储粮管理的重点是抓紧时机通风 降低粮堆温度。在冬季要充分利用自然低温条件通风 冷却粮食,在粮仓内形成一个低温储粮环境,为来年 粮堆低温度夏创造条件。3、在气温回升的春季,储粮管理的重点是什么?密闭与粮堆压盖隔热保冷,环节粮温上升速度, 确保储粮在气温回升的春季,储粮管理的重点是对粮 堆进行隔热保冷,这是现实“低温储粮”的重要环节 新仓粮堆规模大,特别是在密闭不对流的条件下,粮 食的不良导热性会更为突出,在春季要利用这一特性,对低温粮做好仓房隔热安全。4、在高温季节,对稍超安全水分的粮食应如何处I三1=1理?在高温季节所收的粮食水分较高时,首先进行平 衡通风,均衡仓内粮食的水分与温度,稳定粮情;其 次抓紧时间通风降温散热,降低粮食水分,提高储粮 稳定性;第三是视粮堆内的虫霉发生情况,决定是否 采取高浓度熏蒸,抑制虫霉生长,为通风降水赢得时 间;第四再选择低温时节进行通风,降低粮堆温度, 确保粮食安全。5、粮堆降温散湿的方法有哪些?粮堆降温散湿的方法很多,条件不同使用的效果 也不同。在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1) 粮堆通风:直接降低粮温与水分,通风均匀, 效果明显,费用低,是粮库常用保粮措施。(2) 翻动粮面:用于散装粮堆表层粮食的降温散 热,简单易行,节省费用,效果也较好。(3) 排除粮堆湿热:在粮堆内插入导风管、熏蒸探 管,进行机械通风等。(4) 粮食冷却:利用低温季节或谷物冷却机冷却粮 食,使粮食处于一个低温状态,提高储粮温度性。(5) 日光曝晒:用于水分略高的粮食,冬季日晒温 度较低,但由于多西北风,空气比较干燥,对降低水 分仍有一定效果。(6) 热风干燥:当粮食水分高、批量大时,采用烘 干方法可快速降低粮食水分。6、磷化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1)密封条件欠佳 仓房先天密封不足 门窗密封难以满足应有熏蒸的要求 施药大量熏蒸剂没有分布到粮堆深处之前已泄 露分布不均匀,不能完全杀死内各部位害虫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不够(2) 盲目增大用药量 再次熏蒸过分地提高用药量 保护性昏迷,但有效保持时间短(3) 不科学地少用药量 适当低浓度有利于效果 一些抗性害虫也需要适当高浓度 缺少对抗性害虫种群针对性考虑和处理(4) 熏蒸密闭时间不够早期, 35 天, 7 或 10 天等影响密封时间因素多多,如粮堆温度、用药浓度、害虫耐药程度等,不能一概而论(5) 缺乏浓度检测 以往许多是药剂指导,只考虑单位粮食或容积的剂量和总药量 施用后仓内或粮堆中是否很快达到了有效杀虫 浓度 何时达到杀虫浓度 是否有因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害虫出现保护性 昏迷 是否有熏蒸死角或局部低浓度区存在 有效浓度保持的时间是否够长 凭经验,没有浓度检测,难免盲印性7、有关问题处理怎样预防粮堆结露热空气遇到冷的物体表面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 可能达到饱和状态,凝结成水,这种现象成为“结露” 开始出现结露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结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差值越大,结露越严重 此外,空气湿度越大,露点温度和当时的气温越接近 也容易出现结露。常见的粮堆结露有粮堆上层结露;粮堆内部结露 密闭粮堆结露;热粮入库结露。结露的原因也各有不 同。只有当粮堆温度达到露点才能结露,可以根据当 时的粮食水分和温度对照粮堆露点近似值检查表 查出露点温度(见粮食储藏技术规范)采取相应 的措施防止结露。在日常工作中,首先把好入库粮食水分这一关, 储粮必须是在安全水分之内。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入库 的粮食应适时密闭或通风。在气温上升季节(七月份 前)密闭粮堆的薄膜外温度高,薄膜内粮温低,从而 产生内结露,影响最大,预防的办法是在密闭粮面表 层一层旧麻布袋片,起到隔热吸湿的作用,也可用除 湿机除湿和生石灰吸湿。如果有轻微的表层结露,应 及时翻动粮面,松散粮层,使中、下层的湿气得到散 发,严重的应及时分层处理。露天储藏结露的主要部 位在堆顶和四周,来势猛,发展快,面积大,处理难 处理的措施是:通风散热,缩小温差,覆盖粮面,芦 席挂边,利于散热,堆顶架空,控温控湿,勤揭粮堆 及时翻晒。近年来各地都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 因地制宜地应用。如何处理发热粮?因水分过高引起的粮堆发热,应先采取机械通风、 仓内翻到、机械倒仓或用谷物冷却机等措施降低粮温, 再采取通风、晾晒或烘干等措施降低水分。因后熟期作用引起的粮堆发热,应进行机械通风。 因害虫和螨类活动引起的粮堆发热,应先熏蒸杀 灭害虫和螨类,再通风降温。因局部杂质过多引起的粮堆发热,应先清除杂质。 粮堆发热部位不同,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通风?粮堆发热部位不同,通风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讲, 全仓中上层发热用压入式通风,中下层发热用吸出式 通风,局部发热的粮堆可采用单管通风。 对不同等级虫粮处理时间有何要求?基本无虫粮和一般虫粮粮温不超过15C时,应加 强检测,做好防护工作,可不作杀虫处理;一般虫粮 粮温在15C以上时,应在15天内进行除治。严重虫 粮应在 7 天之内进行除治。危险虫粮应立即封存隔离 并在 3 天内进行灭虫处理。 有害生物控制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有害生物控制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方针,控制措施应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 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