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89321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 CETP) 结构特点: 又称脂质转运蛋白,由肝、小肠、 肾上腺和脂肪组织合成 为一疏水性的糖蛋白 基因位于 16号染色体 包括 16个外显子和 15个内含子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CETP)的生理功能 CETP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蛋白 质 促进 HDL与 LDL、 VLDL之间的胆固 醇酯( CE)的交换 CETP缺乏时,使 HDL中的 CE储积, TG降低,无法交换给 LDL和 VLDL, 出现高 HDL血症 第五节 脂蛋白的代谢 一、外源性脂质代谢: 是指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质(主要为 TG), 在小肠内被脂酶水解成脂肪酸( FFA) 和甘油一脂后,由肠粘膜吸收入细胞内, 再重组为 TG和磷脂,并与 B48、 A 和少 量的胆固醇构成大分子的 CM,经淋巴管 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外源性脂质代谢过程 二、内源性脂质代谢 是指由机体内通过脂质循环在肝脏合成 的 TG、 CE、游离胆固醇、磷脂和载脂蛋 白进入血液进行的脂质代谢过程 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质代谢 包括以下脂质 的代谢过程: ( 1) CM的代谢 ( 2) LDL和 VLDL的代谢 ( 3) HDL的代谢 一、 CM的代谢过程 CM的代谢过程 (1)小肠从食物中吸收富含 TG的脂蛋白 (2)小肠上皮合成 CM,并分泌入淋巴管 (3)生成富含 A A A 和 B48的新生 CM入血 (4)结合从 HDL来源的 ApoC和 E后, A 移行到 HDL,形成成熟 CM ( 5) LPL分解 TG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载脂 蛋白在 HDL3移行,产生 CM残粒。被肝脏分 解 。 二、 VLDL的代谢过程 VLDL代谢步骤 ( 1) VLDL在肝脏合成,其中 Tc来源于 CM残粒, B100由肝合成,产生新生 VLDL ( 2)在血中,接受来自 HDL的 C和 E后, 变成成熟 VLDL ( 3)经 LPL分解,脱去 C、 E和甘油, ( 4) VLDL中胆固醇经 CETP与 HDL交换, 变成 IDL( VLDL残粒) ( 5)大部分经肝分解,小部分转变为 LDL 代谢。 三、 LDL的代谢过程 LDL代谢步骤 ( 1)肝脏 LDL受体识别外周血中 LDL ( 2)内吞后经膜 H ATP作用, PH下降 变酸 ( 3)被细胞内溶酶体融合,经酶水解 ( 4)使胆固醇脱脂分解为游离胆固醇 ( 5)游离胆固醇参与细胞分解和代谢 四、 HDL的代谢过程 HDL的代谢步骤 ( 1) HDL由肝合成,结合 A 和磷脂形成 新生 HDL ( 2)组织中胆固醇结合 HDL上,在 LCAT 作用下,游离胆固醇脂化为胆固醇脂, 变为 HDL3 ( 3)组织中的甘油结合到 HDL上,在 LPL 作用下, HDL3变为 HDL2 ( 4) HDL2被肝脏 HDL受体结合被肝脏分 解 第六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 脂蛋白代谢紊乱是指血中 TC或 TG升高或 各种脂蛋白组份水平发生变化,最主要 的表现形式为 高脂蛋白血 ( hyperlipoproteinemia) 包括 原发性代谢紊乱 和 继发性代谢紊乱 两类 原发性 是由遗传缺陷引起,多表现为家 族性和多基因性 继发性 是由原发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引 起的代谢紊乱 1970年 WHO分型 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 TG升高, TC正常, CM、 VLDL含量增高, LDL和 HDL降 低,又称高 CM血症 原因: LPL活性降低和 ApoC 缺 乏 ,使 CM中的 TG不能水解为 CM残粒,无法被 LDL受体识别 进行代谢 a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 血清 TG、 B、 LDL和 TC含 量明显增高,电泳可发现浓染的 脂蛋白带,又称高 脂蛋白血 症 原因 : LDL受体缺陷或活性降低 , 使 LDL无法被识别和降解,导致 血中 LDL升高。 b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 Tc和 TG 增高, LDL和 VLDl增高 电泳时除有高 脂蛋白带外,还有前 脂蛋白带,但二者不融合,称混合型 高脂血症 原因: LDL受体正常,但 VLDL合成旺盛 , B合成旺盛,但 VLDL代谢未加强。造成 VLDL在血中储积。 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 TC和 TG增高, C 、 C 、 E增高,电泳 可发现阔 脂蛋白带,( 脂蛋白带和前 脂蛋白带融合),也称高 VLDL血症 原因: ( 1) ApoE异常 ,使 IDL在血中的异化速度减慢, VLDL经肝 ApoE受体清除受阻 ( 2)肝从 CM残粒获得外源性胆固醇减少,自身 合成 TC并分泌 VLDL增多,使 VLDL过渡生成 ( 3) ApoE异常,使 LPL活性降低, VLDL无法转 变为 LDL 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 高 TG, LDL正常, HDL 降低,又称高 TG血症 原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为显 性遗传疾病, VLDL合成亢进, VLDL代谢速度减慢 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 : TG增高, CM和 VLDL增高,电 泳表现为高 CM和高前 脂蛋白血症共 存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4 放置血清可呈 “奶油样”。 原因: LPL活性低下,和 ApoC 减少所 致, 导致 TG不能降解和 VLDL生成过多, 引起血中淤积。 第七节脂蛋白代谢与 AS的关系 一、血脂与 AS的关系 ( 1)血脂的异常增高是产生 AS的重要因素 ( 2)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型 LDL在血管内 膜中淤积和产生泡沫细胞是形成 As的主 要原因 ( 3)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粘度的改变,进而 改变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各种因子的 表达和功能,可促进血栓的形成,加速 As的形成和发展 高脂血症对纤溶的影响 ( 1) 血脂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血小 板聚集作用加强) ( 2) 血脂对纤溶的影响 ( VLDL是纤 溶酶原的激活启动因子) ( 3) 血脂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血 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 LDL、 Lp ( a)、和 TG正相关,与 HDL负相关) 二、动脉粥样硬化( AS)概述 AS是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淤积 和纤维蛋白的增生并伴有钙化和坏死及 炎症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 目前是人类第一发病率高的疾病,但对 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共同的观点 认为: 血脂的改变、纤溶系统亢进、高 血压和血管内膜炎症 是 AS的重要病因 AS的发病机理假说 目前对 AS研究的新观点 ( 1)脂蛋白的氧化 oxLDL的形成 是炎症分子强有力的诱导物 ( 2)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平衡失常 血小板的聚集可释放血栓素导致血 栓发生 ( 3)内皮细胞损伤和钙化 内皮细 胞损伤激活纤维蛋白激活剂如组织 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 IL 1等促 血凝物质,导致血管钙化,加剧血 栓形成。 AS的病理特征 ( 1)局灶性病变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处 ( 2)病变始发于内皮细胞功能性改变 ( 3)病变的主要细胞为平滑肌细胞 ( 4)病灶随严重程度不同在细胞内外 有不同的脂质,其中多为 TC 三、脂质异常与 AS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血脂危险水平的分类 (mmol/L) 我国建议血脂异常 欧洲标准 美国标准 TC合适水平 5.2 5.2 临界范围 5.2 5.7 5.2 6.2 升高 5.7 5.0 6.2 LDL合适水平 3.1 2.6 接近合适水平 2.6 3.3 临界范围 3.1 3.6 3.4 4.1 升高 3.6 3.0 4.1 4.9 极高 4.9 HDL合适水平 1.0 低 0.9 1.0 1.0 高 1.6 TG 合适水平 1.7 1.7 临界范围 1.7 2.2 升高 1.7 2.0 2.3 5.6 极高 5.6 四、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一)脂蛋白残粒 富含 TG的 CM和 VLDL经 LPL水解生成脂 蛋白残粒,包含 CM残粒和 IDL( VLDL 残粒) 高 TG血症可使大量的 CM残粒和 IDL淤积 在外周血中。如 型高脂血症中 VLDL残粒,因肝脏的 ApoE受体结合率 降低使血中的胆固醇酯和 ApoE颗粒沉积 于血管壁,引发 AS (二)变性的 LDL与 AS 变性的 LDL包括: LDL的氧化、乙酰化和糖化, 目前对氧化的 LDL研究的较多 ox-LDL参与 AS的机制: ( 1)趋化作用 ox-LDL可使循环中的白细胞粘附 血管内皮 ( 2)抑制 AS病灶中巨噬细胞游走 ( 3)增加巨噬细胞摄取 LDL的速度,形成泡沫 细胞 ( 4)细胞毒作用 使内皮细胞功能改变,通透 性增加,功能下降,最终变性沉积于血管壁 (三) LP( a)与 AS LP( a)留存于内皮细胞,造成抗纤溶环境, 促进泡沫细胞脂肪斑块形成 LP( a)作用于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刺激粘附因子表达,使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粘 附于血管壁 LP( a)的自身氧化与 ox-LDL一起被清道夫 受体结合,诱导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使巨噬 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 LP( a)通过活化转化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 细胞增殖,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徙 我国高脂血症开始治疗标准和目标( 1997年) 饮食方法标准 药物开始标准 治疗目标值 AS疾病() TC 5.69 6.21 5.69 AS危险因素() LDL 3.62 4.14 3.62 AS疾病() TC 5.17 5.69 5.17 AS危险因素() LDL 3.1 3.62 3.1 AS疾病() TC 4.65 5.17 4.65 AS危险因素() LDL 2.59 3.1 2.59 五 高脂血症的防治 合理饮食 加强锻炼 控制体重 食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第九节 血脂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一、血脂测定的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实验数据的可比性 实验室数据的可移植性 二、国外血脂标准化工作的回顾和现状 70年代中期,血脂与冠心病关系确立后, 血脂测定工作和质量控制日益受到重视, 美国西北临床脂质研究中心( LRC)进行 了实验室间的血脂评价,发现 CV值差距 相当大。 1985年,美国 CDC提出 TC和 TG测定的标 准化计划,并与 WHO合作,当时有 800多 实验室参加,由 CDC提供标准血清,目的 摸清实验室间 TC和 TG测定的准确度和精 密性,提高血脂测定水平。 1985年,美国卫生研究院( NIH)提出 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成立 NCEP委 员会,并投入大量资金,动员所有相关组 织,成立了四个专家组( LSP),领导 TC 标准化工作。 1990年, NCEP提出了胆固醇测定的方 法学建议,并在 1995年又提出了 LDL、 HDL和 TG测定的建议,并对几项脂类测定 的现状、变异来源、分析目标、医学决定 水平及方法学、制造商和机构提出了具体 的建议,被称为美国脂类测定的纲领性文 件 1981年,国际免疫学会联盟的脂类 载脂蛋白委员会和美国 CDC提供了 有 ApoA 和 B的质控血清,分别在 83年和 87年进行了室间质量控制。 1989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 ( IFCC)召开了 载脂蛋白免疫化 学测定的标准化会议 ,整理了一 个统一的标准化计划,并提出了一 个草案,于 1989年 7月讨论实施。 目前国际脂类标准化体系和组成(美国) 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 国家协作委员会 实验室标准化专家( LSP) 国家临床实验室 标准化委员会 ( NCCLS) 国家临床实验室参 考系统( NRSL) 国家胆固醇参考系统 NRS CHO 学术团体 政府机构 企 业 美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体系 1.对各项脂类测定提出分析目标 脂类测定分析目标 (NCEP 1994) 组别 总误差 % 不准确性 (偏差 %) 不精确度 (CV) TC 8.9 3 3 LDL 12 4 4 HDL 13 5 4 TG 15 5 5 美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体系 建立了脂质研究的实验室网络和国家胆 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 有专门的机构提供标准化血清和标准化 指导服务 ,(包括优秀方法的研究和推荐 , 参考材料和质控材料的研究和提供 ),并定 期做质量调查 三、我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现状 至今,我国尚无全国性的脂类标准化体系,但有区域性 的调查和行业标准化,已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 1)调查摸底 1987年江浙和 1992年京津沪医院实验室 Tc测定调查 ( 2)参考物的研制 老年所研制了胆固醇纯度标准物质 ( GBW092030)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 GBW09138),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国家一级标准,达到 了美国标准物同等水平,纯度 99.8,最近又制备了 APOA和 B的定值血清,得到 WHO的认可 我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现状 ( 3)参考方法的研究 老年所提出了 HLPC 法为 TC的参考方法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 了美国 ALBK法的要求 ( 4)推荐常规测定方法 1994年全国脂类 测定研讨会提出了 TC、 TG、 HDL和 LDL 的推荐方法, 2003年又发表了 临床血 脂测定建议 四、血清脂质的测定 血浆中的脂质随年龄增长而变 化,并与多种因素有关系, 因此,研究分析前的变异是 血脂标准化测定的基础,也 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的影响 生物学因素 个体、性别、年龄和种族 行为因素 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 临床因素 继发代谢性疾病、肾病、糖尿病 标本收集及处理 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 凝剂 关于血清和血浆 建议用血清,如用血浆, 则乘于 1.03 (二)血脂测定的方法学 1.血清胆固醇测定 ( 1)化学法 ( ALBK法)皂化、 提取、显色、比色。美国参考方 法 ( 2)高效液相法 我国的参考方 法 ( 3)酶法 临床常规测定方法 酶法测定血脂的原理 胆固醇酯酶( CEH) 脂性胆固醇 游离胆固醇 脂肪酸 胆固醇氧化酶( COD) 游离胆固醇 4 胆甾烯酮 H2O2 H2O2酶 H2O2 4氨基安替吡啉 萘酚 红色醌亚胺 H2O (二) TG的测定 目前尚无统一的参考方法,美国 CDC的 参考方法为二氯甲烷硫酸变色酸法, 卫生部老年所拟推我国的 TG参考方法为 HLPC法 TG又称中性脂肪,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 别结合了 3分子脂肪酸, 2分子脂肪酸和 1 分子脂肪酸 TG的测定方法 ( 1)化学法 提取、分离、皂化、甘油糖的氧化和显色 ( 2)酶法 氧化酶法推荐常规方法 酶氧化法测定 TG的原理 脂肪酶( LPC) 甘油三酯 甘油 游离 脂肪酸 甘油激酶( GK) 甘油 ATP 甘油 3磷酸 ADP 甘油 3磷酸氧化酶 甘油 3磷酸 磷酸二羟丙酮 H2O2 H2O2酶 H2O2 4氨基安替吡啉 萘酚 红色醌亚胺 H2O (三) HDL的测定 1.超速离心法 美国参考方法 要求: a .离心率 4000r/min,18.5h,去除富含 TG的脂 蛋白( CM、 HDL) B.下层悬浮液用肝素 MnCL2 离心沉淀 ( 1500g,30min) C .用 CDC参考方法测定血脂的含量 2.化学沉淀法 多用磷钨酸镁沉淀法 卫生部推荐法 原理 :一些阴离子(如磷钨酸)与非离子 多聚体或某些二价阳离子合用可使除 HDL外的含 ApoB的脂蛋白都沉淀,然后 在行血脂的测定 优点 :经济、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缺点 :易受高 TG的干扰,使沉淀后的上清 液呈混浊状,且镁离子可抑制酶法测 TC 的酶活性。 3直接测定法 ( 1) PEG修饰法 PEG修饰酶对不同的脂蛋 白中的胆固醇有选择性,其催化次序 LDL VLDLCM HDL ( 2)选择抑制法 应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 剂及多聚阴离子根据酶反应的选择性直接 测定 HDL ( 3)免疫分离法 用 PEG和抗 B, C 抗体 包裹非 HDL的脂蛋白然后分析 HDL的方法 (四) LDL测定方法 ( 1) friedewald计算法 1972年 friedewald发明的经验公式 LDL TC HDL TG 5 条件: 空腹上清液中不含 CM不是乳糜血 TG浓度低于 4.6mmol/L 型高脂血症( IDL增加)除外。 ( 2)免疫分离法 1993年 leary报道:用 PEG使抗 E、 A 多克隆抗体的胶化株结合血清中, 使 HDL( A /E) IDL( E) VLDL ( E)和 CM( A E)与分离试剂 中的抗体反应结合然后分离沉淀。 取上清液酶法测定 LDL含量 代表试剂:美国 sigma公司试剂 ( 3)均项测定法 ( 1)表面活性剂法 使表面活性剂与血 清中的 HDL, CM, VLDL分离,然 后酶法测定 LDL ( 2) PEG修饰法 用 PEG修饰酶封闭 LDL颗粒,让 HDL, VLDL, CM解 离,然后酶法测定 LDL (五)载脂蛋白的测定 ApoA 和 B的测定 ( 1)免疫透射比浊法 可用自 动化生化仪 ( 2)免疫散射比浊法 专用比 浊仪 (六) LP( a)的测定 1.人群中的 LP( a)呈偏态分布,个体差异 较大,其健康人群血浆含量可达 0 1000mg/L, 参考值 : 30mg/L 临床血脂测定建议 指出免疫比浊法为 临床实验室 LP( a)的常规测定方法,所 用的抗体为多克隆抗体或混合微株识别 LP( a)上不同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 首选 透射比浊法 ,其次为 散射比浊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