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鹧鸪天.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20668669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件鹧鸪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课件鹧鸪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课件鹧鸪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鹧 鸪 天 苏 轼 苏轼画像 元 赵 孟 頫 绘 苏 轼 小 像 苏轼 画像 明 代 孙 克 弘 绘 东 坡 小 像 晚 清 画 家 钱 慧 安 绘 苏 东 坡 夜 游 承 天 寺 苏轼塑像 苏轼书法作品 寒食帖 苏 轼 寒 食 帖 局 部 鹧 鸪 天 作者简介 : 苏轼( 1037年 1月 8日 1101年 8月 24日),字子 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豪。其 诗 , 词 , 赋 , 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 书法 和 绘画 ,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 全才 ,也是中国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与其父弟并称 “三苏”。其散文与 欧阳修 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 一;诗与 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与 辛弃疾 并称苏辛;书 法名列“苏、 黄 、 米 、 蔡 ” “ 宋四家 ”之一;其则画 师文同,善画墨竹和枯木怪石 ,开创 湖州画派 。 著有 苏东坡全集 和 东坡乐府 。 鹧 鸪 天 初唐大臣 苏味道 之后。祖父 苏序 ,表字仲先。祖母 史氏。苏轼生于 宋仁宗 景祐 三年,祖父性豪爽好酒, 无文化。父 苏洵 ,天性沉默寡言,禀赋颖异,性格古 怪,不易相处。外祖 程 家门第较高,母有较高的文化 修养,为苏轼启蒙师。 其名“ 轼 ”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虽无所为,然 不可或缺之意。 “ 东坡 ”名号则来自黄州城东之东坡 雪堂。 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 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黄庭坚 称他“真神仙 中人”。 亦称 坡仙 。 鹧 鸪 天 嘉佑二年( 1057年 )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同赴京赶考,二子登科。苏轼以一篇 刑赏忠厚之 至论 获得主考官 欧阳修 的赏识,但阴差阳错只得 第二名。苏轼、苏辙为官不久,母病逝,返乡守丧。 服满还朝 。 之后苏轼先外放,苏辙留京照顾老父。 三年后调换,苏轼回京,苏辙外任。不到一年时间, 苏轼妻子王弗和老父相继去世,兄弟俩扶柩回乡, 又蛰居二年零三个月。 熙宁二年 ( 1069年 ),二人守制期满再度返京, 便被卷入政坛漩涡中,此后再没回乡。 鹧 鸪 天 苏轼兄弟回京时,正值 20岁的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为 参知政事(副宰相),实行变法。 王安石是个怪人,不修边幅,不讲吃穿,苏洵 辨奸 论 :“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 谈诗书”。他很有能力,也很自我,与同僚极难合作, 上台后便清除异己,朝中一些淳儒贤臣纷纷离朝。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是失败的。他被 称为“拗相公”,把固执当美德。政争由此开始,王 安石赢了第一回合,此后全国官员分为两个阵营,陷 入朋党之争直至宋朝灭亡。苏轼便成为了党争的牺牲 品。 鹧 鸪 天 王安石的新法,触犯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中地主 阶级的利益,苏轼政治上倾向于旧党,于是他站在 了反对者行列。被新党排挤,自请外放任地方官。 1079年( 42岁)因作诗讽刺新法被下狱,后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过着半是闲人半是罪人的生活,是他 最痛苦矛盾的一段。称为“ 乌台诗案 ”。 哲宗即位,改元元祐。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 听政 ,旧党重新上台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 学士。他不同意司马光旧党废除一切新法,提出 “ 较量利害,参用所长 ”的主张,又遭旧党排斥, 只好再度自求外调 。 出任杭、定、颖三州知州。在 西湖修筑“ 苏堤 ”。 山村五绝 杖黎裹饭去匆匆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戏子由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八月十五日看潮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鹧 鸪 天 绍圣元年,苏轼 59岁时,哲宗亲政,启用章惇为相, 新党再度上台,贬斥元祐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 贵打击的对象 ,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 到岭南的惠州再到海南的儋州。 1101年徽宗上台,苏轼遇大赦放还。北返常州。 流放岭南、海南七年,家人丧亡九口,自己竟能生 还,实为意外之幸运。 但因年老体弱且多年生活的艰辛和不安定,导致身 体多病,途中即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御赐 谥号文忠(公)。 苏轼身后: 苏轼去世后,有关他的一切皆遭封杀,在世时的 官衔全被剥夺。崇宁三年,当权群小宰相蔡京等人 将元祐、元符以来的政敌司马光、文彦博、苏轼、 黄庭坚等 309人列入黑名单,建元祐党人碑,碑上 刻有奉圣旨此 309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之语。 1106年正月,天空出现彗星,党人碑突遭雷击破 裂,徽宗大惧,方令人毁碑。后又 5年,徽宗才恢 复其在世时最高官位,并开始悬赏搜集东坡手稿。 1127年,金人攻下汴京城,特别索取苏轼和司 马光的书画文字,作为战利品,这才使其作品得以 保存下来。南宋时,苏轼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他 在历史上的应有地位 。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 他们虽为政敌,只是政见不同,为人皆真诚虔敬、 洁身自好。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是 中国 第一部 编年体 通史 ,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关于苏轼与王安石: 站在不同的阵营,彼此还能以朋友相待,算得上 是真君子。神宗元丰七年 (1084)苏轼从他被贬谪的 黄州迁至汝州,途经金陵,便同王安石相会。王安 石正赋闲在家,变法的失败,爱子的夭殇,皇帝的 厌憎,因此情绪十分感伤。在他是红极一时的宰相 时,颇为清高的苏轼罕登其门,现在苏轼的到访让 他极为感动。也使安石更加了解了苏轼的为人。后 来他逢人就称赞 :“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这是王安石在神宗元丰七年 (1084)与苏轼相会之后 所写的一首表达达闲适心情的诗作。这首诗反映的 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 情怀。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苏轼的和韵之作更为出名,他表达了同这位政敌兼 诗友彻底和解的诚意,体现了这位伟大诗人宽容和 仁爱的情怀: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的思想:儒、佛、道三家杂糅 他有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也有道家轻视有限 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还有佛家以平常心对 待一切变故的观念,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又浸染 了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这种 执 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 的生命范式蕴含着 坚定、沉 着、乐观、旷达 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 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有诗为证: 贬黄州时:“江山故国,所至如归。” 贬岭南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海南时:“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林语堂在 苏东坡传 中这样说: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 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 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 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 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 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经说过:“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 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 正因为他对人真诚,所以一生快乐,无所畏惧;又 因为他爱开玩笑,得罪人而不自知;更因为他认为 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无防人之心。 也正因为他的特殊经历、文化修养、为人做派,才 成就了一代文豪。 苏轼的人格魅力 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崇高品格; 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职业操守; 坚定执着,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超凡绝俗,乐观旷达的宽广胸怀。 苏轼的艺术成就 文 以欧阳修并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 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 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诗 2700多首,其诗内容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与 黄庭坚 合称 “苏黄”。 词 300多首。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 无一不可入词。 豪放词 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 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诗文词赋,众体兼备。有 东坡全集 和 东坡乐 府 。 苏轼的艺术成就 书法 造诣颇深,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 绘画 开创文人画追求神韵意境画法,属 湖州画派。 湖州画派 (湖州竹派) : 中国画流派之一。此派以竹为表现对象,代表人物有北宋 文 同、苏轼 等,尤以文同画竹最著称。明莲儒曾作 湖州竹 派 ,述自北宋至明代画家共有 25人之多。因 文同 曾于湖州 (今浙江吴兴)任太守,故称。 文氏毕生画竹。 图画见闻志 称:“善画墨竹,富潇洒之 姿。”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又是诗文书画方面最要好的朋 友,有一次在一丈多长的绢上画设色偃竹送给苏轼。苏轼专 门写了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一文,阐发文同的墨竹画 理论,提出了“ 成竹于胸 ”的著名论断。苏轼也好为竹,自 称“派出湖州” 。 苏黄书法作品 黄州寒食诗帖跋 黄庭坚 书、左、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书、右 台北 故宫博物院 藏 苏轼画作孤本 潇湘竹石图 苏轼对词的贡献 1.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 文学地位。 2.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拓展了词的表现 领域。 3.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艺术风格,提升了词的 意境品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持节云 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水调歌头 中秋 。 又恐琼楼玉 月有阴晴圆 后人对苏轼的评价 苏辙 说苏轼:“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 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 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陆游 : “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 之下,生气凛然。”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 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蔡嵩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 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 后人对苏轼的评价 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 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 古凡马空”的气象。” 胡寅 :“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 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 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刘辰翁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 如天地奇观。” 王国维 :“以 宋词 比 唐诗 ,则东坡似太白,欧、 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 之流。” 鹧 鸪 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的格律 双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 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押平声 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鹧 鸪 天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苏轼在黄州 (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政治上虽遭受 重大打击,却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此词 是他当时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词作对特定 环境,夏季雨后乡村充满野趣的景色的描写 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 志的闲人形象。 鹧 鸪 天 解题: 词牌 : 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鹧鸪:南方的一种鸟,似雉。 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 鸪天”。又称 思越人 , 剪朝霞 , 醉梅花 , 思佳客 ;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 幽居生活的写照。 鹧 鸪 天 课文分析 : 上片写景: 写的是夏末秋初小城郊外的景色。 先以 14字推出 7景,由远而近 , 点出居住环境; 再以对偶句隆重推出白鸟、红蕖两个意象。 写景特点:远景 中景 近景 远近、高低、动静、色彩 视觉、听觉、嗅觉 鹧 鸪 天 景色特点 前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 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镜头由远及近,令 人目不暇接,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 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 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和 “乱”“衰”“小”这几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 把夏末秋初小城郊外的景色写得丰富生动,具体可 感。 鹧 鸪 天 诗人情绪: 第一句: 突出百无聊赖的心境。 树林、青山、绿竹, 院墙 , 都是静物,但在作者笔下却 一点不显得过于静寂,反而给人一种曲折变化、忽明忽暗 的感觉。因为漫不经心,任凭视线漫游,所以才会有这样 的感觉 。 比较:白居易 琵琶行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第二句: 突出心绪的烦乱。“乱蝉衰草小池塘 ”, 则完全 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令人烦躁不安 。 表明诗人情绪 有些烦乱和凄凉之感。 比较: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鹧 鸪 天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首先是描写得比较优美 : 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 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 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其次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 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 成趣的美丽画卷。 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似乎已经 摆脱了之前的心绪烦乱和百无聊赖,取而代之的是 对大自然由衷的喜悦之情。 苏轼被贬谪之后,常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苦闷, 这里即可见一斑。 鹧 鸪 天 下片抒情: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诗人自我形象:孤独、落寞、百无聊赖。 既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者形象,又表现 了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正所谓“其身则闲,其 心则苦”了。 比较: 苏轼词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鹧 鸪 天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 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 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拄着藜杖,踏着斜阳,漫步在古 城旁,欣赏着诗画般的美景,何等的清闲安逸 ; “转斜阳” 也饶有情趣,仿佛与作者有某种默契一般。 表面上看,这几句写的是悠闲自在的乡居生活,但这并不 像“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那样无挂无碍 , 而是表现 在一种行动当中。从词人缓慢的步伐,无所事事的状态,还 是能够感觉到一些百无聊赖,自我排遣,消磨时光的意味。 或许正是因为心有所结,才需要到户外去排遣吧。那缓慢地 步伐,大概正是内心沉重的表现。 鹧 鸪 天 最后两句是诗眼、自嘲,画龙点睛之笔。 表面上是说天公倒还颇为殷勤,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使我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但细细品味,言外之意似乎是:除 了天公之外,还有谁会想到我这贬谪之人呢?“殷勤”两字中 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 庄子 刻意 篇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句子。原本形容 得道者虚无恬淡的状态,后人则往往用“浮生”来形容人生飘 忽,年华易逝而事无所成。作者在“浮生”前着 “又得”一词, 分量很重,既有对虚度时日的叹惋,又是对自身处境的调侃。 表现词人既超然俗务、悠闲自适,又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 磨岁月的情绪。反映出作者当时真实的处境:抑郁不得志,心 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鹧 鸪 天 主题思想: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 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表现了词人被迫过隐逸生活时失意、落寞、孤苦、 无奈,而又能自我排遣,随遇而安的复杂心绪。 虽然情绪是消沉的,但诗人总能在困境中找出 乐观的因素,仍不失为豁达。 鹧 鸪 天 写作特点: 1.简笔勾勒,于简淡中见丰富。 2.铸词造句,于寻常处觅生动。 3.即景生情,于诗画中发感慨。 4.疏密有致,于疏宕处显精神。 对照阅读 : 定风波 临江仙 鹧 鸪 天 思考与练习: 1.试析“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中诗人的形象。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 3.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4.背诵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