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0666658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5.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曾绮霞 本册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认识时间 找规律 空间与图形: 位置 图形的拼组 统计与概率: 统计 实践活动:摆一摆 想一想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教师用书第 2、 3页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人民币的认识、 100以内的 加减法口算 本学期共 20周, 19周考试。 位置: 4课时(第 12 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课时(第 2 4周); 图形的拼组: 3课时(第 5周); 第一次形成性评价: 1课时(第 5周); 100以内数的认识: 8课时(第 67周); 人民币的认识: 6课时(第 89周); 第二次形成性评价: 1课时(第 9周)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5课时(第 10 14周); 第三次形成性评价: 1课时(第 14周); 认识时间: 4课时(第 15周); 找规律: 4课时(第 16周) 统计: 3课时(第 17周); 第四次形成性评价 (包含前面学过的计算 ): 1 课时(第 18周); 总复习: 6课时(第 18 19周)。 第一单元 位 置 一、教学内容: “上、下” “前、后” “左、右” “位置” 相关内容 : 位置的编排 ( 1)位置(一上) 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 ( 2)位置与方向(三下) 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 3)位置与方向(四上) 东、南、西、北偏 度 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 二、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 生认识“上、下”、“前、后”、 “左、右”的含义,初步了解它 们的相对性 。 2. 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 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 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 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确定物体的位置 . 四、怎样达成目标 活动中学习、交流中 提高、体验中升华。 上、下: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两个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 1)两两比 ( 2)三者比 ( 3)下面有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根据上面的比较关系, 让学生自己去比较。 注意比较思想的渗透 突出比较的对象变了,体会上下的含义及相对性。 两两比的问题:汽车在火车上面,火车在汽车上面 都是火车和汽车的事,怎么一 会儿在上面,一会儿在下面? 三者比的问题: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上面 都是火车,怎么一会儿在上面, 一会儿在下面? 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 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 前、后:基本思路同上下,只不过前后的标准一 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 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 1)排队上车图 两两比、三者比、谁的后面有 几人(认数与方位结合起来)。 ( 2)站牌图 教学资源,比较抽象。标明了公共 汽车行经的各站,用箭头标明行驶的方向,隐含了 各站的前后关系。 排队可以根据脸的朝向判断前后,而站牌中各站前 后的判断要难一些,离终点或目标物越近的是前面 的,小狗游泳比赛也是离终点越近越好 体会前后 的相对性。 左、右(分三个层次) 左右的相对性较难理解,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 1帮助学生建立左、右标准, 例 2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 1)借助手建立左、右标准(例 1): 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 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 判断。 例 1的编排也分三个层次: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观察自己的左右手。 说一说左右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 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 2)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例 2): 教学时,可以经历这样 3个过程: 示范握手:四种握手形式。一般情况下我们怎 样握手,为什么不这样握手? 两人活动感受:四种握手形式 汇报感受 思考:我们是怎样握手的 引起认知冲突: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 却不在同一个方向,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体会左 右的相对性。 位置(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作用:实际生活需要 学生座位、影院。 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 系的思想(渗透坐标思想)。 体会: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 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 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 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 一维的:从左往右数第几个;从前往后数, 第几个;从上往下数,第几个。 二维的:从左往右数,第几个 一列;从 前往后数,第几个 一排;从上往下数, 第几个 一排。 为什么?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位置,怎么办? 五、几个热点问题 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尺度问题。 判断左右时要注意以谁为标准。 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按观察的对象 按属性进行分类。 ( 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 察者。 (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一般以人或 动物为标准。 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以谁为标 准皆可。 五、教学建议 1.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 安排教学。 “上下”“前后”尽量让 学生独立判断。重点是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左右”要引导学生从以自我为中心过 渡到以自然物为标志进行辨别。 2.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参考文章 曹培英 2006 第二单元 20 以 内 的 退 位 减 法 一、教学内容 结构变化大。本单元教材只安排了 3个例题,通 过一个大情境图和例 1教学十几减 9,例 2教学十 几减几(就是十几减 9以外的),例 3教学 20以内 退位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 的问题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达到 一定的熟练程度。 运用运算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加强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怎样达成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经历解读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感受 20以内退 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操作、合作中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 9”的计算方 法。 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 2.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一、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 的基础上教学的。 上学期的拼摆,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 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 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 拼、剪等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一 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 关系。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所学的 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 边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的 平面图形之间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 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 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 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 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容易上成手工 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 编排的初衷。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 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 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 变换过程。 (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 如做风车, 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 ,而且 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说清 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 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 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 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 (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 换关系。 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 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 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 分这样几个层次: (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立体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活动层次可以参照平面 图形。 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 学要求 (也不要求用严格的数学化语言进行描述 )。 (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 2)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和 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不能上成手工课、拼图课。 ( 3)不能拔高要求。 不要求用严格的数学化语言进行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 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与反思 - 黑龙江教育 (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 2007年 Z1期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 2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与比较 四年级下册 大数的意义及估 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 在具体情景中描 述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 1.结合具体事物,感受数的意义。 2.能够正确地数出 100以内的物体的 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 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 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3.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 正确地熟练地读写 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 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 1.数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 数位的意义。 加强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 100从整体上形成 比较深刻的认识。 结合各种事物让学生体会 100的数量,通过猜测、 估计让学生感受数量注意培养学生用词语描述数 的关系的意识。 通过猜测、估计让学生感受数量 ,培养估计意 识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意培养学生用词语描述数的大小的意识。 “多一些”“少一些”“大得多”“小得 多”“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的大 小关系。 四、怎样达成目标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 题“数学化”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 归纳等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 供如下服务: (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如,数数活动中 的花生、小棒和小木块;读数、写数活动中的计数 器等。 (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 3)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 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制计 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 制和位值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 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 “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 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 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 使学生理解: ( 1)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 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 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 2)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 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据位值的 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培养学生数感。 (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 100以内各数,并 能进行估计。 ( 2)体会 100以内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3)会用 10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 能进行交流。 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制订一 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 100”的 游戏等等。 江苏版教材 ( 2)初步认识 单数和双数, 练习五个五个 地数数。 P.30 P.42 P.41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 1元 =10角, 1角 =10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知道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以“元”为主线,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 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开展 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 加深对 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 间的换算。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通过多种活动,认识人民币 注意通过摆、换 等活动。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学生年龄小, 社会实践能力差,教学中可以通过摆、换、模拟购 物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把握好教学要求。 ( 1)商品标签的认识,不要出到分的 小数只是 表示物品的价格,不是教学小数的认识。 ( 2)人民币的计算,一般是相同币值的人民币相加 减,不同币值的只是简单的,都是可以用 20以内和 100以内的计算知识解决的 人民币的计算只是简 单的,一般是相同单元的相加减。 六、几个问题 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要求到什么程度? 第 57页例 7,思维步骤有 ( 1)将 1.20元转化成 1元 2角, 0.8元转化成 8角,列出加法算 式。 ( 2)将 1元 2角变换成 12角。 ( 3)计算 12角 8角,等于 20角。 ( 4)将 20角变换成 2元。 像这样涉及复名数和进或退位的计算要不要学生掌握? 商品标价只出到角,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点几元(如 1.30元) 表示几元几角。 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是为认识人民币服务的。 可以在练习和考试时降低难度,如限定计算范围,只出单名 数的计算(如 0.4元 0.7元);如果要出复名数的题目,也不 要涉及进位或退位,(如 1.2元 0.5元)。 有些计算题超出所学范围怎么处理? 如第 55页第 11题(下图),一袋大米 20元,一桶油 39元,问买这两样东西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一问题, 要算 20 39,这样的计算要到下一单元“ 100以内 的加减法”才学,计算超出了范围,这样的练习如 何处理? 选用下面两个办法。 一是,改变数据使计算限定在所学范围。 二是将 “人民币的认识”整个单元移到“ 100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一)”之后教学。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结合口算教学解决问题 1.能够熟练地口算 100以内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比较熟练地口算 100以内 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用数学。 教学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一 )编排顺序 : 义务教材 ( 加 、 减法穿插编排 ) 不进位加 不退位减 进位加 退位减 实验教材 ( 加 、 减法分开编排 ) 不进位加 进位加 不退位减 退位减 四在内容的编排上做了一些调整 : 分三小节编排 (二 )把原义务教材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后移至二年级上册 . (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的连加连减不再作为 例题出现 ,至在练习中加以训练 . (四 )小括号后移二年级下册 . 五、教材说明: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 2.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教学内容 :一个例题 2.相关知识 :10以内的加减法 (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教学内容 :两个例题 2.相关知识 :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 ):10以内加法 ,整 十数加一位数 ; 两位数加整十数 :整十数加整十数 ,整十数 加一位数 ;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20以内进位加法 , 两位数加整十数 . (三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教学内容 :两个例题 2.相关知识 : 两位数减一位数 (不退位 ):10以内减法 ,整十数加 一位数 ; 两位数减整十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一 位数 ;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20以内退位减法 ,整十数 加一位数 . 江苏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是: 先特殊后一般 如: 24 24, 34 65 如: 30 33, 50 为什么这样编排? “10 个一是 1个十 ” 是进位加或者退位减的核心 1.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加强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教学建议: 江苏版教材 3.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 ( 1)逆叙的求和、求差问题。 P.49 P.55 教学时注意五点: 仔细审题。 P.50 P.49 联系情境列式计算,再反思算法,研 究数量关系。 P.49 P.55 通过题组对比,完整地认识数量关系。 P.58 对于方程解法不提倡,出现后予以引导。 开始写单位,提倡口头作答。 P.49 (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几 1.教学内容 :两个例题 2.编排特点 : 利用相同题材提出两个含义相同但表达不同的问 题 ,使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 教学建议 ; 1.重点使明确”谁与谁比” “谁多谁少”的问题 2.对情景图中的其它信息充分利用 3. 进一步探索用数学的教学 江苏版教材: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早作铺垫。 P.60 P.50 让学生通过操 作、思考,探 索算法。 P.61 练习题贴近生活,注意变式。 P.67 P.63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1.会读、写几时几分。 2.理解时分的关系,知道 1时 =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认识每个数字代表几分 两个层次编排: 5分 5分地数 1分 1分地数 加强时间 与生活的 联系。 1.引导学生用上午、下午、晚上,帮 助学生说出时间。 教学建议: 2.注意通过直观操作,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 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学简单的排列规 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规律的方法 四知识结构 教学参考 163页 五教学建议 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 认识规 律 , 培养观察 、 猜测 、 推理的能力 。 猜一猜: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想下一个图形。 找一找: 针对同一种排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 察寻找规律。 摆一摆:让学生自选或给学生提供材料,设计规 律。 演一演: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 第九单元 统 计 1.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习简单 的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 教 学 目 标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对数据的收集 ,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 教学难点 :数据的收集 ,整理 四编排特点: 1.通过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 题,经历收 集数据的过 程。 1.注意围绕以上两个目标进行教学。 2.灵活选取素材组织教学。 3.精心设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统计的 过程 . 教学建议: 统计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缺乏科学性。 2. 混淆了记录数据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 3. 不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