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063290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摘要: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学生则不需要经过辛勤的耕耘就成为“知识仓库”,学生是被动地被教师装满仓,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要想改变这一切,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字:初中学生 教师 语文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强调了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条浪花跳跃的清澈小河。但是在当今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读书也比以前少了。而要想改变这一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不只是简单的讲笑话、造笑料,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因素,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学生则不需要经过辛勤的耕耘就成为“知识仓库”,学生是被动地被教师装满仓,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因此针对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我通过参考资料以及自身见习经历,归纳出以下几点:一、课堂进行时“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富有人文性、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变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在学语文课上享受到求知快乐。1、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教师形象不仅外在于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更在于其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等方面,语文教师应用自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善良正直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讲究授课的艺术使学生对语文课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飞速发展变化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短暂而强烈的,尤其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希望对新老师有一个确定的认识,这种认识一旦形成,便必然对他所教课程的态度产生影响。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常常是从喜欢该门课教师开始的。2、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对培养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思考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对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思索难度一般的问题,让他们稳步前进;对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思考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于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答题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流畅的学生要给与表扬、肯定;对理解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应多鼓励,树立起一面“我能学好语文”的自信旗帜。3、正确的鼓励与批评,多一份关心与宽容。常言道:“三分批评、七分表扬,才能培养出好孩子。”表扬和鼓励比责骂、体罚、嘲讽、恐吓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奏效。这是因为,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是一种动力,能唤醒其学习的欲望。批判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对事物非常敏感,对大人说的话,总是比较信任。对于学生暂时出现的学习下降的情况,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或者老师,都应该冷静思考,找出具体原因,而不该用嘲讽、责骂等方式训斥孩子。这样容易使他们变得心情阴郁,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也要讲究方法,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不恰当的鼓励,特别是过分的、错误的批评,会导致悲剧发生,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与惨痛的教训是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严格,但不要严厉,而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对学生要爱,但不要娇惯、溺爱;对学生要有金钱物质生活上的保证,但不要无止境的追逐满足;对孩子要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但必须特别注意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4、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理解父母,感恩亲情。如背影、我的母亲等散文在成人读来确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力量。在教读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联系自己的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对父母之爱的体验。也许学生会觉得这些事都是极为平常的、理所当然的。然后告诉学生,这些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小事中,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无尽的关爱。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师生情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教读最后一课、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教师可以联系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谈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与体会,告诉学生个人生活、前途命运与祖国兴亡息息相关,爱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课堂上教师要用目光、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不断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理解、赞许、鼓励等情感。用名言警句、名人故事、诗词佳句等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丰富。通过与学生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与信任。“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师生间建立了亲密和谐的关系,课堂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课堂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趣味”绝不是故弄玄虚,“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要想使课堂有“趣”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并施以适宜的“阳光”和“养料”,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乃至爆发自身求知潜能。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如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和登鹳雀楼时,为了达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编排几个有利于表达诗句意思的动作。学生立刻有了乐趣,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学生很快掌握了诗句的主要意思,把古诗文读得很有韵味。再如学习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背诵全文,这项作业难度大。教师讲解课文后,把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中。最后教师把每三个小组安排在一起进行演出,评出最好的一个组到全班演出。这项作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6、比试竞争提高学生的热情。中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们可以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几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而课堂讨论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亦可由课文重点内容或中心思想等对同学进行提问,并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此举既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7、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为积极活跃。这样的软件设计,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8、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不仅重视课堂学习,更要多方面地把学习语文的触角深入到社会,把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思考社会,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语文交际工具的作用,使语文课堂与社会课堂紧密联系起来,也是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关键。二、开展第二课堂1、中学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揭开课文对学生的束缚,放飞学生的思想,在课外介绍一些适合中学阶段的读物,让学生对语文与中国文化和外国名著有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使学生达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共识,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进而养成髙品位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2、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春游或者校外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现在的学生的生活是很封闭的,每天几乎是“两点一线”,这样的生活会使学生对其他的事情漠不关心,因而缺少丰富的生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捕捉生活中的“亮点”。生活中有许多值得体味的闪光点,如果不留意就会稍纵即逝,而且中学生的审美体系还不完善,所以,需要教师从旁暗示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丰富感受,强化感受。同时可以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本次活动的作文,题材不限,相信同学们也能打破传统作文的固定形式,能写出很多花样来。这样,多方引导,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写出“自我”,表现个性,走出公式化的作文误区,作文具有了创新性,也激发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3、教师也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建立或加入有关于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等方面的社团,可根据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来进行一些语文知识运用手法的评比或自我展示,如写作角、演讲比赛、博客论坛、阅读精品共享等,既可以在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以检查更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三、家庭减负家长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不可忽视。家长经常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别的同学进行比较,经常对学生早恋现象比较敏感,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这几个问题不仅暴露出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更危险的是,学生一旦处于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下,就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对学习对家长与老师有极其的反感心态,这些行为不仅使他们越发对自己失去信心,久之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并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对家长与学生学习的这一方面,语文老师更有义务与家长进行交流,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殿堂,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重新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积累,把被“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因此教师既要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也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能。参考文献:1、鼓励与批评 范永新 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4月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