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624905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4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氮气 1. 氮元素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1)存在:自然界中以 _和 _两种形式存在。 (2)氮的固定:将 _转变为 _的方法。可分为 _和 _。 2. 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 (2)氮气的化学性质 与 H2反应: _(_反应,工业合成氨原理 )。 与 O2反应: _。 与金属镁反应: 3Mg N2=Mg3N2 3. 工业制法:从液态空气中,利用 _的沸点比 _的沸点低加以分离而制得 氮气。 1. (1)游离态 化合态 (2)游离态的氮 氮的化合物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2. (2) N2 3H2 2NH3 放热 N2 O2=2NO 3. 液态氮 液态氧 答案: 二、氮的氧化物 氧化物 NO NO2 颜色 毒性 溶解性 化学性 质 与 O2反 应 与 H2O 反应 3NO2 H2O=2HNO3 NO 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 尾气处理 NO:收集 NO2(或 NO、 NO2混合气体 ):碱液吸收 (如 NaOH溶液 ) 与人体、环境的 关系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转化成 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 烟雾 无色 红棕色 有毒 有毒 不溶于水 与水发生反应 2NO O2=2NO2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Cu 4HNO3(浓 )=Cu(NO3)2 2NO2 2H2O 排 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 【 想一想 】 NO2与溴蒸气有哪些相似性?如何鉴别 NO2与溴蒸气? NO2和 Br2在性质上有相似性:均具有氧化性;溶于水均有酸生成;均可与碱反应; 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 KI试纸、 pH试纸、 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 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 AgNO3溶液; CCl4;用水洗法。 三、氨、铵盐 1. 氨 科目一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一模 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 想一想 】 液氨和氨水在组成上有哪些区别? 无 有刺激性 小 碱 NH3 H2O NH3H 2O NH4+ OH 白烟 NH3 HCl=NH4Cl Al3 3NH3H 2O=Al(OH)3 3NH4+ 4NH3 5O2=4NO 6H2O 2NH4Cl Ca(OH)2=CaCl2 2NH3 2H2O 制 HNO3、铵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 液氨是由氨气液化而得到的纯净物,所含微粒只有 NH3分子;氨水是由 NH3溶于水而形成 的混合物,所含微粒有三种分子: NH3、 NH3H 2O、 H2O,三种离子: NH4+、 OH 、 H 。 2. 铵盐 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白 易溶 NH4Cl=NH3 HCl NH4Cl NaOH=NH3 NaCl H2O 湿润的红色石蕊 答案: 不相同, NH4Cl固体受热分解成 NH3和 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 的蒸气,是物理变化。 四、硝酸 无 有刺激性 易 水 4HNO3(浓 )=4NO2 O2 2H2O 黄 棕色试剂瓶 橡 胶塞 铁、铝 金、铂 Cu 4HNO3(浓 )=Cu(NO3)2 2NO2 2H2O、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C 4HNO3(浓 )=CO2 4NO2 2H2O 1 3 答案: 【 想一想 】 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有何区别? 酸的挥发性是一种物理性质,指的是酸以分子状态离开溶液逸出。一般低沸点酸挥发性强。 而不稳定性指化学性质,指的是酸分子分解生成新的物质。 酸性指酸中 H 表现出的性质;氧化性有时是 H 表现出的性质,有时指酸根离子表现出的, 即其中心原子被还原,此时不生成 H2。 氮的氧化物 【 例 1】 (2009高考 宁夏卷, 7) 将 22.4 L某气态氮氧化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 后,气体体积变为 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则该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 NO2 B. N2O3 C. N2O D. N2O4 【 自主解答 】 A 解析:根据 2NxOy 2yCu=2yCuO xN2,以及题中数据知,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 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 x 1,因此只有 A选项符合题意。 1. NO和 NO2 (1)氮元素有 1、 2、 3、 4、 5等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 N2O、 NO 、 N2O3、 NO2、 N2O4、 N2O5,它们都是大气污染物。 N2O、 NO、 NO2均不属于酸酐, N2O3和 N2O5分别是 HNO2和 HNO3的酸酐。 (2)因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 2NO2 N2O4,所以通常“纯净”的 NO2或 N2O4并不 纯。由于此可逆反应的发生通常实验测得 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它的实际值。 2. 氮的氧化物与 O2、 H2O混合的计算方法 (1)加合式法 NO2和 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由 4NO2 O2 2H2O=4HNO3可知,当体积比: NO与 O2同时通入水中: 由 4NO 3O2 2H2O=4HNO3可知,当体积比: NO2、 NO、 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可先将 NO和 O2转化为 NO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也可先将 NO2和 H2O反应转化 为 NO,按 4NO 3O2 2H2O=4HNO3情况处理。 (2)原子守恒法 4NO2 O2和 4NO 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 2N2O5的组成,都与 N2O5 H2O=2HNO3等效。当 NO、 NO2、 O2的混合气溶于水时利用混合气体中 N、 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3)得失电子守恒法 当 NO2或 NO转化为 HNO3时要失去电子,若上述两种气体与 O2混合, O2得电子,且得失电 子数必然相等,这是得失电子守恒法解答此类题目的依据。 1. 将 8 mL NO2和 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 1 mL,则原混合气体中 NO2和 O2的体积比可能为 ( ) A. 7 5 B. 3 7 C. 7 1 D. 1 7 C 解析: 1 mL剩余气体可能为 NO或 O2。 (1)若为 NO,则由 3NO2 H2O=2HNO3 NO,说明 NO2和 O2与水反应后剩余 NO2 3 mL, 设原混合气体中 O2的体积为 x,则有: 4NO2 O2 2H2O=4HNO3 4 1 8 3 x x (8 3 x )/x 4/1,求得 x 1 mL V(NO2) V(O2) (8 1) mL 1 mL 7 1。 答案: (2)若为 O2,设原混合气体中 NO2的体积为 y,则有: 4NO2 O2 2H2O=4HNO3 4 1 y 8 1 y y /(8 1 y) 4/1,求得 y 5.6 mL V(NO2) V(O2) 5.6 mL (8 5.6) mL 7 3。 答案: 氨气、铵盐 【 例 2】 (2010高考 重庆卷, 2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加热玻璃管 2一段时间后,挤压 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 2中物质呈红热 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_反应 (填“吸热”或“放 热” )。 (3)为保证在装置 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 3应装入 _;若取消 3,在 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_。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 5替换装置 _(填装置代号 );化合 物 X为 _(只写一种 ), Na2O2的作用是 _。 【 自主解答 】 (1)4NH3 5O2=4NO 6H2O (2)放热 (3)浓 H2SO4 生成的 NO与 O2反应生成 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 HNO3, NH3与 HNO3反应生成了 NH4NO3 (4)1 NH4Cl 与 HCl反应生成氧气 (合理答案均给分 ) 解析: (1)NH3和 O2反应生成 NO和 H2O。 (2)该反应为放热,故不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状态。 (3)产物中有 NO和未反应的 NH3, NO会被 O2氧化生成 NO2,在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 HNO3,而 HNO3与 NH3反应会产生白烟。 (4)装置 5与 1均产生 NH3。 NH4Cl加热分解可得 NH3和 HCl,而 HCl与 Na2O2反应可生成 O2。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 NH4Cl和 Ca(OH)2的混合物: 2NH4Cl Ca(OH)2=2NH3 CaCl2 2H2O (1)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 (与用 KClO3或 KMnO4制 O2的装置相同 )。 (2)干燥:用碱石灰 (NaOH和 CaO固体的混合物 )。 (气体的干燥装置大致分三种:洗气瓶、 干燥管、 U型管。洗气瓶中盛放液体干燥剂,而干燥管和 U型管只能盛放固体干燥剂。 ) (3)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4)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已收集满了;将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已收集满了。 (5)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 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 NH3与空气 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 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 加热浓氨水 (1)反应原理: NH3H 2O=NH3 H2O (2)装置: 3. 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1)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NH3 H2O NH3H 2O NH4 OH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 (如 CaO、 NaOH、碱石灰等 ),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 进 NH3H 2O的分解。 (2)装置: 【 温馨提示 】 (1)干燥 NH3不能用浓 H2SO4、 P2O5(固体 )等酸性干燥剂,也不能用无水 CaCl2(因 NH3与 CaCl2能形成 CaCl28NH3)。 (2)制氨气时所用铵盐不能是硝酸铵、碳酸氢铵因为加热过程中 NH4NO3可能发生爆炸而 有危险; NH4HCO3受热极易分解产生 CO2,使生成的 NH3中混有较多的 CO2 杂质。 二、喷泉实验 1. 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 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如下图 )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 (1)减小容器内压强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 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 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 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2)增大容器内压强 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 (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 )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 生大量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 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 3.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 气体 HCl NH3 CO2、 Cl2、 H2S、SO 2 NO2和 O2 CH2=CH2 吸收剂 水、 NaOH 溶液 水、盐 酸 NaOH溶液 H2O 溴水 4. 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烧瓶要干燥; (3)气体的纯度要高。 2.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 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 CO2(NaHCO3溶液 )/无色喷泉 B. NH3(H2O含酚酞 )/红色喷泉 C. H2S(CuSO4溶液 )/黑色喷泉 D. HCl(AgNO3溶液 )/白色喷泉 3. (2009高考 上海卷, 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加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B. C. D. 2. A 解析: CO2与 NaHCO3溶液不反应,且 CO2在 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 CO2与 NaHCO3溶液不会产生喷泉; NH3极易溶于水且氨水呈碱性,因此, NH3与含酚酞 的 H2O会产生红色喷泉; H2S CuSO4=CuS H2SO4,由于 CuS为黑色沉淀,因此形成 黑色喷泉; HCl AgNO3=AgCl HNO3, AgCl为白色沉淀,因此形成白色喷泉,故选 A。 3. B 答案: 硝酸 【 例 3】 (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诊断 )19.2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 共收集到气体 11.2 L(标准状况 ),反应消耗的 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 0.5 mol B. 0.8 mol C. 1.1 mol D. 1.2 mol 【 自主解答 】 C 解析: n(Cu) 0.3 mol, n(气体 ) 0.5 mol。 (1)若 Cu完全与浓硝酸反应,则 n(气体 ) 0.6 mol;若 Cu完全与稀硝酸反应,则 n(气体 ) 0.2 mol,所以题目收集到的 0.5 mol 气体是 NO和 NO2的混合气体。设 n(NO2) x, n(NO) y, Cu 4HNO3(浓 )=Cu(NO3)2 2NO2 2H2O 1/2x 2x x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y 4y y 【 自主解答 】 2.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1)一般类型有: 电子守恒:金属失电子数生成气体时 HNO3得电子数 物料守恒:耗 HNO3的量盐中 NO3 的量 (表现酸性的 HNO3)气体中的 N原子 (表现 氧化性的 HNO3)的量。 电荷守恒: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 (不考虑 OH )有: c(NO3 ) c(H ) n c(Mn )(Mn 代表金属离子 )。 (2)金属与硝酸反应时,有关 c(H )、 pH、金属与 NO3 、 H 混合液的计算,常用离子方 程式进行分析。 4. 某溶液 100 mL,其中含硫酸 0.03 mol,硝酸 0.04 mol,若在该溶液中投入 1.92 g铜粉 微热,反应后放出 NO气体约为 ( ) A. 0.02 mol B. 0.01 mol C. 0.015 mol D. 无法计算 A 解析: n(Cu) 0.03 mol; n(NO) 0.04 mol; n(H ) 2n(H2SO4) n(HNO3) 0.1 mol。 此题若根据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来计算,将得出错误答案。由于溶液中 H 足量,且生成的 Cu(NO3)2中有 NO,故它们能与铜继续反应,此题必须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 3Cu 8H 2NO=3Cu2 2NO 4H2O 0 03 mol 0.1 mol 0.04 mol 由上式可看出 Cu少量,故 n(NO) 0.02 mol。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