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小儿辩日》课件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53533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两小儿辩日》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两小儿辩日》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两小儿辩日》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了上课了两小儿辩日-列子列子汤汤问问孔子简介自读课文精读课文研读课文科学知识孔子(公元前孔子(公元前551551公元前公元前479479)名丘,字)名丘,字仲尼。鲁国(今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论语一书,留传于世。留传于世。返回返回孔圣人1 1、自由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自由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 画出来。画出来。2 2、尽量读准句读,不读破句、尽量读准句读,不读破句。自读提示:返回返回辩辩斗斗 盘盘盂盂 沧沧沧沧凉凉凉凉 探探汤汤du y cng tng孰孰 为为 汝多汝多 知知 乎乎sh wi zh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孰为汝多知乎?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孔子东游,见/两小儿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问其故。一儿曰:一儿曰:“我以我以/日始出时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去人近,而/日中日中时时/远也。远也。”一儿以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初出远,而/日中时日中时/近也。近也。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远者小/而而/近者大乎?近者大乎?”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如探汤,此不为汤,此不为/近者热近者热/而而/远者凉乎?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孰/为汝为汝/多知多知乎?乎?”1返回3返回2下页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2、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内容,画住不懂的地方画住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讨论交流。3、分旁白、一小儿、另一小儿三、分旁白、一小儿、另一小儿三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学习建议: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注释:以以:以为、认为:以为、认为 去去:距离:距离译文: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注释:及及:到了:到了日中日中:中午:中午探汤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面。意思是天气:把手伸到热水里面。意思是天气 很热很热 。译文:到了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到了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孰/为汝/多知乎?注释:孰孰:谁,哪个:谁,哪个汝汝:你:你 知知:智,聪明:智,聪明 译文:谁说你多智慧呢!谁说你多智慧呢!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返回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日中时远以日初出远以日初出远 日中时近日中时近两小儿辩日 辩?大如车盖(大)大如车盖(大)如盘盂如盘盂(小)小)沧沧凉凉(冷)沧沧凉凉(冷)如探汤(热)如探汤(热)孔子孔子:不能决也。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 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 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2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博学的孔子对这两小儿争辩的博学的孔子对这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无法裁决又说明什么?问题无法裁决又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两小儿一方面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提出的问题,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没有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不知以为知”,而是,而是“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方面说明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一方面说明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境,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下课了下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